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导学案打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导学案打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了解课文寓说理于形象之中。
2.体会孔子的政治思想,了解《论语》。
3.掌握“如、方、撰、作、伤、与、乎、尔”在文中的含义。
一、自主学习
(一)孔子和《论语》
孔子,名,字,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
思想核心是政治上主张。
《论语》是体散文,是记录的言行的,它和、、、合成“四书”。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摄.()乎大国之间夫子哂.()笑之
冠.()者五六人因之以饥馑.()
以俟.()君子夫子喟.然叹曰()
(三)解释文中重点词语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
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翻译下列句子
(1)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用课文里句子说说四个弟子的“志”有何不同?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孔子对他们分别作了怎样的评价?完成下列表格。
探究二: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三、课堂检测
1.一词多义
以: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则何以哉
加之以师旅以俟君子
乎: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吾与点尔如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唯求则非邦也与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遂与外人隔绝
宗庙之事,如会同
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遂与外人隔绝
唯求则非邦也与
为:由也为之愿为小相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2.指出下列句中的特殊句式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异乎三子者之撰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三子者之言何如为国以礼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论语》
[课例分析]本文是一先秦诸子散文,是孔子“因材实教”的范例。
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教学中要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
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展现的鲜明的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
2、了解文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
(二)能力教学目标
3、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
4、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展现的鲜明的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
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了解文中表现的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二、教学方法
1、本文是《论语》中故事性很强的一段文字。
学习本文要扣住叙
事性这一特点,对照课文注释,首先疏通文意。
注意一些特殊句
式,理解句意。
2、本文虽短,却生动地写出了人物的神态,学习时,要在理解文
意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3、应该扣住“我与点也”一句话,理解所表现的儒家以礼乐治国
的政治主张。
同学之间也可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三、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准确翻译文中语句。
难点:文中所体现的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解决办法:1、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工书、合作讨论等方法,准确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并能归纳、整理,找出规律,反复诵读课文。
2、教师提供背景材料及孔子生平的有关材料,引导学生结合孔子的生平分析。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借助工具书,疏通课文,并圈画出重点字、词、句和难解语句,以备课堂交流和质疑。
也可发一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