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为研究——基于安徽省数所院校的实证调查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有155人不从事旅游工作,且从未从事过旅游行业的被 试有60人,也就是95人在旅游行业工作后,又流失到了其他行 业。通过对问卷的梳理,也发现了从其他行业回归旅游行业的案 例,只是相对来说比较少,只有9人从其他行业又回到了旅游行 业,其中5人以前从事商贸销售,另外4人分别从事制造业、商务 服务、教育和文化等;从其他行业回归旅游行业时,3人选择酒 店,6人回到了旅行社。
(作者单位:1.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2.安徽大学商学院)
234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从事旅游业的工作区域 在SPSS中选择目前从事旅游业的个案,人数达93人,分析其 工作区域,发现从事旅游业的人数排前三的省份是安徽、江苏、 浙江。在合肥工作的毕业生一共有94人,其中有38人从事旅游 业,占比达40.4%。安徽省内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较好的 城市,如黄山、芜湖等,毕业生从事旅游业的情况并不乐观。 (三)薪酬回报情况 本研究采取被试选择收入级别的方式调查了薪酬情况。剔 除未明确选择工资收入级别的样本,剩余样本量为249,以此考 察全体被试的收入情况;分别选择目前从事旅游业和非旅游业的 个案,以考察各自的收入情况并进行对比(表中简称“旅游”、 “非旅游”),经过数据整理可得表1。
(二)工作区域的选择 1.目前的工作区域 通过对237份明确填写工作区域的问卷的整理,可以发现毕 业生的工作区域无论省内、省外分布都极不均衡。其中,在安徽 省内工作的156人中,有超过60%选择在合肥工作,而在省外工作 的81人中,在江浙沪地区工作的合计占比77.8%。
安徽合肥、江苏、浙江、上海成为毕业生就业地区的首选。究 其原因,除了这些省市的经济水平、开放程度较高外,毕业生对这 些省市不陌生、不排斥、空间及心理距离较近也是有关系的。
人数
占比
7
2.8
1
1
6
3.9
对比结果可从各收入级别的人数占比上得出。在旅游业的被 试中,月收入在3500元以下和3501-5000元的占43.9%和33%, 而在非旅游业的被试中,这一占比下降到35.5%和29.6%,由 此可知收入较一般的毕业生在旅游业中占比更多;而月收入在 5000元以上的,从事旅游业的被试中,分不同级别按收入由低 到高分别占比为18.7%、3.3%和1%,而在非旅游业中,这一占比 上升为23%、7.9%和3.9%。可见在其他行业得到高薪的情况更多 一点。这一结果是最直观的对人数占比大小的反映,并没有综合 考虑毕业生的工作区域与工作性质,因此有必要在未来的研究中 进行明确。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意愿与限制因素的关联性研究(2016安徽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6A0192)。 233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7年4月下半月刊
现商贸销售等工作一般被认为是具有挑战和薪酬丰厚的,而商务 服务工作则被认为是稳定、体面且较为轻松的。
1.毕业生行业内首次择业率达77.8%,全体被试的行业内稳 定率为34.3%,三年内行业内稳定率为32.9%。这一比例明显高 于以前学者的研究结果,由此说明旅游专业学生行业流失的情 况有所改善。
2.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在行业内就业时选择概率最大的 是酒店业,其次是餐饮和旅行社,景区及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入职 人数较少。毕业生在其他行业工作的,多从事商品、金融、保 险、房产、培训机构等的销售工作。
将就业情况作为因变量、生源地类型作为因素变量,运用
SPSS18.0进行多分变量Logistic分析,结果发现,模型拟合信息中 Sig值为0.543>0.01,方程无效,说明生源地类型与就业情况间没 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四、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对安徽省数所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就 业行为调查,结果发现:
三、就业情况与毕业生生源地的相关性分析
有学者研究发现不同生源地的毕业生对于就业的焦虑程度是 不同的,生源地和就业意向区域开放程度越高,学生越有可能在 旅游行业就业,但也有学者认为地域来源与就业倾向间关联性不 强。本研究将生源地类型划分为城市、县城、镇区和乡村,将就 业情况分为在旅游业就业、在其他行业就业、继续深造和无业, 以考察就业情况与生源地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2017年4月下半月刊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为研究
