华中师大版民间文学笔记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文学笔记
一、什么是民间文学
(一)民间文学界定: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和感情的自发表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二)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①集体性:A 集体情境中的集体创作 B 由个人创作作品的雏形后,再由许多人再逐渐完善 C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②口头性③变异性④传承性
二、神话
(一)神话定义:是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容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

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二)中国神话的基本内容:①宇宙起源神话②人类起源神话,如汉族的女娲用黄土造人③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④族群起源神话⑤文化发明神话⑥战争神话,如黄帝炎帝之战
☆神话母题:是构成神话作品的基本元素,这些元素在传统中独立存在,不断复制,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转换成无数作品,并能组合入其他文学体裁和文化形态中,神话母题表现了人类共同体的集体意识,并能成为一个社会群体的文化标识。

神话原型
垂死化生:"垂死化生"母题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是最常见的母题之一,这一母题的出现得因于远古先民对自然界的盲目崇拜和对生命延续的强烈渴望,反映出当时人民进步的联想意识和浪漫主义情怀。

族群起源神话:是指各个人类族群讲述自己的部落、民族或国家的始祖诞生的神话,如关于周民族始祖后稷的出生是由于姜嫄踩到了天帝留下的脚印造成的这神话。

《山海经》(黄帝和炎帝)
互渗律:法国学者列维.布留尔认为,在原始人的思维的集体表象中,客体、存在物、现象能够以我们不可思议的方式同时是它们自身,又是其他什么东西。

它们也以差不多同样不可思议的方式发出和接受那些在它们之外被感觉的,继续留在它们里面的神秘的力量、能力、性质、作用
神话思维的特征(卡西尔):直觉性、情感性和神秘性
神话的特点:①从思维机制上看,神话具有艺术创作的不自觉性②对物质生产的直接依赖性③是原始意识形态的单一体和主体④表现形式上的象征性和口头流传上的歧异性
三、民间传说
(一)传说界定: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传说核:在民间传说的创作中,客观实在物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
(二)传说分类
①人物传说:包括帝王将相、民族英雄、清官、农民起义英雄、近代革命领袖、文人、工匠、神医、宗教人物的传说
②史事传说③地方风物传说④风俗传说⑤动植物传说
☆民间传说与神话的区别是什么?
①二者形成的思维机制不同:神话是先民经过不自觉原始思维加工而形成的;民间传说则是民众自觉艺术思维的产物
②主人公属性不同:神话的主角是神,是以人拟神;民间传说的主人公是历史人物的艺术化和传奇化的结果,是以神拟人
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的区别是什么?
①民间传说围绕客观事物进行叙事;民间故事中的客观实在物只是作为情节的需要而安置的②民间传说的主人公一般是历史上的,同历史关联较为紧密;民间故事完全不受历史的局限③民间传说的幻想和虚构是有限的,要受“传说核”制约;民间故事则不然
三者的联系:民间传说是对神话的世俗化和现实化的发展,而民间故事又以娱乐的方式将这一倾向向前推进。

如果说民间传说的叙事方式以神话的叙事方式分化为前提,那么它自身的分化又成为民间故事叙事方式的前提。

无论是叙事文本角色还是叙事体式,民间传说介于两者之间。

(三)民间传说的特征
①可信性的内容: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②传奇性的情节③箭垛式的人物形象④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
☆中国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四、民间故事
(一)民间故事界定:是广大民众创作并传承的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以及民众理想愿望的口头文学作品。

狭义的民间故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
☆AT分类法:是由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

国际上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

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分类编目的一种分类方法。

阿尔奈发表《故事类型索引》一文,将他所掌握的故事分为三大类: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

(二)民间故事分类
1.幻想故事:①魔法故事②宝物故事③动物故事
2.生活故事:①交友道德与家庭伦理故事②奇巧婚姻故事③长工斗地主及民斗官的故事④巧女故事⑤呆婿故事⑥机智人物故事⑦爱情故事(如《召树屯与喃木诺娜》)
☆巧女故事:主要表现女性的聪明才智,多以巧解难题来结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多为乡村劳动妇女。

她们多才多艺,机智勇敢,显示出鲜明的性格特征。

如汉族的《天上乌云梭》
3.民间笑话:①揭露和嘲讽笑话②讥讽和幽默笑话
4.民间寓言: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三)民间故事的特征
一、内容特征:①幻想是重要特征②具有广泛的概括性和象征性
二、艺术特征:①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泛指的,故事的时间、地点也多是模糊含混的。

②民间故事的人物设置与情节结构具有程式化的特点,主要有“单纯式”和“复合式”③民间故事的情节构思具有类同性特点,形象塑造多体现“二元对立”的美学原则
三、传承特征:①故事传承的时间和场所不固定②故事传承的线路主要是家族传承与社会传承,社会传承有包括地缘传承、业缘传承③民间故事传承人是一些具有较高艺术才能的人
☆魔法故事:也叫变形故事。

