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二级公路初步设计总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级公路初步设计总说明
总说明书第⼀章概述
1.1项⽬背景
S324安化县东坪⾄梅城公路是省道S324浏阳⽴头岭⾄溆浦县两江中的⼀段,也是我省
交通运输“⼗⼆五”发展规划实施⽅案中的项⽬。
⽬前,安化县的县城东坪镇往梅城镇现有
的公路⾛向为从黄沙坪起,沿X046线⾄茅园、⽥庄,在从农民村上县道X042⾄陈王、青⽥,⾄栗林乡,在河⼭上G207到达梅城镇,总⾥程约80km,耗时约2.5⼩时,交通极为不便。
该
公路的建设对于优化区域⼲线公路⽹络,改善安化县交通条件,推动当地旅游和矿产资源开发利⽤,促进安化县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项⽬地地理位置图
安化国省道⽹现状图
1.2任务依据
1)安化县东坪⾄梅城公路勘测设计招标⽂件及中标通知书。
2)《安化县东坪⾄梅城公路⼯程可⾏性研究报告》。
3)⼯可批复。
4)各专项评估报告。
5)交通部颁布的《公路⼯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6)建设部部颁有关规范、规程及《⼯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公路⼯程部分)》。
7)初测初勘资料。
7)业主以及各级政府意见。
1.3设计标准
本项⽬按⼆级标准建设,设计荷载公路—Ⅱ级,设计速度40km/h,路基宽度8.5m,S225
S217
东坪镇
梅城
平⼝镇新化县
宁
乡
县
⼆⼴⾼速
G536
马溆⾼速
G207
G
采⽤⽔泥砼路⾯。
项⽬主要技术标准
1.4建设规模
本项⽬路线总长65.885km,其中K0+000~K38+000(36.944km)由益阳市交通规划勘测设计院设计,K38+000~K66+888.35(28.941km)由北京建达道桥咨询有限公司设计。
全线路基宽度8.5m;概算总⾦额79915万元,平均每公⾥造价1212.9507万元。
主要⼯程数量见下表。
1.5测设经过及主要成果
1.5.1测设经过
接受任务后,我公司⾃上⽽下迅速动员起来,全⾯开展本项⽬的勘设⼯作。
以GB/T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系列标准为指南,切实执⾏质量⼿册和程序的各项规定,并按照我公司《⽣产质量管理暂⾏办法》的要求,编制了《初步设计勘察设计⼯作⼤纲》,《⼯程地质初勘勘察⼤纲》并做好勘察设计⼯作的计划安排。
勘察设计本着地质选线、地形选线、⽣态环保选线的设计理念开展⼯作。
1)控制测量
2012年3⽉⾄2012年5⽉进⾏了平⾯控制测量、⾼程控制测量及1:2000地形图制作。
四等GPS平⾯⾸级控制采⽤全球定位系统GPS进⾏,⼀级导线点平⾯控制采⽤全站仪进⾏,⾼程控制测量采⽤四等⽔准,路线起闭点均为⾼等级⽔准点。
坐标系统:1980年西安坐标系,中央经度:111.28000E。
⾼程系统:1985年国家⾼程基准。
测图⽐例尺1:2000,基本等⾼距为2.0⽶。
2)路线
2012年12⽉上旬开始,在原⼯可推荐⽅案的基础上进⾏路线⽅案优化及⽅案踏勘⼯作。
在1:2000地形图上,结合⼯可评审意见对⼯可推荐⽅案进⾏了优化,提出了贯通的K 线及多条⽐较线。
路线⽅案研究⾥程约109km,现推荐⽅案⾥程为65.885km,⽐较线总长41.060km,其中同深度⽐较线总长13.473km。
3)桥涵
重点调查沿线排⽔体系、农⽥排灌情况和地形、⽔⽂条件,对沿线⽔系的分布及相互关系,地表⽔、地下⽔、裂隙⽔等的位置、流量、流向等均进⾏了现场核对,进⾏了桥涵⽔⽂及典型沟渠⽔⽂计算。
根据内业纸上定线成果,现场初步拟定桥涵位置、孔径、结构类型、进出⼝型式和其它附属设施,部分桥梁还进⾏了⾼路堤和桥梁⽅案的⽐较。