——基于安徽省数所院校的实证调查
陈冬冬1 刘法建2
目前旅游管理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出现了供需错配的局面。对安徽省数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实证调查以明 确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发现毕业生在旅游行业内就业的情况有所改善,行业内就业的首选是酒店业,就业区域分布不均衡。在薪酬 回报上,无论是否从事旅游业,大多数毕业生收入一般,但在其他行业得到高薪的情况更多一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其生源地类 型、性别、独子情况、婚姻状态等属性均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3.毕业生的工作区域无论省内、省外分布都极不均衡。无论 是否从事旅游业,安徽合肥、江苏、浙江、上海都成为毕业生就 业地区的首选。在薪酬回报上,无论是否从事旅游业,大多数毕 业生收入一般,但在其他行业得到高薪的情况更多一点。
4.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其生源地类型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以及与其毕业生生源地之间的关系,对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的研 究不在本文的论述范围内,将在未来的研究中进行。
二、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行为分析
(一)就业行业的选择 根据调研结果发现,270名被试中,目前仍然从事旅游业的
有93人,行业内稳定率为34.3%。目前从事其他行业的有155人, 流失率为57.4%;继续在高校进行深造的有7人;明确表示目前无 业的有15人,其中有8人从旅游行业离职后未再就业。
学者王旭丽曾发现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三年后仍稳定在行业 内就业的比例为17%。为了衡量毕业生三年内行业内稳定率,在 SPSS中选择入学年份在2011年以前的个案,共有225人,仍然从 事旅游业的有74人,可知旅游专业毕业生三年内行业内稳定率为 32.9%,这一数据远高于之前学者的研究。
鉴于此,本文拟对安徽省数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 进行就业意愿及就业情况调查,针对其就业行为、就业路径等展 开调研,明确安徽省高职旅游管理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一、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行为调查
(一)调查问卷设计 结合安徽省旅游行业发展特征与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在专家 意见和学生访谈的基础上,课题组设计了就业意愿与就业倾向评 价指标体系。主要调查项目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就业情况、就 业意愿影响因素等。就业情况主要调查了被试者是否从事过旅游 业,目前是否正在从事旅游业,从事过的非旅游行业,从事过的 旅游工作类型,目前的工作地、岗位和薪资水平等。对这一部分 调研结果的研究将是本文的重点内容。 (二)调查实施 课题组于2016年3月至6月期间,对安徽省数所高职院校发放 了问卷,所涉及的专业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涉外旅游等。主 要通过联系该校教师,以QQ、邮箱等方式对往届毕业生进行调 查。共回收问卷308份,其中有效问卷270份,有效率达87.7%。 调查显示,270名被试中,88名为男性,182名为女性,女性 占比67.4%,符合旅游管理相关专业“女生多男生少”的基本特 征。被试者进入大学的时间从2003年至2013年不等,也就是说毕 业时间从1年到11年不等。其中人数占比较大的是2009-2012年间 入校的毕业生,占到了全部被试的80.4%。
引言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呈现了“供需错配”的局面,出 现了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特长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用工需 求的结构性问题,旅游管理相关专业亦如此。近年来,我国旅 游专业人才需求量巨大,每年多达13万就业缺口。与此同时, 旅游人才的培养规模和培养能力不断发展。但现实情况却是, 人才需求和供给的双重增长并未带来旅游专业人才的供需平 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行业内就业意愿低、流失率大,供需结 构性矛盾长期存在。
