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注射法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针具
•5 常用药液
•6 操作方法
o 6.1 选穴处方
o 6.2 操作程序
o 6.3 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o 6.4 药物剂量
•7 适应范围
•8 主治病症
o8.1 急性阑尾炎
o8.2 咯血
o8.3 支气管哮喘
o8.4 胃下垂
o8.5 泄泻
o8.6 呃逆
o8.7 痹证
o8.8 雷诺氏病
o8.9 腰痛
o8.10 三叉神经痛
o8.11 神经性皮炎
o8.12 肩关节周围炎
o8.13 痛经
o8.14 小儿佝偻病
o8.15 急性扁桃体炎
o8.16 颈椎病
o8.17 肥大性脊柱炎
•9 注意事项
•10 参考资料
[返回]1 拼音
xué wèi zhù shè fǎ
[返回]2 英文参考
acupoint injection therapy[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返回]3 概述
穴位注射法是指将药液注入穴位内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又称水针、小剂量穴位注射法。
若采用麻醉药物,则称穴位封闭。
它兼备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
操作时,先选取穴位,然后按肌肉注射的要求刺入穴位至预定深度,微加提插,得气后,缓慢推入药液。
不可伤及神经干或将药液误入血管等。
注射量根据药液品种和所选穴位而定。
头部0.1~0.5毫升,耳穴0.1~0.2毫升,四肢部0.5~2毫升,腰臀肌肉丰厚处2~15毫升。
如作小剂量穴位注射,剂量为常规剂量的1/10~1/2。
一般说来,可供肌肉注射的中西药针剂均可酌情选用,如葡萄糖、维生素、普鲁卡因、当归、红花注射液及部分抗菌素等。
一般常见疾病均可用此法治疗。
[1]
穴位注射法又称水针,是选用某些中西药物注入穴位、压痛点及反应点,以产生效应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此法源于祖国医学针刺疗法,是在针刺疗法和现代医学封闭疗法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疗法,经多年的临床实践,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通过针刺的机械刺激和药物的药理作用,激发经络穴位以调整和改善机体机能和病变组织的病理状态,使体内的气血畅通,生理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由于本法兼具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因而疗效显著。
[返回]4 针具
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及针刺的深浅,选用不同规格的注射器和针头号,经常规消毒即可使用。
一般可使用1ml、2ml、5ml注射器,若肌肉肥厚部位可使用10ml、20ml注射器。
针头可选用5~7号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5号长针头,以及封闭用的长针头。
[返回]5 常用药液
穴位注射法的常用药液有三类,即中草药制剂、维生素类制剂及其他常用药物。
中草药制剂:如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生脉针注射液、人参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银黄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威灵仙注射液、徐长卿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
维生素类制剂:如维生素B1、B6、B12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维丁胶性钙注射液。
其他常用药物:5%~10%葡萄糖、0.9%生理盐水、注射用水、三磷酸腺苷、辅酶A、神经生长因子、硫酸阿托品、山莨菪碱、加兰他敏、强的松龙、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氯丙嗪、利血平等。
[返回]6 操作方法
水针的操作方法包括选穴处方、操作程序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以及药物剂量。
6.1 选穴处方
一般根据针灸治疗时的处方原则辨证取穴。
局部取穴可选用压痛点、皮下结节、条索状物等阳性反应点进行治疗。
选穴宜精练,以1~2个穴为妥,最多不超过4个穴,并宜选取肌肉比较丰满的部位进行穴位注射。
6.2 操作程序
备5~50ml注射器各l副,针头5?号、6号、7号各2个,穿刺针头7号2个,敷料2块,消毒后留用。
根据所选穴位的部位不同及用药剂量的差异,选择比较合适的注射器及针头。
