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大浴女_的女性形象.kdh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人性的善和恶,好像只是一念之差,胆气深层的原 因则来自于“人的欲望”和人的需要。生存的需要是人生来 就具有的一种最基本的自我本能。从人挣扎着出生到自己 不情愿的回 归 黄 土,无 意 识 中 就 在 为“存 在 ”这 个 词 拼 搏。 卡夫卡说过“我虽然可以活下去,但我无法生存。”[1]309 浴者, 欲也。按叔本华的理解,生殖和性欲是生命意志的核心,爱 神是第一位的,是造物主,是一切事物的本源。而女性,则是 生殖意志的直接体现者。受欲望支配的人是痛苦的,因而女
— 102 —
缠和分裂的苦恼。 在爱情范围里,尹小跳热恋过两位出色男士。一位是著
名电影编导方兢。方兢以他超众的才华、风度以及对她狂热 的言语追逐,使尹小跳跌入爱河。可是,方兢是个在政治上 受过委屈,平 反 后 却 又 是 用“性 ”来 报 复 社 会、戏 耍 世 人 的 人;他对待小跳,一会儿求爱求婚,一会儿畏惧躲避。尹小跳 比方兢年轻得多,她没有足够经验来应付这类男人的魅力与 无赖气;方兢也预感到尹小跳的价值将远远超过他而急流勇 退。最后,尹小跳终于冷静地审视了这场爱情及其困扰,并 干净利落地摆脱了它。另一位是建筑家陈在,尹小跳少女时 代的同院邻居。青梅竹马式的感情一直追随着他们,但却又 总是错过。陈在 自 述,他 对 小 跳 的 爱 渗 透 于 他 心 间 和 骨 头 里,就在相互错过的日子里,他也时时关注着她,只要小跳需 要,他总会挺身而出,以真正地心疼她、匡扶她,帮助她解决 各种难题。尹小跳对陈在的爱情,一直潜伏着而不醒来,直 到她去美国得克萨斯同美国青年麦克相逢时,才突然苏醒。 是麦克的青春活 力 以 及 热 烈 的“示 爱 ”,使 已 经 三 十 几 岁 的 小跳,终于毁灭了对自己的矜持和对自己年龄的警觉。小跳 感谢挚爱她的麦克的提醒而又觉得很对不起他。回国后,小 跳把苏醒过来对陈在的爱,陡然化为滚滚激情,将它推向高 峰:他俩互相欣赏又互相蹂躏着,相互亲热又相互野蛮在一 起,最终迎来了只属于他俩的婚期。可是,就在这至欢至爱 的日子即将到来的时候,尹小跳竟然提出,让陈在回到已离 婚的妻子万美 辰 那 里 去。 因 为 尹 小 跳 的“割 爱 ”,是 因 为 她 愈来愈爱陈在之故。她体惜万美辰离婚后的失落,更尊重陈 在对万美辰尚存的那份惦记,为了清净,她宁可走向自己心 灵深处的花园里,去享受那万籁俱寂的宁静。全书最有意味 的一句话莫过于“人生是追求完整的,而这世界上最完整的 东西莫过于一颗破碎的心了”。因为破碎,才更为清醒;因为 破碎,才会承载更多,涵纳更多,拥有更多;“破碎”成了反哺 和滋养自身的养料,她获得了足以抗衡尘世的自我平衡的心 灵力量,及至多年以后再见到方兢,“她愿意以自己现在的形 象去看他,镇静的,挥洒自如的”,在精神上战胜了方兢。她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陈在,但最终又以弃绝了这爱,拯 救和完成了自己,完成了一个内心清洁臻于完善的自己。作 者以抒情写意的笔致歌咏了她“内心深处的花园”:“她惊奇 自己能为人们提供这样的一个花园,这样的清风和这样的爱 意……那儿是全世界最宽阔的地方,我不曾让我至亲至爱的 人们栖息在杂草之中”,这样,作者试图以尹小跳的成长完成 对理想人性的想象性、理想性书写;表达对理想女性的呼唤 和热望。
