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教学
KE CHEN G JI A O XU E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范婷婷郭欣欣
摘要: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职业脱节、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严重失衡,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不能用、所学技能不会用,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为提升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质量,探索“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新型教学模式,将英语技能大赛引入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来,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着力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推动英语教学面向行业、面向工作岗位、面向实践的改革。

关键词:英语教学;技能竞赛;教学改革
高职公共英语是针对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英语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高职公共英语既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成为符合职场需求、具有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只重视书面知识传授,对学生语言技能培养缺乏重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职业技能大赛是一种大型的、有组织的、群众性的竞技类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参赛者的职业技能,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向职业发展要求靠拢。

一、实施“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意义
第一,它能够促进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实践的创新,推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从“理论型”向“应用型”转变。

第二,能够打破常规,培养出更加符和职业发展要求的专业型人才。

第三,能够较好地改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重知识而轻技能、重课本而轻实践”的现状。

第四,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推动英语教学面向行业、面向工作岗位、面向实践。

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实践
(一)筛选竞赛项目,制订教学计划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是指从英语学习的特点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让学生获得实践技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目的。

因此,在选择竞赛项目时,我们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和所处的年级选择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比赛,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竞赛中来。

其次,要保持竞赛活动的持续开展。

比如,一年级新生主要参加校内组织的口语比赛、单词大赛、情景剧表演等以英语基础能力为主的比赛,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年级学生主要参加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写作大赛等能力要求较高的相关比赛,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三年级学生主要参加与职业技能相关的综合性英语技能竞赛。

最后,举办竞赛的目的,要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出发点。

为保证竞赛项目与英语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学校应将比赛内容和要求规划在教学计划中,达到教学内容与比赛要求相统一,技能训练与课堂教学相统一。

(二)融入竞赛项目,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知识解决工作实践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从三个方面来调整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

第一,教学内容场景化。

教师可以把职业技能大赛所涉及的职业情景引入到日常教学中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职业角色,让学生在情景模拟中感受工作的真实性,并且对未来职业有一定的认知。

第二,教学内容竞赛化。

竞赛的本质就是竞争。

将赛前心理辅导、人才选拔、赛事分析、赛前培训、竞赛模拟、赛后总结等竞赛环节融入到高职公共英语日常教学中,让学生熟悉比赛流程,感受比赛的“竞争性”,增强其参与感和学习的紧迫感。

第三,教学内容职业化。

将职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引入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可以应用到职场当中,学以致用。

(三)转换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
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较少。

因此,应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加强实践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首先,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实践课课时。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理论课占比达到
90%以上。

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调整为5∶5或者4∶6,增加实践课的占比。

其次,优化实践课教学设计。

教师可以尝试以任务为导向来设置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一系列真实的学习任务参与到英语技能培训中。

最后,积极组织课外英语活动。

英语技能培养需要大量的练习,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需要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来补充,如英语情景剧、配音表演等。

(四)完善评价体系,更新考核方式
目前,高职公共英语考核以期末卷面考核为主。

而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考核。

学校可以尝试将课程考核与技能竞(下转第34页)
教育管理
课程教学
KE CHEN G JI A O XU E
赛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考查方式,这样既能考核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又能提升学生英语表达能力。

三、实施“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效果
实施“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教学模式,改善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重知识而轻技能、重课本而轻实践”的现状,推动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从“理论性”向“实践性”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教学内容更实用。

通过“赛教融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开始向场景化、竞赛化和职业化方向发展,促进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职业接轨,为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加强了实践教学。

教师通过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实践课课时、优化实践课教学设计、组织课外活动等方式加强了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慢慢从“只学不会用”的状态慢慢转变成为“会学会用”的状态,切身感受到了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学习热情大大提高。

最后,形成了师生间教学互动的良性循环,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赛教融合的教学方式使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实用性知识多了、实践性的课程多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了、学习成果显著了、学习热情高涨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

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能够得到更多、更积极的教学反馈,成就感大大增强,更加愿意投入到教学中来,输出更优质的教学内容。

四、结语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将职业技能竞赛引入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重新构建了英语课程体系,将职业性和实践性融入到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使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更加贴近职业发展需求、更加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

同时,推动英语教学从“理论型”向“应用型”的转变,转变了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促进了师生间教学互动的良性循环,大大地提升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质量。

构建了以“实用”为特征的新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体系,推动了高职公共英语面向行业、面向工作岗位、面向实践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雅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时空,2014(10).
[2]巫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12).[3]张娟娟,李少芹.高职公共英语“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利弊分析[J].机械职业教育,2019(9).作者简介:范婷婷(1989-),女,河南南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郭欣欣(1986-),女,河南唐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责任编辑刘常兴)
(上接第31页)
压花协会,经常性举办压花艺术比赛,打造学生学习压花艺术的条件和平台,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压花技能,扩大压花艺术的影响力。

必要的时候,班主任及压花老师可以协助大学生压花艺术爱好者,鼓励他们在校申报大学生创业项目,为压花艺术在高职院校的推广开拓广阔天地。

(三)打造校企合作平台,在校企合作中开展压花艺术课程教学
校企合作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场域中学习专业技能,校企合作有助于学生提升专业技能。

同样,压花艺术课应依托校企合作开展课程教学,高职院校与压花企业可以依托项目形式或者签订人才培养订单,加强对压花专业学生的技术培养,围绕校企合作开展压花艺术课程教学,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实战能力,为社会培养既有一定专业技能水平,又有一定思想道德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四)建设教-学-做标准化压花实验室,为压花艺术教学提供实验实训条件
压花是一种体验养花、赏花、采花、压花、创作、收藏的快乐过程。

为保证有充足的压花花材,可建立专门的压花花圃,保证学生一年四季都能采到新鲜的压花花材,满足学生压花用品和压花作品的制作。

结合高职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建设一个集教学、实验实训、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压花艺术实验室。

具体来
讲,压花操作台的设置以分组教学为主旨,设备布局要方便
压花艺术实践教学。

压花实训必备的工具、耗材应与学生人数相匹配,有专门设计的压花艺术作品展示墙及干燥柜,整体布局应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

此外,压花实验室设计还应考虑开放式管理,方便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压花训练。

四、结语
压花艺术课程作为一门具有时尚新颖、环保美观特点的课程,在高职院校的推广必然能够吸引更多的师生参与其中,这不仅符合压花行业发展的需要,也顺应花卉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同时也能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压花艺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国菊,赵国防.压花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李莹莹.中国压花艺术发展现状及展望[J].中国园艺文摘,2016(11).[3]谭颖.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压花艺术》课程[J].教育教学论坛,2016(10).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GGJS235。

作者简介:郭丽(1979-),女,河南开封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花卉应用教学及研究。

(责任编辑李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