表1 不同被试类型的月收入情况
被试类型 工资级别
全体 旅游 非旅游
3500元以下
人数
占比
99
39.8
40
43.9
54
35.5
3501-5000元
人数
占比
75
30.1
30
33
45
29.6
5001-8000元
人数占比53Fra bibliotek21.3
17
18.7
35
23
8001-12000元
人数
占比
15
6
3
3.3
12
7.9
12001元以上
1.首次择业 270名被试中,明确表示除顶岗实习外,从未从事过旅游行 业的有60人,剩余的210人都从事过一种或多种旅游工作,行业 内首次择业率达到了77.8%。 2.从事过的旅游工作 此次调查将旅游工作类型分为五类:酒店、餐饮企业、景 区、旅行社、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根据问卷统计出,210名被试 选择从事过的旅游工作机会有314次之多,其中酒店被选择139 次,餐饮和旅行社均被选择过66次,也就是说在210名从事过旅 游业的毕业生中,66.2%从事过酒店行业,31.4%从事过餐饮或旅 行社;有26个人在景区工作过,入职人数最少的是旅游电子商务 企业,只有17人从事过此类工作。 以上的旅游工作类型反映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在行 业内就业时被选择概率最大的是酒店业,分析原因可能与各大院 校安排的酒店顶岗实习经历有关(所调查的院校中只有一所没有 安排酒店顶岗实习),而且酒店行业的从业门槛相对较低,从业 资格证书并不强制要求,而景区或旅行社一般会要求从业人员具 备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是较新型的就业岗位, 是旅游行业在“互联网+”背景下做出的相应变化,对从业人员 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要求较高,毕业生对于新型岗位的了解 程度和职业能力相对有些欠缺,因此从业人数相对较少。 3.从事过的非旅游行业 对调研结果进行整理,得到毕业生从事的非旅游业情况:高 职院校旅游管理相关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非旅游行业门类众多, 从事较多的行业为商品、金融、保险、房产等的销售工作,人 事、财务等商务服务工作也较为常见。通过对毕业生的访谈,发
表7 模型拟合信息(生源地类型与就业情况的相关)
Model
Model Fitting Criteria -2 Log Likelihood
Likelihood Ratio Tests
Chi-Square df
Sig.
Intercept Only
50.261
Final
39.419
10.842
12 .543
(作者单位:1.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2.安徽大学商学院)
234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从事旅游业的工作区域 在SPSS中选择目前从事旅游业的个案,人数达93人,分析其 工作区域,发现从事旅游业的人数排前三的省份是安徽、江苏、 浙江。在合肥工作的毕业生一共有94人,其中有38人从事旅游 业,占比达40.4%。安徽省内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较好的 城市,如黄山、芜湖等,毕业生从事旅游业的情况并不乐观。 (三)薪酬回报情况 本研究采取被试选择收入级别的方式调查了薪酬情况。剔 除未明确选择工资收入级别的样本,剩余样本量为249,以此考 察全体被试的收入情况;分别选择目前从事旅游业和非旅游业的 个案,以考察各自的收入情况并进行对比(表中简称“旅游”、 “非旅游”),经过数据整理可得表1。
(二)工作区域的选择 1.目前的工作区域 通过对237份明确填写工作区域的问卷的整理,可以发现毕 业生的工作区域无论省内、省外分布都极不均衡。其中,在安徽 省内工作的156人中,有超过60%选择在合肥工作,而在省外工作 的81人中,在江浙沪地区工作的合计占比77.8%。
安徽合肥、江苏、浙江、上海成为毕业生就业地区的首选。究 其原因,除了这些省市的经济水平、开放程度较高外,毕业生对这 些省市不陌生、不排斥、空间及心理距离较近也是有关系的。
人数
占比
7
2.8
1
1
6
3.9
对比结果可从各收入级别的人数占比上得出。在旅游业的被 试中,月收入在3500元以下和3501-5000元的占43.9%和33%, 而在非旅游业的被试中,这一占比下降到35.5%和29.6%,由 此可知收入较一般的毕业生在旅游业中占比更多;而月收入在 5000元以上的,从事旅游业的被试中,分不同级别按收入由低 到高分别占比为18.7%、3.3%和1%,而在非旅游业中,这一占比 上升为23%、7.9%和3.9%。可见在其他行业得到高薪的情况更多 一点。这一结果是最直观的对人数占比大小的反映,并没有综合 考虑毕业生的工作区域与工作性质,因此有必要在未来的研究中 进行明确。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意愿与限制因素的关联性研究(2016安徽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6A0192)。 233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7年4月下半月刊
