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人教部编版课后练习九十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选择题1.唐朝时期与那一地区的交往最为频繁()A.朝鲜半岛B.非洲C.阿拉伯半岛D.印度半岛2.下列对隋唐历史特征的概括准确的是()A.文明初露的曙光B.分裂奔向统一C.繁荣与开放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3.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A.《道德经》B.《大唐西域记》C.《徐霞客游记》D.《史记》4.某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设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围绕主题准备出版以下四个内容,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内容不符合主题()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日本遣唐使来华5.唐太宗时期,哪位高僧西游天竺()A.班超B.玄奘C.鉴真D.张骞6.唐朝中外交往中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7.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C.加强两国友谊D.求取佛经教义8.在古代,中日曾经友好交往。
下列关于古代日本吸收中国先进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日本派遣留学生到中国(隋、唐)学习②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友好交往③中国佛教高僧东渡日本讲学,传播中国先进文化④日本照搬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管理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9.鉴真东渡发生在哪个朝代的哪个皇帝时期()A.隋朝——隋文帝B.秦朝——汉武帝C.唐朝——唐玄宗D.宋朝——赵匡胤10.“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
”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
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A.朝鲜B.日本C.天竺D.越南二非选择题1.遣唐使( 1 )背景:____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 2 )含义:为了学习中国的_____,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人教部编七下历史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题 (有答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题1.唐朝中外交往中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2.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A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C.加强两国友谊D.求取佛经教义3.在古代,中日曾经友好交往。
下列关于古代日本吸收中国先进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B )①日本派遣留学生到中国(隋、唐)学习②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友好交往③中国佛教高僧东渡日本讲学,传播中国先进文化④日本照搬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管理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鉴真东渡发生在哪个朝代的哪个皇帝时期(C )A.隋朝——隋文帝 B.秦朝——汉武帝C.唐朝——唐玄宗 D.宋朝——赵匡胤5.“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
”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
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B )A.朝鲜B.日本C.天竺D.越南6.下列文化不是在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是 (D )A.儒家思想 B.建筑艺术 C.佛学经典 D.活字印刷7.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
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A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日本按照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C.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中日两国交往频繁8.唐朝时期被称为“天竺”的是 (D )A.朝鲜 B.阿拉伯半岛 C.中南半岛 D.印度半岛9.《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艺术原型就是唐朝时期远足天竺、寻求佛教经书的高僧(C )A.鉴真B.法显C.玄奘D.阿倍仲麻吕10.唐太宗时期,哪位高僧西游天竺 (B )A.班超 B.玄奘 C.鉴真 D.张骞11.某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设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围绕主题准备出版以下四个内容,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内容不符合主题(A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日本遣唐使来华12.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B )A.《道德经》 B.《大唐西域记》 C.《徐霞客游记》 D.《史记》13.下列对隋唐历史特征的概括准确的是(C )A.文明初露的曙光B.分裂奔向统一C.繁荣与开放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14.下列内容属于鉴真与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A )①都是唐朝僧人②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要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经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15.唐朝时期与那一地区的交往最为频繁(A )A.朝鲜半岛 B.非洲C.阿拉伯半岛 D.印度半岛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后精练含答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后精练含答案【单项选择】1.唐朝时,日本天皇先后十几次派出遣唐使团到中国,有时还亲自到海边为他们送行。
当时日本人乘遣唐使船到中国来是为了什么?()A.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 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C. 加深两国之间的友谊D. 求取佛教经典经义2.“贞元二十年,遣使来朝,留学生橘逸势、学问僧空海。
”从《旧唐书》中可以看出,唐朝派遣来唐学习的人不包括()A.使节B. 橘逸势C.鉴真D.空海3.遣唐使回到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能够证明这一点的史实有()①根据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建立中央官制。
②唐朝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传到了日本。
③日本都城平城京(今奈良)的城市规划完全参照唐长安城。
④日本人仿照汉字创制了片假名和平假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图示是在中国出土仿唐“开元通宝”的银币。