尹小跳同尹小帆之间的姐妹关系变化之大。小时候因 为父母在农场 劳 动,姐 妹 相 依 为 命,玩 耍 在 一 起,撒 娇 在 一 起;就是那偶然事故发生时,俩人也还手拉着手,互相鼓励壮 胆,互表同样的心思。但是,告别少女时代后,尹小跳当上了 福安市儿童出版社副社长,虽有些成就感,却对那“秘密”心 怀恐惧,挥之不去,对任何事都不敢张狂。尹小帆呢? 出国 后同美国人戴维结了婚,颇有优越感,她竟然把童年时代对 尹小荃的嫉妒心转向尹小跳,谋求抢夺尹小跳生活中一切美 好的东西,包 括 爱 过 尹 小 跳 的 几 位 男 士; 至 于 对 那 个“秘 密”,她则一味责怪小跳,完全推卸掉自己应承担的“心债”。 姐妹俩都背着人性重负,但小跳敢直面令人战栗的“杀机”, 化恶趋善,优化人性;小帆却沉浸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盲区里, 人性越发退化。姐妹俩在亲情上所出现的别扭,实际上是两 种自我意识的碰撞、人性的碰撞;这里,作家通过姐妹俩的人 性比较,好像已预示了尹小帆的精神败局:过分迷恋自我纠
一、阐释人性的内涵
文学史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小说的意义在于它的意 向———文化精神。女性主义作家所写的小说意向:它再现了 一个存在过的历史形态,表现出特定时代的生活意蕴和社会 人性内容。如果说张抗抗的《情爱画廊》是对女性形象的完 善和超越,那么铁凝的《大浴女》则是全方面的呼就:救救孩 子,救救女人,救救社会。可以说,铁凝的小说推动了改革开 放以来女性小说的发展! 同时,铁凝小说的文化精神对我们 来说又是何等陌生! 它以鲜明的时代感———反思社会弊端, 呼唤人性、人情的回归。荀子认为“恶”是人的本性,而人类 之所以“为不善 ”是 由 于 自 身 的 原 因 所 造 成 的,而 不 是 因 为 外在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而我一直认为,人生来其实就是 一张白纸,是环 境 不 断 逼 迫 着 人 发 生 着 不 易 察 觉 的 变 化 人 性,说到底,一个关键词离不开人的主观意识,就是人的主观 意识与客观环境进行斗争体现出来品质,判断人性善与恶的 标准:通常也是以人的主观意识对现实环境客观存在的问题 的反应状况来进行评价的。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Feb. 2010 Vol. 29 No. 2
《大 浴 女》 的 女 性 形 象
康健
( 哈尔滨师范大学 中文系,哈尔滨 150080)
摘 要:《大浴女》从人性入手,着眼于当代人性的危机,而后阐释人性的内涵。由人性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阐
发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发出顺境和逆境两种状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大浴女》
中主人公形象分析,看待当代人性问题。
关键词:女性;女性形象;尹小跳
中图分类号:I206. 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 - 7836(2010)02 - 0101 - 03
对于当代人性的阐释和深思,我们会发现许多不容质疑 的需要整个人类社会。
收稿日期:2009 - 11 - 11 作者简介:康健(1984 - ) ,女,黑龙江望奎人,2008 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 101 —
三、对主人公形象的分析
《大浴女》情 节 是 扣 人 心 弦 的,围 绕 女 主 人 公 尹 小 跳 埋 藏于心间的、那个少女时代的“秘密”,铺排了一连串包含社 会、文化、心理内容的人生故事。“秘密”是由尹小跳母亲章 妩同唐医生偷情,生下小女儿尹小荃而诱发的。章妩在“文 革”期间为躲避在农场的下放劳动,请求唐医生开病假条回 家“养病”;她主动地勾引了单身汉唐医生,从而给日后生活 带来一片阴影。两个女儿尹小跳和尹小帆,都不喜欢这位小 妹妹的到来;一天,两个小姐姐在楼前读书、织东西,而两岁 的尹小荃独自在马路边玩耍挖土,她步履摇摆地走过马路, 因此掉进了 马 路 中 间 那 个 开 着 的 污 水 井 里,死 于 非 命。 