局部常规消毒,用无痛进针法刺入穴位,然后慢慢推进或上下提插,待针下有“得气”感后,回抽一下,若回抽无血,即可将药推入。
注射时应注意速度,一般以中速为宜,如是慢性病体弱者,应该轻刺激缓慢注入;急性病体强者,用强刺激快速注入。
6.3 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根据穴位所在部位与病变组织的不同要求,决定针刺角度和注射的深浅。
如:
头面及四肢远端等皮肉浅薄处的穴位多浅刺;
腰部和四肢肌肉丰厚部位的穴位可深刺;
三叉神经痛于面部有触痛点,可在皮内注射成一“皮丘”;
腰肌劳损的部位多较深,故宜适当深刺注射。
6.4 药物剂量
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决定于注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和浓度。
耳穴每穴注射0.1ml;
面部每穴注射0.3~0.5ml;
四肢部每穴注射1~2ml;
胸背部每穴注射0.5~1ml;
腰臀部每穴注射2~5ml;
5%~10%葡萄糖每次可注射10~20ml;
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和特异性药物行小剂量穴位注射;
中药注射液的穴位注射常规剂量为1~4ml。
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乙醇)和特异性药物(如抗生素、激素、阿托品)一般用量较小,即所谓小剂量穴位注射,每次用量多为常规量的1/10~1/3。
每一疗程为10次,根据注射量的多少和反应情况,一般隔1~3日注射1次,每一疗程完毕后休息1周,再继续第二疗程。
顽固慢性疾病以20~40次为1疗程。
应适当地轮换穴位。
[返回]7 适应范围
病名穴位常用药物
支气管哮喘肺俞、定喘
发作期:鱼腥草注射液、维生素K
3
注射液
缓解期:胎盘组织液、人参注射液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曲池、手三里、足三里、
阳陵泉
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胞二磷胆碱、
ATP、CoA、维生素B
1
、B
6
、B
12
注射液、维
脑路通注射液
阳萎关元、八髎鹿茸精注射液
多发性神经炎上肢:曲池、外关
下肢:足三里、阳陵泉
ATO、CoA、加兰他敏、维生素B
1
、B
6
、B
12
注射液
桡神经麻痹肩髃、曲池、手三里
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ATP、CoA、加
兰他敏、维生素B
1
、B
6
、B
12
注射液
风湿性关节炎上肢:肩髃、臂臑、曲
池、外关、手三里
下肢:环跳、血海、梁
丘、阳陵泉、阿是穴
丁公藤注射液、肿节风注射液、威灵仙注
射液、当归注射液
泌尿系结石肾俞、关元、三阴交、阴
陵泉
10%葡萄糖20~40ml,每穴2~8ml
急性尿
潴留
足三里、三阴交5%~10%葡萄糖4~8ml,每穴2~4ml
肩关节周围炎肩髃、肩髎、阿是穴
丁公藤注射液、2%普鲁卡因2ml+强的松龙
1ml
腰椎病腰夹脊穴当归注射液、威灵仙注射液、2%普鲁卡因2ml+强的松龙1ml
腰肌劳
损
肾俞、大肠俞、腰眼同上
腓总神经麻痹环跳、阳陵泉、足三里、
悬钟
同上
梨状肌阿是穴同上
损伤
荨麻疹曲池、合谷、血海维丁胶性钙注射液
遗尿关元、三阴交阿托品0.25mg
胃下垂脾俞、胃俞、足三里黄芪注射液、人参注射液痢疾上巨虚(或足三里)庆大霉素、黄连素注射液
弱智儿童脾俞、肾俞、足三里、曲
池、悬钟
乙酰谷酰胺、胎盘组织液、神经生长因子
小儿麻痹后遗症上肢:肩髃、臂臑、手三
里、曲池、合谷
下肢:脾俞、肾俞、环
跳、髀关、伏兔、足三
里、阳陵泉、悬钟
当归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胎盘组织液、
ATP、CoA、加兰他敏、神经生长因子、维
生素B
1
、B
12
注射液
子宫脱垂子宫穴、肾俞、关元、维
道、三阴交、足三里
当归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人参注射液、
胎盘组织液
慢性鼻
炎
迎香、肺俞辛夷花注射液、0.5%普鲁卡因0.5ml/穴
过敏性
鼻炎
同上同上
[返回]8 主治病症
8.1 急性阑尾炎
肠痈穴位注射方(四川中医 1987;(1):37)用注射用水作双侧耳穴新阑尾点注射,每侧注入0.2ml左右。
每日注射2次,体温降至正常,腹痛缓解后改为每日1次。
体温高者,可加曲池穴位注射,病愈为止。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主治急性阑尾炎。
8.2 咯血
鱼腥草注射液(中医杂志1990;(5):40)鱼腥草注射液2~4ml(1~2mg),令病人仰卧,伸直上肢,孔最穴处常规消毒,用5号针头抽取药液,快速垂直刺入穴位约O.5cm,然后缓慢向深推lcm,抽无回血徐徐注入药液。
咯血期间,取双侧穴,每日2次,每次每穴2ml,3日为1个疗程。
止后,剂量同上,每日1次,双侧或交替,巩固2~3天。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肺热咯血。
8.3 支气管哮喘
