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材22页,判断以下实例是否属于一个生物群落? ①同一时间植物园和西山森林公园的各种生物。 一定地域 ②同一时间植物园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所有生物 ③同一时间植物园东门旁一家饭店笼子中的鸡、厨房的蔬菜等各种生物。
相互联系 群落: 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 中 各种生物 种群的 集合。
①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 亡即呈现“你死我活”的变化。 ②相互抑制,呈现“此消彼长”的变化。
(3)实例: 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
二三、种种间间关系关系
(4)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
3.种间竞争:
“你死我活”型
营养关系图
实 力
个 体 数
生物A 一方占优势,另一
方处于劣势甚至灭
悬 殊
(2)特点:
寄主受害,寄生者受益, 分开对寄生者不利。
(3)实例:
菟丝子和植物
噬菌体与细菌
蚊子与人、噬菌体和细菌、马 蛔虫和马
三、种间关系
5.寄生:
(4)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


寄生生物


宿主(寄主) 时间
体表寄生
体内寄生
特点:寄主受害,寄生生物受益,分开对寄生生物不利
捕食
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 ①从变化趋势看:先增先减的是 被捕食者; ②从峰值看:被捕食者的个体数 往往多于捕食者。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 群落的结构(第一课时)
本节聚焦: 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上有哪些差别?
群落为什么能形成有机整体? 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怎样的? 生态位分化对于群落和物种有什么意
义?
问题探讨
稻田中生活着多种底栖动物,如大脐圆扁螺、中国圆田螺、 苏氏尾鳃蚓、羽摇蚊的幼虫等。在稻田中饲养中华绒螯蟹(俗称 “河蟹”),由于河蟹喜食底栖动物和杂草,底栖动物和杂草都 会减少。同时,河蟹的爬行能起到松动田泥的作用,因而有利 于水稻的生长。 讨论: 1. 河蟹与底栖动物(如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 河蟹捕食底栖动物,它们之间存在捕食关系;河蟹和某些底栖动物可能还会 捕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因此河蟹与底栖动物的种间关系可能还包括种间竞争。
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 势;原来占优势的物种也可能逐渐失去优势,甚至从群落中消失。
羊草
糙隐子草
碱蓬
草原中放牧强度加大: 羊草
糙隐子草
碱蓬
控制放牧强度对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三、种间关系
1.原始合作(互惠):——这种关系没有发展到“相互依存” (1)概念: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 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米槠
甜槠
木荷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3. 群落物种组成的特点
(1) 群落物种组成中的优势种和常见种 ② 常见种: 在生态调查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种类,但其数量
不一定有优势, 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不大。 例如: 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狗脊(jǐ)、芒萁(qí)。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3. 群落物种组成的特点
(2) 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2)特点:
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同时增 加、同时减少,一般不能独立 生存。
(3)实例: ①地衣(藻类与真菌共生体)
②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三、种间关系
2.互利共生: (3)实例:
藻类 光合作用 给真菌提供有机物
①地衣(藻类与真菌共生体)
真菌 吸收水和无机盐 供给藻类
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 有机养料 ; ②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 含N养料 。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 物种组成的衡量指标: 物种丰富度 物种丰富度: 一个群落的 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
苔原
常绿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
我国从东北→海南的森林群落,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注意:物种丰富度与物种的种类数目有关,与生物个体数量无关。

物种丰富度

讨论1:红尾鸲和鹟的种间竞争对两个种群的分布有什么影响?
红尾鸲和鹟的食性比较相似,种间竞争导致两个种群的分布 范围缩小,甚至错开。
思考.讨论 分析种间关系对群落的影响 二 种间关系
资料2:某地海边潮间带分布着海星、藤壶、贻贝、帽贝、石鳖等动 物,海星可以捕食该群落中的其他四种动物,其它四种动物之间无 捕食关系。在一个16m2的实验样地中,人为去除该样地的所有海星, 几个月后,藤壶在该地实验样地中占据优势,数量最多;再过一段 时间,贻贝成为最终占优势的物种。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2. 研究物种组成的意义: 物种组成是区别 不同群落 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
最重要的因素。
一二、群群落落的物的种物组种成组成
物种丰富度大小比较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生物物种的数目 愈多,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
➢ 我国从东北到海南的森林群落,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 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 物种丰富度随水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 群落间的过渡地带>非过渡地带
仿照原始合作的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请大家绘制出互利共生的 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
三、种间关系
2.互利共生: (4)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
个 体
生物A

