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复习题(对比阅读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舟记复习对比阅读(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
一枚之中,刻罗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①者,荷杖者,入定于龛②中者,荫树趺坐③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论议者,袒跣④曲拳和南而前趋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
蒲团、竹笠、荼奁⑤、荷策、瓶钵、经卷毕具。
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⑥猿猱错杂其间。
初视之,不甚了了。
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⑦奇古,或衣文织绮绣,或衣袈裟水田褐⑧,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记桃核念珠》(注释)①课经:读经。
②龛;佛塔。
③趺坐:盘膝交叠双腿,用足背放在股腿上。
④袒跣:袒胸赤足。
⑤奁:盒子。
⑥狻貌: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⑦梵相:罗汉的样子。
⑧絺褐:麻布短衣。
(1)解释。
①神情与苏、黄不属.________________ ②诎.右臂支船________________
③以.山桃核为之________________ ④或.衣文织绮绣________________
(2)翻译。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
(3)甲乙两文都表现了雕刻者技艺的高超,试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明。
【来源】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答案】(1)①相类似②同“屈”弯曲③用④有的
(2)①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②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却发现)所刻画的罗汉,仅仅就像一粒粟米大小。
(3)从大小、容量、人物形态情态等方面作答均可(两方面即可)
【解析】【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
注意识记“属(类)、或(有的)”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注意“诎”是通假字,通“曲”,弯曲的意思。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罔”无、没有;“因”,凭借;“势”,样子;“仅”,只。
点睛: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技巧的能力。
题目的要求是分析“如何表现雕刻者技艺的高超”,答题时注意各种手法的运用。
阅读两文,分析其主要内容,可知两文首先将桃核念珠形体之小与雕刻人、物、景之多形成对比,突出其“奇巧”。
其次,人物神态之活与情态之细,突出桃核念珠之“妙”。
甲文选自《虞初新志》作者:张潮年代:清
乙文选自《记桃核念珠》作者:高士奇年代:清
(乙)得到念珠共180枚,用山核桃雕刻而成,圆圆的就像小樱桃一样。
一枚念珠中刻着罗汉三四个,或者四五个,有立着的,有坐着的,有诵经的,有执杖的;有入定于佛龛中的,有跌坐于树荫说法的,有环坐而指天话地议论的,有坦胸曲拳的,有前趋后顾的。
加起来有五百人。
蒲团,竹笠,茶奁,荷策,瓶钵,经卷,等等物件都具备。
又刻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猿猱之类动物夹在中间。
起初看上去,不是十分清楚。
在明亮的窗子和干净的茶几下,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却发现)所刻画的罗汉,仅仅就像一颗粟米大小。
佛菩萨等清净庄严之相,真是奇特古朴,有的穿有花纹的丝质衣裳,有的穿袈裟布衣,他们的神情风韵,各自在松柏岩石间弥漫消散开来,可以称得上是艺术到达了极致啊!文言文阅读。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乙:一乐工能刻木为舟。
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
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
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注释:①壶觞:酒器。
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
③欹:qī,斜。
5.解释。
(1)绝类.弥勒(2)诎.右臂支船 (3)二人对酌
..于中(4)皆有机.能动
6.翻译。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7.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你的理由。
【来源】黑龙江大庆市万宝学校(五四制)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2.(1)像(2)同“屈”弯曲 (3)相对饮酒(4)机关。
3.(1)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
(2)一个(这样的)船必须要一两白金,喜欢多事的人竞相争着买木舟。
4.(1)《核舟记》通篇是对核舟的正面描写且描写详细、生动、可感;《刻木巧匠》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但描写较概括、简略。
(2)开放性试题。
如果认为核舟精巧,理由如下:桃核体积小,所刻事物繁多,刻物情态毕备。
如认为木舟精巧,可抓住木料体积较小,所刻事物较多,且活动自如。
【解析】2.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绝类弥勒”翻译为“佛印极像弥勒佛”,“类”意思是“像”。
“诎右臂支船”翻译为“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诎”同“屈”意思是“弯曲”。
“二人对酌于中”翻译为“两个人在其中对饮”,“对酌”意思是“相对饮酒”。