同时对桥涵线外区域内暴⾬强度、河流⽔⽂、排灌系统规划等资料进⾏调查,为桥涵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4)隧道
调查隧址区⾃然地理概况,对隧道洞⼝附近地形地貌进⾏重点调查。
调查隧址区的⼯程、⽔⽂地质,了解地表、地下⽔的情况,对地质勘察⼯作提出建议。
调查隧道施⼯条件,施⼯便道、弃碴场地,初步确定隧道弃碴场位置。
5)地质调查及路基路⾯
调查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地质、农⽥⽔利设施、地表⼟的性质及厚度。
对沿线不良地质路段等进⾏重点调查,结合实际布设地质钻孔,并拟定处理⽅案。
调查分析区内已建和在建公路的路⾯结构类型、结构组合、材料级配组成以及路⾯使⽤状况,初步拟定路⾯结构⽅案。
调查收集沿线⽓象资料,并根据地勘初步成果及⽔⽂地质特性,拟定路基边坡防护形式和排⽔设计⽅案,进⾏筑路材料料场调查及取样试验,配合路线组确定取弃⼟场位置。
6)其它调查
按勘测规程的要求和概预算编制办法,初测阶段对本⼯程各⽅案⼟地类别、地表附着物、房屋拆迁、管线交叉等情况进⾏了详细调查,对项⽬所在地材料单价、⼈⼯费⽤、电⼒、电信拆迁等概算所需的各项资料进⾏了全⾯收集。
对区域内材料运输条件,道路情况及⾏政分区进⾏了调查。
7)地质勘察
初勘根据不同的地质单元结合构造物位置,分别对路基、桥涵、隧道、路线交叉、边坡等不同⼯程项⽬收集区域资料,主要采⽤了地质调绘、钻探、物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相结合的⼯程地质勘察⽅法取得设计所需的地质资料。
1.6路线起讫点与路⽹的关系、中间控制点、所经主要河流及城镇
1.6.1 路线起点:
(1)K线:安化县东坪镇吉祥村,与G536(原S308线K366+600)相连;
(2)A线:安化县东坪镇黄沙坪村,与G536(原S308线K362+400)相连。
起点平⾯位置图
本项⽬起点段S324的⾛向为:⽑元、吉祥、东坪⼤桥、柘溪。
符合S324的总体⾛向。
1.6.3路线终点:
(1)K线:梅城镇邓家桥,与S224(原S217线K3+950)相连;
(2)B线:城镇共兴村,与G207(K2401+300处)相连。
终点平⾯位置图
本项⽬终点段S324的⾛向为:仙溪、梅城、邓家桥、栗林。
符合S324的总体⾛向。
1.6.3中间控制点:⽥庄、陈王、青⽥、栗林。
沿线主要城镇有:⽥庄乡、陈王乡(并⼊江南镇)、栗林乡(并⼊梅城镇)。
主要公路:有G536、X046、X042、G207、S224
河流:沿线⼤多为⼭区溪流型⼩型沟⾕,⽆⼤的河流经过,主要河流为资江⽀流思贤溪、⿇溪、洢⽔。
铁路:路线所在区域有规划中的安张衡铁路通过,但与本项⽬不交叉。
1.7⼯可阶段的情况
2013年8⽉20⽇,湖南省发改委对本项⽬进⾏了批复,批复的技术标准为时速40km/h,路基宽度为8.5m,路线长度为61.52km,单位造价为996万/km,总造价为6.1256亿元。
在初步设计外业验收过程中,经过⽐较发现造价差异较⼤,以及地⽅政府对起终点⽅案进⾏优化,经报厅领导及有关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对本项⽬路线起终点和桥隧宽度等进⾏调整。
⼯可调整的主要内容:
(1)起点⽅案调整。
起点由黄沙坪调整⾄吉祥村。
⽬的:①G536安化城区⾄黄沙坪段(路基12m,路⾯10m)为安化著名的⿊茶产业带,沿线⿊茶商铺林⽴,已经完全街道化,同时⼜⽆加宽改造的空间,现有交通已趋于饱和,交通压⼒⼤。
为缓解G536东坪⾄黄沙坪段的交通压⼒,起点由黄沙坪调整⾄吉祥;②为安化东坪镇城区东扩打通交通通道。
③吉祥村起点能促进吉祥附近地块的升值,能有效的缓解安化县政府的资⾦压⼒,促进本项⽬的顺利实施。
(2)终点⽅案调整。
