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品悟古诗词的炼字炼句课件36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鹧鸪天·室人降日[1],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 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 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1]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 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3分)
品 悟 副 词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的“穿”、“拍”、“卷”。

“穿”,化静为动,动态感毕现;
用“拍”而不用“击”“打”,形容有面积、更有气
势;
“卷”不用“激”“掀”,显得形态比较美,且与下 文“江山如画”对应。
品 悟 动 词
当 堂 训 练
夜泊钱塘 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当 堂 训 练
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 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3分)
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1 分)。“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1分明) ,饱含愁苦与无奈(1分)。
1.品 悟 动 词 2.品悟形容词 3.品悟数量词 4.品 悟 叠 词 5.品 悟 副 词
(2)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 人独行,故“独”与“早行”之“早”有关。
(3)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 字也在表现“早行”之“早”。
品悟形容词
二、品悟形容词
诗歌中的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 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的产生往往都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这类词不仅可以从形、 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而且还能传达出作者 的感情。炼字,不仅炼形,还炼声、炼意,在形容词上表 现更为典型。
别(2分)。
品悟副词
五、品悟副词
在古典诗词中,副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 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 等美学效果。
如南北朝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中“泊处空余鸟, 离亭已散人”,副词“空”“已”就活画出了诗人送友人未遇后 的怅然若失的情状。
品 悟 副 词
当 堂 训 练




词当

堂 训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 ”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花,以翠 叶,用借代手法含蓄不直露,又形象鲜明。
“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描写花朵 的多姿,“叠”凸显了枝叶的茂密。




词拓

展 训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 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 光造次归。 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望庐山瀑布 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品 悟 数 量 词当
堂 训 练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 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② 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③。便合与官 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所作。② 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③石 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
品悟叠词
四、品悟叠词
诗歌中的叠词,可以是动词的重叠,如“寻寻”“觅觅”; 也可以是形容词的重叠,如“冷冷”“清清”;可以是数量词 的重叠,如“千千”“万万”;也可以是拟声词的重叠,如“嘈 嘈”“切切”。
形容词叠词: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中“萧萧”展现的是一种凄凉之景,表达的是一种凄凉之情。又如明代高 启《黄氏延绿轩》“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中“葱葱”写出了春雨后溪 边树木苍翠茂盛的样子,“靡靡”则写出了江边杂草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 伏的情态。两个叠词的运用,使诗歌富有韵律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复 习 上 一 讲当
堂 训 练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 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 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 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 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
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人雨,振翅不速; 含蓄而深沉地写出了离愁别绪,用意精深。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
词 当 世俗欲念。

堂 训





词当

堂 训
品 悟 数 量 词复
习 上 一 讲
从第三联的描写推断全诗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首颔两联悲泣忧愤,颈尾两联感情有变化。颈联 写了劲风鼓帆,如腹怀胎,水急船快送客远去;雨水 暴涨,载舟前行,消减了水流石上的波纹;诗人的眼 光能关注到这些景象,说明情感发生了变化,显示出 诗人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诗上半篇的低沉凄凉 一扫而空。本诗由两联悲泣忧愤转为惬意达观。
品悟古诗词的炼字炼句
品悟动词
一、品悟动词
一首诗,是由一些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 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动词。 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 有表述性,而能给名词以生动形态的,常常是动词。
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 一个好的动词可使一句诗甚至一首诗灵动起来。因此动词 的提炼,也就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


破阵子·远眺

【明】徐允贞

万里孤峰匝地,一弯新月如钩。点点寒鸦争晚树,


片片轻帆落远洲。黄昏犹倚楼。
暮雨又归南浦,潮声惊满长楸。玉笛只悲征客梦,
小艇才闻渔夫讴。风吹无限愁。


1.简要赏析“黄昏犹倚楼”一句中“犹”字的妙

处,并分析这句话在词中的作用。(5分)



2.词人所说“无限愁”具体包含了哪些愁绪?请
结合词作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1.简要赏析“黄昏犹倚楼”一句中“犹”字的妙

处,并分析这句话在词中的作用。(5分)

