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域水环境论文2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域水环境论文2篇
第一篇
1流域水污染监测情况
1)市区流域内各排放口的污水排放流量,见表1。

通过表1看出,采样的3处污水排放口的整体排放趋势一般都是晚上的时候排放量高,这是因为晚上的时候,河岸附近小区的居民都回到家里,增加了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而白天的时候污水排放量就相对少了一些。

同时由于一些小工厂直接将污水排放到河流中,白天的时候,这些小工厂不敢过多的排放,都是等到晚上的时候,才开始大量的排放工业污水的。

2)伊通河排放污水的取样化验。

这次对污水采样所化验项目包括粪大肠菌群、溶解氧、砷、pH值、氟化物、氰化物、汞等7项。

排放污水的化验结果见表2。

表2中通过对排放污水的7种物质的检测数,据可以看出,排放的污水会直接影响到伊通河河水的水质情况,使得河流水质质量急剧下降,这些没经过处理的污水,严重影响了伊通河中下游流域的水生态环境,因此对这些直接排放到河中的污水源头要及时有效的处理,以改善河流的水质情况。

2几点建议
1)针对污水源头要坚决治理。

针对各个排放污水的排污口,相关执法单位要坚决找出污水的来源,进行严肃处理,对于居民的生活排放用水,要在一定的位置建立污水处理站;而对于一些工厂所排放的污水,要责令工厂本身建立污水处理设备,并请相关单位对排放的废水进行检测,直至其排放的废水达到国家标准。

2)组织人员对伊通河河流中现有污染物进行有效治理。

现阶段,我们也能够看到伊通河河面上很多地方都有漂浮的垃圾以及许多杂物,这些垃圾在水中严重的破坏了水质质量,使得很多低端的河水发出很臭的味道,同时,伊通河河底的淤泥这些年也堆积的比较严重,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组织人力物力对伊通河现有状况进行一次较大工程的清
淤和清理垃圾工作,使得河水能有一个较好的流通渠道,增强河水的
自洁能力。

3)建立伊通河水环境保护机制,并组织人员做好环保宣传。

在做好
以上两点的治理工作的同时,相关单位要建立健全伊通河水环境保护
机制,要对破坏环境的单位或者个人,要有相对的处罚条例。

对于夏
天在河边玩耍的人们,要做好宣传工作,不要随手将垃圾扔进河水中。

对伊通河沿岸的烧烤行为要坚决并有效的治理。

要让人们自发的爱护
我们自己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篇
1.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水污染控制仍采用“一刀切”的模式,未建立起基于水环境容量
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九五”期间,辽河流域开始实行污染物排放
目标总量控制,标志着污染控制由浓度控制进入总量控制阶段6。

目标总量控制即给不同区域划定一定的总量指标和减排指标,单纯控制减
排量7。

相比于浓度控制,目标总量控制更多地关注对水污染物的削减,有效地控制了辽河流域水污染物的排放、辽河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一
定程度的遏制,但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因为目标总量控制没有建立
起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之间的直接关联,不能直接显现污染物
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之间的因果关系。

同时,总量减排没有与绩效评估、水环境质量改善效益评估相衔接,而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水环境的不断恶化,目标总量控制的弊端日益凸显。

因此,急需在辽河流域建立以保护水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为最终目标
的总量控制技术体系,解决当前目标总量控制条件下污染物持续达标
排放与水质未见明显改善之间的矛盾8。

1.2流域水生态安全的监控与评估体系尚未形成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是
流域开发和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9。

流域水生态安全监控与评估则是保护和恢复流域水生态健康的基础。

开展流域水生态安
全的监控就要基于水生态环境的各个角度,既要有反映流域水环境生
态系统承受的环境压力指标,又要有生态环境所处健康状态性指标,
更要有影响及灾变方面的反映性指标10。

近年来,辽河流域已经初步
形成了以常规监测、自动监测为主,遥感监测、应急监测为辅的较为
完整和成熟的水环境监测体系。

但是,水环境监控设备和技术水平参
差不齐,监测的目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水环境监测指标简单11。

目前监测的项目仍以理化指标为主,很少涉及水生生物、生态类指标,难以反映水生态系统真实的健康状况。

1.3应急预警体系不完善,缺乏先进实用的风险评估预警平台辽宁省
环境保护厅已经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的环境信息网络及部分业务系统,启动了“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和辽宁“数字环保”项目。