终点段由梅城镇望城坡调整⾄梅城镇邓家桥与S224相连。
⽬的:①因从东坪⾏⾄梅城后的主要车流量是向南(新化、娄底⽅向),邓家桥终点与新化、娄底的对接更直接。
②邓家桥终点上⼆⼴⾼速可直接通过S224、南桥⼤桥,⽆需经过梅城中⼼镇区。
③建设⾥程短、隧道少(可少设隧道1座),⼯程造价低7732万。
(3)桥隧宽度的调整。
桥隧宽度由9m调整⾄10m。
(4)全线主要⼯程数量的调整。
(5)由于路线⽅案调整和⼯程量的调整,引起的投资估算的调整。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对⼯可调整后,推荐线总⾥程为64.108km,桥隧宽度为10m,单位造价为1285万/km,总造价为8.2370亿元。
⽬前省院编制的⼯可调整补充报告进⼊专家评审阶段。
第⼆章建设条件
2.1 项⽬区域城镇现状布局、规划与拟建项⽬的关系
布线路线时,收集了较齐全的安化县市、城镇的规划资料,对路线所经城镇规划有较深⼊的了解,在布设线位时预留了各城镇发展空间,考虑到城镇的中远期规划,做到了“近城镇⽽不进城镇”的基本宗旨,既照顾近期使⽤,⼜与远期规划相互协调,便于城镇对外交通衔接,减少废⽓和噪⾳对城镇环境的污染,更好的为沿线城镇的经济发展和⼈民⽣活服务。
布线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安化县东坪镇、梅城镇及各城镇的规划,路线由规划区外侧通过,并设置平交,将本项⽬与地⽅路相接,为各乡镇打造了进出城的路⽹,改善了安化县及各乡镇的交通条件,对乡镇的交通状况有较⼤的促进及改善。
2.2 项⽬区域路⽹现状、规划与拟建项⽬的关系
2.2.1项⽬区域路⽹现状
安化县,地处湘中偏北,资⽔中游,雪峰⼭脉北端。
现有公路布局尚不完善,存在技术等级总体偏低、通道深度不⾜、路⽹结构不完善密度⼩,旅游路线建设落后等问题。
本项⽬影响区内与项⽬密切相关的道路主要有G536、G354(原S225)、G207和⼆⼴⾼速公路。
区域现状路⽹如图所⽰。
G536(原S308龙⽜线):S308横跨湖南省中北部,起于岳阳市平江县的龙门(湘赣界),经益阳市、桃江县、安化县、怀化市的漵浦县、⾠溪县、⿇阳县,终于湘西凤凰县的⽜堰(湘黔界),全长约590km,全线以低等级公路为主,三、四级公路占72.2%。
S308是益阳、怀化两市的重要经济⼲线,在境⾥程分别为219km和148km,与本项⽬平⾏路段益阳马迹塘⾄溆浦城关段长172km,其中益阳市境128.6km中85.1km为⼆级路、43.5km为四级路,怀化境43.4km中1.259km为⼆级路、其余均为三级路。
G207:即锡海线,北起内蒙古⾃治区锡林浩特市,途经冀、晋、豫、鄂、湘、桂等省区,⾄⼴东省海安市。
G207穿越湖南省的常德、益阳、娄底、邵阳、永州五市,在湘境内⾥程790.6km。
其中在益阳市境内有⼆级公路60.3km、三级公路14km、四级公路34.2km,总计108.5km。
G207的41公桩⾄游和坪段约2.4km与S308共线。
G354(原S225低新线):S225起于怀化市溆浦县低庄,经益阳市安化县,终于娄底市新化县城,全长约120.37km,全线以低等级公路为主。
其中益阳市境60.63km中6.15km为四级路,其余均为等外路。
X042(河柘线):X042起于河⼭桥终于柘溪,全长90.1km,全线为等外路。
X042是安化县境内主要的横向通道。
X046(黄⽥线):X046起于黄沙坪终于⽥庄,全长9.6km,全线为等外路。
区域现状路⽹图
2.2.2安化县公路交通发展规划
根据安化县⼗⼆五交通规划,交通建设⽅⾯突出发展⾼速,畅通路⽹,拓宽进出⼝通道,实现与外界的⼤对接、快融通。
争取建设安张衡铁路,东坪、柘溪2个⽔运港区,⼆⼴、马溆、安铁3条⾼速公路,改造建设G207安化段和G354(原S225)平烟公路、东坪⾄梅城、东坪⾄平⼝、东坪⾄武潭、长塘⾄沩⼭等⼲线公路340公⾥。
完善农村公路路⽹结构,实施通畅⼯程3462公⾥。
