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作业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关系学作业答案
第一篇:公共关系学作业答案
公共关系学作业1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每题四个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正确。
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1.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是(C)
A.关系、舆论、形象
B.公关状态、公关活动、公关观念 C.组织、公众、传播沟通
D.公关实务、传播沟通、公关观念
2.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是(D)
A.信息学科与管理学科相结合的产物
B.组织的无形资产
C.公关实务活动的过程与方式
D.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
3、公共关系所说的“形象”的本质是(D)
A.环境
B.组织的包装 C.组织的人员 D.信誉
4、(C)是公共关系的过程和方式。
A组织B公众C传播D状态5、1997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承认了公共关系职业,将这个职业定名为(D)
A.公关先生 B.公关小姐 C.公关师
D.公关员
6、.公共关系学专门研究(A)
A.组织与公众传播沟通问题
B.组织与公众之间关系的稳定问题
C.组织与社区之间的传播沟通问题
D.组织的内部运营问题
7、在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大学开设公共关系课程的人物是(C)A.巴纳姆
B.艾维·李
C.爱德华·伯尼斯 D.卡特利普
8、公共关系的客体是(A)。
A.公众 B.组织 C.个人 D.团体
9、公共关系活动运用(A)方法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A传播沟通B单向交流 C满足对方 D内部传播
10、美国卡特利普和森特在其专著《有效的公共关系》一书中(A)
A.提出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
B.提出了“投公众所好”的主张
C.提出了“公众必须被告知”的命题
D.提出了“凡宣传皆好事”的命题
11、消费者、协作者、竞争者、记者、名流、政府官员、社区居民等属于组织的(D)
A.个体公众
B.组织公众
C.内部公众
D.外部公众
12.美国学者(B)写作了被称作“公共关系圣经”的《有效公共关系》。
A.
巴纳姆
B.卡特利普
C.爱德华·伯尼斯 D.
艾维·李
13、在一定条件下,多种需要中会有一种最为迫切、起主要支配作用的需要,即(D)
A.自尊需要
B.胜任需要
C.成就需要
D.优势需要
14、.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在知觉的偏见的产生原因中称(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作用
15、公关传播最基本的功能是(C)。
A.强化舆论,扩大影响 B.引导舆论,控制形象 C.创造舆论,告知公众 D.协调舆论,维护形象
16、“凡宣传皆好事”是(D)的信条。
A梅耶B伯尼斯C艾维李 D巴纳姆
17、(D)是公共关系实务的特殊领域。
A人事管理 B直效营销 C 环境保护 D危机处理
18、.电视和广播媒介的共同弱点是(D)
A.感染力较差
B.功能单一
C.传播效果较弱
D.传播效果稍纵即逝
19、影响产品形象最关键的因素是(D)A产品性能B价格C包装 D质量
20、公关调查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D)
A.资料分析法
B.公众代表座谈会法
C.群体讨论法
D.民意测验法
21、.能较为客观、公正地提供公关服务的组织是(D)
A.组织内设公关部门
B.公关公司
C.公关协会
D.公关委员会
22、股东属于(B)
A外部公众 B内部公众 C首要公众 D次要公众
23、公共关系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一般是(A)
A.调查、策划、实施、评估
B.调查、评估、策划、实施
C.策划、调查、实施、评估
D.策划、评估、调查、实施
24、(B)不是树立组织形象的原则。
A有效性原则 B传播性原则C符号化原则 D总体性原则
25、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旅游服务业等组织属于(B)
A.互益性组织
B.营利性组织
C.服务性组织
D.公益性组织
26、人口膨胀、环境污染在舆论对象中属于(B)
A.社会事件
B.社会问题
C.社会冲突
D.社会运动
27、.传播学研究中的“五W”模式的提出者是(D)
A.麦库姆斯
B.库尔特·卢因
C.保尔·拉扎斯菲尔德
D.哈罗德·拉斯韦尔
28、公共关系调查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A)
A.民意测验
B.普查
C.资料分析
D.公众代表座谈会
29、.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可以把公众划分为(B)
A.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
B.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
C.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
D.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30、新闻媒介是公共关系传播的一条(C)渠道 A关键 B唯一 C重要 D服务
31.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好感、接纳和欢迎的程度是(C)A.知名度
B.美誉度
C.知名度和美誉度
D.既不是知名度,也不是美誉度
32、在组织的稳定发展时期,适宜采用的公关方式是(D)A.进攻型公关
B.防御型公关