近年来应对突发污染事件的压力较大,辽河流域尚未形成全方位的应
急管理体系。

辽河流域污染源、地表水、监测点位等分布较广,多元
化的数据采集传输网络体系尚不完备。

此外,针对累积性环境污染及
事故性污染的评价体系和模型的整合程度不强,因此,急需通过在对
辽河流域水环境数据有效整合分析的基础上,按照辽河流域“分区、
分类、分级、分期”的水环境管理理念,建立水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为辽河流域水环境科学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

2.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改善措施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已在
辽河流域开展了综合示范工作,“十一五”期间,实现了关键技术的
突破和技术示范;“十二五”期间开展了技术集成与流域管理示范工作,综合示范区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将实现关键
技术的规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运行,产生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支撑流域生态建设,综合示范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

为了
顺利实现水专项“十二五”、“十三五”阶段目标,完成重污染治理
阶段的跨越,进入全面建设生态文明流域的新阶段,辽河流域水环境
管理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改进:
2.1加强辽河流域立法工作,建立完善流域行政管理体系。

我国虽然
已经出台了《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但是就流域管理而言,
很多方面还缺少立法规定,而且我国中小流域繁多、千差万别,不可
能用一部法律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加强地方立法工作尤为重要14。


河作为我国北方重要河流之一,更应该加强流域的立法工作。

通过法
律的约束力和执行力来明确流域内政府、企业的责任和义务、解决权
责不清、多门执法的问题,促进辽河流域的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由于辽河流域跨辽宁、吉林两省,在辽宁省内又流经省内11个市,所
以加强流域管理必须协调好地区间的关系,将流域管理同区划管理统
一起来,实现规划目标同一,治理管理同步。

2.2以控制单位为核心,加快推进排污许可证制度,实现污染物排放
由目标总量控制向容量总量控制转变。

排污许可证是环境保护部门依
法针对各个排污单位的排污行为分别提出具体要求,包括前置性条件、日常管理性要求、技术性要求等,以书面形式确定下来,作为排污单
位守法和环境保护部门执法以及社会监督的凭据。

实施排污许可证制
度可以促进污染物排放由目标总量控制向容量总量控制转变,通过核
算控制单元内河流的纳污能力,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及减排任务具
体分解落实到排污单位,同时环保部门也可以排污许可证为参照,与
现场治理装置运行情况、监测数据进行核对,提高工作效率。

2.3完善水环境监控网络,构建监控预警体系。

目前,辽宁省初步建
立起了国控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并在大伙房水库建立了水质自动
监测和预警体系,但远远不能满足水环境管理的需要。

完善辽河流域
水环境监控网络不仅要在辽河干流安装自动监测站,还应在各支流入
河口、生态敏感点安装自动监测站,实现联网时时监测,在数字化监
测设备、无线移动监测预警,利用地理信息和遥感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

随着水环境监控网络的不断完善、监测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更新、
监测数据的应用更加畅通,辽河流域水环境监控预警、应急能力也将
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4搭建水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管理手段的智能化。

随着计
算机、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数字辽河”、“感知辽河”成
为水环境管理的新需求。

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数字监控技术、信息
集成技术、数据管理模拟控制技术应用到水环境管理综合信息平台能
够使流域管理更加智能,监测能力、预警能力、调控能力、应急响应
能力明显增强,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水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将真正
的起到事前预警、事中决策、事后评价的作用。

2.5培育战略性环保产业,支撑辽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开展流域生
态文明建设需要各类污染治理技术的支撑。

“十一五”、“十二五”
期间,水专项针对辽河流域重污染行业污染治理的难点,对国内外
5000多项行业污染治理技术开展了调查和评估,筛选出200余项最佳
实用技术,突破行业污染治理核心关键技术45项19。

按照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的系统治理思路形成了流域石化、冶金、制药等5大重点行业水污染控制技术系统。

辽宁省政府应以水专项研发的各类
污染治理技术为基础,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环保产业,推进环保产业
全面升级,形成一个门类齐全、装备先进、富有活力的环保产业体系,进而形成新的市场化治污模式,全面支撑辽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3.结语
辽河流域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母亲河,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
程中遭到了严重污染。

通过完善辽河流域的行政管理体系、监控预警
体系,加快推进排污许可证制度,搭建辽河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信息
平台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治理水污染、保障流域水环境生态健康、形
成水环境保护的科学管理体制,促使水环境管理从单一的水质管理向
流域综合管理转变,为流域周围人民的生活和健康提供水环境保障。

河流域水环境论文2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