2.3 沿线⾃然地理条件及对项⽬的影响
路线所经地带主要为浅变质岩丘陵、低⼭区,地势总体中部⾼,东西两侧低,⼭体⾛向为北东向,⼭体陡峻,⾕深峡窄,溪沟发育,基岩裸露;最⼤标⾼550m,⼀般标⾼240~380m,相对⾼差50~200m;⼭坡坡度⼀般30~70°。
区内发育资⽔及其⽀流思贤溪、⿇溪、洢⽔等河流,植被发育。
2.4区域地质稳定性
根据安化幅1:20万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勘察结果显⽰,区内主要发育有4条断裂,但均属于古构造,现已趋于稳定,区域地质构造总体较稳定。
项⽬路线区域内共分布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地层,区域地质构造较复杂,局部构造较强烈,岩性较多。
断层
根据现场⼯程地质调绘结果及区域地质资料显⽰,区内共发现4条断裂,构造⾛向与线路⾛向⼤多夹⾓较⼤,分别为F1、F2、F3、F4。
褶皱
路线区地层多为⽼地层,褶皱发育,岩层性质及产状变化较⼤。
节理
构造应⼒的作⽤下,主要为构造节理与风化裂隙,它们共同构成“X”共轭节理系统,不同程度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
⼤部分基岩均有裸露,风化程度较⾼,风化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随深度变化⼤,裂隙⾯较光滑,延展性总体较差。
受风化裂隙、构造节理及断层、褶皱构造的影响,勘察区浅部岩体多为破碎~较破碎。
完整或较完整岩体多位于⼭体中部,埋藏深度⼀般较⼤。
2.5⼯程地质评价
2.5.1.地形地貌
本路线段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北,⾏政区划⾪属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路线总体⾛向呈北西-东南向,以剥蚀型构造地貌为主,主要表现为丘陵低中⼭形态,少量为⼭前冲积、⼭间冲积平地及冲沟,地势总体东⾼西低。
本段线路根据地貌的成因、形态及组合特征,沿线地形地貌特征分段如下:
典型地形地貌
Ⅰ、构造侵蚀堆积河⾕地貌
其中K2+500~K16+220、K16+900~K19+600、K22+100~K38+600、K43+500~K48+200、K65+300~K68+600等河⾕、冲沟段,地貌受地质构造控制明显,剥蚀切割作⽤强烈,路线沿槽⾕斜坡布置或跨越河⾕,河岸陡峭,基岩裸露,该类型地貌单元相对⾼差⼀般30~150m。
⽔流量受⾬⽔控制明显,陡涨陡落;⾬季⽔量⼤,⽔位⾼,遇强降⾬常伴⽣洪⽔,枯⽔季节⽔量⼀般较⼩,旱季河⽔近于⼲涸。
地表径流流量随季节变化显著,年际间丰、平、枯交替明显。
Ⅱ、构造剥蚀、溶蚀低中⼭地貌
主要分布于K0+000~K2+500、K16+220~K16+900、K19+600~K22+100、K38+600~K43+500、K48+200~K65+300、BK68+600~BK69+271.82等段,该区⼭体多呈陡直状⼭丘,相对⾼差较⼤,地形复杂,冲沟发育,呈⽹状或⽻⽑状发育,沿沟低洼处分布第四系冲、洪积、坡积粉质黏⼟、碎⽯⼟,局部分布有软⼟。
丘峰⼤部岩⽯裸露,⼭峰林⽴,⼭坡局部陡峭。
侵蚀构造地貌发育于碎屑岩分布区,与构造线⼀致,风化作⽤较强烈。
2.5.2.⽓象⽔⽂
安化地形地貌多样,各类资源丰富。
属亚热带季风⽓候区,⼟地肥沃,适宜各种作物⽣长。
年平均⽓温16.2°C,⽆霜期长275天,⽇照1335.8⼩时,降⽔1620.1毫⽶。
地势从
西向东倾斜,西部⾼峰九龙池,海拔1622⽶,东部善溪⼝,海拔57⽶,相对⾼差1565⽶。
境内⾼⼭叠嶂,峰峦挺拔,海拔千⽶以上的⾼峰63座。
资⽔横贯县境中部,境内⼲流长度⼤于5公⾥的溪河170条。
1961年柘溪电站关闸蓄⽔,形成柘溪⽔库境内⽔⾯达85平⽅公⾥。
2.5.