当 时,两个小姐姐确实看到小妹妹在过马路,但她们既没有喊 她,又没有跑过去将她拉回来,事后还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 负责任。当时尹小跳已经是十一二岁的少女,已经能模糊地 感觉到自己那见死不救的原因和恶意;等到她长大以后,她 最终背起生命之 重,将 恐 惧 感 化 为 待 惩 罚 的“赎 罪 ”心 理 情 结。正是因为这个心理黑影影响了尹小跳全部内心世界,使 她总是在努力 地 撕 去 心 底 黑 暗,进 行 着 对“恶 ”的 转 化。 在 亲情范围,尹小跳从来没有喜欢过妈妈,章妩只是在乎自己 快乐,缺乏对孩子该有的爱抚、亲 热 和 关 心,因 此 她 对“母 爱”没有过期盼。少女时,尹小跳怀疑母亲移情于唐医生,经 常对章妩发泄怨恨情绪;成年后,尹小跳看到步入晚年的母 亲,成天沉浸于化妆整容,搞得非人非鬼,她厌恶地骂章妩为 “怪物”。可是,当有一天章妩在百货公司因购买睫毛膏,遭 遇另两位女顾客围攻的时候,尹小跳内心深处的母性情感突 然被唤醒过来,她妥善地处理了尴尬的局面,把已经毫无招 架能力的章妩领回家去。这时,尹小跳一方面对章妩的荒谬 和天真表示了理解,另一方面,她视母亲为大孩子,反过来给 章妩以宽容、关心和保护。尹小跳对章妩怨恨、排斥和冷漠 的感情,或许不能完全消失,但尹小跳毕竟滋生出了“你的长 辈就是你的孩子”的胸怀,认识到并不疼爱你的父 母 同 样 “需要被疼爱”的道理,“母性”情感在闪烁,“人”的心智在趋 向成熟。
破碎成了反哺的感情或许不能完全消失但尹小跳毕竟滋生出了你的长和滋养自身的养料她获得了足以抗衡尘世的自我平衡的心辈就是你的孩子的胸怀认识到并不疼爱你的父母同样灵力量及至多年以后再见到方兢她愿意以自己现在的形需要被疼爱的道理母性情感在闪烁人的心智在趋象去看他镇静的挥洒自如的在精神上战胜了方兢
2010 年 2 月 第 29 卷第 2 期
二、佐证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影响
如果人的意识对恶劣的环境表现出很消极很害怕而不 敢向前一步,我们把这种表现叫:脆弱胆怯。相反,如果人的 主观意识对现实环境客观存在表现出很积极,而大胆向前迈 步,我们把这种表现叫:坚韧勇敢。说到主观意识与客观环 境的关系,似乎就涉及到了哲学上物质和意识关系,众所周 知,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这是一种非常抽象的哲
性比男性承受更大的痛苦。浴者,又是一种动力,就是把人 物置于动荡流转的大时代中,是其充分地领受社会和人生的 风雨的冲洗。在《大浴女 》中,作 者 将 人 的“欲 ”归 结 为 人 内 心的一种“抢夺”。在小说中所发生的那么多凄凄惨惨甚至 是血淋淋的事件 和 矛 盾,有 哪 一 件 不 是 由 于 人 内 心“抢 夺 ” 的潜意识所造成的呢? 对爱的抢夺,对利益的抢夺,对职位 的抢夺,对名声的抢夺 …… … 尤 其 是 那 个 尹 小 帆,几 乎 是 时 时处处千方百计地与姐姐进行着抢夺。从一件风衣到生活 的优越感甚至到情人,她无不抢夺。抢夺的本性在尹小帆身 上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那个被作者试图作为理想女性来 进行书写的尹小 跳,内 心 当 中 又 何 尝 没 有 着 这 样 的“抢 夺 ” 呢? 作者的深刻性在于,她总是在人们通常可以意识到理性 层面以外,寻找到一个更高或更新的意义层面。在这部小说 中,“抢夺”意 味 被 作 家 隐 藏 在 字 里 行 间。 小 说 更 明 确 地 揭 示出来的,正是人们不太容易认识到的那种意义。小说通过 尹小跳的心理活动做出了表达,那就是,对现实生活“只要她 摆出了抢夺的姿态,她就必定失败”。这也是许多人多难于 在实际生活中真正能够明白的。小说接着写道:“尹小帆就 抢夺过,任何一个年轻气盛的人多曾经有过不同样式的对生 活的抢夺,幼稚而又可笑。”因为归根结底,这就是人的本性。
