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幼儿唱歌的体会与感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幼儿唱歌的体会与感想唱歌是人类对自然的一种愿望,是人类用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各种复杂感情的一种表现方式。

在幼儿园里唱歌是幼儿表达内心的激动、兴奋、快乐的一种手段。

唱歌在幼儿音乐活动中可算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因为歌曲有歌词,幼儿容易理解。

同时,唱歌也是一种技能,而技能的获得必需不断地学习和练习。

通过教学实践,我在教幼儿学唱歌的过程中渐渐有了一些体会和感想。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的歌曲,让孩子唱自己的歌。

1、注意选择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幼儿歌曲。

唱歌是最容易被孩子接受的音乐活动,通过对歌曲歌词的理解,培养幼儿爱国主义情感,良好品质的形成,生活知识的认知。

例如:歌曲《国旗国旗我爱你》形象鲜明地表达对国旗的敬意;歌曲《爱护小树苗》生动地唱出孩子心声,培养环保意识;歌曲《小燕子》天真稚气,表达孩子对自然界任何事物一种求知和兴趣,具有一定的知识教育意义。

2、选择的歌曲旋律优美动听,容易上口。

由于受幼儿嗓音的生理发育特征条件等因素,为孩子选择的歌曲从节奏上要求简单规整,音域不可太宽,音程跨度也不宜过大。

例如:托儿班的孩子适合的音域为c1—q1,小班的孩子适合的音域为c1—a1,;学习2/4、4/4节拍;音程在大二度、大三度、小三度之间。

中班的孩子适合的音域为b—b1;学习2/4,3/4,4/4节拍;音程在小二度,纯四度,纯五度,大(小)六度之间。

大班的孩子适合的音域为b—c2或d2;学习2/4,3/4,4/4,6/8节拍;音程纯八度,可以一字数音。

3、选择生动鲜明、艺术性强的幼儿歌曲。

歌曲的艺术性,是指能以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

具体可以分为歌词、曲调、词曲结合三个方面。

歌词方面,主题要单一、直接,使幼儿一听就明白。

例如:《来了一群小鸭子》,歌词表达直接,不同颜色的鸭子作出不同的动态。

反映幼儿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整首歌曲篇幅简短,容易被幼儿掌握。

曲调注意选择多方面的内容、多种音乐性质、多种风格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曲调。

例如:《娃哈哈》是一首充满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的歌曲,节奏鲜明欢快,幼儿在学习这首歌曲时,伴随着音乐跳起舞蹈。

无论是歌曲还是曲调都要讲究词曲结合,结构统一,与语言音调结合能够较好地表现歌词的内容。

4、歌曲的内容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首先,歌词要健康向上,贴近幼儿生活,让孩子们唱自己能够听懂的歌。

幼儿应该学会由衷地歌唱,而要先“晓之以理”再做到“动之以情”。

长期以来,某些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盲目模仿成人演唱流行歌曲不加以制止,还推崇这种做法,这是不可取的。

此外,注意培养孩子主动唱歌的兴趣。

例如:大班幼儿可以鼓励他们根据音乐旋律自己作词自己演唱;也可以让幼儿先编好歌词再即兴配上旋律。

通过一些外出活动,利用情景即兴让幼儿“即兴创作”,使外出活动气氛更加活跃,这种身临其境的教育方式对培养幼儿良好的唱歌习惯也是很有意义的。

二、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幼儿学唱歌
(三)培养幼儿对歌曲的审美能力是教幼儿唱歌的基础。

1、教师要善于分析幼儿的音色特点。

一般来说,一个班的幼儿各种嗓门都有,一起唱歌时音色肯定难以统一,再加上音不准就更难听了。

所以,老师要做个有心人首先要了解每个孩子的嗓音特点,方法是让幼儿逐个用高声说出自己的名字或让幼儿模仿喊远处的朋友,这样可以较清楚地听辨出各人的音色特点,有利于教学的因材施教。

2、教会幼儿学会控制音量,保护嗓子。

幼儿的嗓子正处在发育期,老师要及时防止和纠正唱歌的一些坏习惯,学会控制唱歌音量,用优美,柔和,抒情的演唱方式来演唱。

老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老师的示范是幼儿学习的榜样。

老师优美,动听的歌声能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另外,也可以听一听唱得好的小朋友的歌声,让幼儿学会辨别歌唱音质的优劣、懂得自觉爱护自己的嗓子,为唱好歌打下基础。