3. 地层岩性
根据本次野外地质调查及钻探结果显⽰,沿线第四系覆盖层主要为全新统、更新统冲积层、残积层;下伏基岩主要为寒武系下统及中上统(ε1、ε2+3)板状页岩及泥质灰岩、奥陶系下统(O1)板状页岩、志留系下统(S1)浅变质砂岩、泥盆系上统锡矿⼭组(D3x)泥质灰岩、泥灰岩、粉砂岩。
现将本段揭露的地层由新⾄⽼分述如下:
(a).第四系(Q)
该层主要分布于冲沟、河流阶地和斜坡地段,地层岩性主要为粉质黏⼟、砂类⼟、碎⽯类⼟等。
第四系分布虽⼴泛,但厚度不⼤,⼀般为0.5m~5m不等,坡脚等缓坡地段,堆积厚度较⼤。
(b). 泥盆系(D)
泥盆系上统锡矿⼭组(D3x)
该层主要分布于K56+720~K69+271.82段、BK57+873.95~BK66+888.35段,岩性为泥质灰岩、泥灰岩及粉砂岩等,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及⽅解⽯脉发育,岩质较硬,岩体较完整,其中泥灰岩风化层厚度较⼤,岩质极软,下部岩体完整性较好。
泥盆系中统棋⼦桥组(D2q)
该层主要分布于K54+970~K56+720段,岩性为泥质灰岩等,隐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及⽅解⽯脉发育,岩质较硬,岩体较完整。
(c). 志留系(S)
志留系下统(S1)
该层主要分布于K31+140~K54+970段,岩性为板状页岩、浅变质砂岩等,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及⽅解⽯脉发育,岩质较硬。
强风化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岩质软,岩体破碎,中风化岩体节理裂隙稍发育,岩质较硬。
岩体较完整。
(d). 奥陶系(O)
奥陶系下统(O1)
该层主要分布于K2+470~K11+190段、K12+080~K13+800段、K16+110~K19+310段、K20+150~K30+060段、AK0+000~AK2+074.85,岩性为板状页岩等,变余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及⽅解⽯脉发育,岩质较硬。
强风化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岩质软,岩体破碎,中风化岩体节理裂隙稍发育,岩质较硬。
岩体较完整。
(d). 寒武系(ε)
寒武系中上统(ε2+3)
该层主要分布于K1+010~K2+470段、K11+190~K12+080段、K13+800~K16+110段、K19+310~K20+150段、K30+060~K31+140段,岩性为板状页岩、泥质灰岩等,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及⽅解⽯脉发育,岩质较硬。
强风化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岩质软,岩体破碎,中风化岩体节理裂隙稍发育,岩质较硬。
岩体较完整。
寒武系下统(ε1)
该层主要分布于K0+000~K1+010段,岩性为板状页岩,变余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及⽅解⽯脉发育,岩质较硬。
强风化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岩质软,岩体破碎,中风化岩体节理裂隙稍发育,岩质较硬。
岩体较完整。
