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一)人口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检测(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95页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关于人口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
A.人口稠密地区,必然是环境好的地区
B.人口稠密地区,必然是生态条件好的地区
C.资源丰富地区,必然是人口稠密区
D.经济发达地区,必然是人口稠密区
解析:人口稠密地区不一定是环境、生态条件好的地区,资源丰富的地区也未必是人口稠密区。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生活条件好,会吸引人口迁入,形成人口稠密区。

答案:D
2.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 B.开发历史早
C.气候条件优越 D.资源丰富
解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于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人类开发历史早。

气候条件优越为二者所共有的条件。

答案:B
3.下列四个地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
A.北非 B.俄罗斯
C.南亚 D.澳大利亚
解析:南亚是古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

答案:C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

读图,完成4~5题。

4.导致图中虚线段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河流
5.关于图中①区域人口稠密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
B.地处山麓冲积扇,土壤肥沃
C.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适宜
D.位于陇海与京广铁路交会处,交通便捷
解析:第4题,从图中看虚线段东西两侧最大差别是降水,降水的不同对生产和生活影响较大,西部地区干旱少雨,不利于生产,所以说导致图中虚线段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选择B。

第5题,从图中看①区域是渭河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自然条件优越,自古就是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原因主要是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A对;不是地处山麓冲积扇,B错误;位于温带半湿润地区,C错误;距离京广铁路比较远,D错误。

答案:4.B 5.A
6.[2019·山东省济南市高一期末]下图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洋流 D.距海远近
解析:据图可知,L地以山地为主,海拔高,人口较为稀少。

答案:A
2019年初,俄罗斯政府计划将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该项政策的实施,将刺激其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

下图为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

据此完成7~8题。

7.1990年至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 )
A.生育率提高 B.就业率提高
C.净迁出率下降 D.人口容量下降
8.目前,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和主要目的分别是( )
A.经济矿产开发 B.环境生态保护
C.政策国土开发 D.军事加强国防
解析:第7题,读图,1990年至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总人口减少,应是生育率下降,A错。

就业人口有所增长,总人口减少,就业率提高,B对。

总人口下降,可能是迁出率增加,C错。

人口容量随着经济发展可能提高,D错。

第8题,根据材料,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是政策刺激,无偿发放土地。

主要目的是国土开发,从事农业生产,C对。

答案:7.B 8.C
人口重心是人口分布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其演变反映了区域人口数量的空间变化过程,即由于地区人口增长和地区间的人口迁移,拉动人口数量平衡点的变化。

如图为1984~2013年中国人口重心演化图。

据此完成9~10题。

9.1984~2013年中国人口重心演变能反映出( )
A.能源资源开发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加快
B.户籍制度变化导致人口重心移动缓慢
C.地区经济差异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加快
D.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减缓
10.2010~2013年中国人口重心移动可能是因为( )
A.河南省人口出生率降低 B.四川省农民工回流增多
C.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加剧 D.湖北省自然增长率降低
解析:第9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加剧,同时户籍管理制度有所松动,这些变化都有利于人口更快的迁移和流动;能源资源开发和计划生育政策不是影响人口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据此分析选C项。

第10题,图中显示,2010~2013年我国人口重心趋向西移,中西部(四川省)农民工务工地点主要在东部地区,回流增多可使人口重心西移,B项正确。

答案:9.C 10.B
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

读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的是( )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12.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解析:第11题,图中显示该地的人口迁移主要以年轻人为主,最可能是因工作而产生的人口迁移,属于经济因素。

第12题,甲年龄段人口是随父母进行迁移,从年龄特征分析,与乙年龄段人口(育龄人口)相关性最明显。

答案:11.D 12.A
日本以不足2%的世界人口、以0.25%的世界面积,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

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完成13~14题。

13.从单位面积看,日本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远高于我国,主要得益于( )
A.矿产资源丰富 B.科技发展水平高
C.气候条件优越 D.生活消费水平低
14.下图为人口适度曲线图,1~18表示不同时间段。

当日本处于第Ⅲ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是( )
A.生产力水平 B.社会体制
C.资源(土地、水等) D.科技水平
解析:第13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越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日本资源匮乏,A错误;日本经济发达,生活消费水平较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将减小,D错误;气候不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C错误;科技越发达,对资源的利用率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B正确。

故答案选B。

第14题,当适度人口增加到一定程度,随着积极因素增速减慢,消极因素凸显,特别是资源的有限性成为制约适度人口进一步增长的瓶颈。

在第Ⅲ阶段,人口增长变缓并趋于稳定主要是受日本国土面积较小,资源短缺的影响。

故答案选C。

答案:13.B 14.C
下图为世界总人口推算图。

读图,完成15~16题。

15.按图推算,预计2050年的世界人口数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分别将达到( ) A.100亿、99亿 B.100亿、90亿
C.110亿、99亿 D.110亿、90亿
16.有关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必定越小
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C.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D.地区的开放程度,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也有影响
解析:第15题,读图可直接推知2050年的世界人口数约100亿,再减去发达国家人口数约10亿,即发展中国家人口数约为90亿。

第16题,资源越丰富,科技发展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答案:15.B 16.D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

