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一、什么是激励?
1、激励的定义。

我们都听说过“望梅止渴”的故事:三国时曹操征张绣,行军时很长一段时间都找不到水喝,在大军军心动摇,疲惫不堪之时,曹操告诉他的军队,在前方不远处有一片梅林,到那就可以吃梅子止渴。

大家一听,士气为之一振,结果既找到了水源,又完成了行军任务!我想,这也许就是曹操巧妙地运用了激励的作用达成了战略目标吧!
谈古论今,无论是从管理学角度、组织行为学角度还是经济学角度,对于激励的概念都有着不同侧重点,但是,其定义方式的差异都不能掩盖激励的本质,即通过奖励或惩罚的方式,鼓励人们向着信息发布者确定的目标,来调整或增强自己的行为指向和力度的一种过程或方式。

笔者认为,激励分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激励就是源发、鼓励的含义;而广义的激励则是指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激发人的热情,启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人的主观创造精神和潜能,使其行为朝向组织所期望的目标而努力。

二、为什么要实施激励?
1、人为什么可以被激励?
人为什么可以被激励?怎样的激励才算是有效的激励?要弄清这些问题就
必须了解什么是“需要”。

需要是指个体由于某种重要东西的缺乏或被剥夺而产生的紧张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是由于他所体验的某种未满足的需要或未达到的目标所引起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了我们激励理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

它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各层次的需要可以相互转换。

在众多的需要中有一种是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需要,称为优势需要。

人们的动机正是为了达到需要的满足,尤其是优势需要的满足。

只有需要达到满足,人才有较高的积极性。

激励之所以有效,原因在于人们在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就会对事情的成败分外关注,而趋利避害的本能会使面临的压力变为动力。

人们各式各样的需求正是激励的基础。

激励手段必须针对人的需要,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2、人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惰性
人性本惰,绝大多数人都会在思想以及行动上存在一定的惰性。

而这种惰性如果不能得到很好地调整与改善,势必对其本人和组织的成长造成较大的影响。

人们如果长期处于惰性的状态,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不知不觉中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

3、激励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实行激励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和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让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继续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

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

(1)激励可以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服务。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华。

行为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企业在激发员工动机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潜力。

我国很多企业劳动生产率低,与不合理体制压抑员工的积极性有很大关系。

因此,企业要把这种不可估量的人力资源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就需要建立公正的激励制度,合理地运用激励手段。

(2)激励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能够吸引、培养和留住企业所需的各种优秀人才。

人才是企业的生命与第一资源,世界上绝大多数成功企业都对此达成了共识。

例如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的总裁直接讲明这样一种假设,即使把现有公司的一切全部毁掉,只要保留其现有人才队伍,就可以很快再造一个世界第一流的企业。

如何才能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呢?这些企业主要是通过激励手段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他们不仅用丰厚的工资、福利等物质条件来留住员工,而且还通过各种管理职位、技术职位的快速提升来使能者得其所;不仅能使各类员工得到不同的培训和发展机会,而且还用企业文化来感染全体员工,提高其对企业的向心力。

(3)激励制度和环境的创设,可提高员工的素质,为实现企业自身的社会功能创造条件。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织,不仅担负着一定生产经营的任务,完成满足社会一定需要的职责,而且体现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承担着对其组织成员享有民主权利和健康发展权利的一种承诺。

许多现代企业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对这种社会职责的一种回应。

企业激励作为一种全方位的系统激励机制正是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潮流,适应人的多方面需要,使企业成为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重要组织载体。

同时,激励机制可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趋向,给学习和实践带来巨大的动力,能够不断提高个人素质。

三、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是激励的原则
1、激励的原则。

激励的方法有报酬激励、目标激励、工作激励和文化激励四种,而激励需要遵循的原则是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指运用物质的手段使受激励者得到物质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物质激励有资金、奖品等,通过满足要求,激发其努力生产、工作的动机。

它的出发点是关心人们的切身利益,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精神激励即内在激励,是指精神方面的无形激励,包括向员工授权、对他们的工作绩效的认可,公平、公开的晋升制度,提供学习和发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机会,实行灵活多样的弹性工作时间制度以及制定适合每个人特点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等等。

精神激励是一项深入细致、复杂多变、应用广泛,影响深远的工作,它是管理者用思想教育的手段倡导企业精神,是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方式。

2、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区别与联系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共性表现在于授奖人和受奖者的一致、目的性的一致。

以下是笔者认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最大差异:
(1)精神激励是一种日常性奖励。

精神激励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口头奖励或名誉上的奖励。

如:“你真棒”、“做的好”、“希望你明天做的更好”、“你是大家学习的榜样”等等,这都是一种精神激励,而这一精神激励在一个积极上进的团队中是时常可以见到的。

(2)物质激励是一种阶段性奖励。

物质激励并没有精神激励表现的那么频繁,因为精神激励对受奖者日常性的“煽动”效果非常好;而如果物质激励也变成一种日常性的激励,那么这种激励手段就会变得乏味,失去激励的意义。