它是哪个国家铸造的?()A.唐朝 B. 日本 C. 天竺 D. 大秦5.宋代一位名士为各高僧作传,其中一位“才出洋,遇恶风涛”历尽艰辛到达日本,“其国王欢喜迎入城大寺安止”,并专门为他修筑了唐招提寺。
这位高僧是()A.空海B.玄奘C.鉴真D.晁衡6.图示僧人为唐朝和日本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位僧人是在何时到达日本?()A.西汉 B.唐 C.宋 D.明7. 公元8世纪中期,鉴真辛苦过劳导致双目失明后,终于成功到达了日本。
他那矢志不渝的精神让人感动。
鉴真经过几次失败最终成功?()A.6次 B.5次 C.4次 D.7次8.朝鲜半岛上的新罗,一直和中原来往频繁。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新罗强盛以后,派遣大量使节和留学生来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B.新罗仿照唐朝建立了自己的政治制度,还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C.新罗物产居于唐朝进口首位,但是新罗人无法在唐朝获得官职。
D.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不仅在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9.“四大皆空修道义,六根清净解禅缘。
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人间。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练习题(含答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流频繁。
日本多次派遣使节来华的主要目的是()A.学习中国先进文化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C.侵略中国沿海地区D.学习唐朝书法艺术2.下列关于新罗与唐朝关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B.新罗仿照唐朝,实行科举制C.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等科技成就D.中国音乐传入朝鲜半岛,广泛流传3.右图所示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B.西行天竺求取佛经C.将唐典章引入日本D.将朝鲜半岛的音乐引入中国4.七年级(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朝的中外交往”,并拟订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行天竺取经D.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5.唐朝时,新科进士们在长安大雁塔上题写自己的姓名以作长久的纪念,此举被称为“雁塔题名”。
产生这些“新科进士”的选官制度是()A.世袭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6.宋代诗人汪洙《四喜》曰:“久早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下列与“金榜题名”最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7.下列哪一成语的来历与古代科举制无关?()A.金榜题名 B.连中三元 C.名落孙山 D.卧薪尝胆8.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
它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
“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9.古代的日本、朝鲜等国仿照我国的科举制度选任官员,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也借鉴了我国科举制度的一些办法。
这些主要说明()A.朝鲜、日本的政治制度落后 B.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C.隋唐时期中国领先于全世界 D.科举制度优于西方三权分立10.“日本前后共任命19次遣唐使节团,成行15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选择题1.据考古发现,唐都长安的西市有胡商开设的店铺、酒馆,还发现了东罗马的金币等。
上述发现说明了A.手工业生产发展B.对外贸易活跃C.经济重心南移D.商业经济繁荣2.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
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3.“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4.郭沫若曾赋诗:“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的“道艺”可能包括()①儒家思想②建筑艺术③佛学经典④活字印刷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5.“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传播的宗教是()A.儒教B.道教C.佛教D.基督教6.它既是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它”是()A.长安B.开封C.余杭D.涿郡7.比较唐“开元通宝”与日本“和同开弥”铜钱,以下不能得出的结论的是A.始铸铜钱的时间日本晚于唐朝B.日本铜钱由遣唐使带入日本并在日本流通C.日本铜钱是仿唐朝的铜钱铸造的D.是日本吸取唐朝文化的表现之一8.有人说:“中华民族既有为人类文化发展作贡献的能力,又有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精华的魄力。
”以下能够说明中华民族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精华魄力的史实是A.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B.新罗商人来长安经商C.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D.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9.日本朝廷选拔的使臣大多为通晓经史、才干出众而且汉学水平较高、熟悉唐朝情况的一流人才。
日本政府精选这些人组成遣唐使团主要是为了( )A.传播日本的先进文化B.增进两国间的友好往来C.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D.加强两国间的经贸往来10.《西游记》讲述了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题 有答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选择题1.某班历史老师以“唐朝对外关系”为主题,让学生搜集材料,李媛搜集到下面两幅图中的古钱币,从中得出的结论,存在史实性错误的是( )A.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B.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C.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D.钱币上都有汉字2.唐朝时期,对外贸易繁荣,其中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 )A.日本物产B.天竺物产C.大食物产D.新罗物产3.它是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它是研究古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