“皆有机能动”翻译为“都是有机关灵活能动的”,“机”意思是“机关”。
3.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句中“罔不”意思是“无不”,“因”意思是“就着,顺着”。
(2)“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竞”意思是“争着”。
据此翻译即可。
4.(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
甲文中通过描写核舟的整体和局部构成,对细节进行的具体刻画,都是正面描写。
乙文“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
二人对酌于中,壶觞饾饤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
”是正面描写,“好事者竞趋焉”是侧面描写。
(2)属于开放性试题。
对二者的态度和评价,有观点,结合各自的特点,有理由支撑即可。
(乙)一个乐工能把木头刻成舟。
大小只有二寸,船篷桅杆船船舵等东西俱全,两个人在其中对饮,酒壶,豆子,放满了桌,一个人挽着船篷的绳索,一个人拿着橹浆一个人掌舵,都是灵活能动的,放在水中,能够随着风而行,从来不会侧翻。
一个这样的船必须要一两白金,喜欢这个的人都争着抢购。
拓展阅读:阅读(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唐有韩志和,善雕木,作鸟雀之状,饮啄悲鸣,与真无异。
以关捩①置于腹内,发之则凌空奋翼,可高百尺,至一二百步外,方始却下。
奏之,上睹而悦之。
志和又于怀中将出一物,名蝇虎子,数不啻②一二百焉。
其形皆赤,云以丹啗③之故也。
乃分为五队,令舞《梁州》。
上召国乐,以举其曲。
而虎子盘回宛转,无不中.节。
及.曲终,累累而退,若有尊卑等级。
志和臂虎子于指上,猎蝇于数步之
内,如鹞④擒雀,罕有不获者。
(选自《太平广记》,有删改)注释:①[关捩(liè))能转动的机械装置。
②[啻(chì)]仅仅,只有。
③[啗(dàn))同“啖”,吃,这里是“给……吃”的意思。
④[鹞(yào)]猛禽名,似鹰而小 15.解释。
(1)罔不因.势象形(__________)(2)其两膝相比.者
(_____________)(3)无不中.节(__________)(4)及.曲终(___________)
16.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能以.径寸之木A.云以.丹砂陷之故也B.跪而抬之以.归C.何以.战? D.卷石底以.出
17.翻译。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饮啄悲鸣,与真无异。
18.(甲)(乙)选段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可谓各具特色。
(甲)中王叔远的雕刻注重人物的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例如,“佛印绝类弥勒,祖胸露乳,矫首昂视”;(乙)中韩志和的制作注重器物的机巧,例如,“②”。
(用文中语句回答)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9.(1)顺着、就着(2)靠近(3)合乎(4)等到
10.C 11.(1)中间戴着高高帽子又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
(2)(它/它们/鸟雀)喝水、啄食、悲伤鸣叫,和真的没有什么不同。
12.①人物的姿态神情②而虎子盘回宛转,无不中节(或:及曲终,累累而退,若有尊卑等级。
/猎蝇于数步之内,如鹞擒雀,罕有不获者)
【解析】9.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因”:按照。
“比”:靠近。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中”:合乎。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0.A.因为。
B.相当于“而”,表承接。
C.句中的“以”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都是“凭借”之意。
D. 相当于“而”,表承接。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冠”:戴着帽子。
“髯”:浓密的胡须。
“为”:是。
“悲鸣”:悲伤鸣叫。
还有“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判断句的翻译。
12.一问,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
文言文要点的概括。
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如甲中王叔远的雕刻注重人物的方面可分析“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等句,即可概括为姿态神情。
二问,文言文要点信息的提取,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如乙中韩志和的制作注重器物的机巧可直接提取“及曲终,累累而退,若有尊卑等级”或“猎蝇于数步之内,如鹞擒雀,罕有不获者”作为答案。
(二)译文:
唐朝有个人叫韩志和,擅长木雕。
他雕刻制作鸟兽喝水、啄食、悲伤鸣叫,和真的没有什么不同。
在这些鸟的肚腹中安置机关,启动开关后,能凌空振翼飞行,高达一百尺,飞到一二百步外才落下来。
上报穆宗皇帝,皇上看了后很是喜欢。
韩志和又从怀中取出一物,名叫蝇虎子,数量不少于一二百只,它的外形都是红色的,说是喂食朱砂的缘故。
韩志和将它们分列成五队,让它们表演《梁州舞》。
穆宗皇帝召令宫中国乐师前来伴奏。
蝇虎子在音乐的伴奏下,盘回宛转地飞舞,都符合节拍。
等到一曲奏完,这些蝇虎子很有秩序地回到盒中,好象它们中间也有等级似的。
韩志和将蝇虎子放在手指上,在几步之内猎获苍蝇如同鹰捉鸟雀,很少有捕获不着的时候。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嘻,技亦灵怪矣哉!。
(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
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
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
……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
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
