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巩膜病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弥漫性前巩膜炎 (diffuse anterior scleritis)
3、坏死性巩膜炎 (nacrotizing scleritis)
1、结节性前巩膜炎
(Nodular Anterior Scleritis)
占巩膜炎的44%。病变区 巩膜呈紫红色充血,炎症 浸润与肿胀,形成结节性 隆起,结节质硬,压痛, 不能推动。
发作症状为疼痛、畏光、流泪。炎症后巩膜变薄, 形成巩膜葡萄肿。
第二节 表层巩膜炎 (Ep性巩膜表层 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以无明显刺激症状 的眼红为特征。
常发生于角膜缘至直肌附着点的区域内, 并以睑裂暴露部位最常见
一、结节性表层巩膜炎
(Nodular Episcleritis)
约占巩膜炎的14%。是一种破坏性较大 、常 引起视力损害的巩膜炎。
常双眼发病,病程长短不一可伴有严重的自 身免役系统疾病。
眼痛明显,与巩膜炎症征象不成比例。 病理改变为巩膜外层血管发生闭塞性脉管炎。
如未及时治疗,病变迅速向后和周围蔓延。
二、后巩膜炎
(Posterior Scleritis)
前部巩膜炎并发硬化性角膜炎、 虹膜睫状体炎后,角膜白斑、 虹膜后粘连
巩膜炎,硬化性角膜炎, 并发前部巩膜葡萄肿
前部巩膜葡萄肿,角膜白斑
巩膜葡萄肿的治疗
1、前葡萄肿早期试行减压术; 2、无光感且疼痛者,可考虑眼球摘除。
发生于赤道后方巩膜的一种肉芽肿性炎症。 单眼多见。 临床表现:眼痛、压痛,眼睑及球结膜水肿,
眼球轻突,运动受限、复视。 合并症:葡萄膜炎、玻混、视乳头水肿、网脱。
三、巩膜炎的治疗
1、针对病因治疗
2、抗炎治疗:局部或全身糖皮质激素应用; 免疫抑制剂。
3、对坏死、穿孔的巩膜部位可试行巩膜移 植术。
注:禁用糖皮质激素结膜下注射
第四节 巩膜葡萄肿
(Scleral Staphyloma)
一、前巩膜葡萄肿
二、后巩膜葡萄肿
巩膜葡萄肿
◆ 定义:巩膜变薄,在眼内压的作用下,变薄 的巩膜及深层葡萄膜向外膨出,病显
露出葡萄膜颜色而呈蓝黑色,称为~
◆ 分为:前葡萄肿、赤道部葡萄肿及后部葡萄肿
粘连性角膜白斑、继发性青光眼, 引起前部巩膜葡萄肿
需要与结膜炎和巩膜炎相鉴 别。
第三节 巩膜炎 (Scleritis)
一、前巩膜炎 (Anterior Scleritis) 二、后巩膜炎 (Posterior Scleritis) 三、巩膜炎的治疗
巩膜炎
(Scleritis)
为巩膜基质层的炎症,其病情和预后比表层 巩膜炎严重,对眼的结构和功能有一定潜在 的破坏。
40%病例可有数个结节, 并可伴有表层巩膜炎。
2、弥漫性前巩膜炎
(Diffuse Anterior Scleritis)
约占巩膜炎的40%。 巩膜呈弥漫性充血, 球结膜水肿。
60%的病例炎症累及 部分巩膜,而40%病 变累及整个前巩膜。
3、坏死性巩膜炎
(Nacrotizing Scleritis)
以局限性结节样隆起为特征,多为单发,呈暗红色, 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3mm。结节及周围结膜充血 和水肿。有疼痛和压痛,及轻度刺激症状。
二、周期性表层巩膜炎
(Periodic Episcleritis)
呈周期性发作,间隔1~3个月,发病突然,每次持续 1天至数天。
病变部位巩膜表层和球结膜 弥漫性充血水肿,呈紫红色 外观。
第九章 巩膜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表层巩膜炎 第三节 巩膜炎 第四节 巩膜葡萄肿
第一节 概 述
巩膜为眼球壁最外层,主要由胶原纤维和弹力纤 维致密交织组成。
巩膜内细胞成分和血管很少,这决定了巩膜的病 理改变比较单纯,通常为变性、坏死、慢性炎症 细胞浸润及肉芽肿性增殖反应。
巩膜病以炎症最常见,其次为变性。 临床特点:病程长,进展缓慢,修复能力差,反复发作。
好发于20~60岁,女性多见,50%以上为双眼。
可分为前巩膜炎和后巩膜炎。
病因:与全身感染性疾病有关;自体免役 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其他。
一、前巩膜炎 (anterior scleritis)