学概括,如果只是简单地用这个抽象的理论来解释“人性学 的复杂和悲剧性”,显得空洞而苍白。不少时候,庸才制造逆 境,人 才 扭 转 逆 境。 逆 境 的 出 现 和 消 失,经 常 都 是 人 为 的。 小至厂长、经理,大至军事家、政治家的威信之得以确立,常 是从扭转逆境开始的。逆境,是一幅雄浑的风景,法国画家 库尔贝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人生两境况:顺境 与逆境。顺 境,可 用 来 发 展 事 业。 逆 境,可 用 来 磨 炼 意 志。 以更坚强的意志去发展事业,以壮大了的事业去迎接更严峻 的挑战,这样的人生是充实而有意义的。逆境延续的时间可 能短也可能长。人常常是无从估计逆境时间的短与长的。 因此,身逢逆境便消沉,便无聊,便无所事事,消极等待逆境 的消失是不智的。消极的态度并不能丝毫改变逆境,反而把 无从挽回的光阴又搭了进去。人生有限。我们应避免这样 一种状况:当逆境消失了,人生的时间也白白流逝了很多,甚 至耗费得所剩无几了。真正优秀的人才和作品,常出自于逆 境。史学家司马迁 在《报 任 安 书》中 有 一 段 非 常 著 名 的 描 写:“古者富贵 而 名 磨 灭,不 可 胜 记,唯 倜 傥 非 常 之 人 称 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 《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诗》三百篇,大底圣贤 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也是对待逆境的一种态度。伟大与渺 小,卓绝与平庸,深刻与浮浅,常常在这样的时候泾渭分明。 逆境能使人更快地成熟。对于一种能够促使我们成熟的境 况,我们为什么要害怕呢? 逆境有如逆水行舟。当划过了一 段最艰难的河道之后,我们常能感到一种放舟千里,直奔大 海的气势与喜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记 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生存就是一种变相的悲剧性存在。 人性中的善恶纠缠就像黑夜与白昼一样,而人性的交替是时 代和环境的‘光合作用’下的一种有机嬗变。”
— 102 —
缠和分裂的苦恼。 在爱情范围里,尹小跳热恋过两位出色男士。一位是著
名电影编导方兢。方兢以他超众的才华、风度以及对她狂热 的言语追逐,使尹小跳跌入爱河。可是,方兢是个在政治上 受过委屈,平 反 后 却 又 是 用“性 ”来 报 复 社 会、戏 耍 世 人 的 人;他对待小跳,一会儿求爱求婚,一会儿畏惧躲避。尹小跳 比方兢年轻得多,她没有足够经验来应付这类男人的魅力与 无赖气;方兢也预感到尹小跳的价值将远远超过他而急流勇 退。最后,尹小跳终于冷静地审视了这场爱情及其困扰,并 干净利落地摆脱了它。另一位是建筑家陈在,尹小跳少女时 代的同院邻居。青梅竹马式的感情一直追随着他们,但却又 总是错过。陈在 自 述,他 对 小 跳 的 爱 渗 透 于 他 心 间 和 骨 头 里,就在相互错过的日子里,他也时时关注着她,只要小跳需 要,他总会挺身而出,以真正地心疼她、匡扶她,帮助她解决 各种难题。尹小跳对陈在的爱情,一直潜伏着而不醒来,直 到她去美国得克萨斯同美国青年麦克相逢时,才突然苏醒。 是麦克的青春活 力 以 及 热 烈 的“示 爱 ”,使 已 经 三 十 几 岁 的 小跳,终于毁灭了对自己的矜持和对自己年龄的警觉。小跳 感谢挚爱她的麦克的提醒而又觉得很对不起他。回国后,小 跳把苏醒过来对陈在的爱,陡然化为滚滚激情,将它推向高 峰:他俩互相欣赏又互相蹂躏着,相互亲热又相互野蛮在一 起,最终迎来了只属于他俩的婚期。可是,就在这至欢至爱 的日子即将到来的时候,尹小跳竟然提出,让陈在回到已离 婚的妻子万美 辰 那 里 去。 因 为 尹 小 跳 的“割 爱 ”,是 因 为 她 愈来愈爱陈在之故。