2.6.地震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1年2⽉2⽇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本区地震动参数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于0.05g相对应原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2.7. ⽔⽂地质条件
2.7.1地表⽔
本区地表⽔主要为冲沟部位溪流,冲沟部位溪流⽔位及⽔量受降⽔量影响明显,⽔位、⽔量随季节性变化⼤,⾬季易暴涨暴落,枯⽔季节流量⼩,⼭洪爆发,溪沟中⽔排泄不通畅,⽔量突然增⼤,对路基及构筑物有较强的冲刷作⽤。
在挖、填⽅地段,应采取截排⽔系统对地表⽔进⾏截流、疏排。
对跨越冲沟的桥墩台、边坡坡⾯有⼀定的冲刷作⽤,应采取适当的防护并应设置地表截排⽔系统。
2.7.2.地下⽔
路线段地下⽔主要为上层滞⽔、孔隙⽔、基岩裂隙⽔。
主要于⼭间冲沟及⼭间冲积平地部位⽔量较⼤,埋深较浅,对沿线构造物基础施⼯有⼀定的影响。
沿线未见明显的⽔质污染源。
根据本次勘察结果显⽰,路线段隧道部位地表⽔及地下⽔不甚发育,勘察期间,天⽓⼲旱,均未能取得⽔样进⾏⽔质简分析试验。
建议详勘察阶段加强隧道⽔样检测,以完善隧道
区⽔质检测数据资料。
根据沿线⼯点所取⽔样⽔质分析报告,沿线地表⽔、地下⽔混凝⼟具有微腐蚀性。
2.8. 不良地质与特殊岩⼟
根据本次勘察勘察结果显⽰:线路段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线路段⼭体斜坡部位的⼩型崩塌现象,崩塌体主要为强风化岩,岩体节理裂隙极发育,岩质极软,主要受⼈类⼯程活动或强降⾬等恶劣天⽓因素影响⽽引发,对线路段路堑边坡的稳定有⼀定的影响。
路线区特殊性岩⼟主要为软⼟,该层主要分布于⼭间冲沟、⽔⽥及⽔塘中,⼤部分⽔⽥及⽔塘段分布有流~软塑状种植⼟、淤泥质黏⼟,多呈灰⿊-灰褐⾊,含⽔量⼤,压缩性⾼,承载⼒低。
根据调查结果,该类软⼟厚度⼀般0.5-3.0m,对路基稳定及部分构造物基础稳定影响较⼤,因软⼟区发育厚度⼀般不⼤,建议直接清除。
2.9⽓候条件
本区为亚热带⼤陆性湿润性⽓候。
⾬⽔充沛、四季分明。
年均降⽔量1672.9mm,三⽉⾄⼋⽉为⾬季,降⽔量约占全年的52.6%,其中以春末夏初降⽔最多,⼗⼆⽉⾄翌年⼀⽉降⽔最少,冬末春初霜雪普降;年蒸发量1121mm,年平均⽓温16.2℃左右,⼀⽉份最冷,平均⽓温4.2℃,七⽉份最热,平均⽓温27.8℃,最⾼⽓温达到41.8℃,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风。
安化县是湖南省暴⾬中⼼之⼀,路线⾛廊带分布于安化县暴⾬出现强度较⼤、次数相对较多的地区,暴⾬影响路基、路堑⼯程的稳定。
2.10沿线环境敏感区(点)重要设施的分布及对项⽬建设的影响
本项⽬沿线植被、经济林茂密,⽣态环境较好,沿线五⽔资源保护区、⾃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
路线设计中,充分体现地形选线、⽣态选线的设计理念,侧重于绕避⼤型地物及⽣态环境好的位置,选择有利的位置跨越河流,纵⾯上应选择合理的填⼟⾼度,尽量减少弃⽅,对地⽅道路进⾏适当合并改移,以顺应地形,减少⼯程量、减少占地。
2.11公路区间交通量分布状况根据⼯程可⾏性研究报告特征年交通量预测结果见下表:
特征年交通量预测结果表(单位:pcu/d )
根据项⽬影响区内现有公路⽹车型发展趋势,预测本项⽬未来车型⽐例(折算值)如下表
车型⽐例预测表
2.12 沿线⼟地资源状况及对项⽬的影响
本项⽬由安化县县道X046、X042的部分路段及部分新线组成,其中利⽤⽼路改造31.5km
