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令在体育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令在体育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作者:马晓敏,李川
来源:《体育教学》2013年第06期
一、常用口令
口令分为短促口令、连续口令、断续口令和复合口令四种。

按照口令的分类,把一些常用的口令特点、名称、叫喊方法示例归纳总结如下,以便于进行分类描述和整理分析(表1)。

二、用指向性语言来描述口令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除了短促口令只有动令之外,其他的口令均由动令和预令组成。

而所谓的指向性语言就是指带有命令式的一种简要有力的语言,常常作为口令的附加说明而与口令结合使用,但又不同于口令。

在调整队伍和布置任务时,口气要坚定,要运用指令性语言,使学生感到这是必须执行的“命令”。

比如“进入健美操房后按规定位置站立,目标健美操房,跑步走!”前面“进入健美操房后按规定位置站立”一句是指令性语言,它指明了进入健美操房后的站立位置,为口令做了附加说明。

这样学生就可以很明确地执行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在用指令性语言来描述口令时,往往要运用大量的体育术语,而体育术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简短扼要,准确精炼的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水平,及时、恰当地运用指令性语言来描述口令,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语言不能贯穿整堂课,否则课堂气氛就会显得呆板、僵化,没有生气。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若能把指令性语言和协商的语言结合起来穿插运用,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用正确的发音来表述口令
口令既然是教师对学生发布的口头命令,就应当与普通的语言有所区别。

一个好的口令能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强烈而良好的刺激,使学生的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但又不十分紧张。

这种语言能让学生做出准确的行动反应,体育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应该充满激情和活力,更应该准确、清晰、洪亮,而且必须用普通话来叫喊。

1.发音部位要正确
下达口令用胸音或者腹音,避免只在喉低发音。

胸音多用于下达短促口令,腹音多用于下达带拖音的口令。

2.预令要清晰、洪亮
预令必须清晰、洪亮而带有一定的悠长的拖音,使学生听清楚动作的内容,了解教师的意图,从而做好充分的准备。

特别注意的是,“两”和“二”使用的区别。

《队列条例》中规定,凡指人数和步数时应用“两”,而指队形数量和次序时则应用“二”。

比如:“第二列,向前两步走”。

3.动令要短促、有力
动令是动作的开始命令,因此必须以坚定有力、不容置疑的必须执行的语调下达。

值得注意的是,行进间,动令除向左转走时落在左脚,其他均落在右脚。

变换指挥位置时,通常用跑步(5步以内用齐步)。

再者要根据人数多少和分布范围的大小来确定预令和动令之间的间歇时间的长短。

4.要恰当控制口令的音量、音节和音色
下达口令要有节拍,预令和动令之间要有明显的节奏,使学生能够听得清晰。

音量不能平均分配,一般起音要低,由低向高拔音。

音量的控制应使全体学生听到为原则。

5.要突出方向和教学的主音
下达口令时,把重点字的音量加大。

比如:表示动作方向、数量的字。

比如:“向前三步走”的“三”要加大音量。

6.口令要一次见效
发布口令时要严肃、坚定,必须一次见效,否则就不成口令。

为了让学生有所准备,事先教师可用一种提示,如鸣哨或说一声“注意啦”。

教师下达口令后,即使有部分学生没有完成动作或动作错误,教师应及时提醒,但不宜将口令重复。

四、巧妙地借哨声来表达口令
体育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某些技术动作的路线、方向不是用一两句口令就可以讲得清楚的,往往需要用一大堆语言去表达,学生听起来也难以理解。

这就需要把口令结合手势、体态、动作相互配合,融为一体,进行多方位的表达。

而对于人数多,口令最大化时也不能覆盖全体学生时就需要用哨声来代替口令。

表2为一些常用的哨声示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