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考试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网上,关于牛津、剑桥的面试,一直以冷僻、怪异、刁钻的面目出现,出现的所谓怪题比如“一只牛体内的水份,占全球水源的百分之几?”“假如你是一只喜鹊你想做什么?”举不胜举,更有甚者,称“据参加过的学生描述,牛津剑桥面试简直是场噩梦。
”那真正的牛剑面试,真有那么恐怖、怪异吗?
10月31日到11月1日,剑桥大学中国区的面试在上海举行,一周后,牛津的面试也会在北京如约而至。
记者亲临设于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的面试现场,跟随那些参加面试的同学们,去揭开剑桥面试那神秘的面纱。
一波三折的面试经历
刘骁夫,上海师范大学剑桥国际中心的一名学生,在今年六月的A-Level 考试中,他获得了三科全A,八月,他接到了剑桥大学的面试通知,但一向自信、活跃的他,在面试的前一周差一点放弃了这次珍贵的机会。
就在一周前,他发着三十九度多高烧,忍着牙痛,打电话给在盐城的爸妈,说不想参加面试了。
就是这一通电话,刘妈妈就火速赶到了上海,一边照顾他的身体,一边给孩子缓解压力,鼓励他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这次考试。
当天,九点多钟,刘骁夫和妈妈就在侯考室外等着了,而他被通知的时间是十一点二十分,虽说经过老师和家长劝解的刘骁夫已经卸下了考试结果这个思想包袱,但作为他们学校第二天的头阵(他们学校一共有18位同学获得了剑桥大学的面试资格,8位在第一天已经完成面试,刘骁夫是第二天面试的第一个)他还是显得比平时紧张很多,手心直冒冷汗。
刘妈妈自己是数学老师,这时到底有经验得多,一直在鼓励着儿子:“我知道你肯定没问题的,我有第六感,当时你去考交大附中的时候,我就是这种感觉。
”果然奏效:“又和我玩第六感?”就在和妈妈和已经面试完的同学三言两语中,难挨的两个多小时终于过去了,哪知又出了状况。
离11点就两三分钟了,也不见老师下来带人,刘骁夫又开始来回转悠了。
这时,突然有刚刚上楼的女孩提醒他:“你的面试官也是Cardwell吗?可是他在2楼啊,我刚刚面完上来……”原来,当天有五位面试官,两位在2楼,3位在26楼,由于刘骁夫是他们学校的第一个,剑桥方面也没有表明哪位面试官在哪一层,才出现了这段小插曲,等到他回过神来,到了时间也没有等到叫号的老师时,才匆匆忙忙跑到2楼,这时已经超过了几分钟,幸好,老师没有责备他,在面试室耐心地等待他。
接下来,两场面试和一场TSA测试(Thinking Skill Assessment)主要考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进行得很顺利,“虽然考前很紧张,但一进到里面,就一点都不紧张了”第一个面试结束的刘骁夫被同学们围着问问题,已经恢复了往日的自信和活跃,“上午那场主要就是做题,很顺利,都做出来了,因为之前碰到过类似题型,我做得很快,面试官都被shock到了。
因为我报的是机械工程,他又问我一个关于电钻工作原理的问题,不过电钻这个词我听不懂,他就给我比划,这个我不太懂,就只能简单地回答了电能和动能的转化。
可能是我之前做题太快了,这时离结束还有一点时间,但老师没有准备其他的题了,所以,他接着电钻那题问我,如果在墙上打钻要防止碰到电线,怎样先准确找到电线的位置。
”像这样,面试官在一题基础上发散开来,一点一点问及相关或深入的问题,这在剑桥的面试中是非常常见的。
“下午的面试官是Dr Kelvin Bowkett。
中午他们之间应该交流过,所以他一见我就和我说上午我的表现很好,所以下午就不再做题了,下午的面试就完全变成了聊天,而且,他兴致很高,一直是他在讲,我要打断他才能插上话。
谈的话题也很随性,天南地北,一会儿看到窗外的高楼就问我喜不喜欢蹦极,我说害怕,他就问是不是怕绳子比高度长,我说是的,他就问我怎么测量绳子的长度;看到我在自我陈述里面说英语不是很好,就问我准备怎样复习雅思,问我有没有参加**(英语培训班)。
我说没有,他就说幸好你没有,不然我就考虑不要你了……”对于中国学生的很多应试技巧,西方教育是不欢迎的。
学做一个绅士
既然想到剑桥去读书,尝试着做个绅士是少不了的,至少先从着装上做起。
虽然面试通知书对着装没有要求,只说你要你觉得舒服,什么都可以。
但从现场大多数同学的着装来看,大家还是选择了相对正式的着装,西装、领带、皮鞋,这些中国学生可能在工作面试时才会接触的“正式”,却被这些同学视为对于面试官的一种尊重。
在剑桥国际中心当天面试的10同学中,9位都是男孩子,可好几个都没有自己的正装,他们的带队老师剑桥国际中心升学指导部陈钊老师只能自己的西装、领带、皮鞋多带了好几套,来“支援”同学们。
临到面试,大家开始换衣服,不想又出了状况,大多数同学不会打领带,大家只能一个个伸长了脖子,让陈老师一个个帮着打,最糟糕的是有一个同学少了一只皮鞋,怎么都找不到,最后,陈老师只能找来双拖鞋,把自己脚上那双皮鞋也贡献了出来。
不过,同学们毕竟还是穿不惯这么正式的衣服,加上心情又紧张,有位同学简直要被扣紧的衣领勒得喘不过气了,进面试室时,他实在忍不住了,把衣领的扣子悄悄解了,“我怕我一坐下,手臂一曲,我会被勒死!”