这类故事情节奇幻,充满超自然的想象,常把生活中某些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当做可能表现出来。

《佛本生故事》:释迦牟尼如来佛前生的故事。

实际上,这些故事绝大部分都是古代印度人民创造的、长期流传在民间的寓言、童话等小故事,佛教借此来宣扬自己的教义
五、史诗
(一)史诗界定:是一种古老而源远流长的韵体叙事文学样式。

最根本的要素是说唱故事、说唱英雄的事迹。

具有重大的题材、豪迈的英雄主义、崇高的格调、宏大的规模、特定的技法和长久的传统等。

(二)中国史诗分类:
①创世史诗:以创世神话为基本内容,以天地、万物、人类、社会、文化之起源、演变、发展为内容的史诗,又称“神话史诗”
☆《巴塔麻嘎捧尚罗》:是傣族的创世史诗。

内容包括开天辟地、人类形成,傣族先民的兴起、迁徙、定居的过程。

其中有许多傣族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人物传说,是一部研究傣族古代神话及社会的古籍文献。

②迁徙史诗
③英雄史诗:叙述与部族、民族和国家(或地方政权)的形成和发展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说的诗作。

☆三大史诗: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
史诗《江格尔》的传承情况
主要流传于中、蒙、俄三国卫拉特蒙古人中。

最先是贝格曼在俄罗斯卡尔梅克发现、记录了《江格尔》。

到现在有了整整两百年的历史。

现在《江格尔》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专门学科
《玛纳斯》:由拉德洛夫在19世纪搜集整理。

史诗以玛纳斯及其7代子孙的英雄业绩为主线,反映了柯尔克孜族人民抵御外侮,保家卫民的英雄主义精神。

涉及古代该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

它不仅是一部研究古代柯尔克孜族的百科全书,而且是一部研究中国北方乃至中亚民族关系史、文化史的重要口头文献。

(三)中国史诗的特征
①口头流传的活形态②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史内容③中国各民族史诗的类型多种多样
☆创世史诗的特征
①叙事结构体系完整②反映着各民族先民在特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历史观
六、民间叙事诗
(一)民间叙事诗界定: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
(二)艺术特征
①歌颂反抗斗争,描写爱情悲剧
☆蒙古族的《嘎达梅林》:反映了以嘎达梅林为首的蒙古族人民反抗军阀张作霖勾结日本侵略者侵吞内蒙地区的斗争经历。

长诗歌颂了蒙古族人民反抗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的大无畏斗争精神,是一首悲壮、雄浑的蒙古族革命英雄的赞歌☆傣族的《娥并与桑洛》:长诗歌颂了桑洛为追求纯洁的爱情而敢于冲破封建礼教藩篱的斗争精神,强烈谴责了以桑洛母亲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对美好爱情的残酷迫害,并用幻想的形式寄托了对男女主人公灵魂的美好祝愿
☆彝族的《阿诗玛》:突出的揭露了封建恶势力的凶残与野蛮。

阿诗玛被热布巴拉害死后,化成了回荡在崇山峻岭的回声
②叙述曲折故事,抒发浓烈情感
☆苗族的《仰阿莎》:苗族同胞世代传颂的史诗,一个关于一位热情奔放的苗族姑娘凄美而优雅的爱情故事
③塑造人物形象,多采用诗歌表现手法
如比喻、夸张、衬托等,塑造优美动人的具有诗意的人物形象
七、民间歌谣
(一)界定:是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

实际上是由“民歌”和“民谣”两部分构成。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整体艺术,它同时兼有文学、音乐和表演三种形态。

它以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为主,主要在口头流传,形体短小,字句比较整齐,与劳动生活结合紧密,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和审美情趣
(二)分类: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生活歌、情歌、历史传说歌、儿歌(三)特征:①情真意切,袒露心声②格调优美,形式多样③运用多种方法抒情叙事,意境优美生动
☆花儿:是一种格律体民歌,其结构形式富于变化,以大体押韵、上下两节句式和节奏的均衡对称来造成优美和谐的格律,于变化中构成具有统一风格的调子。

主要分为“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
☆仪式歌谣:伴随宗教仪式、节日庆典和婚丧礼仪等吟唱的歌谣。

主要分为诀术歌、节令歌、礼俗歌和祀典歌,其中以礼俗歌在民间流行最广,如出嫁歌,婚礼歌等
八、民间谚语
(一)界定: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广为流传的、简洁凝练的、具有一定认识和教育作用的定型化语句
(二)分类:①时政谚语②生活谚语③农业谚语④风土谚语
(三)特征:①简洁性②口语性③定型化④经验性⑤哲理性
九、民间谜语
(一)界定:是带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民间韵文作品,也是一种和游戏娱乐分不开的民间口头语言艺术
(二)分类:①物谜②事谜③字谜
(三)特征:①从结构上看,谜语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②从语言特色上看,词句质朴清浅,比喻贴切形象,对谜底作比喻描写。

