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及标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及标准
答案
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浙江师范大学201年
总分:50.00,做题时间:80分钟
一、名词解释总题数:,分数:30.00)
1. 学习动机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使活动趋向一定的目标,以满足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是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以满足某种学习需要的内部心理状态,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效能感和成败归因。
2. 流体智力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等人认为,一般智力因素包括两种,即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是指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等。
晶体智力则是经验的结晶。
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习得的,如在学校学习获得的计算能力和操作能力等。
流体智力大多是先天的,依赖于大脑的神经解剖结构,不大依赖于学习;而晶体智力则依赖于后天的学习和经验。
流体智力随年龄的老化而减退,而晶体智力则并不随年龄的老化而减退。
3. 经学教育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经学原本是泛指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
但在中国汉代独尊儒术后为特指研究儒家经典,是一种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
公元124年汉武帝下令为五经博士设弟子,标志着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的中国封建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从此,《诗》、《书》、《礼》、《易》、《春秋》五经超出了一般典籍的地位,成为神圣的法定经典。
4. 苏湖教法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北宋学者胡瑗主持苏州郡学、湖州州学时,改变传统教法,创立了一种新的教学制度,即在学校内分设经义斋和治事斋,分斋教学。
经义斋选择学习儒家经义;治事斋又称治道斋,分设治兵、治民、水利、算数等学科,学生可选择其中一科为主修,另选一科为副修。
两斋的培养目标不同,经义斋以培养比较高级的统治人才为目标;治事斋为了造就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技术、管理人才。
这种教法史称“苏湖教法”或“分斋教学”。
5. 实科中学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实科中学产生于18世纪初的德国,着重讲授自然科学和实用知识。
这类学校通常修业年,主要培养工、农、商业方面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学生多为市民阶层子弟。
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
它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古
典主义的倾向,适应了德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封建生产方式的较量。
6. 初级学院运动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中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解决中学与大学的衔接问题,人们开始从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和高等教育自身结构方面提出改革的设想。
1892年,芝加哥大学的校长哈珀率先提出把大学的四个学年分为两个阶段的设想。
第一阶段的两年为“初级学院”,第二个阶段的两年为“高级学院”;同时,也把大学的课程分为两部分,使前一阶段的课程类似于中等教育,后一阶段的课程类似于专业教育或研究生教育。
初级学院是一种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教育,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转入四年制大学的三年级继续学习。
初级学院满足了希望进大学继续学习的人数迅速增加的要求,也提供了一些学生为谋生和就业接受一定职业教育的机会。
二、简答题总题数:,分数:40.00)
7.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1)教育目的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教育目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要求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协调发展;
(3)适应时代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8. 简述蔡元培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主要包括“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实践大学教育思想、教育独立思想等几个方面。
1912年初,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根据专制时代和共和时代对教育的不同要求,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成为制定民国元年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影响深远。
军国民教育主张将军事引入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之中,让学生和民众受到一定的军事教育和训练,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特别是体育的军事化等。
实利主义教育即是“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密切教育与国民经济生活的关系,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使教育能发挥提高国家经济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所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等,但蔡元培也明确指出,中国传统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的一些基本范畴,其内涵和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是相通的。
世界观教育为蔡元培所独创并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培养人民立足于现象世界但又超脱现象世界而贴近实体世界的观念和精神境界。
美感教育与世界观教育紧密联系,要引导人们具有实体世界的观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美感教育,利用美感这种超越利害关系,人我分界的特性去破除现象世界的意识,从而陶冶、净化人的心灵。
他认为“五育”不可偏废其一,前三种教育偏于现象世界之观念,隶属于政治之教育;后两者以追求实体世界之观念为目的,为超越政治之教育。
9. 简述《学记》的基本内容。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认为是“教育学的雏形”。
《学记》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
它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措施,侧重说明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
其中的内容主要包括:
(1)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学记》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一贯思想,把教育视为政治的最佳手段。
“建国君民,教育为先”;同时教育对个体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
(2)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
《学记》关于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的设想包括:即学制和学年,以及视学与考试。
(3)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等。
其中论述的主要教育原则有预防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学习观摩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启发诱导原则;和藏息相辅原则。
除此之外,它还对教学方法有精当的阐述,即讲解法、问答法、以及练习法。
(4)教师。
《学记》十分强调尊师,要求形成普遍尊师的风气。
10.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首先是由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决定的。
教育对象是人,人的成长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包括遗传、环境、教育与人的自觉能动性因素,哪~方面受到忽视,都可能给青少年成长带来损失。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也是由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复杂性决定的。
(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首先是由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主体化及其与教育结果的一致性决定的。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也是由人的认识过程
和心理过程的特点决定的。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也是由青少年心理特征决定的。