生物B
A
B
0 数量坐标图 时间
营养关系图
★数量上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三、种间关系
3.种间竞争: (1)概念:
_两__种__或_更__多__种___生物共同利用__同__样__的_有__限__资__源__和_空__间__而产 生的__相__互__排__斥__的现象。 (2)特点:
种间竞争 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
思考.讨论 分析种间关系对群落的影响 二 种间关系
思考.讨论 分析种间关系对群落的影响 二 种间关系
资料1: 红尾鸲和鹟都捕食飞虫,也常常从树叶及树冠末梢上啄食昆 虫。在两种鸟共同生活的地区,红尾鸲喜欢在疏林和缓坡处活动,而 鹟更喜欢选择密林和陡坡。如果只有一种鸟存在,那么无论红尾鸲还 是鹟,它们觅食的范围都比共存时更大。
(2)特点:
双方都受益,分开也能 独立生活
寄居蟹
(3)实例:
海葵与寄居蟹 鳄鱼与牙签鸟
海葵 海葵和寄居蟹
三、种间关系
1.原始合作(互惠): (4)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
个 体
生物A

生物B
0 数量坐标图 时间
A
B
A
B
营养关系图
三、种间关系
2.互利共生: (1)概念:两种生物长期_共_同__生__活__在__一__起_,相__互__依__存__,_彼__此__有__利__。
Baidu Nhomakorabea
生物B
亡即呈现“你死我 活”的变化。
0 数量坐标图 时间 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
C
A
实 力 相 当
个 体 数
“势均力敌”型
相互抑制,呈现
生物A “此消彼长”的变 生物B 化。
B
0 数量坐标图 时间
牛和羊、斑马和羚羊、水 稻和杂草
三、种间关系
4.捕食: (1)概念: 一__种__生__物__以__另__一__种__生__物__为__食___的现象。
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 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比相邻 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3. 群落物种组成的特点
(1) 群落物种组成中的优势种和常见种 ① 优势种: 在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仅数量很多,它们对群落
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 例如: 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米槠(zhū )、甜槠、木荷等。
(2)特点:
“此消彼长”的不同步性波动变化, 先增加者先减少,是被捕食者;后增 加后减少,是捕食者。
(3)实例: 翠鸟捕鱼
二三、种种间间关系关系
4.捕食:
你知道A与B哪个是捕食者?哪个是被捕食者吗?

判断方法一:
物 数
A 被捕食者
被捕食者先达到峰值,捕食者后达到峰值

B 捕食者 判断方法二:
被捕食者数量通常多于捕食者
生物因素
一、群落
视角决定问题——以群落和种群研究为例
群落的范围和边界如何?
群落的物种组成
群落中有多少种群?哪 些种群占优势?优势种群
群落中各个种群分别占 据什么位置?生态位
种群的相 互关系及
其发展
群落中各个种群之间 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种间关系
群落具有怎样的时空 结构? 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演替情况是怎 样的?群落的演替
2. 提高河蟹的种群密度,稻田中其他动物种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河蟹的种群密度增大,会使很多生物种群的数量发生变化。河蟹会吃掉更多的 底栖动物和杂草,导致底栖动物等的数量减少;河蟹的爬行活动对田泥有松动 作用,可以改善田泥的土壤肥力而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可能会引起以水稻为食 物的其他动物的数量增加。
构建群落的概念
讨论2:红尾鸲和鹟的种间竞争对两个种群的分布有什么影响?
开始几种动物间存在捕食关系;但在人为去除捕食者海星之后,藤壶、 始贝、帽贝和石鳖之间主要是种间竞争。且占优势的物种随时间推移而 发生变化。由此可见,捕食会影响自然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种间竞争的 强弱,进而调节物种的种群密度。
包括全部(植物、动物、微生物)生物 各种生物种群通过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群落
视角决定问题——以群落和种群研究为例
种群密度 最基本特征
“J”形增长
直接 影响
迁入率 出生率
迁出率 出生率
数量 特征
种群的数量 特征及其变
化规律
数量 变化
“S”形增长 波动
下降
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影响 非生物因素
因素
特点: t1 t数2 量坐标图 时间 被捕食者数量先增加、减少,捕食者随后,
不同步变化
营养关系图
A
B
三、种间关系
马蛔虫与马
蚊子与人
5.寄生:
(1)概念:
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_体__液__、_组__织__或_已__消__化__的__物__质_中 _获__取__营__养__并通常对宿主 产生危害 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