穴位注射定喘方(《穴位药物注射疗法》)胎盘组织液2ml,或黄芪注射液2ml,或当归注射液2ml。
取穴:天突、定喘、肺俞和大椎、足三里、肾俞两组,前组用于发作期,后组用于缓解期。
操作按穴位注射常规,每穴注药0.3~o.5ml,强刺激,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功能补益肺肾。
主治虚喘。
8.4 胃下垂
升芪注射液(湖北中医杂志1985;(2):44)黄芪、升麻制或100%注射液,取穴以足三里、胃俞、脾俞为主,交替使用。
每穴1次3ml,6次后停1天。
恶心呕吐加内关穴,上腹痛甚加中脘穴,下腹痛甚加三阴交穴,便秘加支沟穴,1月为1疗程。
功能补气升提。
主治胃下垂。
8.5 泄泻
穴注止泻方(《穴位药物注射疗法》)黄连素注射液200mg,取足三里(双)、止泻穴(气海、关元穴之间)。
用注射器抽取黄连素液200mg(2m1),病人取仰卧位,用5号针头刺入足三里穴2.5cm左右,止泻穴1.5cm左右,感到疫胀后快速推注50mg(每穴),每日1次,或隔日1次,病愈即止。
功能清热燥湿止泻。
主治暑湿泻和食滞泻。
8.6 呃逆
穴注止呃方(经验方)生理盐水2ml。
取病人双侧足三里穴,用5号针头刺入,待得气后注入生理盐水lml(每穴)。
然后医生用手指按压病人双内关穴,由轻而重,以病人耐受为度,并有意识的与病人谈话,或提出难题让病人思考,分散其注意力。
每次按压5~10分钟。
功能降逆止呃。
主治各型呃逆。
8.7 痹证
痹证穴注方(中国针灸1987;(6):1~2)“追风速”注射液
(2m1)3支。
上肢取穴: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取穴:阳陵泉、绝骨、天溪;腰背取穴:大椎、身柱、天杼、至阳、阳关、命门等。
每次选3~6个穴位,按穴位注射常规操作,每次用量6ml,每个穴位注入药液o.5~0.8ml,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3个疗程休息2~4周后,继续注射,病愈停用。
功能疏风、散寒、除湿。
主治风、寒、湿痹。
8.8 雷诺氏病
活血通脉穴注方(《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当归注射液2ml。
取曲池、尺泽、外关、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绝骨、血海穴。
每用患肢2个穴位,交替轮流注射,每穴注射0.5-lml,每日1次,30次为1疗程。
功能活血通脉。
主治雷诺氏病。
8.9 腰痛
腰痛穴注方(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9):696)注射用水。
以注射用水于腰痛处压痛点作皮内注射,每次注射0.5~lml,以局部皮肤成橘皮样改变,皮丘直径1.5~2cm为宜。
少数压痛点不明显者,可在疼痛部位相对应的体表取穴注射。
功能缓急止痛。
主治肾绞痛引起的腰痛。
8.10 三叉神经痛
1.穴注止痛方I(《穴位药物注射疗法》)注射用水。
用注射用水O.1ml阿是穴(扳机点)注射,如扳机点在齿龈部亦可于粘膜下注射。
每日1次,3~5次为1疗程。
功能通络止痛。
主治各型三叉神经痛。
2.穴注止痛方Ⅱ(山东中医杂志1989;(5):20)当归寄生注射液2ml。
用5ml注射器,6号针头略斜刺,于双手第2掌骨桡侧近指掌关节处探测到强针感后,注入药液。
3日重复1次,治疗5次为1疗程。
功能活血止痛。
主治各型三叉神经痛。
8.11 神经性皮炎
莪术三棱穴注方(《中国中医秘方大全》)莪术三棱注射液2ml 或4ml(含生药莪术2g或4g,三棱1g或2g),上半身取穴曲池,下半身取穴血海。
以上药行穴位注射,每周2次,5次为1疗程。
可连续使用,直至痊愈。
功能活血清热。
主治神经性皮炎有播散型皮损者。
8.12 肩关节周围炎
肩痹穴注方(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2):115)丹参注射液3ml,取肩髑、巨骨、肩贞、臑俞、秉风、肩髎、天宗、肩前等穴位。
每次选2~3个穴位,常规操作,每个穴位注射药液lml。
轮换注射,2天1次,10次为1疗程。
功能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血瘀型肩周炎。
8.13 痛经
痛经穴注方(浙江中医杂志1988;(12):530)5%当归注射液4ml,取双侧三阴交、内关穴隔日注射1次,每次每穴注射 lml,于月经前后10天内使用。
功能活血止痛。
主治血瘀型痛经。
8.14 小儿佝偻病
活血注射液(辽宁中医杂志1989;(5):33)活血注射液(当归、红花、川芎、丹参)3~6ml,选肾俞、足三里、内关,每穴注射1~2ml,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3~6个疗程。
功能补肾养血。
主治五迟五软症。
8.15 急性扁桃体炎
乳蛾穴注方(吉林中医药1989;(2):21)板蓝根注射液4ml,取2ml或5ml注射器,用6÷号针头抽取药液,取双侧足三里穴,局部常规消毒后,直刺约0.6~1.2寸深,回抽无血,再将药注入,每侧穴注.2ml,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急性扁桃腺炎。