现商贸销售等工作一般被认为是具有挑战和薪酬丰厚的,而商务 服务工作则被认为是稳定、体面且较为轻松的。
1.毕业生行业内首次择业率达77.8%,全体被试的行业内稳 定率为34.3%,三年内行业内稳定率为32.9%。这一比例明显高 于以前学者的研究结果,由此说明旅游专业学生行业流失的情 况有所改善。
2.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在行业内就业时选择概率最大的 是酒店业,其次是餐饮和旅行社,景区及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入职 人数较少。毕业生在其他行业工作的,多从事商品、金融、保 险、房产、培训机构等的销售工作。
将就业情况作为因变量、生源地类型作为因素变量,运用
SPSS18.0进行多分变量Logistic分析,结果发现,模型拟合信息中 Sig值为0.543>0.01,方程无效,说明生源地类型与就业情况间没 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四、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对安徽省数所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就 业行为调查,结果发现:
三、就业情况与毕业生生源地的相关性分析
有学者研究发现不同生源地的毕业生对于就业的焦虑程度是 不同的,生源地和就业意向区域开放程度越高,学生越有可能在 旅游行业就业,但也有学者认为地域来源与就业倾向间关联性不 强。本研究将生源地类型划分为城市、县城、镇区和乡村,将就 业情况分为在旅游业就业、在其他行业就业、继续深造和无业, 以考察就业情况与生源地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2017年4月下半月刊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为研究
——基于安徽省数所院校的实证调查
陈冬冬1 刘法建2
目前旅游管理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出现了供需错配的局面。对安徽省数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实证调查以明 确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发现毕业生在旅游行业内就业的情况有所改善,行业内就业的首选是酒店业,就业区域分布不均衡。在薪酬 回报上,无论是否从事旅游业,大多数毕业生收入一般,但在其他行业得到高薪的情况更多一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其生源地类 型、性别、独子情况、婚姻状态等属性均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3.毕业生的工作区域无论省内、省外分布都极不均衡。无论 是否从事旅游业,安徽合肥、江苏、浙江、上海都成为毕业生就 业地区的首选。在薪酬回报上,无论是否从事旅游业,大多数毕 业生收入一般,但在其他行业得到高薪的情况更多一点。
4.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其生源地类型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以及与其毕业生生源地之间的关系,对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的研 究不在本文的论述范围内,将在未来的研究中进行。
二、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行为分析
(一)就业行业的选择 根据调研结果发现,270名被试中,目前仍然从事旅游业的
有93人,行业内稳定率为34.3%。目前从事其他行业的有155人, 流失率为57.4%;继续在高校进行深造的有7人;明确表示目前无 业的有15人,其中有8人从旅游行业离职后未再就业。
学者王旭丽曾发现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三年后仍稳定在行业 内就业的比例为17%。为了衡量毕业生三年内行业内稳定率,在 SPSS中选择入学年份在2011年以前的个案,共有225人,仍然从 事旅游业的有74人,可知旅游专业毕业生三年内行业内稳定率为 32.9%,这一数据远高于之前学者的研究。
鉴于此,本文拟对安徽省数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 进行就业意愿及就业情况调查,针对其就业行为、就业路径等展 开调研,明确安徽省高职旅游管理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一、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行为调查
