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滞涨成因与对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从出口消费投资看中国经济。
1.从出口看,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出口,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在明显。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型外贸和传统制造业的影响巨大。对所有的出口贸易公司来说,汇率永远是一张王牌。目前,外贸业务基本上都是用美元来结算的,因此,汇率的变化就十分关键。如果操作不好,可能一笔生意不仅不赚钱,还要亏钱。更重要的是,很多国外买家本来就是冲着低价格来的,人民币升值带来成本上升,如果这些买家觉得交易不划算,就不会再下订单了。
从总体看,经济增速放缓,物价高涨,工资涨幅不大,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提高,经济滞胀已经初现。
(二)经济已出现明显的衰退迹象。
2009年我国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631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8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6788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543.1亿元,增长9.3%。从上述经济指标来看,国家的从紧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弱点。特别是全国第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0%。宏观经济出现增长放缓,通胀加速的迹象,如果不作出相应调整,则中国经济存在滞涨风险。
政府的投资创造的是虚有的GDP,而不是真正的经济增长。那些无用的基础设施建设占用了资源而且影响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其他产业停滞,经济不振。
三、经济滞涨的对策——刺激和扩大国内有效消费需求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消费,更确切地说,是经济发展离不开国内有效消费需求的推动。没有消费需求,生产就没有目的和动力,社会再生产运动便会停止。如果从正决定关系上说,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那么从反决定关系上也可以说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尤其是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下,经常是消费需求决定生产供给。而积累一般又取决于消费的满足程度。如果以压低消费去扩大积累,在短期能维持低级循环的正常运动,长此以往则会比例失调,造成市场萎缩、产品积压、经济萧条,酿成经济危机。所以说有了消费需求,生产就有动力,经济才能发展。
关键词:经济滞涨;消费需求;结构调整
何谓“滞涨”?“滞涨”即英文词汇Stagflation,它由Stagnation(经济停滞)和Inflation(持续性物价上涨)两个英文词汇组合而成,用于表述今天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停滞和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并存的经济状况。
一、经济滞涨的现状
(一)已由结构性通胀上升到全面通胀。
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年初确立的防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变为过热,防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两防目标,前者出现一些新情况,新变化,后者还在加剧。一方面,工业增加值增幅继续下滑,表明内需扩张的步伐明显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回落,经济增速下滑;另一方面,银行信贷,物价指数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煤电等基础供应紧张,经济通胀上升。此外,我国更为全面的通胀指标GDP平减指数涨幅屡创新高:从2007年全年的5.2%上升到2008年一季度的8.3%,再进一步上升到二季度的8.9%。这意味着通胀已不仅仅局限于CPI中的食品领域,而是逐渐向非食品领域蔓延.
中国经济滞涨成因与对策
摘要:经济中最为可怕的现象是出现“滞胀”,它是相互反向的经济现象交织在一起的不正常情况,无论货币手段还是财政手段的决策都非常难,用任一政策组合调控都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本文通过对经济滞涨现状的分析及对造成经济滞涨原因的探索,从出口、消费和投资这三个方面加以分析。最终得出了五个应对经济滞涨的对策。
(三)失业和收入分配堪忧。
目前中国最突出的结构问题是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都与此有关。在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居民所得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总额的比重大幅下降,政府所得的占比大幅上升;资本所得不断上升,劳动所得不断下降。
二、经济滞涨的成因
(一)巨额的货币投放是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
总需求结构中,消费需求偏弱、投资和净出口需求偏高。众所周知,总需求的各个构成部分对GDP增长的贡献是不同的。研究显示,居民消费、政府支出和投资分别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分别带动GDP增长1.05、0.51和0.44个百分点,而净出口的增长率对中国长期GDP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是最有效的。但是,近年来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却在不断下降,经济增长主要靠高积累、高投资和高出口来支撑。这种增长模式加剧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消费与积累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总量失衡,损害了经济增长的福利效应。
2009年,货币投放达9.6万亿元;2010年,虽然信贷指标是7.5万亿元,但加上表外业务如银行信托合作理财产品,也可能会超过9万亿元。两年货币投放加起来接近20万亿元,这是史无前例的。巨量货币投放是配合刺激计划所采取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体现,由此带来的资产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风险都已显现。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再加上人民币升值预期,外来资金的涌入也加剧了通货膨胀。
中国的出口结构存在一定问题,过度依赖外来原料,产品附加值比较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上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成本上升,造成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不强,创汇减少,经济停滞。
2.从消费看,内需不足。在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中,财富分配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公众收入较低。由于工资过低,导致无法产生出与产品供应相配套的内部需求,即内部需求是残缺的。由此,不得不进一步依靠外部需求,国内的生产与国外的需求构成一种平衡,而要依靠外部需求,又常看,重复性建设严重,前瞻性不够。基础设施建设占了政府投资的大部分,然而好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无用的。中西部高速公路的建设成了一种摆设;花费大资金的高铁提速,更让大部分的消费者望而却步;三峡大坝的建设不但没有起到防洪的作用,反而让当地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劣,南方电荒严重,它也无能为力;南水北调工程耗时耗力巨大,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必然会引起水价的上涨,政府拿着纳税人的钱来完成这个大工程最后还得让百姓来买单。
同样的,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型制造企业来说,也不是个好消息,尤其是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机电行业。
苏东渡集团董事长徐为民表示,对服装企业来说,最担心的就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中国的纺织行业,一般讲现在的产品利润也就是在5%左右,这还是比较好的,大部分能控制在3%。如果说现在人民币升值1%,将近20%的企业已经到了盈亏临界点。如果人民币升值5%,我估计将有一半以上的企业面临倒闭。"