常见手法:拟人法、蝉联法、谐音法
十、民间说唱
(一)界定:是以说说唱唱的形式来敷衍故事或刻画人物形象的口头文学作品。

(二)分类:①唱故事类
☆宝卷:十分古老的,同民间宗教信仰活动相结合的说唱文学。

其内容包含儒释道三教思想及民间宗教观念,也讲非宗教的历史人物、民间神话、民间传说和戏曲故事;其结构韵散结合;其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语言通俗,曲调抒情婉转
②说故事类(如北方的评书,南方的评话)
评书、评话的艺术特征:A构思巧妙,情节曲折B形象生动,形神兼备C叙议结合,揆情说理
③说笑话类(如相声)
☆相声:是一种以说为主,讲究“说学逗唱”的具有喜剧性的说唱艺术。

分为单口、对口、群活三中。

结构一般由垫话、瓢把儿、正活、收底几部分构成(三)特征:①叙述性强②演唱简便、灵活,具有轻便性③语言朴素易懂,具有通俗性
十一、民间小戏
(一)界定:是由劳动民众集体创作并演出的一种有歌有舞、有唱有白、有故事情节和舞台表演的小型综合性艺术,属于代言体。

通常称为“二小”,即小旦、小丑,或“三小”,即小旦、小丑、小生戏
(二)分类:①花灯戏系统②花鼓戏系统(如《刘海砍樵》、《凤阳花鼓》)③采茶戏系统④秧歌戏系统⑤道情戏系统⑥道具性系统(如木偶戏、皮影戏、傩戏)(三)特征:①在创作演出上,是草台班底,地摊演出,具有简便性②在内容上,关注底层民众,切入日常生活,具有广泛的群众性③在艺术形式上,多用乡音土语,亲切活泼,具有灵活性
十二、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第一节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1.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借鉴: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少文学体裁的兴起,都发端于某种民间文学体裁样式的发现,如宋元话本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雏形
2.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作品的融入:①直接嵌入②题材利用,如鲁迅的《故事新编》③原型的借用和再造
3.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理论建设的作用
第二节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1.不利影响:①把民间文学由口语转化为书面化②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哲学化和历史化③作家文学对民间艺术形式的损害和对民间文学作品思想的扭曲
2.有利影响:对民间文学的保存和理性改编
第三节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相互影响的一般特点
1.历史文化背景对民间文学和作家相互影响的制约作用:大体上说,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一体到分离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文学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两种文化交流频繁地年代,往往是作家文学新文体、新形式的诞生期和活跃期,也是民间文学提升自身艺术品格,趋向雅俗共赏以至雅化的时期。

2.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相互影响的中介:作家或创作者本人
3.现代社会中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相互影响和深入发展:①民间文学对影视文学的影响②民间文学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对作家纯文学发生日益深入和持久的影响③现代原型批评作为重要的文学批评流派,揭示了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十三、各族民间文学的交流整合
第一节发生学意义上的多源共生
第二节历史交流中的互补互渗:互渗的结果主要表现在许多相邻名族之间,流传着相同的神话母题、故事类型和民歌形式;而且互补,汉族的许多民间传说、通俗小说、历史故事等,都被少数民族吸收到自己的口头文学之中
第三节国家统一过程中的交流整合
①表现在一源分流繁荣亲缘民族中保存着一些共同的民族文学传统②表现在汉语和汉族民间文学起到的某种“标准化”作用上。

③表现在少数民族的优秀民间文学作品不断被发现并迅速得到全国的认可,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
十四、民间文学的语境
(一)界定:①话语、语句或语词的上下文,或前言关系、前言后语②话语或语句的意义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特征
☆文化语境:说话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背景
情景语境:言语行为发生时的具体情景
(二)构成:①时间②空间③传承人④受众⑤表演情境(即时性、惯常性)⑥社会结构⑦文化传统
十五、民间文艺的审美价值
1.民间文艺的审美特征:①缘事而发的原生性②天籁之音的率真性③多元交融的复合性
2.民间文艺的审美功能:①净化和情感宣泄功能②教育与人格提升功能③娱乐和愉悦身心功能
十六、中外民间文学史略及研究方法
1.希腊神话
2.歌谣学运动:“五四”前后,我国文化界兴起了一个采集、整理、研究人民口头创作的诗歌、故事、谚语等的新科学运动。

代表人有刘半农、周作人等,代表刊物有《歌谣周刊》等。

自1918年冬北京大学歌谣征集处的诞生至1925年暑期《歌谣》周刊的停刊,是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奠基时期,创建了中国歌谣学的雏形
3.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
4.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