她体惜万美辰离婚后的失落,更尊重陈 在对万美辰尚存的那份惦记,为了清净,她宁可走向自己心 灵深处的花园里,去享受那万籁俱寂的宁静。全书最有意味 的一句话莫过于“人生是追求完整的,而这世界上最完整的 东西莫过于一颗破碎的心了”。因为破碎,才更为清醒;因为 破碎,才会承载更多,涵纳更多,拥有更多;“破碎”成了反哺 和滋养自身的养料,她获得了足以抗衡尘世的自我平衡的心 灵力量,及至多年以后再见到方兢,“她愿意以自己现在的形 象去看他,镇静的,挥洒自如的”,在精神上战胜了方兢。她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陈在,但最终又以弃绝了这爱,拯 救和完成了自己,完成了一个内心清洁臻于完善的自己。作 者以抒情写意的笔致歌咏了她“内心深处的花园”:“她惊奇 自己能为人们提供这样的一个花园,这样的清风和这样的爱 意……那儿是全世界最宽阔的地方,我不曾让我至亲至爱的 人们栖息在杂草之中”,这样,作者试图以尹小跳的成长完成 对理想人性的想象性、理想性书写;表达对理想女性的呼唤 和热望。
尹小跳同尹小帆之间的姐妹关系变化之大。小时候因 为父母在农场 劳 动,姐 妹 相 依 为 命,玩 耍 在 一 起,撒 娇 在 一 起;就是那偶然事故发生时,俩人也还手拉着手,互相鼓励壮 胆,互表同样的心思。但是,告别少女时代后,尹小跳当上了 福安市儿童出版社副社长,虽有些成就感,却对那“秘密”心 怀恐惧,挥之不去,对任何事都不敢张狂。尹小帆呢? 出国 后同美国人戴维结了婚,颇有优越感,她竟然把童年时代对 尹小荃的嫉妒心转向尹小跳,谋求抢夺尹小跳生活中一切美 好的东西,包 括 爱 过 尹 小 跳 的 几 位 男 士; 至 于 对 那 个“秘 密”,她则一味责怪小跳,完全推卸掉自己应承担的“心债”。 姐妹俩都背着人性重负,但小跳敢直面令人战栗的“杀机”, 化恶趋善,优化人性;小帆却沉浸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盲区里, 人性越发退化。姐妹俩在亲情上所出现的别扭,实际上是两 种自我意识的碰撞、人性的碰撞;这里,作家通过姐妹俩的人 性比较,好像已预示了尹小帆的精神败局:过分迷恋自我纠
一、阐释人性的内涵
文学史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小说的意义在于它的意 向———文化精神。女性主义作家所写的小说意向:它再现了 一个存在过的历史形态,表现出特定时代的生活意蕴和社会 人性内容。如果说张抗抗的《情爱画廊》是对女性形象的完 善和超越,那么铁凝的《大浴女》则是全方面的呼就:救救孩 子,救救女人,救救社会。可以说,铁凝的小说推动了改革开 放以来女性小说的发展! 同时,铁凝小说的文化精神对我们 来说又是何等陌生! 它以鲜明的时代感———反思社会弊端, 呼唤人性、人情的回归。荀子认为“恶”是人的本性,而人类 之所以“为不善 ”是 由 于 自 身 的 原 因 所 造 成 的,而 不 是 因 为 外在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而我一直认为,人生来其实就是 一张白纸,是环 境 不 断 逼 迫 着 人 发 生 着 不 易 察 觉 的 变 化 人 性,说到底,一个关键词离不开人的主观意识,就是人的主观 意识与客观环境进行斗争体现出来品质,判断人性善与恶的 标准:通常也是以人的主观意识对现实环境客观存在的问题 的反应状况来进行评价的。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Feb. 2010 Vol. 29 No. 2
《大 浴 女》 的 女 性 形 象
康健
( 哈尔滨师范大学 中文系,哈尔滨 150080)
摘 要:《大浴女》从人性入手,着眼于当代人性的危机,而后阐释人性的内涵。由人性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阐