“犹”,“仍然”“还”的意思(1分), 既表


明倚楼时间之久(1分),也暗示词人内心愁苦之深
,难于排遣(1分)。紧扣题旨/或照应题目、点题(
1分),为下文抒情做铺垫(1分)。
得色彩鲜亮。
二是表颜色的形容词用于句首和句末,可以增

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且大多能

表现心情。使表意凝练、含蓄、传神、鲜明,韵

味无穷。

又如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流光容易把人

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的“红”“绿"。

“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櫻桃变红、
蕉叶转绿的动态,既增加了画面的色彩感,又道出

诗眼分别是“咽”、“冷”。 1.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 咽之声。(2分) 2.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森幽暗,青松茂密, 似乎显得阴冷。(2分) 3.“咽”“冷”两字绘声绘色(听觉与视觉结合) 、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孤静幽寂的景象(意境); 衬出诗人本身禅寂的心境。(2分)

古代诗词中所炼的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关注:
一是对形容词自身语境意义的解释。此种情况

下形容词的运用,能使语言的表意更加深刻、委

婉、形象。

如王之涣《凉州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 片孤城万仞山”的“孤苦。

又如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漠漠帆来重,
冥冥鸟去迟”中“重”“迟”二字。
表面看是惜花惜春之情,实质词人沿袭《诗经》
《楚辞》等传统,以香花喻君子,而摧残香花的“风
”“日”则隐喻朝中奸佞的权臣,从而赋予该词以伤
感的色彩。
品悟数量词
三、品悟数量词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登高 杜甫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的意境,让人顿觉寒气逼人(2分)。

“啾啾”言有声,以声衬静(2分);“寂寂”言无声(2分);

颔联动静结合(2分)。
当 堂
“淅淅”写风的声音(2分);“纷纷”写雪的飞舞状(2分); 颈联听觉与视觉相结合(2分)。

练 “朝朝”、“岁岁”表现出时间的悠长(2分),突出长期不见
阳光、不知时序变化的孤寂(2分)。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
二是表颜色的形容词用于句首和句末,可以增
悟 形
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且大多能 表现心情。使表意凝练、含蓄、传神、鲜明,韵 味无穷。

如白居易《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

来江水绿如蓝”中的“红”“火”“绿”“蓝”。

这些色彩绚烂的词语展现出一幅风和日丽、花
红水碧、生机盎然的江南春色图,把江南美景写
品 悟 数 量 词当
堂 训 练
首联数字的运用很巧妙,请分别分析其作用。( 4分)
"七千里"极言被贬路途之远,"二毛人"写自己垂 垂老矣,"十八滩"写滩多险大,"一叶身"写自己孤独 凄苦的漂泊之境;(2分)
“七千里”“十八滩”与“二毛”“一叶”形成 强烈对比,从而将诗人晚年被远谪的艰难处境形象地 展示在读者面前。(2分)

2.词人所说“无限愁”具体包含了哪些愁绪?请

结合词作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寒鸦归巢争晚树,而自己却远离家乡,充满了思

乡之愁;

寒鸦归巢,轻帆泊岸,自己却依旧漂泊在外,倚

楼眺望,反衬出词人羁旅之愁;
“渔夫讴”的自由快乐,唤起心中奔波在外,劳
心于俗事的愁怨/或自己不能归隐不能像渔夫那样洒
脱快乐的愁绪。(一点2分)
品 悟 叠 词
当 堂 训 练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任选一联,赏析这首诗运用叠字的艺术效果(6分)

“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具有幽暗的色彩感(2分);“落落 ”言涧边寂寥冷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2分)。首联营造了冷森
请赏析颈联中“迸”“入”的妙处。
品 悟 动 词
当 堂 训 练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 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 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 境(1分),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 烈对比(1分),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与心情的愁 苦(1分)。

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亮整首诗,能使意象化静

为动,赋予画面动态感;能化虚为实,形象生动,

使意境特点更加鲜明。

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
风不度玉门关”的“怨”字。
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笛声的哀怨,又写出 了吹笛人对朝廷不关心边疆士卒的怨恨。


再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
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情绪,抒写了对时光
流逝的惋惜之情。形容词用作使动词时,能使情
感的表达畅快淋漓。




词当

堂 训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 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 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号 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 (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 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落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