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Flyback电路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始
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和讨论Flaback电路的原理。

今天介绍的内容中,公式比较多,有些枯燥;但是经过理论推导,期望能让大家对于Flyback电路的“工作原理,伏秒平衡定律,以及C.C.M.和D.C.M两种工作模式”等内容的理解,能更加透彻些。

Flyback转换器原理主要内容:
一、 Flyback电路简述
二、 Buck-Boost转换器原理
三、 Flyback转换器原理
四、 Flyback电路改进版本介绍
附录:
I Flyback变压器设计
II Flyback电路的EMI分析
序言
Flyback转换器应用相当广泛,其原因有:
从电路的角度看,Flyback电路有最少元件的特性;
从设计的角度看,Flyback电路有简单高可靠度的特点;
从经济的角度看,Flyback电路成本最低,醉适合一般小功率的电源使用。

在实际的应用中,用在接市电的低瓦数电源,多半用Flyback电路来实现,例如:30-40W的笔记本电脑,
70-80W的个人电脑,
40-50W的传真机与影像扫描机,
20W以下的Adapter(适配器)……
未来的电子产品讲究轻薄短小又省电,所以Flyback电路会更风行。

Flyback转换器电路是由Buck-Boost电路,利用磁性元件耦合的功能衍生而来,所以要探讨Flyback电路,必须先从Buck-Boost电路开始。

一、Flyback电路简介
(一)Flyback电路架构
Flyback变换器,俗称单端反激式DC-DC变换器,又称为返驰式(Flyback)转换器,或"Buck-Boost"转换器,因其输出端在原边绕组断开电源时获得能量,因此得名.
Flyback变换器是在主开关管导通期间,电路只储存而不传递能量;在主开关管关断期间,才向负载传递能量的一种电路架构。

(1)Flyback变换器理论模型如图。

(2)实际电路结构
根据Flyback变压器的同名端绕制方式,有下面两种形式,这两个电路实质上是一样的。

当然,Flyback电路还有其他衍生形式(见附录I)。

(二)Flyback变换器优点
(1)电路简单,能高效提供多路直流输出,因此适合多组输出的要求。

(2)转换效率高,损失小。

(3)匝数比值较小。

(4)输入电压在很大的范围内波动时,仍可有较稳定的输出,目前已可实现交流输入在 85~265V 间,无需切换而达到稳定输出的要求。

(三)Flyback变换器缺点
(1)输出电压中存在较大的纹波,负载调整精度不高,因此输出功率受到限制,通常应用于150W 以下。

(2)转换变压器在电流连续(C.C.M.)模式下工作时,有较大的直流分量,易导致磁芯饱和,所以必须在磁路中加入气隙,从而造成变压器体积变大。

(3)变压器有直流电流成份,且同时会工作于C.C.M./D.C.M.两种模式,故变压器在设计时较困难,反复调整次数较顺向式多,迭代过程较复杂。

二、Buck-Boost转换器工作原理
所有的导出型转换器都保留其基本转换器的特性;要了解Flyback转换器,要从其基本转换器Buck-Boost电路开始。

(一)Buck-Boost电路组成
Buck-Boost电路由一个开关晶体管,一个功率二极管,一个储能电感和一个输出电容组成,见图1。

图1 Buck-Boost电路结构
(二)电路特性
(1)输出电压为负电压
(2)输出电压的大小可高于或低于输入电压
(3)输入端与输出端的电流波形都是脉波形式。

(三)工作原理
为方便理解电路工作原理,先介绍一下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电感总是“阻碍外电路通过电感的磁通(电流)的变化”,即:
外电路通过电感的磁通1φ(电流1i )增大,电感将产生与1φ(电流1i )反向的磁通2φ(电流2i ),阻碍外电路磁通1φ(电流1i )的增大;
外电路通过电感的1φ(电流1i )减小,电感将产生与1φ(电流1i )同向的磁通2φ(电流2i ),阻碍外电路1φ(电流1i )减小的减小。