3、古往今来,激励已经成为融入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不可缺少的措施与手段。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同时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也由来已久。

古代兵家十分注重教育激励士兵士气,“教得其道,则士乐为用,教不得法,虽有朝督暮责,无益于事矣”,“凡与敌战,须激励士卒,使忿怒而后出战”。

这里的“教”我们可以理解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意思是激励的得当,则士兵为你所用,加之运用适当的兵法可以使战争百战百胜,反之则全然无效。

可见古人就对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着深刻的认识,无论是军饷上的奖励还是战鼓雷鸣激励已经有多种表现形式存在其里,同时也要配合时机、量度等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而对古代将领的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更是显而易见。

加官进爵、列土封王,都可以看作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举的产物。

4、激励手段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进步,激励作为一种有效地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之一,正越来越受到股东与员工的重视。

一项好的激励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实现双赢的目标。

目前,广泛使用的激励方式包括:
(1)目标激励。

激发动机,引导行为,要有一个激励人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目标是人们行为的精神支柱,一旦失去了目标,人们的行为就失去了方向和动力。

(2)奖酬激励。

所谓奖酬激励,是指企业内部通过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及其成果的客观公平的评价,给予相应的报酬和奖励。

达到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增强企业活力的目的。

奖酬的内容:包括工资、奖金、提升、表扬、福利、岗位、培训、休养、社会地位等。

(3)信任激励。

现代企业管理的研究成果表明,即使工资、奖金、福利和生活压力等激励因素发挥充分,也只能调动职工60%的积极性,另外40%则有赖于领导者以其卓越超群的个人行为来调动、影响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各级领导和管理者更应该善于利用自己独有的激励优势,有效地发挥示范应有的良性辐射作用。

信任激励是高层次激励,是领导激励优势的集中体现。

现代管理心理学的原理表明,信任可给任何人力量和希望,它是点燃自尊心的火种,自尊心则是促人向上的动力。

信任激励的运用主要包括:尊重员工的人格,允许员工发表不同的或相反的意见;信任下级,放手让下级大胆工作;创造一定的条件,使下级能胜任工作;主动支持下级工作,增强下级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勇于承担责任,当工作中出现差错时,不一味批评下级;对待后进员工不揭伤疤、不记老帐。

(4)企业精神激励。

企业精神,是企业的共同思想、价值观念、作风和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

企业精神一旦形成,就会对企业全体员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对员工的思想、行为发挥很强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即使企业领导人更换、管理方式改变,企业精神却会代代相传,使企业原有的风格和传统长期存在。

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要想发展,求得生存,就必须在管理过程中,发挥激励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和竞争力。

四、如何正确应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通过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组织环境中,员工的潜力只发挥出20%~30%,而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员工可以发挥出其潜力的80%~90%。

可见,在企业管理中,每一位员工都需要被激励。

然而,在组织中如何正确使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必须结合组织的特点、发展的阶段、员工的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统筹考虑。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作为激励的两种类型,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强调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或只强调精神激励而忽视物质激励都是片面和错误的。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人总以为有钱才会有干劲,有实惠才能有热情。

正是这种片面的理解,致使部分人斤斤计较、唯利是图,甚至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给
组织环境和社会风气都带来极大危害。

另有一些人总爱把大道理挂在嘴边,只讲贡献不讲需要,只讲觉悟不讲利益。

为了避免以上两种片面性的发生,防止“单打一”现象的出现,在激励中一定要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针。

强调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并不是不需要有所侧重,一些心理学家所做的试验说明了激励的强大作用,还生动地揭示出精神激励比物质激励所具有的优势,为侧重精神激励提供了一定的行为依据。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是对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满足。

而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在层次与程度上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并随主客观条件的发展而不断有所变化。

物质激励的作用是表层的,激励深度是有限的。

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才是根本,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越低,人们的物质需求越高;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越高,人们的精神需求越高。

从个人角度来看,一个人受教育程度、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及其自身的道德修养也会对其需求产生很大的影响。

所以,从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来看,不论从个人发展还是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精神激励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人的追求将被引向更高的精神境界。

在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分利用物质激励的同时,加强精神道德的培养和教育,尤其要加强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建设。

只有把物质激励和精神道德、社会荣誉、责任力量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走向新的繁荣。

五、激励方式的使用过程中必须加以注意的地方
尽管激励是一种有效地提升组织凝聚力,实现组织绩效目标的措施之一,但是,如果不恰当地使用激励方式,不仅不能够增强组织绩效,反而有可能事倍功半,损害组织利益和成员的积极性。

因此,制定一套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自己正确的(即符合企业、组织根本利益的)、明确的(即不是模棱两可、摇摆不定的)价值标准,并通过奖罚手段的具体实施明白无误地表现出来,是管理中的头等大事。