病变位于赤道部之前,双眼先后发病。 1、结节性前巩膜炎
(nodular anterior scleritis)
3、坏死性巩膜炎 (nacrotizing scleritis)
1、结节性前巩膜炎
(Nodular Anterior Scleritis)
占巩膜炎的44%。病变区 巩膜呈紫红色充血,炎症 浸润与肿胀,形成结节性 隆起,结节质硬,压痛, 不能推动。
发作症状为疼痛、畏光、流泪。炎症后巩膜变薄, 形成巩膜葡萄肿。
第二节 表层巩膜炎 (Ep性巩膜表层 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以无明显刺激症状 的眼红为特征。
常发生于角膜缘至直肌附着点的区域内, 并以睑裂暴露部位最常见
一、结节性表层巩膜炎
(Nodular Episcleritis)
约占巩膜炎的14%。是一种破坏性较大 、常 引起视力损害的巩膜炎。
常双眼发病,病程长短不一可伴有严重的自 身免役系统疾病。
眼痛明显,与巩膜炎症征象不成比例。 病理改变为巩膜外层血管发生闭塞性脉管炎。
如未及时治疗,病变迅速向后和周围蔓延。
二、后巩膜炎
(Posterior Scleritis)
前部巩膜炎并发硬化性角膜炎、 虹膜睫状体炎后,角膜白斑、 虹膜后粘连
巩膜炎,硬化性角膜炎, 并发前部巩膜葡萄肿
前部巩膜葡萄肿,角膜白斑
巩膜葡萄肿的治疗
1、前葡萄肿早期试行减压术; 2、无光感且疼痛者,可考虑眼球摘除。
发生于赤道后方巩膜的一种肉芽肿性炎症。 单眼多见。 临床表现:眼痛、压痛,眼睑及球结膜水肿,
眼球轻突,运动受限、复视。 合并症:葡萄膜炎、玻混、视乳头水肿、网脱。
三、巩膜炎的治疗
1、针对病因治疗
2、抗炎治疗:局部或全身糖皮质激素应用; 免疫抑制剂。
3、对坏死、穿孔的巩膜部位可试行巩膜移 植术。
注:禁用糖皮质激素结膜下注射
第四节 巩膜葡萄肿
(Scleral Staphyloma)
一、前巩膜葡萄肿
二、后巩膜葡萄肿
巩膜葡萄肿
◆ 定义:巩膜变薄,在眼内压的作用下,变薄 的巩膜及深层葡萄膜向外膨出,病显
露出葡萄膜颜色而呈蓝黑色,称为~
◆ 分为:前葡萄肿、赤道部葡萄肿及后部葡萄肿
粘连性角膜白斑、继发性青光眼, 引起前部巩膜葡萄肿
需要与结膜炎和巩膜炎相鉴 别。
第三节 巩膜炎 (Scleritis)
一、前巩膜炎 (Anterior Scleritis) 二、后巩膜炎 (Posterior Scleritis) 三、巩膜炎的治疗
巩膜炎
(Scleritis)
为巩膜基质层的炎症,其病情和预后比表层 巩膜炎严重,对眼的结构和功能有一定潜在 的破坏。
40%病例可有数个结节, 并可伴有表层巩膜炎。
2、弥漫性前巩膜炎
(Diffuse Anterior Scleritis)
约占巩膜炎的40%。 巩膜呈弥漫性充血, 球结膜水肿。
60%的病例炎症累及 部分巩膜,而40%病 变累及整个前巩膜。
3、坏死性巩膜炎
(Nacrotizing Scleritis)
以局限性结节样隆起为特征,多为单发,呈暗红色, 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3mm。结节及周围结膜充血 和水肿。有疼痛和压痛,及轻度刺激症状。
二、周期性表层巩膜炎
(Periodic Episcleritis)
呈周期性发作,间隔1~3个月,发病突然,每次持续 1天至数天。
病变部位巩膜表层和球结膜 弥漫性充血水肿,呈紫红色 外观。
第九章 巩膜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表层巩膜炎 第三节 巩膜炎 第四节 巩膜葡萄肿
第一节 概 述
巩膜为眼球壁最外层,主要由胶原纤维和弹力纤 维致密交织组成。
巩膜内细胞成分和血管很少,这决定了巩膜的病 理改变比较单纯,通常为变性、坏死、慢性炎症 细胞浸润及肉芽肿性增殖反应。
巩膜病以炎症最常见,其次为变性。 临床特点:病程长,进展缓慢,修复能力差,反复发作。
好发于20~60岁,女性多见,50%以上为双眼。
可分为前巩膜炎和后巩膜炎。
病因:与全身感染性疾病有关;自体免役 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其他。
一、前巩膜炎 (anterior scleritis)
病变位于赤道部之前,双眼先后发病。 1、结节性前巩膜炎
(nodular anterior sclerit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