它是( )A.《论语》B.《大唐西域记》C.《西游记》D.《史记》4.小明同学制作了一张知识总结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 )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②唐朝对外交通便利③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④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⑤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5.“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文化( )A.对日本的影响B.对新罗的影响C.对天竺的影响D.对波斯的影响6.古代朝鲜半岛上的新罗仿唐制,采用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是(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民主选举制7.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图反映的史实是( )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文成公主入藏D.王昭君出塞8.隋唐时期的日本民族是一个好学的民族,下列日本到唐朝的人员中是政府委派的()A.遺唐使B.留学生C.留学僧D.商人9.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C.加强两国友谊D.求取佛经教义10.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追溯到唐朝,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人物是()A.张骞B.鉴真C.玄奘D.班禅二非选择题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 1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以上图片中两位唐朝高僧分别是谁。
简述这两位高僧的主要事迹。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训练习题 (含答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1.在古代,中日曾经友好交往。
下列关于古代日本吸收中国先进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日本派遣留学生到中国(隋.唐)学习②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友好交往③中国佛教高僧东渡日本讲学,传播中国先进文化④日本照搬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管理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
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日本按照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C、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中日两国交往频繁3.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程度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A、玄奘西行B、开凿大运河C、文成公主入藏D、遣唐使来华4.“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这段文字出自《日本书纪》一书。
为了实现文中所说的“常须达”,日本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派倭寇侵略我国沿海地区B.派商人与唐朝通商C.派僧人到唐朝传播佛教D.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5.“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
文中的“东瀛”指的是()A.天竺B.朝鲜C.日本D.印度6.某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设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围绕主题准备出版以下四个内容,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内容不符合主题(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日本遣唐使来华7.“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不畏艰难的精神B.有高深的佛教学识C.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著追求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8.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多民族融合和中外交往的过程。
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张骞出使西域②文成公主入藏③鉴真东渡日本④孝文帝迁都洛阳A.①④②③B.①④③②C.①③②④D.①②④③9.唐朝时,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主要是因为()A.唐朝时很多中国人到外国去B.唐朝时中国人以“唐人”自称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D.唐朝与世界很多国家都有贸易往来10.唐朝中外交往中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11.材料一:见下图:玄奘西行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后精练含答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后精练含答案【单项选择】1.唐朝时,日本天皇先后十几次派出遣唐使团到中国,有时还亲自到海边为他们送行。
当时日本人乘遣唐使船到中国来是为了什么?()A.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 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C. 加深两国之间的友谊D. 求取佛教经典经义2.“贞元二十年,遣使来朝,留学生橘逸势、学问僧空海。
”从《旧唐书》中可以看出,唐朝派遣来唐学习的人不包括()A.使节B. 橘逸势C.鉴真D.空海3.遣唐使回到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能够证明这一点的史实有()①根据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建立中央官制。
②唐朝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传到了日本。
③日本都城平城京(今奈良)的城市规划完全参照唐长安城。
④日本人仿照汉字创制了片假名和平假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图示是在中国出土仿唐“开元通宝”的银币。
它是哪个国家铸造的?()A.唐朝 B. 日本 C. 天竺 D. 大秦5.宋代一位名士为各高僧作传,其中一位“才出洋,遇恶风涛”历尽艰辛到达日本,“其国王欢喜迎入城大寺安止”,并专门为他修筑了唐招提寺。
这位高僧是()A.空海B.玄奘C.鉴真D.晁衡6.图示僧人为唐朝和日本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位僧人是在何时到达日本?()A.西汉 B.唐 C.宋 D.明7. 公元8世纪中期,鉴真辛苦过劳导致双目失明后,终于成功到达了日本。
他那矢志不渝的精神让人感动。
鉴真经过几次失败最终成功?()A.6次 B.5次 C.4次 D.7次8.朝鲜半岛上的新罗,一直和中原来往频繁。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新罗强盛以后,派遣大量使节和留学生来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B.新罗仿照唐朝建立了自己的政治制度,还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C.新罗物产居于唐朝进口首位,但是新罗人无法在唐朝获得官职。
D.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不仅在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9.“四大皆空修道义,六根清净解禅缘。
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人间。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练习题(含答案)
材料二 印度学者这样评价下图人物:在中国以外没有这么伟大的翻译家,在全人类文化史中,只能说他 是第一个伟大的翻译家。
(2)图中人物是谁?其主要贡献是什么? (3)由以上两位历史人物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什么特点?