……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
②机:机关。
③吠(fèi):狗叫。
29.解释。
(1)诎.右臂支船(_______)(2)尝贻.余核舟一(_______)(3)不能悉载.(_______)(4)予不能悉.记(_______)(5)凿木人长寸许.:(_________)(6)观者异.以为神(_________)
30.用“/”断句,断两处。
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31.翻译。
(2)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32.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_________”一词来概括。
乙文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一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6.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
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两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
【来源】湖北省黄冈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22.(1)同“屈”,弯曲(2)赠送(3)记载(4)全,都(5)表约数(6)对……感到诧异
24.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
25.(1)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遮掩在画卷下面的衣褶里。
(2)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是真是假。
26.“奇巧”制作了一个能够自动行走的木头人
30.王叔远的作品小巧精致(或惟妙惟肖)。
如他能用很小的桃核雕刻人物、器皿,还能做到各具情态(三人各有不同的动作和表情),令人赞叹。
黄履庄的作品以“活”取胜。
如他做的木狗、木鸟等能动、能叫,其声音更是让人难辨真伪。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综合阅读的能力。
2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本题中,“诎”是通假字,同“屈”,弯曲的意思。
24.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中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
因此解答这类题时一是理解文意。
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正确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二是分析语法结构。
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或补语,再考虑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本句的意思是“偷偷拿了木匠的刀和锥,凿了一个长一寸许的木人,放在桌上能自己行走”,所以根据意义可划出停顿。
2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可具体运用“留、补、删、换、调”五种方法;同时要注意词性活用、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情况。
(1)句中“比”的意思是“靠近”,“隐”后面省略介词“于”,翻译时要补充出来。
(2)句中“虽”是古今异义词,理解为“即使”,“黠”的意思是“狡猾(聪明)”,“其”指雕刻作品,“为”作动词“是”理解。
2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概括作答。
甲文详细描述了“核舟”船头所坐三人的神情、动作,具体体现了王叔远的技艺高超,所以可用文章开头一句中“奇巧”来概括;乙文节选部分分为两部分。
“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是第一部分的总起句,下面从“七八岁时”到“观者异以为神”就详细介绍了他所做的木头人,“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是第一部分的小结句,所以这部分事件就主要介绍了他做木头人。
(2)黄履庄年少时聪慧明敏,读书没读几遍,就能背诵。
特别喜欢自出新意,制作各种机械。
七八岁的时候,曾经背着私塾里的老师,偷偷拿了木匠的刀和锥,凿了一个长一寸许的木人,放在桌上能自己行走,手脚都能自己运动,观看的人十分惊讶认为很神奇。
他制作的东西很多,我不能都记住。
……他制作木狗,放在门旁边,像平常的狗一样蜷卧着,只有人进入屋子,触动机关便立即叫个不停。
叫声与真狗没有区别,即使聪明的人也不能辨别它是真是假。
他制作木鸟,放在竹笼里,能够自己跳舞飞鸣,叫声像画眉一样,凄切清越,声音动听。
……他所做的东西都像这样奇特,我不能全部记载下来。
阅读。
(甲)——(魏学洢《核舟记》)(乙)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
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
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
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
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
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
近滩维一小舟。
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
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
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宋起凤《核工记》)
47.解释。
(1)其两膝相比.者(________)(2)左手倚一衡.木(________)
(3)核侧出浮屠七级.(________)(4)负.卷帙踉跄行(________)
48.翻译。