发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发出顺境和逆境两种状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大浴女》
中主人公形象分析,看待当代人性问题。
关键词:女性;女性形象;尹小跳
中图分类号:I206. 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 - 7836(2010)02 - 0101 - 03
对于当代人性的阐释和深思,我们会发现许多不容质疑 的需要整个人类社会。
收稿日期:2009 - 11 - 11 作者简介:康健(1984 - ) ,女,黑龙江望奎人,2008 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 101 —
三、对主人公形象的分析
《大浴女》情 节 是 扣 人 心 弦 的,围 绕 女 主 人 公 尹 小 跳 埋 藏于心间的、那个少女时代的“秘密”,铺排了一连串包含社 会、文化、心理内容的人生故事。“秘密”是由尹小跳母亲章 妩同唐医生偷情,生下小女儿尹小荃而诱发的。章妩在“文 革”期间为躲避在农场的下放劳动,请求唐医生开病假条回 家“养病”;她主动地勾引了单身汉唐医生,从而给日后生活 带来一片阴影。两个女儿尹小跳和尹小帆,都不喜欢这位小 妹妹的到来;一天,两个小姐姐在楼前读书、织东西,而两岁 的尹小荃独自在马路边玩耍挖土,她步履摇摆地走过马路, 因此掉进了 马 路 中 间 那 个 开 着 的 污 水 井 里,死 于 非 命。 当 时,两个小姐姐确实看到小妹妹在过马路,但她们既没有喊 她,又没有跑过去将她拉回来,事后还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 负责任。当时尹小跳已经是十一二岁的少女,已经能模糊地 感觉到自己那见死不救的原因和恶意;等到她长大以后,她 最终背起生命之 重,将 恐 惧 感 化 为 待 惩 罚 的“赎 罪 ”心 理 情 结。正是因为这个心理黑影影响了尹小跳全部内心世界,使 她总是在努力 地 撕 去 心 底 黑 暗,进 行 着 对“恶 ”的 转 化。 在 亲情范围,尹小跳从来没有喜欢过妈妈,章妩只是在乎自己 快乐,缺乏对孩子该有的爱抚、亲 热 和 关 心,因 此 她 对“母 爱”没有过期盼。少女时,尹小跳怀疑母亲移情于唐医生,经 常对章妩发泄怨恨情绪;成年后,尹小跳看到步入晚年的母 亲,成天沉浸于化妆整容,搞得非人非鬼,她厌恶地骂章妩为 “怪物”。可是,当有一天章妩在百货公司因购买睫毛膏,遭 遇另两位女顾客围攻的时候,尹小跳内心深处的母性情感突 然被唤醒过来,她妥善地处理了尴尬的局面,把已经毫无招 架能力的章妩领回家去。这时,尹小跳一方面对章妩的荒谬 和天真表示了理解,另一方面,她视母亲为大孩子,反过来给 章妩以宽容、关心和保护。尹小跳对章妩怨恨、排斥和冷漠 的感情,或许不能完全消失,但尹小跳毕竟滋生出了“你的长 辈就是你的孩子”的胸怀,认识到并不疼爱你的父 母 同 样 “需要被疼爱”的道理,“母性”情感在闪烁,“人”的心智在趋 向成熟。
破碎成了反哺的感情或许不能完全消失但尹小跳毕竟滋生出了你的长和滋养自身的养料她获得了足以抗衡尘世的自我平衡的心辈就是你的孩子的胸怀认识到并不疼爱你的父母同样灵力量及至多年以后再见到方兢她愿意以自己现在的形需要被疼爱的道理母性情感在闪烁人的心智在趋象去看他镇静的挥洒自如的在精神上战胜了方兢
2010 年 2 月 第 29 卷第 2 期
二、佐证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影响
如果人的意识对恶劣的环境表现出很消极很害怕而不 敢向前一步,我们把这种表现叫:脆弱胆怯。相反,如果人的 主观意识对现实环境客观存在表现出很积极,而大胆向前迈 步,我们把这种表现叫:坚韧勇敢。说到主观意识与客观环 境的关系,似乎就涉及到了哲学上物质和意识关系,众所周 知,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这是一种非常抽象的哲