仅仅是着装上的绅士还不够,很多细节和智慧都体现着英国的绅士文化,像刘骁夫进去面试时,面试官就表扬他关门的动作很小,很到位,前面一位同学这一点就做得不够。
基础很重要心态更要紧
我们一直在等着惊世骇俗的怪题目出现,不过到最后,最怪的题目也就是有个报考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被问到:“假如一打名片被风吹散了,你要设计一个怎样的程序在最快的时间内把这些卡片恢复原样?”虽说乍一听确实有点蒙,但其实是不熟悉,和专业、实际还是相关的。
韩沫,上海剑桥国际中心学生,是他们18个参加剑桥面试的同学中唯一报考非理科专业的学生,因此她也受到了不同的待遇,她没有参加TSA测试,而是要她画一个她理想中的房子,因为她报考的是建筑专业。
从参加完面试的同学口中,我们得知面试主要还是集中在学术内容和与学科相关的问题,理科的主要内容就是做题,数学偏多,但这些题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一般不会太难,而且即使做错了,老师也不会为难你,相反,他会很乐于告诉你你错在哪里,但不会通过直接的方式,而是诱导你自己去找到错误,而那些你根本不熟悉的题目,也不用担心。
这是,面试官“不是为了考察同学学到了什么,而是评估他们的思维方式,对学科相关问题的反应,以及如何在不熟悉的领域运用他们对概念的理解。
所以,不一定答对所有题的学生就能进剑桥,而一题没对的学生也有可能进去的,这才是剑桥面试最不可测的地方。
”具有多年升学指导经验的陈老师已经陪学生们经历了好几次剑桥的面试,对此胸有成竹。
“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做考前准备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同学们放轻松,而最好的方式就要让他们了解真正的面试是怎样的,其实不是像网上渲染的那么奇怪和炼狱,所以我们找以前参加过的老生给他们现身说法。
也要让他们明白,能够参加这种世界最顶级的名校面试,过程的意义已经超过了结果的意义,所以,想靠应试技巧或是相信那无边无际的怪题偏题来加大胜算,是没有用的。
一定要把结果这个包袱放下来,走进考场才能尽情地表现自己。
等学生们真正了解了这个考试之后,他们就知道了基础才是重要的,能把A-Level课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特别是学习过程的思维习惯、逻辑习惯表现出来,这就够了。
”
经历,就是收获
对于那些最终会被剑桥所最终录取的一部分学生,这场面试是他们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而对那些更多没有被录取的同学来说,这也会是人生中重要的一次的经历,通过这样近距离地感受顶级名校的魅力,相信一定会对他们的求学之路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和中国绝大多数面试一排考官正襟危坐不一样,剑桥的面试一般是一对一,最多一对二,所以首先不会对学生心里产生压倒性优势,而且面试官是很懂得调节现场气氛的,尽量让学生摆脱紧张情绪而能比较好地展现自我。
朱立达,这位原来在苏高中就读现在在上海师范大学剑桥国际中心学习A-Level的学生,在他的ps里提到自己曾学过空手道,于是他一进去,面试官就和他打趣上了:“你练过空手道?那我和你说话得小心点了。
”刘骁夫则更有意思,不仅面试官幽默,他也能在紧张的考试之时妙趣横生一把: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不知何故一直在椅子上转来转去,他索性也和他一起转起来,面试官就问他为什么,答曰“共振”。
这番趣事在每一位同学的面试中几乎都能找到,一天的面试下来,虽然很累,就像打仗一样,要经历两场各半个小时的面试和两个小时的TSA测试。
但其中的经历却是每个同学都终生收益的,这其中,大多数经历并不像网上渲染的那样奇幻或炼狱,而是充满了严肃的智慧考验和体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