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日通用个体量词“个”与“个”的比较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日通用个体量词“个”与“個”的比较研究
以中日两国通用个体量词“个”与“個”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两者在语源、形态等方面的异同。
“个”与“個”在事物的认知意义方面存在共性,但在构词以及各自的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标签:“个”与“個” 语源词法形态语义
一、引言
汉语在形态上属于孤立语,日语属黏着语;汉语的基本语序是“SVO”,日语的基本语序是“SOV”。
由于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量词的认识上也具有共性,因此开展中日两国量词的对比研究是切实可行的,且具有语言类型学的意义。
关于量词汉日对比的研究应首推《日華両語の数詞の機能》(渡边实,1953),该书中提到了汉日量词各自的属性、功能等内容。
国内的研究中,崔崟以中日两国小学国语教材中的量词为考察对象,在系统调查后写成《中日两国语言中的量词》(1989);陈绂的《汉日量词的比较研究——谈对日汉语量词教学的特点与方法》(1999),突破性地将汉日量词对比研究导入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中去;肖蓉(2007)从个体量词入手,更加细致地分析了汉日个体量词的异同。
汉日量词的整体对比研究方兴未艾,但对于个体量词的单独对比研究可谓少之又少,故本文希望通过汉日通用个体量词“个”与“個”的对比研究,进一步深化汉日量词的整体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辞典调查与语料库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辞典选用了《现代汉语八百词》《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词典》等,语料库选用了CCL语料库(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
二、汉语量词“个”与日语量“個”的语源
(一)汉语量词“个”的语源
游汝杰(1985)提出汉语中几乎所有量词的语源都是可考的,唯“个”字不可考。
对此目前存在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个”的本义为“竹的枝干部分”,后在此基础上衍生出量词的用法;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个”的本义是住房名,继而出现了其他用法。
颜师古注《汉书》:“个读曰箇。
箇,枚也。
”《说文段注》:“‘箇’或作‘个’,半竹也。
”段玉裁等人认为“个”与“箇”是古今字,本义是“竹的枝干部分”,后用来称量竹竿;而最早出现“个”的传世文献《礼记·月令》中记载着:“孟春天子居青阳左个”,肖蓉(2007)指出“青阳+左+个”这一表达方式与先秦时期的典型句式“名词+数词+量词”尤为相似。
“个”的语义得到扩展之后,出现了称量竹竿的用法。
如《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着“船长千丈,木千章,竹竿万个。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第二种观点(即“个”的本义为住房名)更具说服力。
汉语量词“个”发展至
今,使用范围已经极其广泛。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收录名词439个,其中能与“个”搭配的名词有159个。
(二)日语量词“個”的语源
日语词汇根据其由来可分成三类,分别为:汉语词、和语词以及外来语。
日语量词“個”属于汉语词的借词。
东晋南北朝战乱之后,中国人在移居日本时带去了大量的汉文书籍。
而当时的日本由大和朝廷统一,正在大力推广汉字的使用,据说“個”就是在这一时期由中国直接传去日本的。
据《宋书》《南史》记载,公元478年倭王武上书刘宋顺帝的表文便是由华丽的骄体文书写而成的。
洪诚(1963)指出从古至今“个”有三种书写形式——“个、個、箇”,“個”本义为“偏”,产生于汉末,最早出现在郑玄《仪礼注》中。
《字汇·人部》中也有“個,与箇同。
”至于当时传入日本后,最终选择了“個”作为日语量词,而不是“个”或“箇”,是因为当时“個”的使用范围最广的缘故。
三、汉日量词”个”与“個”的特征比较
(一)汉日量词“个”与“個”的词法特征比较
汉语量词“个”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汉语量词“个”可以与指示代词“这、那、每、各”等组合成“指量词”。
(1)原来你也是这个道理!(钱钟书《围城》)
(2)我倒不记得你那天是什么样子,没有留下印象,不过那个日子当然记得的。
(同上)
(3)上海仿佛希望每个新来的人都像只戴壳的蜗牛,随身带着宿舍。
(同上)
(4)这些记载从各个方面,各种事实来证明方豚翁的高人一等。
(同上)
日语中则一般采用连体词“この、その、あの”来对应汉语中的指量词。
例如:
(5)それでなければこの問題をここで切り上げて下さい。
(若不然,这个问题就在此打住好了。
)(夏目漱石《心》,林少华译)
(6)誰の墓へ参りに行ったか、妻がその人の名を言いましたか。
(妻说我给谁扫墓?说出那个人的名字了么?)(同上)
(7)すると己もお前より先にあの世へ行かなくっちゃならない事になるね。
(那么,我也势必先比你到那个世上去!)(同上)
2.“个”可以与某些动词组合,而“個”不具备此种用法。
用法一:动+个+约数。
哥儿俩才差个三、两岁。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用法二:动+个+宾。
他就爱画个画儿、写个字什么的。
用法三:动+个+形/动。
玩了个痛快。
用法四:没+个+动/形。
