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杜尔伯特蒙古族那达慕看那达慕表层文化变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杜尔伯特蒙古族那达慕看那达慕表层文化变迁
那达慕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具有浓郁草原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为蒙古族那达慕的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政治、文化环境。

时代精神的注入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使“那达慕”发生了深刻的历时性变化。

比赛形式、内容、规则、礼仪等极富时代性,使“那达慕”发生了广泛的共时性变化。

标签:蒙古族;那达慕;表层文化变迁
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对中国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由于蒙古族栖息地的特殊自然环境和以游牧为主的独特生活方式,使蒙古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具有浓郁草原特色的体育文化。

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典型代表—那达慕是蒙古族文化中最有包容量的景观,它凝聚并规范着蒙古族的文化心理、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生产活动以及各种文化习俗等,从物质文化的衣食住行、婚恋嫁娶、歌舞娱乐到精神文化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性格的形成,无不在那达慕中得到体现。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部,全县居住着蒙古族、汉族、回族、达斡尔族等12个民族,其中蒙古族为4.5万人,占总人口的18%,其那达慕文化变迁形式具有独特的特征。

一、传统习俗的衍化
每年的春季到秋季可说是杜尔伯特蒙古人的黄金季节,一年一度的祭敖包、打马鬃、马驹节、庙会均在这个季节里举行。

一方面聚会,一方面娱乐,这是蒙古人自古沿袭下来的传统习俗。

“蒙古语的喜庆、联欢、盛会谓之‘耐亦日’,那达慕总是与‘耐亦日’联系在一起,没有‘耐亦日’就没有‘那达慕’,这可以说是个不可变易的传统习俗”[2]。

比如敖包盛会就称作“敖包耐亦日”,马驹节称“珠拉格耐亦日”,成吉思汗与将士子弟聚会欢庆称“乌日森耐亦日”等等。

这些集会都举行相应的娱乐竞技“那达慕”。

可见往昔的“那达慕”是为不同类型的喜庆盛会助兴,献演技艺,以表欢乐之意,它与现今单独组织而又规模完备的那达慕盛会相比,其范畴、作用和意义是不尽相同的。

“1948年,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一周年,在呼盟甘珠尔庙举行盛大的游乐活动,为改变‘敖包会’、‘庙会’的陈旧色彩,改称‘甘珠尔那达慕’。

从此,‘那达慕’成了蒙古族传统体育竞技形式的称谓”[3]。

二、性质的变化
解放前,杜尔伯特旗蒙古族“那达慕”是本地蒙古族王公、活佛寻欢做乐、欺诈民财的工具,运动员(摔跤手、骑手、箭手)是他们的奴隶,任其打骂。

比赛时,“只能胜,不能败”,否则轻者断臂,重者斩首。

至于牧民选手,则“只能败,不能胜”,违者必死无疑。

杜尔伯特旗白银呢勒草原上著名的牧民跤手都楞扎那在有512名跤手参赛的大型“那达慕”上把王爷的跤手掀翻在地,正当他凯旋而归之时,被王爷暗害
了。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对于贫苦牧民来说,“那达慕”毫无乐趣可言。

解放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与其他蒙古族地区一样,农牧民当家作了主人,“那达慕”的性质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真正成为人民欢娱的节日。

1957年8月,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举办了建国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的第一届那达慕大会。

其他蒙古族地区那达慕的性质同样发生了很大变化,如:1948年,甘珠尔庙那达慕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领导组织的,也是草原牧民第一次以主人翁的身份参加属于自己的民族盛会。

1954年,为了庆祝“蒙绥合并”,在呼和浩特隆重举行了自治区首届那达慕。

7月3日,《内蒙古日报》还发了题为《积极发展民族形式体育》的社论。

社论指出:“人民体育运动是增进人民身体健康,使人民能够更好地为建设祖国和巩固国防而服务的重要事业。

”社论还说,“要普及人民体育运动,就必须在广泛采用民间的许多体育形式的基础上加以整理”,那达慕是民族体育“保持和发扬民族风格,去掉封建迷信不合乎生理卫生和科学道理的部分,使之逐步科学化和艺术化”的有效的宣传形式和组织形式”[4]。

50多年过去了,那达慕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宣传形式和组织形式”的作用,使民族传统体育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内容的变化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那达慕,从内容上看除了保持传统的赛马、摔跤、射箭三项竞技外,还增加了赛骆驼、马术、马球、布鲁、乌兰红、沙塔拉、执鹿棋、布木格等新的蒙古族游艺项目以及现代体育、军事体育、趣味体育、经贸洽谈以及其他民族的传统体育等内容。

如在1957年8月举办的第一届那达慕大会上,除了“三项技艺”外,增添了武术、球类、田径等体育项目;1976年举办的二十年县庆那达慕大会上,增加马术、刺杀、迫击炮射击等民兵表演项目。

1983年,第十届那达慕大会上,恢复了蒙古棋、布鲁乌兰等游艺项目。

1985年,第十二届那达慕大会上,增设施放焰火项目。

其他蒙古族地区那达慕的内容同样发生了很大变化,如: 195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首届那达慕上还增设了武术、体操和军事体育,如骑兵的马术、越障、斩劈等内容和当时新创造的项目:马上单杠、马上双杠,使大会更具魅力。

1957年,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0周年而举行的那达慕又增加了马球、曲棍球、摩托车等项目。