C.建设型公关
D.维系型公关
33、下列沟通形式中,具有明显随意性特征的是(A)A.口头语言交流
B.报告
C.谈判
D.演讲
34、.内设公关部的短处是(B)。
A.运行的成本较高
B.易受组织内部主观因素的束缚
C.不了解内情
D.不便于协调
35、按公众的组织结构公众可分为(B)。
A.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
B.个体公众和组织公众
C.顺意公众和逆意公众
D.社团型公众和权力型公众
36、公关策划流程公式简称(C)工作法
A.PR
B.CI
C.PDCA
D.SD
37、公共关系将(A)放在第一位。
A.完善组织形象内涵B.树立员工形象C.建构组织形象外观D.制定组织公关计划
38、在公关调查中,对于了解某些历史性问题的一种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A)。
A.民意测验
B.抽样调查
C.公众代表座谈会
D.资料分析
39、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是公共关系产生的(D)A历史条件 B 经济条件 C文化条件 D政治条件
40、把关人的行为包括(B)。
A.同意与反对 B.疏导与抑制 C.强调与弱化 D.分析与鼓动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41.策划新闻
策划具有新闻价值的时间也叫做制造新闻或策划新闻,是组织争取新闻宣传机会的一种技巧。
即在真实的,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策划,举办既有新闻价值的时间或活动,吸引新闻界和公众的注意力,制造新闻热点,争取被报道的机会,使本组织成为新闻的主角,以达到提高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的目的。
这需要公关人员具备“新闻脑”,富于创造力和想象力。
42.潜在公众
即由于潜在公关关系问题而形成的潜伏公众,隐患公众,隐蔽公众或未来公众。
43.宣传型公关
主要运用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等宣传性手段,传递组织的信息影响公众舆论迅速扩大组织的社会影响
44.把关人
“把关人”又称“守门人”,它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对提供,制作,编辑和指导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
这个概念源出于德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在1947年所写的《群众生活的渠道》一文 45.知名度
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于“量”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46.视觉识别系统
是运用系统的统一的视觉符号系统,对外传达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形象,信息是企业识别最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的要素,它接触的层面是广泛,可快速而明确地达成认知识别的目的
三.简答(每题8分,共16分)47.简述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关系1.知名度要以美誉度为基础,才能产生正面的记性社会效果
2.美誉度要以一定的知名度作为前提条件,才能充分显示其社会价值 48.简述两级传播理论
传播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拉扎斯菲尔德(Paul F、Lazarsfeld)于1940年主持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总统选举中选民们政治倾向的改变很少直接受大众传媒的影响,人们之间直接的面对面交流似乎对其政治态度的形成和转变更为关键。
通常有关的信息和想法都是首先从某一个信息源(如某一个候选人)那里通过大众媒介达到所谓的“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那里;然后再通过意见领袖把信息传播到普通民众那里。
前者作为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信息传达的过程,后者作为第二阶段,则主要是人际影响的扩散。
这就是著名的两级传播假设(two—Step
flowhyPothesis)。
它使人们认识到大众媒介渠道和人际传播渠道在人们信息获取和决策(态度形成和转变以及具体的行动)中的不同角色和作用。
在创新的传播扩散中,两级传播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受众对创新的采用由以下阶段组成:认知,说服,决策,使用和确认。
在两级传播模式的诠释下,大众传播在人们的认知阶段具有重要作用;而在说服和决策阶段,人际传播的影响更显著。
因此,尽管在技术传播时,受众同时既处身于信息传播的覆盖中,也处身于人际传播的扩散网络中,但两者对于受众采用新技术的影响是不同的。
既有前述采用过程阶段上的不同,也有更为复杂的传播行为差别。
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这种两级传播的模式进行的。
四.论述题(14分)
2010年3月7日上午,北京市西直门南大街“国二招”宾馆,湖北省代表团开放团组讨论,大批记者涌入。
开放会议结束后,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省长李鸿忠进入贵宾厅接受央视《小撒探会》节目的专访。
节目录制中,各路记者皆在等候。
专访结束后,湖北团召开新闻发布会,李鸿忠出席。
此间记者的提问,大多是关于湖北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省长李鸿忠则主谈湖北各种优势、发展势头良好等等。
11时21分左右,发布会临近尾声,工作人员正欲送省长离开,《人民日报》下属的《京华时报》女记者刘杰提了最后一个问题:“您对邓玉娇案怎么看?”李鸿忠脸色顿时阴沉,离场。
在场的其他记者对此没做什么反应。
两分钟后,李鸿忠折返回来,直问刘杰:“你是哪里的?”