他说话就没个正经。
(二)汉日量词“个”与“個”的形态特征比较
郭继懋(1999)指出量词重叠是有总语法意义的,这个总语法意义可以初步概括为:表达一种主观感受到的物体或时间重复存在的状态。
量词的重叠形式可分为单独重叠与组合重叠,具体如下:
1.单独重叠形式
田琳(2005)指出,一般而言,定量量词不能重叠,非定量量词能够重叠;连续量词不能重叠,离散量词可以重叠。
而汉语量词“个”属于非定量、离散的量词,因此可以重叠成“个个”的形式在句中使用,主要是对状态进行整体的描述,一般可译成日文中的“みな、どれもこれも”等;此外,日语中的“個個”为书面语,语义上与“一个一个”更为接近,着眼于整体中的个体,一般可译成中文中的“逐一、各个”等。
例如:(8)个个都聪明/みな頭がいい(姜晚成译,2000)
(9)個個に検討する/逐一讨论(《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词典》)
2.与数词相结合的重叠形式
汉日量词“个”“個”均可与数词结合后重叠使用,前者具有“数量量”“数量·数量”两种表达形式;后者只具有“数量·数量”这一种表达形式,且这里的数词仅限于“一”。
例如:
(10)有几个茶客好像预感到什么灾祸,一个个往外溜。
(老舍《茶馆》)
(11)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
(鲁迅《朝花夕拾》)
(12)一個一個で並べてみよう!(一个个排好!)(《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词典》)
四、汉日量词“个”与“個”的语义比较
汉日量词“个”与“個”均属于各自语言体系中的通用个体量词。
通用量词的产生源于人类趋简避繁的心理,同时符合法国语言学家安德烈·马丁内所提出的语言经济性原则。
此外,汉日量词“个”与“個”还涉及诸多专用量词计量范围的边缘地带。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这是由范畴边界的模糊性所导致的。
(一)汉语量词“个”所特有的语义
1.汉语量词“个”可用于人或职业
(13)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
(《尚书·秦誓》)
(14)现代社会的一切职业都要求充分的准备和训练,甚至做个保姆都得经过数小时的家政培训。
(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虽然日语量词“個”也可用于职业,如“一個の政治家”,但一般要在“個”的后面加日语格助词“の”。
汉语量词“个”计量人是它最常见的用法,从先秦时期一直沿用至今,符合赵艳芳所提出的“人类中心说”(即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自身以及自身的行为出发,进而引申到外界事物);同时也符合Heine(1991)提出的物、人>事>空间>时间>质,这一人类认知域投射的一般规律。
2.汉语量词“个”可用于计量时间
(15)我只是一个志愿服务人员,几个小时以后就走了。
(毕淑敏《预约死亡》)
崔尔胜认为,“个”最初仅限于计量抽象时间,直至宋元明时期的《清平山堂话本》中才出现了计量具体时间的用法。
日语中的“一个小时”一般表述为“一時間”,不需要量词“個”。
日语中的“一人”“一時間”的表达或许是受到了古汉语中“数词+名词”这一结构的影响,且这种用法在日本一直延续至今。
3.数词“一”的省略
(16)我是个急性子,愿意把话一气说完!(老舍《赵子曰》)
(17)他是个马大哈,不可能把东西藏得那么严(2006年《读者》合订本)
当汉语量词“个”构成“是个……”这一名词句时,省略数词“一”反而使句子显得更为自然。
这一口语式的表达方式更能凸显出名词自身鲜明的属性特征,从而唤起听话者的注意。
(二)日语量词“個”的语义特征
汉语量词“個”在现代汉语中逐渐被“个”取代,而源于汉语的日语量词“個”非
但没有消失,反而至今保留着当时的一些用法。
此外,“個”偏重于书面语的特点仍然存在,但随着日语量词“つ”的产生,它的使用范围相应地受到了限制。
李雪(2009)在对457个含有日语量词“個”的例子进行定量以及定性分析后,得出实例中87.1%的对象具有表象性的结论;随后又将具体名词划分为16类,发现圆筒形事物所占比例最大,做出这与“個”最初用来计量圆筒形的竹子有关的这一推断,在作者看来也是合情合理的。
事实上,“個”一般用于形体特征鲜明的事物,偏向于表达圆形或近似于球形的个体事物的数量。
例如:西瓜、苹果等球形的水果;茶杯、蛋糕等圆柱形的东西;同时也包括太阳、月亮等巨大的物体。
五、结语
日语量词“個”来源于古代汉语“個”,随着语言文字的不断发展,汉语量词“個”已被“个”所取代。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日语量词“個”相对于现代汉语量词“个”而言,其语义范围更为狭窄。
它更强调汉语量词“个”语义中具体的、表象性的那层意义,且语义较为稳定。
据调查,日本小学国语教材中使用的60个量词中,有48个量词也出现在汉语中。
汉日量词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我们在学习语言时需要区别对待。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赵博源.汉日比较语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4]郭继懋.再谈量词重叠形式的语法意义[J].汉语学习,1999,
(4).
[5]韩兰.汉日量词对比[D].延吉:延边大学,2003.
[6]肖蓉.汉语量词“个”和日语量词“つ”“個”的句法语义对比
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7]米建霞.近代汉语通用个体量词“个”的历时研究[D].北京:北
京语言大学,2009.
[8]吕春燕.汉日语同形个体量词“个”与「個」的认知语义学对照
考察[J].华西语文学刊,2013,(9).
(邱佳萍浙江宁波宁波大学外语学院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