在旗(县)一级的那达慕大会上,内容更加丰富,有田径、球类、拔河、套马、驯马、乘马接力、赛骆驼、射击、拼刺、中国式摔跤等,此外,还有表彰劳模、展赛牲畜等活动。

这是蒙古族的圣人先哲们所始料不及的。

那达慕大会的竞赛内容和仪式,由传统单一转向中西结合,这是一个历史性进步。

从传统的那达慕大会中,我们触到了时代脉搏,也感到了蒙古族人民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紧追时代浪潮,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所表现出来的非凡的创造精神。

四、举办地点的变化
解放前,杜尔伯特蒙古族举行那达慕大会约有这样几种情况:祭敖包之后,人们常作驰马、摔跤、射箭等竞技比赛;逢首领聚会、盟旗聚会、活佛坐床、官员升迁等重大事件时举行,以上那达慕规模较大。

另外,在春秋两季,人们为“逐水草”
而迁居时,或展示自己“人畜两旺”和“实力”时,也要举行那达慕大会,这样的那达慕规模较小。

不论那达慕规模大小都在草原上举行。

解放后,杜尔伯特那达慕与其他古族地区那达慕一样逐渐由草原走入城市,形成了草原、城市并举的格局。

1957年为庆祝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成立5周年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政府所在地泰康镇举办了第一届那达慕大会。

其他蒙古族地区那达慕的举办地点同样发生了变化,如: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与绥远省合并和自治区成立10周年、15周年、30周年、40周年、50周年都在自治区首府举行了盛大的那达慕大会。

1981年,中央民族大学等8个单位的蒙古族同胞经北京市民委批准,在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场举办了“北京首届那达慕大会”,至今已举办了30多届。

1991年为检阅内蒙古自治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宣传自治区经济资源在呼和浩特举行了规模空前的那达慕大会。

由于蒙古族地区处在北方寒冷地带,近些年来“冰雪那达慕”也逐渐在升温。

那达慕从草原步入城市,进入首都,扩大了那达慕的活动空间,对增进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增强民族认同感、凝聚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举办权的变化
解放前的杜尔伯特蒙古族那达慕都是由官方主办的。

建国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市场经济的启动,人民的生活富裕了,思想观念转变了,那达慕的举办权由传统的政府一家独办逐渐发展为社会、集体、民间、家庭等多家办的格局。

如1991年,杜尔伯特那达慕首次由政府组织、民营企业出资、农牧民自主参与而举办的那达慕。

其他蒙古族地区那达慕的举办权同样发生了变化,如:1984年,富裕起来的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努日盖苏木牧驼员其木德出资3000元举办了“家庭”那达慕,与会者近百名。

这是蒙古族历史上首次由个人出资举办的那达慕。

1985年,赤峰市阿鲁科尔沁巴拉其如德苏木达兰花嘎查牧民嘎瓦投资2万元,举办了那达慕,与会者近7000人。

1991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主持召开的全区那达慕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支持和多方资助。

企业、银行等近40个单位捐款捐物达200万元,4万多人捐款物达10万元。

那达慕大会由政府一家办转变为政府、社会、集体、个人大家办,是我国群众体育工作的伟大变革,特别是草原牧民个人出资举办那达慕,开创了蒙古族体育史、中国体育史的新篇章,它代表了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方向。

六、功能的变化
“那达慕活动除具有娱乐功能外,还有政治、经济等功能”[1]。

当人们还没有或没完全掌握那达慕功能的规律时,活动是自发的、盲目的、涣散的,那达慕的功能作用很不明显。

当人们认识和掌握了那达慕功能的规律时,并在这种规律指导下自觉地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那达慕的功能才具有质的变化。

这种质的变化,只有在获得解放、当家作主的蒙古族人民思想觉悟得到提高后才可能发生。

杜尔伯特那达慕对本地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那达慕的经济功能为蒙古族地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如在2001年杜尔伯特第18届那达慕暨第45周年县庆经贸活动中,共有参展团20多个,涉及90个系列3200个品种,成交额1.2亿元;2003年那达慕期间的经贸活动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县政府提出“进入新世纪、抓住新机遇”的原则,承接了全省、全市性的经贸活动8项,举办了2003年杜蒙自治县经济贸易展销洽谈会,参展产品120多个大类4000多个品种,现金交易额230万元,签定投资项目合同5项9300万元。

2006年那达慕根据县委县政府推进“牧业强县、旅游大县、生态名县”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宗旨,开展了绿色有机食品、绿色旅游产品、环保合作展、奶牛超市等展销活动,参观、购物的来宾和群众达9万余人次,总交易额500万元,是历届那达慕展销会交易额最高的一次。

那达慕的政治功能尤为明显,1952年,在锡盟东乌旗举行的那达慕大会上,广大牧民捐献了近4000头牲畜和10000块银元,支持抗美援朝,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

居住在“神山”——包头白云鄂博的蒙古族同胞,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包钢建设,从“神山”搬出时,举行了盛大的那达慕大会,30多个喇嘛整整念了9天经,爱国之心虔诚而真挚,十分感人。

那达慕大会是一项综合性文化活动,可以起到移风易俗、振奋精神、加强团结、增进友谊、交流感情的作用。

七、小结
文化变迁可能是重大的质的变迁,如改变民族认同的变迁、改变国家认同的政治文化变迁等。

文化变迁也可能是同质文化演进的局部变迁,如从白桦树皮向毛毡为壁的帐幕包房的演进,本族生产工具的演进等。

应该说,这些变迁在蒙古族那达慕的发展历程中都在不同程度地发生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