8.16 颈椎病
颈椎病穴注方(浙江中医杂志1986;21(7):310)复方丹参注射液2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5~lOml,取大椎穴旁开(病变侧)
0.5寸处进针,以45。
角斜向大椎穴注射。
隔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7天。
功能活血化瘀。
主治各型颈椎病。
8.17 肥大性脊柱炎
通络穴注方(中国针灸1986;6(2):封四)威灵仙注射液2ml,骨宁注射液2ml,复方当归注射液2ml。
选取气海、肾俞、大肠俞、及关元俞等穴位,将上药混合,按穴位注射法常规操作,每穴每次注射
1.5~2ml,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功能化瘀通络。
主治肥大性脊柱炎。
鼻渊鼻渊穴注方(《中医耳鼻喉科学》)鱼腥草注射液0.5ml,取肺俞穴,进针3-5分注入药物,隔日1次,10日为1疗程。
功能清热宣肺。
主治实证鼻渊。
[返回]9 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禁忌及毒副作用。
如青霉素、链霉素、普鲁卡因等能引起过敏的药物,须在皮试阴性后应用。
副作用较严重的药物,和某些用后有反应的中草药制剂,使用时应谨慎。
使用穴位注射法前,须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并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不得使用已过期或变质的药液。
药物不宜注入关节腔、血管和脊髓腔。
药物误入关节腔,可致关节红肿热痛;误入脊髓腔,有损伤脊髓的可能,重者可致瘫痪。
在主要神经干通过的部位作穴位注射时,应注意避开神经干,以免损伤神经。
如针尖触到神经干,有触电样感觉,应及时退针,更不可盲目地反复提插。
内有重要脏器的部位不宜针刺过深,以免损伤内脏。
年老体弱及初次接受治疗者,最好取卧位,注射部位不宜过多,药量也可酌情减少,以免晕针。
孕妇不宜在腰骶部及下腹部注射,以防引起流产。
酒后、饭后以
及强力劳动过度时不可立即行穴位注射,以免引起休克。
不宜在表皮破损区穴道上针刺、注射,以免引起深部感染。
凡禁针部位及腧穴,严禁采用本法。
应准确选定所需穴位和压痛点及阳性反应点,以免影响效果;局部要常规消毒,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返回]10 参考资料
1.^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3.
[返回]相关文献
•怎样使用穴位注射法来治疗头痛?摘要:穴位注射法是一种针刺和药物相结合治疗疾病的方法,可根据所患疾病,按照穴位的治疗作用和药物的药理
•如何用穴位注射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摘要:叶树棠报道:用尘螨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哮喘82例,总有效率为95.1%。
作者:不明
•如何用穴位注射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摘要:0例,取定喘为主穴,配夹脊穴,以徐长卿注射液穴位注射,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1~2个疗程
•如何应用穴位注射法治疗面瘫?摘要:,10次一疗程。
国外有学者认为:穴位注射(水针疗法)易出现面肌痉挛,故临床应用时须慎
•挑、割、穴位注射法在痔疮治疗中的选择应用摘要:大小不等的小滤泡及小白疙瘩。
如有则选择割治法。
(割治法:医者以左手或右手拇指食指翻起患者上唇,用
•推拿疗法联合药物穴位注射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62例摘要:以推拿方法联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是根据肩关节活动功能制定的,方法简便,易于操
•穴位注射治疗多发性神经炎的体会摘要:的穴位皮肤用常规消毒法消毒,交替注射,日2次。
2周为1疗程。
注意:(1)本法的操作应
严格按照无菌
•穴位注射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分析摘要:并症,未行穴位注射外,68例均行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产后尿潴留。
1.2 方法患者取平
•面瘫的治疗方法摘要:面瘫的治疗方法常见有中医治疗中的中药法、针灸法、理疗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几种治疗方法。
面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62例疗效观察摘要:感样作用,还有穴注药物的循经作用,事实上,穴注法的疗效往往优于单纯针刺或药物疗效以及两者疗效的
•<<<点此查看更多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