(一)调查问卷设计 结合安徽省旅游行业发展特征与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在专家 意见和学生访谈的基础上,课题组设计了就业意愿与就业倾向评 价指标体系。主要调查项目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就业情况、就 业意愿影响因素等。就业情况主要调查了被试者是否从事过旅游 业,目前是否正在从事旅游业,从事过的非旅游行业,从事过的 旅游工作类型,目前的工作地、岗位和薪资水平等。对这一部分 调研结果的研究将是本文的重点内容。 (二)调查实施 课题组于2016年3月至6月期间,对安徽省数所高职院校发放 了问卷,所涉及的专业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涉外旅游等。主 要通过联系该校教师,以QQ、邮箱等方式对往届毕业生进行调 查。共回收问卷308份,其中有效问卷270份,有效率达87.7%。 调查显示,270名被试中,88名为男性,182名为女性,女性 占比67.4%,符合旅游管理相关专业“女生多男生少”的基本特 征。被试者进入大学的时间从2003年至2013年不等,也就是说毕 业时间从1年到11年不等。其中人数占比较大的是2009-2012年间 入校的毕业生,占到了全部被试的80.4%。
引言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呈现了“供需错配”的局面,出 现了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特长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用工需 求的结构性问题,旅游管理相关专业亦如此。近年来,我国旅 游专业人才需求量巨大,每年多达13万就业缺口。与此同时, 旅游人才的培养规模和培养能力不断发展。但现实情况却是, 人才需求和供给的双重增长并未带来旅游专业人才的供需平 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行业内就业意愿低、流失率大,供需结 构性矛盾长期存在。
表1 不同被试类型的月收入情况
被试类型 工资级别
全体 旅游 非旅游
3500元以下
人数
占比
99
39.8
40
43.9
54
35.5
3501-5000元
人数
占比
75
30.1
30
33
45
29.6
5001-8000元
人数占比53Fra bibliotek21.3
17
18.7
35
23
8001-12000元
人数
占比
15
6
3
3.3
12
7.9
12001元以上
1.首次择业 270名被试中,明确表示除顶岗实习外,从未从事过旅游行 业的有60人,剩余的210人都从事过一种或多种旅游工作,行业 内首次择业率达到了77.8%。 2.从事过的旅游工作 此次调查将旅游工作类型分为五类:酒店、餐饮企业、景 区、旅行社、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根据问卷统计出,210名被试 选择从事过的旅游工作机会有314次之多,其中酒店被选择139 次,餐饮和旅行社均被选择过66次,也就是说在210名从事过旅 游业的毕业生中,66.2%从事过酒店行业,31.4%从事过餐饮或旅 行社;有26个人在景区工作过,入职人数最少的是旅游电子商务 企业,只有17人从事过此类工作。 以上的旅游工作类型反映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在行 业内就业时被选择概率最大的是酒店业,分析原因可能与各大院 校安排的酒店顶岗实习经历有关(所调查的院校中只有一所没有 安排酒店顶岗实习),而且酒店行业的从业门槛相对较低,从业 资格证书并不强制要求,而景区或旅行社一般会要求从业人员具 备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是较新型的就业岗位, 是旅游行业在“互联网+”背景下做出的相应变化,对从业人员 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要求较高,毕业生对于新型岗位的了解 程度和职业能力相对有些欠缺,因此从业人数相对较少。 3.从事过的非旅游行业 对调研结果进行整理,得到毕业生从事的非旅游业情况:高 职院校旅游管理相关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非旅游行业门类众多, 从事较多的行业为商品、金融、保险、房产等的销售工作,人 事、财务等商务服务工作也较为常见。通过对毕业生的访谈,发
表7 模型拟合信息(生源地类型与就业情况的相关)
Model
Model Fitting Criteria -2 Log Likelihood
Likelihood Ratio Tests
Chi-Square df
Sig.
Intercept Only
50.261
Final
39.419
10.842
12 .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