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202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2021
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

语文这一学科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熟记这些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然后熟练的运用。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一新闻两则毛泽东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从中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战况,战线。

)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3、新闻常识:
1. 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2. 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实的事实表现了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3. 三个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4、细心揣摩有特殊意味的语词,如“不料”等。

“不料”二字,充满嘲讽意味。

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正是……那一天”,使讽刺意味更浓,且避免了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同日同时”,不仅用语简洁,也可见我军的气度。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洋溢着胜利的自豪感。

5、赏析“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树木”、“森林”,形象地表明根据地的发展,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日益壮大,富有气势。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芦花荡孙犁
1、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老头子:外貌描写,行动、语言等描写。

3、老头子:老当益壮,充满活力,精干坚韧,智勇双全,出奇制胜,爱憎分明,爱国,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核心)。

4、写景的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精神世界,加强抒情韵味。

5、侧面描写:“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写敌人的束手无策,从侧面表现老英雄的神奇。

又如写二菱对老英雄的怀疑、不信任,侧面写老人的英雄行为。

三蜡烛西蒙诺夫
1、蜡烛的象征意义: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
2、大背景(二战)、小道具(蜡烛)、大主题(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赞美了跨越国界、情同母子的深情和战斗的友谊。

)
3、感动的原因:①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②环境很危险,炮火连天
③点在坟头的蜡烛有特殊意义④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
4、记叙文线索:蜡烛
5、黑色大围巾表示了沉痛哀悼的感情
6、老妇人的动作爬跪说明了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
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选自《雨果文集》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雨果的态度、立场:雨果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强盗政府,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极大尊重和同情,表达了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

5、课文结构:1-4段赞美圆明园 5-10段谴责侵略者
6、感受作家的语言风格(谴责的艺术):(反语: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
初二上册期末语文复习资料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

(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

)
(1)秋风破屋图(2)群童抱茅图(3)屋漏无干图(4)遥想广厦图
2、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描绘?
“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的肆虐。

“飞”“渡”“洒”“挂罥”“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

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铺垫。

3、“归来倚杖自叹息”,结合全诗,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秋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之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4、“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历的什么事件?咱们还学过哪首诗歌也反映了这件事?
安史之乱。

《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在诗里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气氛;二是烘托了诗人暗淡愁惨(或悲凉、凄凉、悲哀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蓄势。

6、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谈谈你的理解?
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7、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两
句诗的?
诗人从个人的痛苦,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发出这样的呼喊,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8、联系全诗,简要分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由自己的困难,推及到“天下寒士”,表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而使天下寒士都得以安乐,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宽广胸襟,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9、通过写景渲染诗人暗淡悲惨处境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10、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抒情议论的关键句是: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1、以写实手法写出秋风的威力的诗句是: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二、《观刈麦》
1、本诗从格律上,这是五言律诗。

从表达方式上,这是一首叙事诗。

2、白居易的叙事诗善于刻画人物在某种特定环境下有悖于常情的心情,请从本诗中摘出这样的诗句,进行简要分析。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虽说烈日炎炎,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人都筋疲力尽了,但还是只想着抓紧夏天白昼长多干点活。

这里人物的心理跟环境是对立的,这样的描写能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思想。

3、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一句所展现的劳动场景。

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农民顶着烈日劳动,脚下是被烈日熏蒸的暑气,阵阵往上冲,弯下的赤裸脊背,被灼热太阳光烧烤得油黑发亮。

4、赏析“今我何功德,尽日不能忘”。

这段议论抒情句,通过官吏舒适富裕与农民辛苦贫困的鲜明对比,
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5、诗中最能体现农民辛苦劳作的诗句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6、描写母子给田间劳作的亲人送饭送水的句子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7、描写“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而换来的丰收的句子是: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8、“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悲从何处来?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八年级语文复习资料(新人教版)
词汇积累
落第不逊诘责托辞油光可鉴抑扬顿挫深恶痛疾翳责罚广漠宽恕文绉绉凄惨
奥秘翻来覆去滞留愚钝器宇禁锢轩昂犀利侏儒酒肆尴尬粗制滥造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颔首低眉诚惶诚恐无可置疑黯然失色广袤无垠搓捻
企盼繁衍迁徙觅食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繁花似锦风云突变不可名状
落英缤纷冥思苦想期期艾艾博识美艳消释裉尽凛冽脂粉奁睥睨迸射拖泥带水
播弄虐待踌躇鞭挞祈祷罪孽雷霆旸谷姮娥苍茫翡翠精灵蜿蜒执拗海誓山盟
憔悴馈赠真谛镶嵌酷肖长吁短叹千山万壑盛气凌人蓬蒿咫尺狼藉呐喊怵抠
不自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戈壁滩沧海桑田
媲美挑衅鼠目寸光相辅相成缄默窥探狩猎顾忌凋零滑翔目空一切哂笑拍板
牟取颤颤巍巍莫衷一是胸有成竹不容置疑慷慨大方一视同仁任
劳任怨蹲踞酬和
熹微譬喻淳朴即物起兴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凤哕门楣苋菜籍贯城隍庙招徕
肃然起敬囊萤映雪铁铉饽饽秫秸秆随机应变合辙押韵油嘴滑舌家醅一马当先
顾名思义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孤陋寡闻人情练达
课文理解
1、《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被收在《朝花夕拾》里。

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移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文章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还有一条内在的暗线,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文中具体写了四件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1)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

(2)为“我”改正解剖图,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

(3)关心解剖实习,表现藤野先生对“我”的学习一直关心、一直惦记,既热情,又诚恳。

(4)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表现了他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文中还有白描的手法来勾画人物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