刘回答:“啊?”
李又问:“你是哪里的,请问你是哪里的?”
刘杰回答:“啊?人民日报的…”
话音未落,李鸿忠接着说:“人民日报…你怎么老纠缠这个事情,已经过去了……我要给你们社长讲,是不是,对不对?”
李鸿忠一把拿下了刘杰的录音笔,随后径直走向电梯。
众记者当场无言,女记者刘杰红了眼圈……
3月7日下午,有湖北代表团工作人员将录音笔还给了女记者刘杰,但未表示任何歉意。
3月10日上午,记者又赶到湖北团,终于找到了李鸿忠省长,单刀直入采访了“录音笔”事件。
在将近10分钟的采访过程中,李省长语调温和,对记者的每个问题都耐心倾听。
他一再强调自己对媒体的态度是开放的。
“比如那天小撒(撒贝宁)采访我的时候,好几个其他报社的记者让我转个身照相,我就把身体转过来,让他们照个够。
我们就是要创造条件给记者采访。
”李省长举例说。
当记者问到是否需要向女记者道歉时,旁边有一位记者打断:
“这个问题怎么能问呢?”但李鸿忠并未受影响,而是继续回答提问。
李鸿忠:我觉得不涉及道歉
记者:网上盛传你与京华时报记者发生了冲突,您能谈一下吗?
李鸿忠:我请教她“您是哪个新闻单位的”,她说她
是《人民日报》的。
我就又问她:“你是《人民日报》的吗?”她就支支吾吾没再答了。
后来我们得知她不是《人民日报》的,是《京华时报》的。
不过《京华时报》也没关系,我觉得每个媒体都有采访啊、新闻监督的权利,这都很正常。
我觉得就理直气壮地说《京华时报》就好了,没什么问题。
记者:舆论好像集中在女记者的录音笔上。
李鸿忠:这个是因为她没有痛快讲(她的单位),可能她觉得自己是《京华时报》的却说是《人民日报》的,不太好吧。
我们就担心她是不是其他单位的,不是记者,就把录音笔拿去看看了,看看是什么内容。
记者:您觉得政府和人大代表应该怎样面对媒体?
李鸿忠:我2004年的时候刚到深圳(时任深圳市市长,编者注)时就说过,新闻媒体有“三光”作用。
第一,就是要阳光。
总理讲,权力要在阳光之下运作,什么东西亮在阳光之下,就一清二楚。
第二个是目光,群众的目光,人民的目光,这也是监督的一部分。
第三个,是激光。
用激光做手术不出血,容易治病,创伤面又小,舆论监督是改正问题、纠正错误的好办法。
我当时概括的“三光”作用就是要高度重视媒体。
我认为新闻舆论的监督和人大法律监督、人民政协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一样,都是必须的。
记者:网络上一边倒地觉得记者受了委屈?
李鸿忠:我觉得她应该更开朗一些,大大方方的。
记者:您觉得她也有错?
李鸿忠:我也不认为什么有错,在这个过程中,就要互相理解。
记者:许多网民要求您向记者道歉,您怎么想?
李鸿忠:唔……我觉得也不要太讲这个。
其实认识一个人也不是光是某一个方面的。
有一些误解,不要紧。
记者:您觉得不用道歉?