以下就Buck -Boost 稳态电路的工作作一个简要说明。

假设一个周期的开始时间为:开关晶体管Q1导通时(Turned On 或Closed )。

此时输入电压完全跨在电感之上,电感的电流将成线性增加。

由棱次定律,“外电路通过电感的电流1i 增大,电感将产生与1i 反向的电流2i ,阻碍外电路电流1i 的增大”。

外电路电流1i (主要是主电路电流)从同名端流出,原边的同名端为负,异名端为正,所以电感电压1V 为“+”,电感所存储的能量因此逐渐增加;变压器副边的同名端为负,异名端为正,所以功率二极管反偏,负载所需的能量完全由输出电容提供,此时电容的电压会有些降低(要看电容的大小)。

当开关晶体的控制信号(电压或电流),使开关晶体Q1不导通时(Turned Off 或Opened ),此时外电路通过电感的电流1i 急剧减小(几乎为零),由楞次定律,“电感将产生与磁通1φ(电流1i )同向的磁通2φ(电流2i ),阻碍外电路1φ(电流1i )的减小”;外电路电流1i (主要是电感电流),从同名端流出,原边的同名端为正,异名端为负,所以电感电压1V 为“-”,变压器副边的同名端为正,异名端为负,所以功率二极管正偏,变压器副边电压大小恰等于输出电压。

通过二极体的电感电流将线性减少,除了提供给负载外,还给输出电容充电(输出电容的电压会增高些),这个情形将持续到下一个周期开始为止。

开关晶体导通的时间占整个周期的比率,称为工作周期(Duty Cycle ,简称为D ),D 越大,表示电感充能的时间越长,依照“伏-秒平衡”原理(后面介绍),输出电压一定越高。

(四)公式推导
以下公式推导时作如下假设:
1)开关晶体与二极管均为理想元件,也就是导通时呈短路,不导通时呈断
路。

2)电感不会饱和,且电感值为不变的常数,也就是B -H 曲线为线性,且铜
损/铁损忽略不计。

3)电感与输出电容构成的等效滤波器,可以有效的将输出电压滤成纹波很
小的直流电压。

或者说,电感与输出电容构成低通滤波器的角频率远低于切换频率。

1. 连续导通模式(C.C.M )公式推导
(1)在开关晶体ON 的时间, ①s DT t
≤≤0
I L V t v =)
( (2.1)
ττd v L i t i t
L L L ⎰+=0
)(1)0()(
L
t
V i I L +
=)0( (2.2)
②在s DT t
=时,
L
DT V i DT i s
I L s L +
=)0()( (2.3)
(2)当开关晶体被OFF 时, ①s s
T t DT ≤≤,二级管顺偏导通,所以
O L V t v -=)( (2.4)
ττd v L DT i t i t
DT L s L L
s
⎰+=)(1)()(
L
DT t V DT i s O s L )
()(--= (2.5)
②当s T t
=时,
L
T D V DT i T i s
O s L s L )1()()(--
= (2.6)
在稳态操作情况下,)()
0(s L L T i i =,将(2.3)代入(2.6)得
L
T D V L DT V i T i s
O s I L s L )1()0()(--
+= (2.7)
也就是
s O s I T D V DT V )1(-= (2.8) (2.8)就是所谓的“伏-秒平衡” 定律。

电感的电压,对时间积分一个周期,结果为零,如此才可确保电感器不会饱和。

由(2.8),可得输出与输入电压关系式:
D D V V M I O -==1,
当工作周期D 小于0.5时,输出电压小于输入电压;
当D 大于0.5时,输出电压大于输入电压。

(3)电路波形
输入端的电流波形,即开关晶体的电流为脉波形状,实际应用中,必须加入滤波器(C或LC)才不会影响其他系统;二极管的电流也是脉波型,所以通过输出电容的纹波电流较大,所以使用的电容也需大,而且对等效串联电阻ESR的要求也比较严格。