性比男性承受更大的痛苦。浴者,又是一种动力,就是把人 物置于动荡流转的大时代中,是其充分地领受社会和人生的 风雨的冲洗。在《大浴女 》中,作 者 将 人 的“欲 ”归 结 为 人 内 心的一种“抢夺”。在小说中所发生的那么多凄凄惨惨甚至 是血淋淋的事件 和 矛 盾,有 哪 一 件 不 是 由 于 人 内 心“抢 夺 ” 的潜意识所造成的呢? 对爱的抢夺,对利益的抢夺,对职位 的抢夺,对名声的抢夺 …… … 尤 其 是 那 个 尹 小 帆,几 乎 是 时 时处处千方百计地与姐姐进行着抢夺。从一件风衣到生活 的优越感甚至到情人,她无不抢夺。抢夺的本性在尹小帆身 上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那个被作者试图作为理想女性来 进行书写的尹小 跳,内 心 当 中 又 何 尝 没 有 着 这 样 的“抢 夺 ” 呢? 作者的深刻性在于,她总是在人们通常可以意识到理性 层面以外,寻找到一个更高或更新的意义层面。在这部小说 中,“抢夺”意 味 被 作 家 隐 藏 在 字 里 行 间。 小 说 更 明 确 地 揭 示出来的,正是人们不太容易认识到的那种意义。小说通过 尹小跳的心理活动做出了表达,那就是,对现实生活“只要她 摆出了抢夺的姿态,她就必定失败”。这也是许多人多难于 在实际生活中真正能够明白的。小说接着写道:“尹小帆就 抢夺过,任何一个年轻气盛的人多曾经有过不同样式的对生 活的抢夺,幼稚而又可笑。”因为归根结底,这就是人的本性。
学概括,如果只是简单地用这个抽象的理论来解释“人性学 的复杂和悲剧性”,显得空洞而苍白。不少时候,庸才制造逆 境,人 才 扭 转 逆 境。 逆 境 的 出 现 和 消 失,经 常 都 是 人 为 的。 小至厂长、经理,大至军事家、政治家的威信之得以确立,常 是从扭转逆境开始的。逆境,是一幅雄浑的风景,法国画家 库尔贝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人生两境况:顺境 与逆境。顺 境,可 用 来 发 展 事 业。 逆 境,可 用 来 磨 炼 意 志。 以更坚强的意志去发展事业,以壮大了的事业去迎接更严峻 的挑战,这样的人生是充实而有意义的。逆境延续的时间可 能短也可能长。人常常是无从估计逆境时间的短与长的。 因此,身逢逆境便消沉,便无聊,便无所事事,消极等待逆境 的消失是不智的。消极的态度并不能丝毫改变逆境,反而把 无从挽回的光阴又搭了进去。人生有限。我们应避免这样 一种状况:当逆境消失了,人生的时间也白白流逝了很多,甚 至耗费得所剩无几了。真正优秀的人才和作品,常出自于逆 境。史学家司马迁 在《报 任 安 书》中 有 一 段 非 常 著 名 的 描 写:“古者富贵 而 名 磨 灭,不 可 胜 记,唯 倜 傥 非 常 之 人 称 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 《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诗》三百篇,大底圣贤 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也是对待逆境的一种态度。伟大与渺 小,卓绝与平庸,深刻与浮浅,常常在这样的时候泾渭分明。 逆境能使人更快地成熟。对于一种能够促使我们成熟的境 况,我们为什么要害怕呢? 逆境有如逆水行舟。当划过了一 段最艰难的河道之后,我们常能感到一种放舟千里,直奔大 海的气势与喜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记 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生存就是一种变相的悲剧性存在。 人性中的善恶纠缠就像黑夜与白昼一样,而人性的交替是时 代和环境的‘光合作用’下的一种有机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