(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从知识的传授来说,教师不是把科学家发现和概括出来的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必须对知识进行加工,使知识易于为学生理解和接受。
教师为帮助学生掌握某一概念或原理,往往需要选择多方面的资料,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并通过练习达到掌握的目的。
这都需要教师付出创造性劳动。
同时,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十分迅速。
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应当融进最新的现代知识,使知识的学习具有新鲜感、时代感,这也需要教师的创造。
再有,教师面临的教育对象是经常变化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成长的条件,都有不同的个性特征。
这样,教师所面临的教育现场就是复杂的,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
最后,教育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更需要教师设计创造性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需要、创造品格、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表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培养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某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某种缺点的克服等,都需要教师付出长期的大量劳动,这也正是教师劳动的艰苦性之所在。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特点,意味着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不仅要从当前的社会需要出发,还应当考虑到未来,要高瞻远瞩,要有预见性,要有发展眼光,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锲而不舍地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崇高事业。
(5)教师老师的专业性
教师劳动的专业性突出表现在教师对育人的崇高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上,对教育教学专门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教育活动的自主权上。
三、论述题总题数:,分数:80.00)
11. 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分数:2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认知发展观,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一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的实质就是适应,具体而言就是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二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成熟即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成熟练习和经验即个体对物体做出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其不同于社会性经验、社会性经验即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以及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这四个因素都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它们本身都不是充要条件。
三认知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将个体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岁
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其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
(2)前运算阶段(2~岁
在这一阶段,儿童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是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认知活动具有很大的具体性,思维具有不可逆转性,尚未获得守恒概念。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儿童的认知结构发生了重组和完善,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出现“守恒”的概念,开始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
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需
要具体事物的支持,他们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
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命题运算阶段。
本阶段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并且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拒绝规则或违抗师长。
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教师和家长不宜采用过多的命令和强制性的教育,而应鼓励和指导他们自己作决定,同时对他们考虑不全面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
总之,皮亚杰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一个个体与其社会环境的互动过程。
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要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要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
12. 论述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分数:2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夸美纽斯作为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在捷克被誉为“捷克文化巨子之一”,在世界教育史上,也被认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改革家。
他的主要教育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夸美纽斯肯定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他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人。
(2)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夸美纽斯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根本性指导原则。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适应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二是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
(3)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
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认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应当是给人以广泛的知识教育,教育应当“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普及教育的主张,论述了关于统一学制的设想。
夸美纽斯还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必要性,认为人应该成为理性的动物;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可能性,认为一切人都能接受共同的教育;论述了普及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设在公立的初等学校里,这是因为处理共同的事务,需要适当的制度。
为了使国家便于管理全国的学校,为了使所有的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夸美纽斯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
他把人生分为四个时期,主张按这种年龄分期设立相应的学校。
(4)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对近代教育学最大的学制度及贡献之一,就是他所确立的班级教学制度及其理论。
根据学年制,每年招生一次,学生同时入学,以便使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一致,学年结束时,经过考试,同年级学生同时升级:各年级应在同一时间开学和放假;他还强调学校工作要有计划,使每月、每周、每日、每时都按计划进行各项工作。
(5)论教学原则
①直观性原则。
夸美纽斯在感觉论的基础上论证了直观教学的必要性,要求“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尽量放到感官跟前”。
②循序渐进原则。
夸美纽斯主张要合理地安排教学科目的顺序,做到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同时也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③巩固性原则。
夸美纽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加以练习和运用。
④主动性与自觉性原则。