备注:
ESR:是指在AC或DC下的串联等效阻抗(Equivalent Series Resistance)ESL:在AC下的串联等效低电感(Equivalent Series Inductance)。

ESR与频率关系:电解电容的ESR会随着使用频率的上升而下降。

厂商标称的ESR是在一定工作频率(120Hz,1KHz,100KHz)下的ESR,见下表:
2. 不连续导通模式(D.C.M )公式推导
以上所推导的公式是在连续导通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 ,C.C.M )下操作的Buck-Boost 电路,也就是电感的电流恒高于零。

它的物理意义是,电感的能量在s T D )1( 的期间并未完全释放。

从图上显示,如
果输入与输出电压不变,电感与电容值也固定的情形下,负载电流与电感的平均电流成正比,当负载电流逐渐减小时,电感的平均电流也会逐渐降低,低到电感在某一时段的瞬时电流为零。

此时我们称转换器即将进入不连续导通模式
(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 ,D.C.M )操作。

也就是说,电感的能量在充放之间,会将能量完全的释出。

其实影响C.C.M./D.C.M.的因素不只是负载电流,以一个输出电压固定的稳压电路为例,切换频率,电感大小,输入电压与负载电流,都会影响转换器的操作模式,前两者在设计阶段制定,后两者才是实际应用上主要的影响因素。

于是
C.C.M./
D.C.M.存在一个以输入电压与负载电流的边界线,在边界上,恰好是电感电流碰到零的操作点。

(边界线将在后面讲述)
在D.C.M.的工作模式下,转换器有着与C.C.M.不同的特性,一般将一个工作周期分成三个部分:
s T D 1--开关晶体导通期间
T D 2--开关晶体被OFF ,且电感电流大于零期间
s T D 3--开关晶体被OFF ,且电感电流等于零期间。

(1)在0到s T D 1期间,即开关晶体导通期间,电感上依旧跨着输入电压,电感的电流也是线性上升,只不过是从零点上升。

①在开关晶体ON 期间,即s T D t 10≤≤,
I L V t v =)( (2.10) ττd v L i t i t
L L L ⎰+=0)(1)0()(
L t
V I =
(2.11) ②在s T D t 1=时,
L T D V T D i s
I s L 11)(=
(2.12) (2)当开关晶体被OFF ,且电感电流大于零时,
①s s T D D t T D )(211+≤≤,二级体顺偏,
O L V t v -=)(
(2.13) τ
τd v L T D i t i t
T D L s L L s ⎰+=1)(1)()(1
L T D t V T D i s O s L )
()(11--=
(2.14) ②当s T D D t )(21+=时,
0)(])[(2121=-=+L
T D V T D i T D D i s O s L s L (2.15) (3)由(2.14)可以看出,电感的电流以一个斜率下降,当电流降到零时,二极体不再导通,负载所需的能量不再由电感提供,将由输出电容负担。

这时电感电流为零,电感的电压也为零,我们称此转换器已工作在s T D 3期间, 2131D D D --=。

①T t T D D s ≤≤+)(21期间,
0)(=t v L (2.16) 0)(=t i L (2.17) 由2.12与2.15可得,
s O s I T D V T D V 21= (2.18) (2.18)依旧是磁性元件“伏-秒平衡”式子,如果由负载电流的角度(负载电流连续期间)来看,其大小恰等于通过二极体电流的平均值,也就是
R
V I O O =21)(21D T D i s L =,(面积公式) 由(2.15)可得
L
T D V T D i s O s L 21)(=,所以 L T D V I s O O 222= (2.19)
其中R 为负载电阻值,将(2.18)化简,得到2D 得关系式,
L s RT L D τ==22 (2.20)
代入(2.18)得,
L I O M D V V D τ==21 (2.21)
由以上得推导得知,在D.C.M.工作的时候,工作周期1D 与负载的轻重有关
(2.20),这个现象与C.C.M.是不同的。