1.从出口看,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出口,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在明显。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型外贸和传统制造业的影响巨大。对所有的出口贸易公司来说,汇率永远是一张王牌。目前,外贸业务基本上都是用美元来结算的,因此,汇率的变化就十分关键。如果操作不好,可能一笔生意不仅不赚钱,还要亏钱。更重要的是,很多国外买家本来就是冲着低价格来的,人民币升值带来成本上升,如果这些买家觉得交易不划算,就不会再下订单了。
从总体看,经济增速放缓,物价高涨,工资涨幅不大,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提高,经济滞胀已经初现。
(二)经济已出现明显的衰退迹象。
2009年我国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631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8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6788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543.1亿元,增长9.3%。从上述经济指标来看,国家的从紧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弱点。特别是全国第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0%。宏观经济出现增长放缓,通胀加速的迹象,如果不作出相应调整,则中国经济存在滞涨风险。
政府的投资创造的是虚有的GDP,而不是真正的经济增长。那些无用的基础设施建设占用了资源而且影响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其他产业停滞,经济不振。
三、经济滞涨的对策——刺激和扩大国内有效消费需求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消费,更确切地说,是经济发展离不开国内有效消费需求的推动。没有消费需求,生产就没有目的和动力,社会再生产运动便会停止。如果从正决定关系上说,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那么从反决定关系上也可以说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尤其是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下,经常是消费需求决定生产供给。而积累一般又取决于消费的满足程度。如果以压低消费去扩大积累,在短期能维持低级循环的正常运动,长此以往则会比例失调,造成市场萎缩、产品积压、经济萧条,酿成经济危机。所以说有了消费需求,生产就有动力,经济才能发展。
关键词:经济滞涨;消费需求;结构调整
何谓“滞涨”?“滞涨”即英文词汇Stagflation,它由Stagnation(经济停滞)和Inflation(持续性物价上涨)两个英文词汇组合而成,用于表述今天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停滞和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并存的经济状况。
一、经济滞涨的现状
(一)已由结构性通胀上升到全面通胀。
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年初确立的防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变为过热,防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两防目标,前者出现一些新情况,新变化,后者还在加剧。一方面,工业增加值增幅继续下滑,表明内需扩张的步伐明显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回落,经济增速下滑;另一方面,银行信贷,物价指数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煤电等基础供应紧张,经济通胀上升。此外,我国更为全面的通胀指标GDP平减指数涨幅屡创新高:从2007年全年的5.2%上升到2008年一季度的8.3%,再进一步上升到二季度的8.9%。这意味着通胀已不仅仅局限于CPI中的食品领域,而是逐渐向非食品领域蔓延.
中国经济滞涨成因与对策
摘要:经济中最为可怕的现象是出现“滞胀”,它是相互反向的经济现象交织在一起的不正常情况,无论货币手段还是财政手段的决策都非常难,用任一政策组合调控都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本文通过对经济滞涨现状的分析及对造成经济滞涨原因的探索,从出口、消费和投资这三个方面加以分析。最终得出了五个应对经济滞涨的对策。
(三)失业和收入分配堪忧。
目前中国最突出的结构问题是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都与此有关。在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居民所得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总额的比重大幅下降,政府所得的占比大幅上升;资本所得不断上升,劳动所得不断下降。
二、经济滞涨的成因
(一)巨额的货币投放是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
总需求结构中,消费需求偏弱、投资和净出口需求偏高。众所周知,总需求的各个构成部分对GDP增长的贡献是不同的。研究显示,居民消费、政府支出和投资分别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分别带动GDP增长1.05、0.51和0.44个百分点,而净出口的增长率对中国长期GDP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是最有效的。但是,近年来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却在不断下降,经济增长主要靠高积累、高投资和高出口来支撑。这种增长模式加剧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消费与积累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总量失衡,损害了经济增长的福利效应。
2009年,货币投放达9.6万亿元;2010年,虽然信贷指标是7.5万亿元,但加上表外业务如银行信托合作理财产品,也可能会超过9万亿元。两年货币投放加起来接近20万亿元,这是史无前例的。巨量货币投放是配合刺激计划所采取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体现,由此带来的资产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风险都已显现。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再加上人民币升值预期,外来资金的涌入也加剧了通货膨胀。
中国的出口结构存在一定问题,过度依赖外来原料,产品附加值比较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上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成本上升,造成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不强,创汇减少,经济停滞。
2.从消费看,内需不足。在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中,财富分配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公众收入较低。由于工资过低,导致无法产生出与产品供应相配套的内部需求,即内部需求是残缺的。由此,不得不进一步依靠外部需求,国内的生产与国外的需求构成一种平衡,而要依靠外部需求,又常看,重复性建设严重,前瞻性不够。基础设施建设占了政府投资的大部分,然而好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无用的。中西部高速公路的建设成了一种摆设;花费大资金的高铁提速,更让大部分的消费者望而却步;三峡大坝的建设不但没有起到防洪的作用,反而让当地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劣,南方电荒严重,它也无能为力;南水北调工程耗时耗力巨大,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必然会引起水价的上涨,政府拿着纳税人的钱来完成这个大工程最后还得让百姓来买单。
同样的,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型制造企业来说,也不是个好消息,尤其是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机电行业。
苏东渡集团董事长徐为民表示,对服装企业来说,最担心的就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中国的纺织行业,一般讲现在的产品利润也就是在5%左右,这还是比较好的,大部分能控制在3%。如果说现在人民币升值1%,将近20%的企业已经到了盈亏临界点。如果人民币升值5%,我估计将有一半以上的企业面临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