◆ 活动探究题
12、(10 分)中日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友好往来是两国关系的主流,唐朝对日本影响深远。阅读下列图 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5假如你要了解7世纪中亚印度半岛的历史及地理情况最适合的参考资料是大唐西域记6日本派出的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通过在唐朝的学习传回日本的有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贞观之治8唐代与亚洲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对外交往交通便利9唐朝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下列史实能够体现这一特征的有鉴真东渡开通大运河文成公主入藏金刚经的印制11唐朝的对外交往史上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
①先进的制度 ②天文历法 ③文字、典籍 ④书法艺术 ⑤建筑技术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7、唐朝之所以强盛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外开放;使国家有机会吸收外来的经验。下列举例能证明这个观
点的是
A. 文成公主入藏
B. 鉴真东渡
C. 玄奘西行
D. 贞观之治
8、唐代与亚洲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9
度过五十多个春秋,深得唐玄宗的宠爱并赐其中国名晁衡,且出仕唐朝,官至从三品。当年他以唐朝使 者身份学成归国时,不幸在海上遭遇大风,李白以为他遇难,还为他作悼诗《哭晁卿衡》一首:“日本 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其它三项都不是反映中外交往的。故选 B。 5. 本题考查玄奘西游的相关知识。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他在天竺遍访佛教名寺,并在佛学最 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专心翻译佛 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 7 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 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故选 D。 6. 本题考查的是日本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学习唐朝的相关知识。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 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遣唐使回国后,传播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和立 法、文字和典籍、书法艺术以及建筑技术等,这些文化影响了日本很长时间,故 D 符合题意;ABC 表述不 全面,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D。 7. 本题主要考查玄奘西行的知识。玄奘是唐代高僧、旅行家、翻译家。俗名陈袆。贞观元年,他自长安 出发去天竺游学,前后停留 19 年。玄奘在印度期间,在当时的佛教中心的那烂陀寺向戒贤学习,成为了 著名的佛学家,以其在佛学的学识上受人钦佩。贞观十九年(645 年),玄奘由天竺回到长安。贞观二十 年,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 7 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 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玄奘共翻译佛经 75 部、1335 卷,并受命酱《老子》翻译成梵文,为古代中印文化 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 C 是吸收外来的文化;选项 AD 是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措施;选项 B 是唐朝对外 传播文化。所以排除 ABD,故选 C。 8.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与亚非欧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的根本原因。本题四个选项中, 对外交流非常便利是因为对外交通的便利,这是中外交往频繁的必要条件;开明的对外政策则是重要的 客观前提,制度先进,疆域广大为中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只有便利的交通、先进的制度和开放 的对外政策,都是不可能出现对外交往盛况的,这一切都是以繁荣的经济、昌盛的文化作为基础的,故 ACD 都不是根本原因,应排除。故选 A。 9. 本题考查学生对唐朝时鉴真东渡、文成公主入藏、《金刚经》的印制等基础知识的识记。唐朝时,很 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 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 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 交往的基础,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时期印制的《金刚经》;所以①③④ 符合题意,为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 河,因此②开通大运河不符合题意。故选 A。 10. 略 11. (1)本题考查鉴真东渡日本的相关知识。依据“东海”“奈良城”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盲 目航东海”是指鉴真六次东渡日本。鉴真所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的大总寺。设计唐招提寺是鉴真“传道 艺”的一个事例。 (2)本题考查玄奘西游天竺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玄奘在取经回国后翻译出《大唐西域记》;印度学 者这样评价玄奘:“在中国以外没有这么伟大的翻译家,在全人类文化史中,只能说玄奘是第一个伟大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知识梳理(含习题)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9——20页)(一)遣唐使(19页)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2、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3、概念:日本派遣使节来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4、成员:使节、留学生和留学僧等5、规模: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6、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20页)1、地位:他是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2、原因: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3、目的: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4、过程:六次东渡,在754年抵达日本。