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4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一处。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50.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填空。
(甲)(乙)两文非常相似,皆以物为说明对象,又兼有人、事等。
但也有不同,甲文的说明对象为______,突出了“______”的主题;乙文说明对象为______,突出了“______,______”(引用唐张继《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回答)的意境。
51.(甲)(乙)两文都写了众多人物,他们神态情趣各有鲜明的特征,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来源】2019年3月15日《每日一题》掌握文言语句的朗读节奏【答案】
41.(1)并列,紧挨着(2)同“横”,与“纵”相对(3)层(4)背着42.(1)无不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
43.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44.核舟大苏泛赤壁桃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5.通过富于特征性的艺术细节处理,集中而精确地表现出丰富的人物内容,突出了古代微雕工艺者精巧的构思、高超的技艺、卓越的成就。
(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分析】
4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
①句意: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
比:并列,紧挨着。
②句意: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
衡:同“横”,与“纵”相对。
③句意:桃核旁边露出七级宝塔。
级:层。
④句意: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
负:背着。
4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①重点字词:罔:无,没有。
因:依据。
势:样子。
象:模似,仿照。
具:具有。
情:神情。
各:各自。
态:姿态。
句意:无不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②重点字词:凭几:靠着茶几。
假寐:不脱衣服睡觉。
渐:快要。
寤然:睡醒的样子。
句意: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
43.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
首先要了解句意,然后按照主谓断开即可。
即: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4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两文非常相似,皆以物为说明对象,但说明对象又不同,要表达的主题也不相同。
前者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说明所用的原材料体积很小,而表现的范围极广,可见他有多方面的成就;“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他构思精巧,技术高超。
在这样的概括介绍之后,接着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核工记》所记桃核工艺品的微雕世界则是此诗意境的具体化、形象化,并赋予其丰富的内涵。
说明对象为桃坠,全文运用对比手法,从不同角度,显示出雕刻者技艺的精湛和雕刻艺术的精巧。
突出了《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
据此回答即可。
45.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
对人物进行细致的描摹属于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侧面衬托,通过富于特征性的艺术细节处理,衬托出古代微雕工艺者精巧的构思、高超的技艺、卓越的成就。
据此作答即可。
【点睛】
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做出相应调整。
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
在平时学习时,应该加强诵读训练,增强语感。
参考译文:
【乙】我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桃核坠子,它长五分左右,横宽四分。
整个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
在山的低洼处插出一座城来,城墙垛子分明,可以计算数目,城顶有高楼,楼门大开,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
靠近山脚有一座寺院,隐蔽着三棵古老的松树。
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
门里面有一个和尚,侧着耳朵专心致志地听着外面的声音,门半掩着,好像是等着谁应声开门。
把门大开,好像在请谁进去的样子,以上两种情况反复揣测没有不合适的。
松树东面来了一个和尚,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好像是刚参加完佛教活动晚归的人。
对面的树林里有一个小和尚,听到了脚步声急急忙忙地上前。
桃核旁边露出七级宝塔,距离河滩有半分远。
靠近河滩系着一条小船,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
醒了。
船尾有一个小童,抱着炉在吹火,大概是烧水给客人泡茶喝吧!船靠岸的地方正对着寺院的背面,高处的土山上有敲钟的阁楼蹲在那里。
敲钟的人神色飞扬,怡然自得,是睡足了慢慢起身才这样的啊。
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稀疏的星星有几点。
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来了,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