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秋词》学习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词》学习要点
原文:
《秋词》
作者: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一、作者简介
刘禹锡(七七二~八四二),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刘禹锡诗文俱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有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二、故事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公元八零五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

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

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

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时三十四岁。

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三、理解词义
【注释】
逢:碰到。

悲:悲叹(动词,与下一句的“胜”相对)。

寂寥:寂寞萧索。

言:说。

排:推开,冲破。

碧宵:蓝天。

【译文】
从来每逢秋天到来时候都让人觉得悲伤寂寞萧索,我却说秋天胜过春天。

秋高气爽的时候一只仙鹤遨游白云之上,引得我的诗情也飞上了云霄。

四、作品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这首诗开篇就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直截了当地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说出了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

“秋日胜春朝”,使用对比的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充满生机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的方式抛出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秋胜过春呢?先说了自己的看法,再作解释。

第三句体现了五言绝句中的第三句破局转折的结构性特点。

用一
个场景感很强的画面来把诗歌的情感丰富度拉开。

诗人用特别典型有动感的具体事物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蓝天白云秋高气爽一只飞速上升的白鹤冲破云霄,这句就一个感觉,动感十足。

这幅画面可以是看做对“秋日胜春朝”的解释。

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里的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

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

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这样的描写里面根本找不到什么悲凉的气息。

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

于是,白鹤一飞冲霄是“实”,自己的诗情得旷远是“虚”。

这样的两句把“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自然而然就得出一种充满激情的感受。

这首诗,读起来根本读不到悲凉的感受,体会到的是博大的胸怀和高昂激越的气概。

五、课文主题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