(二)教给幼儿必要的唱歌技能技巧,让幼儿有能力用歌声表达思想感情。

1、培养正确的唱歌姿势,包括身体姿势、头部姿势、口型。

幼儿在唱歌时,常常会注意力不集中,会到处张望,甚至走动。

这样的歌声比较散,音色欠美。

为了避免这样情况,幼儿唱歌时可以站成一个小圆形,一是让声音集中一起,二可以及时帮助精神不集中的幼儿。

一般幼儿唱歌的时间维持在10—15分钟是最适合的。

2、培养唱歌的音准与吐字清楚。

由于幼儿的生理特点影响,他们的听觉和发声器官还处于发育阶段。

因此,音准是幼儿较难掌握的一种技能。

首先,老师要范唱,让幼儿多听多模仿。

老师通过琴声来确定音调。

其次,选择的歌曲音域不宜
过高,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另外,逐渐培养幼儿在集体唱歌时,学会边唱边倾听同伴的歌声,既培养了个人的音准,又培养了在集体中歌唱的协调性、融洽性。

3、有针对性地进行唱歌发声训练。

人们唱歌和说话都使用同一个发生器官——嗓子。

因此,幼儿初学唱歌时,要教会他们正确的发声方法,再逐步地培养唱歌能力。

利用练声曲进行呼吸练习,多采用嗓音游戏帮助幼儿练习如何用气息送到头腔的位置。

例如;《小青蛙》是一首练声曲,幼儿模仿青蛙“呱呱”叫时,让幼儿摸着肚子,感觉腹部的收缩和跳音的弹跳。

教幼儿唱歌发音要坚持训练,选择中音区作为发音练习的基础,在练好中音的基础上逐渐向高音推进。

还应该先练习跳音,再练习连音。

先练由上而下,再练由下而上。

多模仿生活中,自然界中各种声音。

这样有利于锻炼喉肌的活动能力,练习喉部的放松。

(三)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学习唱歌的兴趣。

1、结合游戏形式进行唱歌教学。

老师在教幼儿唱歌时要有所突破,破除不必要的束缚,把许多游戏快乐的因素添加到歌曲教学设计中来。

例如:学唱《丢手绢》歌曲时,老师可以设计《丢手绢》游戏,老师先边范唱边当丢手绢的人,然后让幼儿轮流当丢手绢的人,老师在每次从头开始玩时带领全体幼儿清唱歌曲。

当熟悉歌曲后,大家一起轮流当丢手绢的人,每次改由丢手绢的人清唱前三句,其他的人一起清唱最后两句。

2、采用朗诵形式学习歌曲。

老师教幼儿学习新歌时,可以用儿歌或诗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分散词曲同时学习的困难,并在第一阶段的教学中把幼儿的注意力更有效地集中在歌词的音韵节奏等方面的特殊审美特征上。

而第二阶段的教学中把幼儿的注意力更有效地集中在曲调和词曲的关系上。

3、创编活动形式能引发幼儿唱歌的兴趣。

在唱歌教学中,老师提供某种情景,引导幼儿为新曲创编动作和歌词,增强歌曲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例如:《卡通之歌》,老师提供新歌的歌词,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

在幼儿不断创编动作的过程中,老师为幼儿的动作表演伴唱,逐步使幼儿加入演唱。

教幼儿唱歌旨在培养幼儿对歌曲的兴趣,老师要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幼儿逐步地熟练歌曲内容后,孩子就会喜欢唱歌,善于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演绎内心世界纯真的一面。

参考文献:
一、冯夏婷.“幼儿唱歌教学”《幼儿园教育活动》岭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
1月
二、李宁军“如何解决幼儿唱歌教学的难点”《教育导刊》2003年5月号下
半月
三、谢佩珊“如何教幼儿学唱歌”《教育导刊·幼儿版》2001年11月第22

四、许卓娅“新歌教学由游戏开始”《学前教育》幼儿版2004年02期
许卓娅“新歌教学由朗诵开始”《学前教育》幼儿版2003年12期
许卓娅“新歌教学由创编活动开始”《学前教育》幼儿版2003年05期五、詹红亚“应该教孩子唱自己的歌”《教育导刊》2006年7月号下半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