(X042、X046现为等外公路),⽼路利⽤率47.8%。
改建段充分利⽤⽼路,局部改建,路线主要沿⼭边阶地及峡⾕,利⽤⼭边荒地布设,占⽤良⽥较少。
新建段所经地区以⼭岭区为主。
沿线植被茂盛,⼭林众多,可利⽤的平缓坡地、⼤型村镇分布不多,项⽬区绝⼤部分属林业地区,仅少量农⽥。
全线未对⼤⽚基本农⽥进⾏分割,本项⽬的建设对沿线当地的农业⽣产影响较⼩。
设计中应尽量不占⽤基本农⽥,⽆法避开时,应采取措施(根据边坡岩⼟类型采⽤较陡的边坡、设置路肩墙等)减少对农⽥的占⽤、减少占地及挖⽅⼯程量。
另外,沿线植被茂盛,⼭林众多,项⽬建设时应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对⼭林的占⽤和破坏。
(1)施⼯⽤地的选择
砂砾、⽚块⽯料场尽量选择河滩和荒地以及其它道路施⼯时使⽤过的料场位置,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为了更⼤限度地保护利⽤价值较⾼的⼟地,在设计阶段,尽量把预制⼚、拌和站等设置在荒地等⼟地利⽤价值不⾼的地⽅。
隧道施⼯产⽣的废碴要选择好弃碴场地,少站农⽥,尽量利⽤荒芜的场地。
(2)⼟地恢复与⽔⼟保持
施⼯时应尽量做到保护⼟地和⽣态环境,避免⽔⼟流失,施⼯结束后尽最⼤可能对临时占⽤的⼟地进⾏整理。
施⼯过程中难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定的破坏,为了恢复原有⽣态,在草地、林地路段,施⼯结束后进⾏⼈⼯植树、植草,恢复⽣态。
对于取、弃⼟场的选择以减少⽔⼟流失,恢复⾃然景观为⽬标,取⼟时尽量选择当地荒⼭、岗地,尽量减少对当地⽣态环境的破坏。
取⼟之前,应剥离表层腐植⼟,集中堆放于取⼟坑⼀⾓,并进⾏覆盖,取⼟完毕后将腐植⼟回填进⾏绿化。
弃⼟场弃⼟应遵循“先拦后弃”的原则,应修筑挡墙,保护弃⼟;弃⼟完毕后将剥离的表⼟回填,恢复植被。
本项⽬的隧道⼯程量较⼤,隧道施⼯过程中要处理好废碴与废⽔的问题。
废碴要选择好弃碴场地,作好防护、排⽔处理及恢复植被设计,施⼯废⽔的处理要在施⼯场地附近建设污⽔沉淀池,以控制污⽔
的排放。
2.13沿线筑路材料供应、运输状况
2.1
3.1 ⼟料场
全线⼟⽯⽅以弃⽅为主,所需要⽤量⼩,沿线⼟料场及其丰富,均满⾜路基填筑要求。
2.1
3.2⽯料场
全线硬质岩⽯较多,均可作为⼯程的碎⽯、⽚⽯。
同时⼯程⽤⽚块⽯可充分利⽤挖⽅弃碴及隧道弃碴。
2.1
3.3砂砾
东坪段资江沿岸有⾼质量砂砾。
梅城段沿线砂料短缺,沿线河流⽆⾼质量砂料,较好的中粗砂需远运,运距较远,单价相对较⾼,难以适应⼯程建设需要,⼀般⼯程⽤砂可考虑采⽤沿线⽯灰岩机制砂。
2.1
3.4⽔泥
安化仙溪镇有⽔泥⼚,可满⾜⼯程需要。
2.1
3.5其他
钢材、沥青、油料均需外购。
2.1
3.6 运输情况
通过G536(原S308)、G207、S224、X042、X046以及乡村道路运输,新线段需要通过已建成路基以及便道运输。
2.16有关部门对重⼤问题的意见及沿线居民的建议
在初步设计中,项⽬组先后征求了地⽅政府、交通局、规划局、⽔利局、国⼟资源局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对本项⽬的路线⽅案、公路占地、路⽹规划的衔接、⼯程⽤⽔、取弃⼟场的设置、砂⽯料场的选择等问题进⾏了充分的协商,取得了有关部门对相关问题的⼀致意见。
在初测中,沿线居民对本项⽬的建设表现出极⼤的热诚,迫切希望本项⽬能够早⽇建成通车,带动项⽬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章总体设计
3.1 总体设计原则
3.1.1项⽬特点