夸美纽斯主张“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⑤量力性和因材施教原则。
夸美纽斯提出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
特征、知识水平及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
(6)论道德教育
夸美纽斯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在他看来,德育比智育更重要。
夸美纽斯把世俗道德的培养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分。
他把智慧、勇敢、节制、公正称为基本的德行,作为自己的道德教育内容,并在德育内容中纳入了一个在当时是崭新的概念——劳动教育。
他提出的德育方法主要有:尽早开始正面教育;从行动中养成道德行为的习惯;榜样;教诲与规则;避免不良社交和惩罚。
(7)论教学内容和教科书
①论教学内容
夸美纽斯的教育和教学思想是与他的“泛智论”密切相关的。
“泛智论”的基本精神就是,所有人都应当通过教育获得广泛的知识,发展智慧。
为此,他为学校设计了一套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
在家庭教育期间,儿童的感官应得到训练,心里埋下知识的种子,初步认识社会和自然。
在国语学校里,儿童应学习读、写、算、测量、绘画、天文、地理、历史、技艺等。
国语是国语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
在拉丁文学校,学生除了学习传统的“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以外,还增加了自然科学的学习,如物理、人体解剖学、地理等。
此外,还开设有伦理学、神学。
大学的学习内容更加广博,一般分神学、医学和法学三科,开设的科目非常丰富。
②论教科书
夸美纽斯始终注重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他所编写的教科书《语学入门》和《世界图解》流传广泛,影响极大。
他认为,学校应当采用统一的教科书和教学指导书;教科书的编写要循序渐进,系统连贯,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材内容要取材得当,注重实用:要使用国语编写教材,语言要简明扼要;幼儿教科书应配有插图,图文并茂,便于儿童理解和记忆。
《世界图解》一书集中体现了夸美纽斯的上述思想。
这部书是他用国语编写的儿童启蒙读物。
夸美纽斯亲自为该书绘制了二百多幅插图。
该书出版后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带有插图的儿童教育读物。
(8)教育管理思想
夸美纽斯认为国家具有管理教育的最高权力,不应该将教育事业拱手让给教会和其他社会力量。
主张国家设置督学,对全国的教育进行监督,以保证全国的教育得到统一的发展:主张建立统一的学校制度和学年制度,并从理论上阐述了班级授课制的作用和意义:对学校各类人员提出了不同的管理性规定;非常重视纪律和规章制度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13. 结合实际,谈谈教师的素养。
(分数:2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
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
教师作为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养成,更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教师的素养是指身为教师的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尚的师德。
这就要求教师要:一、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
许多优秀教师之所以能在教育工作中做出卓越的成绩,首先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另外,教师还要具备基本的人文精神,要关怀学生的生存和发展。
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好学生的重要条件。
三、热爱集体,团结协作。
教师的劳动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集体性。
所以教师和教师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团结协作。
四、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因而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2)宽厚的文化素养。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以培养其能力,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地发展。
因此,一个好的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
(3)专门的教育素养。
教育素养包括:一、教育理论素养,即教师
对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能恰当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原理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能自觉、恰当地运用教育理论总结、概括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使之升华,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设想。
二、教育能力素养,指的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操作能力,其包括课程开发能力,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三,教育研究素养,即教师运用一定的观点方法,探索教育领域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富有问题意识,反思能力,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灵活地解决各种教育问题。
(4)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成败,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教师的教育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工作的成败,是建立教师威信的基础。
教师的教育素质还是造成教师劳动价值巨大差异的重要原因。
广大教师要根据社会需要、教育特点和自身水平,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便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14. 结合实际,谈谈教学过程的性质。
(分数:2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识活动,自觉调节自己的兴趣和情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为学生奠定科学世界观基础的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的实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一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教学过程首先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借助教材或精神客体的中介,掌握科学认识方法,以最经济的途径认识客观世界并改造主观世界、发展自身的活动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这一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成年人的个体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其目的在于把人类社会历史经验转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映像即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认识活动为主,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的制约,但学生的个体认识活动又有特殊性,主要表现为:
(1)认识对象的间接性。
学生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的认识对象,间接认识现实世界。
(2)认识方式的引导性。
学生的认识过程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
(3)认识过程的简捷性。
学生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丰富的知识。
二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
教学活动不是孤立的个体认识活动,而是社会群体性的有目的有组织的认识活动。
它离不开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离不开人们的共同生活。
教学过程以社会交往为背景。
尤其是个体最初的学习与认识,例如对实物及其名词概念的认识就是在交往中发生与发展的。
人们对语言的掌握,对通过语言文字授受的经验、知识的掌握,均有赖于人们交往与沟通的共同生活经验。
所以,有目的地进行的教学也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并通过社会交往与联系社会生活来帮助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与社会价值。
教学还以交往、沟通、交流为重要手段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着循序渐进地学习与运用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常常有意识地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进行问答、讨论、交流、互助,以便学生获得启发、进行思想碰撞与反思、集思广益与加深理解,并学会应用,使教学中的认知活动进行得更加生动活泼而有效。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运用交往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进行认知,而且还运用交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