5、贡献: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20页)1、背景: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2、概况: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影响:(1)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2)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三、玄奘西行(21页)1、背景: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2、经过: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3、研习佛法: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4、贡献:(1)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2)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感悟.归纳】(以下问题归纳到19页上面)1.学习鉴真、玄奘的精神品质: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历经磨难,矢志不渝的精神。
2.日本为什么派遣唐使到唐朝?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3.日本为什么是在唐朝时期,多次派出遣唐使?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制度先进【课堂练习】每人准备一个历史习题本,答案直接写到本上一、单项选择题:1.唐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主要是因为( )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政治制度领先于世界各国C.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路线D.统治者以开明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2.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著名人物是()A. 玄奘B.戒贤C.鉴真D.戒日王3.在唐朝时,朝鲜被称为()A.百济B.新罗C.高丽D.天竺4.唐朝时期,中国与古印度交往密切,其中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交往纽带是( )A.互派使节B.佛教C.交换土特产D.科技交流5.唐朝时期,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人物是()A.张骞 B.鉴真C.玄奘 D.班禅6.如果你想研究唐朝时印度的历史,最好的参考书籍是()A.《史记》B.《资治通鉴》C.《西游记》D.《大唐西域记》7.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①都是为了求取佛经②都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中作出重大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8.从“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二、组合列举题:写出与下列叙述对应的内容1.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被称为——2.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唐朝高僧——3.唐朝进口的物产居于首位的国家是——4.唐朝时期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是——5.唐朝时期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贡献的是——6.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7.唐朝时期两位著名的高僧——七下4课课堂练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C3.B4.B5.C6.D7.A8.B二、组合列举题:写出与下列叙述对应的内容1.遣唐使2.鉴真3.新罗4.那烂陀寺5.玄奘6.《大唐西域记》7.鉴真、玄奘。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时练习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时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高僧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共同作用是()A.开凿了丝绸之路B.加强了边疆管理C.扩大了唐朝疆域D.传播了中国文化2.李庆新在《海为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
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④对外交通网络发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如图中的历史人物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和“律宗之祖”。
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顺利东渡日本②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③他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④他只潜心研究佛经而不过问其他领域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2016年4月,由黄晓明主演的电影《大唐玄奘》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
关于玄奘西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玄奘西游的目的地是日本B.玄奘西游发生在唐玄宗时期C.玄奘西游回国后,其亲身经历被记载在《大唐西域记》D.玄奘西游反映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5.观察如图唐朝墓葬出土的文物,这些出土文物说明()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B.中国唐代墓葬出土的文物多样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D.证明唐代与欧洲、阿拉伯交往密切6.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日本向湖北捐赠物资的包装箱外,附上了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寓意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
这句诗来源于哪一历史事件()A.玄奘西行天竺B.鉴真东渡C.张骞出使西域D.郑和下西洋7.如图是七年级(9)班为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收集的资料,由此判断此主题是()A.西汉丝绸之路的开辟B.唐朝民族交往频繁C.唐朝商业贸易的繁荣D.唐朝中外文化交流8.谢同学正在收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专题学习资料,并整理出“奈良唐招提寺”“佛教”“六次东渡”等关键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选择题1.据考古发现,唐都长安的西市有胡商开设的店铺、酒馆,还发现了东罗马的金币等。
上述发现说明了A.手工业生产发展B.对外贸易活跃C.经济重心南移D.商业经济繁荣2.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