李鸿忠:(略微激动)我觉得不涉及道歉。
大家的目标都是为了一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党政工作是为了社会和谐发展,媒体也很辛苦,为社会的公平正义鼓与呼,鞭挞社会的不良现象。
有的时候,有一些误解啊,像传递信息不很全面啊,我看也不用(道歉),慢慢就好了。
特别是很多年轻人刚从业,也很不容易。
她如何觉得有什么不好想的,像我们这样见面,大大方方地聊一会,我觉得行。
但我觉得不用在网络这个层面再做什么。
分析李鸿忠省长应对的得失。
两会既开,民众叩问国是。
李鸿忠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理应检视执政得失,思量与民为善。
察李鸿忠言行,背离政治文明,迹近自我骄横。
强夺事件,受害者绝非当事记者一人。
媒体权利折戟,大众知情权受挫,国家形象受累,议会殿堂蒙羞。
李氏表现,辜负民众信托,有损人大威仪,于国,于党,于民,流弊昭然。
宪法赋予媒体人之权利,乃公民问政之权利,强权悍然践踏,理当据理力争。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在此郑重呼吁,新闻界与知识界同声相应,知耻而后勇,合力声讨李鸿忠事件的恶劣影响。
报纸杂志电视电台网络微博,媒体无论类型,记者不分南北,请坚决报道后续事态,迎向此次权利之战。
盼望新闻人振臂声援,欢迎公民附议此书。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让天下人知道尚有新闻记者,让天下人知道尚存新闻人格,更要让天下人知道尚有公民权利。
李高官暴怒在前,也该让他听到并目睹新闻界之怒,亦是布衣之怒。
吾辈请愿行动均是公开而为,依法而为。
吾辈责难李鸿忠,凭借的无外乎是非感与公义心。
新闻界诉求目标有二:要求李鸿忠立即向新闻界及公众道歉并辞职;吁求全国人大主席团和秘书处立即启动对其调查及弹劾程序。
因此,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查勘李鸿忠不当言行,关注事态发展;专门调查并完整公布李鸿忠强夺记者录音笔的事件真相,责成李鸿忠公开道歉,严肃核查其全国人大代表是否适格,并责令其引咎辞职。
公共关系学作业2
一、选择题1.下列思想家中,被后人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是(B 艾维.李)
2.适用于组织的开创阶段,以及某项事业或产品服务初创、问世阶段的公共关系行为模式是(A建设型公关)
3.传播沟通对象中,最具社会权威性对象是(C政府公众)
4.公共关系也可以称为(B公众关系)
5.公共关系专门研究(A组织与公众传播沟通问题)
6.公共关系的PDCA工作法中,P指(A计划)
7.美国卡特利普和森特在其专著《有效的公
共关系》一书中(A提出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
8.反映人们某种要求、期望、未实现的梦想以及未满足需求的流言是(A愿望流言)9.消费者、协作者、竞争者、记者、名流、政府官员、社区居民等属于组织的(D外部公众)
10.人们在认识事物或人的时候,往往把认识对象的某些突出的特征或品质推广为的整体印象和看法,从而掩盖了对象的其他特征或品质,形成某种幻化的知觉,这一心理现象是(C攻击流言)
11.论题处理又被称为(D问题管理)12.电视和广播媒介的共同弱点是(D传播效果稍纵即逝)
13.公关调查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D民意测验法)
14.公关人员所应具有的沟通交流意识实际上可以说是一种(D信息意识)
15.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摩擦的时候,为了摆脱被动局面,采取的公关活动方式是(C维系型公关)
16.使公众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接受信息的状态有较高的自由度的是(D报纸和杂志的优势)
17.传播学研究中的“五W”模式的提出者是(D哈罗德.拉斯韦尔)
18.人口膨胀、环境污染在舆论对象中属于(B社会问题)
19.当某组织发现自身利益与公众目标要求相一致是,应该重点(C强化正面形象)20.以下哪些不是公共关系公司的特点(C运作成
21.公共关系广告旨在推销(D组织形象)22.“一窝蜂”现象指的是(A流行)23.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可以把公众划分为(B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24.公共关系研究人和人的关系的角度是(A信息传播沟通角度)25.在部门隶属模式中,容易将公关限于迎来送往、交际应酬,过分偏重于人际关系功能,这主要体现为把公关机构归属于(B联络接待部门)
26.具有显著的双向交互式特征的公共关系传播媒介是(C因特网)
27.因组织行为不当引起的危机类型是(A劳资矛盾引起罢工)
28.下列沟通形式中,具有明显随意性特征的是(D演讲)
29.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C 知觉)
30.在整合营销传播的发展层次中,最基础的形式是(D认知的整合)
31.组织公关调查活动的第二个具体环节是(C组织自我形象分析)
32.议题设置论认为:大众传播对某些议题的着重强调与公众对这些议题的重视程度(B成正相关关系)
33.接受众选择“3S”论,受众心理选择过程的第三环节是(C选择性记忆)
34.作为公关的调查法的一种,资料分析法主要用于了解(D历史性问题)
35.与组织自身相关性最强的一类公众对象是(A内部公众)36.广告:“***保险公司祝全国人民平安康泰”属于(C形象广告)
37.公共关系与广告的主要区别是(A广告旨在“要别人买我”,公关传播旨在“要别人爱我”)
38.社区公众是指(D组织所在地的公众)39.股东属于(A外部公众)
40.公共关系将(A完善组织形象内涵)放在第一位。
二、名词解释
41.公共关系状态: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
42.行动公众:不但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且以着手或已采取行动的公众。
