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安贫乐道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怡如④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⑤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⑥。

(选自《晋书》)
【注释】①耽:非常爱好。

②营:谋求。

③斗储:一斗粮食的储存。

④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

⑤哂(shěn):讥笑。

⑥通儒: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斯是陋室________ ②何陋之有________
③其妻患之________ ④常丐食诵《诗》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甲】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
(4)【乙】文写王欢与妻子的对话有何作用?
(5)比较【甲】【乙】两文,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答案】(1)这;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以……为患,为……而担忧;乞讨
(2)①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②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3)从生活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的。

(4)侧面衬托了王欢专心求学的决心。

(5)相同之处:安贫乐道。

不同之处:刘禹锡居室简陋,生活高雅,品德高尚;王欢安于穷困的生活,专心求知。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要注意“患”的意思是“以……为患,为……而担忧”。

(2)此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尽量直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要“乱”、“劳”、“守”等实词的意思。

(3)要注意在理解短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加以概括。

从文章内容看,它从生活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的。

(4)本题考查对话的作用,从文中王欢与妻子的对话可以看出王欢专心求学的决心。

(5)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比较两篇文章主题思想的异同,要反复阅读选文,疏通文意,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

故答案为:(1)①这②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③ 以……为患,为……而担忧④乞讨(2)①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②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3)从生活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的。

(4)侧面衬托了王欢专心求学的决心。

(5)相同之处:安贫乐道。

不同之处:刘禹锡居室简陋,生活高雅,品德高尚;王欢安于穷困的生活,专心求知。

【点评】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文段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朝代)著名________家。

(2)下列选项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可爱者甚蕃(值得)
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玩弄)
C. 陶后鲜有闻(新鲜)
D. 亭亭净植(竖立)
(3)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划线的虚词或指出其作用。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________ 而________
②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自________ 甚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案】(1)爱莲说
;周敦颐
;北宋
;哲学
(2)C
(3)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表转折,“却”
;从
;十分,很
(4)①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
(5)作者用菊花来正面衬托,用牡丹来反面衬托莲花的高贵品质,寄寓了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解析】【分析】选自《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朝代:北宋。

(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要注意识记《爱莲说》的作者、朝代等。

(2)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识记,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陶后鲜有闻”的“鲜”是“少,很少”的意思。

(3)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而”表转折,可翻译为“却”。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中“自”翻译为“从”。

“甚”翻译为“很”。

(4)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注意“予”、“染”、“濯”、“妖”、“鲜”、“闻”的意思。

(5)此题既考查所使用的手法,也考查作者的情感态度。

结合文意可知作者用菊花来正面衬托,用牡丹来反面衬托莲花的高贵品质,表现了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孙权劝学(略)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恐已暮矣。

________
②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③但当涉猎,见往事尔
(3)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4)关于学习、读书的名言有很多,你能写出两句吗?
【答案】(1)迟、晚
;怎么
(2)①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②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
③只是应该广泛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3)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

(4)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要注意“安”的意思是“怎么”。

(2)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涉猎:广泛浏览群书。

往事:了解历史。

(3)回答本题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

示例:通过孙权劝学,吕蒙学有所成,可知到孙权“善于引导”;吕蒙“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晋平公的“善哉”可知他“热爱学习、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师旷“善于引导”。

(4)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即可。

【点评】(1)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2)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4.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对“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也没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B. 我也没有其他手段,只有手熟罢了。

C. 我也不说别的,只有手熟练。

D. 我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熟罢了。

(2)这段横线上最恰当的标点是哪一种?为什么?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
A. 句号。

因为一句话已经说完了,要稍作停顿。

B. 问号。

因为这是一疑问句,句中含有疑问词“安”(怎么)。

C. 逗号。

因为一句话尚未说完。

D. 感叹号。

因为它深刻地表现陈尧咨盛气凌人,怒不可遏的骄傲态度。

(3)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
A. 睨之,久而不去
B.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C.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D. 无他,但手熟尔
(4)陈尧咨的神态是怎样变化的?根据文段内容,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
矜——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
(2)D
(3)B
(4)忿;笑
【解析】【分析】(1)“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句中“亦”意思是“也”,“无他”意思是“没有别的(奥秘)”,“惟”意思是“只”,“尔”意思是“罢了”。

所以应该翻译为:我也没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故选A。

(2)“尔安敢轻吾射”的意思是“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文中陈尧咨自认为射技很好,但看到卖油翁“但微颔之”时,于是质问,没想到老翁对他的评价是“无他,但手熟尔。

”,此时陈尧咨表现出的应该是盛气凌人的气势,所以“尔安敢轻吾射”句末应为感叹号。

故选D。

(3)文中老翁释担而立,看陈尧咨射箭,“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一句首先总结了上文陈尧咨的射技,同时“但微颔之”表现了老翁对他的态度,引出下文陈尧咨的质问,所以此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故选B。

(4)陈尧咨由于擅长射箭,“以此自矜”;没想到卖油翁对他的射技却是“但微颔之”,并且评价他“无他,但手熟尔”,这让陈尧咨“忿然”;但当卖油翁表演了倒油的技艺之后,陈尧咨意识到了天外有天的道理,所以“笑而遣之”。