从以上分析推论知(2.21):输入电压低,切换频率高,电感大,负载电流大都有将转换器推向C.C.M.的趋势,这从公式推导和电路物理意义,都容易得到。

现在如果将切换频率s T ,电感值L 与输出电压O V 固定,则可以得到一条代表
C.C.M.与
D.C.M.的边界曲线公式:
由(2.21)得,1
2O I V V D D =O I I V V V D D D +=+122, 2212222)()(O I I V V V D D D D +=+=
代入(2.19),得
2222O I I s O O V V V L T V I += (2.22)
这条曲线在设计转换器与分析转换器的工作范围都很重要,设计就是依此曲线设计。

(4)电路曲线
三、Flyback 转换器工作原理
Flyback 不同于Buck-Boost 的地方,仅在于将电感器衍生成一个“耦合电感”,也就是俗称的“变压器”,但不同于一般变压器,耦合电感“实实在在”的存储能量,不只是变压器的磁化能量。

就是因为将电感变成耦合电感,所以可以将初/次级隔离,而且利用匝数比的控制,使转换器的工作点设计更有弹性。

另外,多组输出的应用更简单容易。

公式推导和Buck-Boost 几乎一样,为更接近实际情况,将二极体顺向压降考虑进去(在低输出电压时相差很大)。

(一)先推导C.C.M.的工作情形
(1)在开关晶体ON 期间,即s DT t ≤≤0 ,
I LP V t v =)( (2.23)
ττd v L i t i t LP P LP LP ⎰+=0)(1)0()(
P I LP L t V i +=)0( (2.24)
此时,二极体反偏不导通,负载电流全部由输出电容提供。

I P
S LS V N N t v =)( (2.25) 0)(=t i LS (2.26) 在s DT t =时,
P
s I LP s LP L DT V i DT i +=)0()( (2.27) (2)当开关晶体OFF 时,二极体顺偏,
①S S T t DT ≤≤
)()(D O LS V V t v +-= (2.28)
ττd v L DT i t i t DT LS S S LS LS S ⎰+=)(1)()(
S
S D O S Lp S P L DT t V V DT i N N ))(()(-+-= (2.29) 其中)()(S LP S
P S LS DT i N N DT i =就是“变压器公式”得到的。

对应到初级侧,可以得到
)
()(D O S P
LP V V N N t v +-= (2.30) 0)(=t i LP (2.31)
②当S T t
=时,
S
S
O S Lp S P S LS L T D V DT i N N T i )1()()(--
= (2.32)
由(2.27)和)0()0(LS P
S
LP i N N i =,所以])0(])0([)(P
s
I S P LS P s I LP S P S Lp S P L DT V N N i L DT V i N N DT i N N +=+= 因为)0()(LS S LS i T i =所以,S S
O P s I S
P L T D V L DT V N N )1(-=因为
2
)(S P S P N N L L =,所以
)
1)((D V V N N D V D O S P I -+= (2.33) 或D D
V V V N N I
D O S P -=
+1)( (2.34) (2.34)就是C.C.M.中输出/输入电压关系式。

(3)电路波形
观察各元件的电压与电流波形,除了耦合电感的特性外,Flyback电路确实与Buck-Boost电路完全类似,电流的导通模式都完全一样。

(二)D.C.M 公式推导
(1)在
s T D t 1=时,
P
s
I s LP L T D V T D i 11)(=
(2.37)
对应到次级侧,
I
P S
LS V N N t v =)( (2.38)
0)(=t i LS (2.39)
(2)当开关晶体被OFF 的瞬间,二极体顺偏,
S
S
I P S P S I S P S LS L T D V N N L T D V N N T D i 111)(=
=
在次级侧电感电流大于零期间,s s
T D D t T D )(211+≤≤
)()(D O LS V V t v +-=
τ
τd v L T D i t i t
T D LS S
S LS LS S

+
=1)(1
)()(1
S
S D O S S I P S L T D t V V L T D V N N ))((11-+-
= (2.42) 在s T D D t
)(21+=时,
0])[(21=+S LS T D D i ,所以(2.42)变成
S
D O S I P
S
T D V V T D V N N 21)(+= (2.43) 同样可以得到“伏-秒平衡式”。