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
18.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
B.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
C.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D.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
解析:第17题,依据图中人口潜力指数数值即可判断答案。

第18题,③地区位于美国西部干旱区,因缺乏水资源而人口潜力指数低;图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东北部最大,同时太平洋沿岸地区大于中西部干旱区;②地区因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而人口潜力大;④地区因气候条件和科技水平高而人口潜力大。

答案:17.C 18.C
阿拉斯加是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州。

目前阿拉斯加人口有60多万,人口密度为0.42人/km2,全州人口近半数居住在城市。

读美国阿拉斯加局部区域图,回答19~20题。

19.阿拉斯加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住在安克雷奇市,原因是该市( )
①不易遭受台风、风暴潮等灾害侵袭②纬度较低,气候比较温暖③位于海湾内部,受沿岸寒流影响小④地势较低,交通便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影响阿拉斯加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科技水平
C.地区开放程度 D.生活消费水平
解析:第19题,阿拉斯加位于高纬地区,气候寒冷。

从图中安克雷奇市的地理位置判断,该市纬度较低,沿岸有暖流经过,气候较温暖。

位于地势较低的港口地区,交通便利。

第20题,自然资源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

答案:19.C 20.A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0分)
21.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下右图) 我国东部和西部人口与面积比重示意图(下左图)
材料二我国部分省区人口与面积比较表
单位江苏山东新疆西藏
面积/万平方千米10.26 15.30 160.00 122.00
人口/万人7406 9125 1934 270
(1)
(2)根据我国东部和西部人口与面积比重示意图,分析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6分)
(3)试从资源环境承载力角度分析能否把东部地区大量人口迁移到西部地区,实现东西部地区人口的均衡发展,请说明理由。

(6分)
解析:第(1)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激增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巨大的人口压力使我国经济发展缓慢,资源在大量减少,环境质量也在下降,就业压力大,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等。

第(2)题,根据我国东部和西部人口与面积比重示意图,我国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很大,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地区人口分布集中,西部人口稀疏。

原因:东部耕地多,气候优越,农业、工商业、交通业发达,城镇多,人口多;而西部多山地、高原、荒漠和草原,工商业、交通业欠发达,人口密度小。

第(3)题,从资源环境承载力角度分析不能把东部地区大量人口迁移到西部地区,实现东西部地区人口的均衡发展,原因:西部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环境的人口承载量小,人口大量迁移加大西部的环境压力。

答案:(1)巨大的人口压力使我国经济发展缓慢,资源在大量减少,环境质量也在下降,就业压力大,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等。

(2)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地区人口分布集中,西部人口稀疏。

东部耕地多,气候优越,农业、工商业、交通业发达,城镇多,人口多;而西部多山地、高原、荒漠和草原,工商业、交通业欠发达,人口密度小。

(3)不能西部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资源环境承载力小,人口大量迁移加大西部的环境压力。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我国人口流动数量饼状图。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

(1分)
(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和影响。

(4分)
(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4)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3分)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近些年,我国人口流动的数量增长较快。

第(2)题,由图可知,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的方向主要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其主要原因是这二者在经济收入、就业机会和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人口流动的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

第(3)题,从图中可知,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上海、北京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的省市。

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和矿产资源的开发、边境贸易的发展有关。

第(4)题,由于人口流动和迁移,造成原居住地劳动力减少,但同时会加强与外部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答案: (1)人口流动的数量增大。

(2)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影响:有利: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

不利:造成交通、环境压力及带来一些城市化问题。

(3)广东上海北京开发资源,边境贸易发展
(4)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图”和“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

材料二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

(1)习惯上,当一个地区≥65岁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时,说明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哪几个省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试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3分)
(2)以我国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为依据,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具有什么特点?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向是什么?并分析原因。

(5分)
(3)材料二中,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________(变大或变小),试分析其原因。

(4分)
解析:第(1)题,可从图中读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区,这些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有关,也与本地经济发达,医疗条件、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有关。

第(2)题,我国的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东部地区无论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都比西部优越,因此人口稠密,而且今后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还有加剧的趋势。

第(3)题,云、贵、川人口实际承载量很大,通过与人口承载量较小的省合作,进行合理的人口流动,可降低其人口承载量,从而使环境条件得以改善。

答案:(1)沪、苏、津、粤。

原因:①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年轻人口所占比重下降;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条件好,生活质量改善,人的平均寿命延长。

(2)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不断加剧。

东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活力较强,吸引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来此地务工和经商,造成人口密度增加。

(3)变小原因:①通过区域间合作,环境条件得以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变大(或理论承载密度变大);②通过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表1 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峰期。

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由材料一表中数据计算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______,森林面积________,淡水________。

(3分)
(2)未来对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6分)
(3)未来对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制最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但是在这种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解析:本题主要是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及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第(1)题,由表2中数据计算可求得答案。

第(2)题,由材料二可知该地区耕地面积减少较多,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的因素。

第(3)题,由于该地区森林面积增加,淡水资源的数量会增加,但要注意防治水污染,以免影响水资源的质量。

答案:(1)0.001 3 km2/人0.001 2 km2/人8 234 m3/人
(2)耕地①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积极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④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
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淡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