由知晓公众发展而来的。
43.交际型公关:运用各种交际方法和沟通艺术,广交朋友,协调关系,缓和矛盾,化解冲突,为组织创造“人和”的环境。
44.舆论: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舆论是无形的关系。
45.全员PR管理:是指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关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全面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关氛围与公关文化。
46.危机管理:针对组织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然后制定出针对性措施,一旦发生危机,就能有条不紊的将危机化解,重新恢复信誉和市场的一整套机制。
三、简答
47.简述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
1.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信息,传播行为与职能。
它是一种实施和控制传播沟通活动的组织行为和职能。
2.公共关系是组织与公众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
公共关系不是单向的传播行为,而是双向的。
3.公共关系是传播沟通活动的结果。
公共关系要运用传播的手段来协调关系。
影响舆论,塑造形象,优化环境。
主要是对组织的无形资产和财富的一种经营和管理。
要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组织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统一。
48.公共关系管理:是对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
四、论述题(略)
答:违反了,群众利益第一的原则。
第二篇:《公共关系学》作业及答案
《公共关系学》作业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4×5=20分)
1、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是指某一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它本意是社会组织、集体或个人必须与其周围的各种内部、外部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
2、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学指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课程,适用于个人及任何组织。
3、公众:
所谓公众,即于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
4、传播: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信息是传播的内容。
传播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
5、报刊宣传活动:
“报刊宣传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了自身的目的和利益,雇佣报刊宣传员在报刊上进行宣传活动,以制造舆论,扩大影响。
19世纪30年代《纽约太阳报》首倡,开始主要是为了争取读者,扩大发行。
二、单项选择题(1*20=20分)
1、公共关系的研究对象是(C)的关系。
A、机构与个人
B、社会与团体
C、组织与公众
2、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一门学科,最早产生于(D)。
A、法国
B、奥地利
C、英国
D、美国
3、美国现代公关专家卡特利普和森特在其专著《有效的公共关系》一书中提出了(A)。
A、“双向对称”的公关模式
B、“投公众所好”的主张
C、“公众必须被告知”的准则C、“凡宣传皆好事”的命题
14、党派团体、宗教组织属于(B)。
A、公益性组织
B、互利性组织
C、营业性组织
D、服务性组织
5、在各种传播方式中,人情味最浓、情感沟通效果最好的是(C)。
A、公众传播
B、大众传播
C、人际传播
D、小团体传播
6、根据组织内外划分,可将公众区分为(C)。
A、首要公众,次要公众
B、现实公众,潜在公众
C、内部公众,外部公众
7、主导性强、时效性强、传播面广的公关类型是(D)。
A、交际型公关
B、社会活动型公关
C、服务型公关
D、宣传型公关
8、公共关系学史上的第一本公关教科书是爱德华•伯内斯于1923年完成的(C)。
A、《有效的公共关系》
B、《公共关系学》
C、《公众舆论的形成》
D、《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
9、组织的全员公关培训即指对全员进行公关教育,其重点是(B)。
A、公关知识普及教育
B、公关思想及意识教育
C、政治思想教育
D、公关能力教育
10、将原来看似平淡无奇、很普通的小事情,进行非同寻常的放大处理,往往能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
这是(A)的创意思路。
A、小题大做法
B、旧题新做法
C、正题反做法
11、深圳的锦绣中华景观、无锡的三国城、水浒影视城和美国的迪斯尼乐园的创意思路是(A)。
A、异常方式与平常内容相结合
B、将异常方式与异常内容相结合
C、将平常方式与异常内容相结合12、公关调查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B)。
A、资料分析
B、民意测验
C、座谈会
D、随机抽样
13、组织的公关形象策划要对公众进行研究,其首先要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