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3.“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4.郭沫若曾赋诗:“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的“道艺”可能包括()①儒家思想②建筑艺术③佛学经典④活字印刷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5.“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传播的宗教是()A.儒教B.道教C.佛教D.基督教6.它既是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它”是()A.长安B.开封C.余杭D.涿郡7.比较唐“开元通宝”与日本“和同开弥”铜钱,以下不能得出的结论的是A.始铸铜钱的时间日本晚于唐朝B.日本铜钱由遣唐使带入日本并在日本流通C.日本铜钱是仿唐朝的铜钱铸造的D.是日本吸取唐朝文化的表现之一8.有人说:“中华民族既有为人类文化发展作贡献的能力,又有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精华的魄力。
”以下能够说明中华民族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精华魄力的史实是C.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D.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9.日本朝廷选拔的使臣大多为通晓经史、才干出众而且汉学水平较高、熟悉唐朝情况的一流人才。
日本政府精选这些人组成遣唐使团主要是为了( )A.传播日本的先进文化B.增进两国间的友好往来C.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D.加强两国间的经贸往来10.《西游记》讲述了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课练】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易错警示
技巧点拨:骆驼主要用于沙漠行商。汉朝丝绸之路开通,西域物种 骆驼进入中原数量有限,所以汉墓画像石中的骆驼形象数量少,刻 画粗糙失真且与马相似;而唐朝陆上丝绸之路贸易兴盛,中原与西 域交往频繁,骆驼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所以唐朝墓葬中有大量造型 逼真的骆驼;宋朝时陆上丝绸之路衰落,海上丝绸之路兴盛,所以 骆驼形象在宋朝以后的墓葬中几乎绝迹,这体现了运输工具适应时 代发展的要求。
D.扩大了唐朝疆域
8 9 10 11 12 13 14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13.贞观年间,一高僧为求取佛经西行4年,游历了100多个国家和地
区,最终到达天竺。后来,他的弟子根据其口述,记载了他游历过
的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此书是( A )
A.《大唐西域记》
8 9 10 11 12 13 14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9. 学科素养·历史解释 唐太宗时,曾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提高了
中国的制糖技术。与此同时,七世纪末,我国的造纸术传到了印度,
印度结束了用白桦皮和贝写字的历史。这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
点是( C ) A.文化繁荣,科技领先
15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材料二 唐朝时,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留学僧空海来到中国。吉 备真备把中国的科学技术新成就介绍到日本;空海从中国带回大批 的佛教经典,建立了日本的真言宗;他们还与其他学者共同努力, 在 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时期的原因。 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 繁;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 化圈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选择题1.下列文化不是在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是()A.儒家思想B.建筑艺术C.佛学经典D.活字印刷2.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
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日本按照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C.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中日两国交往频繁3.唐朝时期被称为“天竺”的是()A.朝鲜B.阿拉伯半岛C.中南半岛D.印度半岛4.《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艺术原型就是唐朝时期远足天竺、寻求佛教经书的高僧()A.鉴真B.法显C.玄奘D.阿倍仲麻吕5.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A.基督教B.伊斯兰教C.道教D.佛教6.《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该故事发生在( )A.唐高祖时期B.唐太宗时期C.武则天时期D.唐玄宗时期7.从“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8.成为研究印度半岛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的是()A.《西游记》 B.《大唐西域记》 C.《大藏经》 D.《徐霞客游记》9.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①都是唐朝僧人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10.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多民族融合和中外交往的过程。
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张骞出使西域②文成公主入藏③鉴真东渡日本④孝文帝迁都洛阳A.①④②③B.①④③②C.①③②④D.①②④③二非选择题1.唐与新罗的关系.概况: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
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人教部编版课后练习九十
一
第1题【单选题】
文献与考古资料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
这表明( )
A、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中外文化的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D、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社会生活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C、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
D、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唐代鉴真6次东渡弘扬佛法,终于成功,他东渡的国家是( )
A、天竺
B、波斯
C、新罗
D、日本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到来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反映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实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