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⑴A;⑵D;⑶B;
⑷忿;笑
【点评】⑴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句中“亦”意思是“也”,“无他”意思是“没有别的(奥秘)”,“惟”意思是“只”,“尔”意思是“罢了”。

所以应该翻译为:我也没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⑵理解文本内容,可根据语气来确定标点符号。

“尔安敢轻吾射”表现出陈尧咨盛气凌人的气势,句末应为感叹号。

⑶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一句首先总结了上文陈尧
咨的射技,同时“但微颔之”表现了老翁对他的态度,引出下文陈尧咨的质问,所以此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⑷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陈尧咨因为卖油翁的“但微颔之”而“忿然”;但当卖油翁表演了倒油的技艺之后,陈尧咨意识到了天外有天的道理,所以“笑而遣之”。

【附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5.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③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①谴:谴责,责备。

②任:承担责任。

③任:职位。

(1)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
B.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 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 或阻之(或:有的人)
(2)翻译句子。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A
(2)(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路送他。

(3)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解析】【分析】(1)“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翻译为“不受贿赂,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牍”指的是“公文,案卷”。

故选A。

(2)“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句中“去”意思是“离开”。

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3)从文中“爱民如子”“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可见他爱护百姓;“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可见他清廉,勤政;“以画竹,兰为长”“与文士畅饮咏诗”可见他有才华。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A;
⑵(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路送他。

⑶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点评】⑴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识记、积累,根据句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牍”指的是“公文,案卷”。

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句中“去”是赋分点意思是“离开”。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人物性格分析能力。

要求学生对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依据文本和具体的事例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附参考译文】
郑燮(xiè),号板桥,是清朝乾隆元年的进士,画竹和兰是他的长处。

他曾经在范县担任县令,爱百姓就像爱自己的子女,不受贿赂,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

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甚至有时都忘了他是当官的人。

郑燮后来被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郑燮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郑燮说:“这都什么时候了,如果向上申报,百姓怎能活命?皇上怪罪下来,所有罪名,我一人承担。

”于是立即把粮食发放给百姓,上万人得以活命。

任命期到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为他送行。

6.文言文阅读,回答下列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

①惟吾德馨 ________
②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
③可爱者甚蕃 ________
④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无案牍之劳形。

(3)简要分析(乙)文菊、牡丹、莲的象征手法以及衬托手法。

(4)(甲)文与(乙)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案】(1)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劳:使……劳累;蕃:多;涟:
水波。

(2)①可以远处观看,不可以靠近赏玩。

②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3)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

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用牡丹反衬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荣华富贵。

(4)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劳”,使……劳累;“涟”,水波。

(2)重点字词:“亵”亲近而不庄重;“案牍”,官府公文。

(3)结合“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分析得出: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

结合“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赏析:以菊花正面衬托,突出莲的脱俗高雅。

用牡丹从反面衬托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荣华富贵。

(4)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故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故答案为:⑴①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② 劳:使……劳累;③ 蕃:多;④ 涟:水波。

⑵ ①可以远处观看,不可以靠近赏玩。

②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⑶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

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用牡丹反衬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荣华富贵。

⑷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文章写作方法的把握。

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词句,分析理解相关词句,分析其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

⑷本题考查文章写作方法的把握,“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寄托、传达的某种感情、和。

【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
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余春夏秋尝在西湖,但未见寒山而归。

甲辰①,同二王参云栖②。

时已二月,大雪盈尺。

出赤山埠,一路琼枝玉干,披拂照耀。

望江南③诸山皑皑云端尤可爱也。

庚戌④秋,与白民看雪两堤。

余既归,白民独留,迟⑤雪至腊尽。

是岁竟无雪,怏怏而返。

世间事各有缘,固不可以意求也。

(李流芳《云栖春雪图跋》)
【乙】
甲子嘉平月⑥九日大雪,泊舟阊门⑦,作此图。

忆往岁在西湖遇雪,雪后两山出云,上下一白,不辩其为云为雪也。

余画时目中有雪,而意中有云,观者指为云山图,不知乃画雪山耳。

放笔一笑。

(李流芳《题雪山图》)【注】①甲辰: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

②云栖:寺名。

在杭州西湖西面山中,以产竹闻名。

③江南:钱塘江南岸。

④庚戌: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

⑤迟:等待。

⑥甲子:明天启四年(1624年)。

嘉平月:农历十二月的别称。

⑦阊门:苏州古城之西门。

(1)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白民独留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出心裁
B. 是岁竟无竟不可得有志者事竟成
C. 固不可以意求也求之下流,固颠根深蒂固
D. 而意中有云目似瞑,意暇甚词不达意
(2)用“/”给【甲】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望江南诸山皑皑云端尤可爱也。

(3)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余春夏秋尝在西湖,但未见寒山而归。

(4)【甲】【乙】两文都写到雪景,但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甲】文的“琼枝玉干,披拂照耀”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雪景________的特点;【乙】文的“雪后两山出云,上下一白,不辩其为云为雪也”运用________的描写手法,写出了雪景________的特点。

【答案】(1)B
(2)望江南诸山/ 皑皑云端/ 尤可爱也。

(3)我春夏秋三季曾经在西湖游玩过,只是没有看到冬天的山景就回来了。

(4)比喻;洁白美艳;白描;苍茫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