由(2.42)可以看出,电感的电流依一个斜率下降,当电流降到零时【s T D D t
)(21+=】,电感的能量已消耗殆尽,二极管
不再导通,负载所需的能量不再由电感提供,转由输出电容负担,这时电感的电流为零,相对电感的电压也为零,我们称工作在s T D 3期间。

(3)213
1D D D --=,
0)()(==t v t v LS LP (2.44)
0)()
(==t i t i LS LP (2.45)
负载电流大小恰为通过二极体电流的平均值,也就是
S
s
O O s LS O O L T D V V D T D i R V I 2)()(212
221+=
== (2.46)
其中,R 为负载电阻值,将(2.46)化简,可得关系式
s
O O S
O T V V L I D )(22+=
,由(2.43)可得,2
1D V V V N N D I
D
O S P += 由以上的推导可知,在D.C.M.工作的时候,工作周期(1D )与负载的轻重有关,这个现象与C.C.M.是不同的。

(4)电路波形
D.C.M.波形(5)C.C.M. 与D.C.M.的分界线
如果将匝数比、电感值、切换频率与输出电压固定,可推导出一条代表C.C.M. 与D.C.M.的分界线公式:
2
]
)
(
[
2
)
(
D
O
I
P
S
I
P
S
S
D
O
s
O
V
V
V
N
N
V
N
N
L
V
V
T
I
+
+
+
=
C.C.M与
D.C.M.分界线曲线:
C.C.M与
D.C.M.临界线时电路波形:
四、FLYBACK电路改进形式
一、 进的flyback topology 电路一 (一)电路如下:
(二)Improved Fly-Back 输入输出关系
Input: 24 DC V ;Output: 330DC V /500W
根据Improved Fly-Back 电路工作原理,在Fly-Back 电路稳定工作时(运行工况:C.C.M.),推导输入输出电压I V 、O V 与导通比D 、变压器匝数比 n (1N / 2N ) 的关系;计算电容两端电压C V 。

DT L V I I
1
1=∇ (1)
T D L V V I C
o )1(22--=∇ (2) n I I 1
N N 122
1=
=∇∇ (3)
C C o I V n V V V =-+)( (4)
由以上四个方程联立求解,可以得到,
1
C ++=n nV V V o
I
o I I O nV V V V n D +-=)(
(备注:2
2
1
n L L =)
理论计算结果:
由Vi = 24V 、Vo = 330V 、n = 4 / 17 可得:
D = 71.2% Vc = 83.2 V
实际测试结果:
D = 75% Vc = 82 V (三)电路波形
o V : Output V waveform C V : C V waveform
TX I : TX primary I waveform GS V : Mosfet driving signal DS I 、DS V : Mosfet ds I/V waveform
(四)电路优点 (相对Push-Pull电路)
①以较低的成本, 实现较高较稳定的电路工作效率;
②电路工作结构:
a. 消除变压器, 避免了变压器的偏磁问题;
b. 含电流侦测电路,减小Mosfet的电流应力;
(五)电路设计注意事项
(1)为减少MOSFET及C的电压应力,采用“三明治”绕法,减小Fly-Back变压器漏感;
(2)为提高Fly-Back变压器的效率,将EE core三端加Air Gap,减少绕组Eddy current
loss (涡流损耗);
二、改进的flyback topology电路二
电路结构如下:(摘自邱宜忠《UPS原理与设计》)
是用超快恢复二极管D17、D16 【FES8BT(8A/100V/35ns)】从初级直接整流到次级,C38、C50滤波;再与变压器次级绕组之整流滤波所得电压叠加。

输入输出关系与前面改进电路一相同:
D=n(Vo-Vi)/(Vi+nVo) Vc=(Vi+nVo)/(1+n)
优缺点也类似:
优点:效率高,避免了变压器的偏磁问题。

缺点:EMI干扰大,可靠性有待实际检验。

疑点:D17、D16可否减少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