管理活动中一条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人们会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

管理的精髓,确实就是这样一条最简单明白不过却往往被人遗忘的道理:你想要什么,就该奖励什么。

古人早就发现:上有所好,下必甚之。


为一个管理者,不论是古代的君王、官吏,还是今天的总统、经理,你奖励什么,惩罚什么,无疑就是向世人昭示你的价值标准;你的下属、员工,或者认同你的价值标准,努力做你希望他做的事,成为你所希望他成为的那种人;或者不接受你的价值标准,脱离你的企业、组织而去;或者就是阳奉阴违,投机取巧。

(2)以精神激励为主。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坚持精神激励为主有助于培养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因为精神激励主要激发人的思想政治觉悟,人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了,就可以长久地维持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学习热情。

物质激励主要是满足人的物质欲望,单纯的物质激励并不能提高人的思想觉悟;相反,还容易导致冷酷的斤斤计较。

(3)要确定合理的激励目标。

激励目标的高低、大小决定期望值的大小,而期望值并不直接决定激励量的大小。

因为影响激励量的还有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即期望实现率。

激励量是期望值与期望实现率的积。

只有在提出的目标经过努力有把握实现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最大的激励量,充分发挥激励的功能。

激励的目标过高、过大,根本不可能实现,这样的激励不会产生任何效果;激励的目标过低、过小,不经努力就垂手可得,这样的激励也就失去了激励的意义。

(4)运用激励手段要适度。

所谓适度是指激励所要达到的目标和为此给予员工的奖励、物质和精神要相适应。

只有奖励的程度与激励的目标是适度的,才是公平合理的,激励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

(5)奖罚措施要及时兑现。

只有及时地激励才能对正确的行为起到继续强化和加速的作用,使被激励者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及时的激励,对不正确的行为也可以起到及时修正的作用,可以使激励者少走弯路,减少损失。

而且,及时地激励还能体现人事管理者“言必信,行必果”的风范,收到取信于民的效果。

广大员工的信任对于人事管理者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只有得到广大员工的信任,激励手段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6)激励手段要灵活多变。

一般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欲望,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需求欲望也
不尽相同。

因此,对所有的员工都采取一种激励手段是不能收到应有的激励效果的;同样,对一个人反复使用同一种激励手段也会降低激励作用。

因此,应该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员工的需求欲望,有针对性地、灵活地采用各种激励手段,才能充分发挥激励的功能。

(7)激励形式要与时俱进。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组织形式、投资主体的千差万别,激励的方式也需要推陈出新,适应市场竞争、人才竞争的需要。

目前,比较流行的激励方式是股权激励。

据统计,美国500强中,有90%的企业采用了股权激励后,生产率提高了1/3,利润提高了50%。

可见,股权激励是有较强的激励作用的。

股权激励把公司的股份作为奖励员工的工具,是一种先进的激励方法。

它可以弥补传统激励手段的不足,把员工与企业紧紧联系到一起,具有束缚员工和稳定员工的作用,起到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效果,是一种先进的长期激励手段。

股权激励的方式主要有:
⏹股票期权。

这是美国企业中运用最多、最规范的股权激励手段。

它授予
员工享有未来接受股票的权利,是付酬形式的一种。

多用于对高层领导
人、核心员工的激励。

⏹期股。

这是带有中国特色的一种股权激励形式。

现在中国企业常用的股
权激励形式,大多都是期股的变种。

期股是指通过被授予人部分首付、
分期还款而实现的对企业股权的拥有。

针对一般的员工,通常股权激励
不作为主要的激励手段。

因为对于大部分普通员工而言,他们可能得到
的股权不可能很多;企业整体绩效与他们的工作关联度及个人收入关联
度都太低,股权激励作用不会太大。

股权激励主要是针对企业的高级人
员,例如,高级管理人员、主要技术人员等。

他们的工作业绩好坏直接
关系到企业的整体利益。

另外,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手段,更能
用股权这个工具牢牢把这些人才留在企业。

(8)以人为本,善待员工。

传奇老板山姆沃尔顿先生是这样说的“对员工要像对待花园中的花草树木一样,需要用精神上的鼓励,职务晋升和优厚的待遇来浇灌他们,适时移植以保证最佳的搭配,必要的时候还需要细心除去园内的杂草以利于他们成长”。

可见,
善待员工,给员工在企业内有一个明确价值定位是很重要的,人都需要尊重,员工比老板更需要尊重,他们的奢望并不高,只要企业时刻铭记他们的存在,认可他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员工的向心力就会推动企业的发展。

六、结论
总之,充分认识到激励手段在提升组织绩效方面的重要性,同时,不断探索适合组织自身特点的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方式,营造和谐高效的组织文化,对于任何组织而言,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都需要以长期不懈的努力精神和有容乃大的境界才能最终达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