1)项⽬区地形条件复杂。
本项⽬地处安化⼭区,地形相对⾼差较⼤,沿线地势起伏较⼤,长⼤纵坡对车辆的⾏驶安全产⽣较⼤的影响。
2)项⽬区⼯程地质条件较好,适宜公路⼯程的建设。
3)项⽬区⽼路改造段沿线房屋较为密集,改造对居民影响⼤。
4)项⽬沿线部分筑路材料相对⽋缺。
沿线⽚⽯、碎⽯资源丰富,但砂料短缺,沿线河流⽆砂料,较好的中粗砂需远运,⼀般⼯程⽤砂可考虑采⽤沿线⽯灰岩机制砂。
5)⽼路X042、X046现有交通过流量⼩,但施⼯时保通压⼒⼤。
3.1.2 项⽬功能和定位
本项⽬以服务沿线地⽅经济为主,主要承担以下功能
1)承担安化县城与项⽬沿线乡镇交通;
2)沿线主要城镇及乡村之间的交通;
3)项⽬沿线休闲旅游景点之间短途交通。
3.1.3总体设计原则
结合本项⽬的地形、地质条件,⼈⽂、⽣态环境等特点,在勘察设计中将根据本项⽬在路⽹中的地位和作⽤,认真落实“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勘察设计新理念;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原则,设计中重点考虑以下⼏点:(1)充分体现地形选线、地质选线及⽣态选线的设计理念
坚持“地质先⾏”的理念,对不良地质路段采⽤绕避和治理⽅案进⾏⽐选,确定最佳⽅案,确保⼯程技术⽅案合理可⾏。
路线布设时重点考虑路线与地形、地物、周边环境的协调,不⽚⾯追求⾼标准,尽量避免⼤填⼤挖,保持其⾃然景观,使路线能圆滑平顺、⾃然流畅地穿过河⾕的阶地及沿线的⼭丘,充分利⽤原⽣地貌、地形及⾃然植被,变设计为创作。
⽅案选定时在考虑安全和社会效益的同时,重视⽣态环境保护,坚持“环境优先”和“少伤多保”的原则,减少⼈为的痕迹,减少对原始风貌的破坏。
(2)综合考虑公路的运营安全性
综合考虑公路功能、⾏车安全、⾃然环境等因素,把公路的运营安全作为⾸要出发点。
结构安全是公路安全的保障,但对⾏车安全应予以⾼度重视。
本项⽬路线设计时应⾼度注重路线平纵指标的选⽤,既要考虑路线与地形条件相适应,⼜要注重线形指标的合理过渡,运⽤运⾏车速检验,避免线形指标突变导致交通事故发⽣。
(3)按照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公路要求,合理选⽤技术指标,加⼤新技术、新⼯艺、新材料、新理念的推⼴应⽤,把节能减排等⼯作落实到位。
在满⾜安全性、功能性的前提下,通过对⼯程⽅案进⾏技术经济⽐选,选⽤恰当的技术指标,使路线总体⾛向尽可能顺直,以缩短运营运⾥程,降低能源消耗。
(4)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保证路线⽅案的可实施性,充分重视沿线⾛廊带内的⾼压线、各类管线,尽量避免与各类管线的交叉,充分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在⽅案设计时予以充分的考虑,并加强沟通和协调,保证项⽬建设的顺利进⾏。
(5)加强各项设计的协调性
合理考虑隧道、桥梁和⼀般路基断⾯的衔接;交叉的设置及其与地⽅路⽹和城镇规划的协调,与沿线居民⽣活需要相适应。
(6)注重动态设计
将勘察设计贯穿施⼯全过程,尤其要加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桥涵基础、隧道及特殊路基等隐蔽性⼯程的动态设计,加强后续服务,将施⼯中的动态设计看作整个设计⼯作的组成部分。
3.2 技术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的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