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李云峰-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在国家电网公司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在国家电网公司的应用研究
李云峰仲苏亮张勇
(国网能源研究院,北京100052)
摘要:本文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资产特点,构建了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实施体系,明确了管理层次的设置、管理阶段的划分以及管理要素的构成。

研究提出了包括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流程和评估模型的评估改进体系。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应用对实现电网公司资产在整个寿命周期的高效率、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实施体系,评估改进体系
实施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国家电网公司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战略举措。

积极推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将带来电网公司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的变革,促进企业管理体制、机制、方法和手段的转变,将在引入科学决策、优化管理策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和队伍素质方面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管理创新工程,目前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企业对资产整个寿命周期某一环节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开展了相关研究,但尚未对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整个体系开展研究,如何系统构建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组织架构和实施模式,从而指导企业系统全面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资产特点,构建了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实施体系,明确了管理层次的设置、管理阶段的划分以及管理要素的构成。

研究提出了包括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流程和评估模型的评估改进体系。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应用对实现企业资产在整个寿命周期的高效率、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1 国网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基本思路
国家电网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系统、全过程、全费用为原则,以转变传统资产管理方式为重点构建的。

(1)以全系统、全过程、全费用为原则。

全系统原则是要打破部门职能界限,将资产管理各个阶段的工作统筹考虑,寻求资产全寿命周期的最佳方案;全过程原则是考虑从规划、立项、设计到报废的资产整个寿命周期;全费用原则是考虑整个寿命期间所有可能发生的费用,不仅考虑采购成本和建设成本,更要在资产形成前期将运维成本、检修成本以及故障成本、报废成本等统一纳入进行考虑。

(2)分层分级管理模式。

分层分级管理是结合公司当前管理模式和未来管理需要,
按照战略层、管理层、执行层三个层次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工作目标和职责要求,将总体目标、管理策略、实施措施逐层进行分解和落实,实现战略层的决策能够落实到执行层的每一个员工,执行层的信息和需求及时反馈到战略层的决策者。

(3)以工作流程为载体。

建立贯穿资产管理各阶段、有效衔接和畅通有序的工作流程,实现资产周期成本全过程管控和资产使用价值的充分利用。

通过工作流程将管理策略贯彻到资产管理的各个阶段和每个环节,将评估考核定位于各个阶段和每个环节的管理策略优化上。

(4)以精益化模型为方法。

用量化的评价指标和精益化的数学模型进行评估,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这种方法可以在不改变目前企业管理结构的情况下,达到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要求和目标。

(5)以管理信息化为手段。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信息化,强化管理层次之间、阶段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是消除资产管理信息孤岛、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必不可少的工具。

2 国网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实施体系
国网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实施体系的建立,贯穿了系统管理的思想,体现了扁平化管理的特点,明确了各管理层次的实施内容。

如图1所示。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管理层次,即企业为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而建立的从企业决策者直到具体实施者之间体现决策、管理、执行关系的管理模式,根据电网资产管理的特点,结合企业扁平化管理的要求,国网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分为战略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层,分别对应公司总部决策者、公司总部部门和网省级单位、地市级和县级公司及工区班组。

按照三层管理模式,分层界定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的各级管理权限、工作目标和职责要求,逐层落实责任目标,逐层评价考核,实现战略层的决策落实到执行层的每一个员工,执行层的信息和需求及时反馈到战略层。

外部环境指标体系
资产战略
二维管理体系
任务指标
图1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实施体系
2.1 战略层——资产战略
科学的战略决策需要建立涵盖各种因素的科学高效流程。

如图2所示,制定资产战略需要对诸多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在辅助决策基础上形成决策。

图2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战略层决策流程
其中,资产战略是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方向和原则。

资产策略是联系企业战略与资产管理各阶段业务工作的纽带。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财政金融政策、能源资源、环境保护、市场环境、政府监管机制等外部环境。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发展战略、考核机制、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等。

辅助决策是借助专业、科学、符合实际的决策手段,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前瞻性。

2.2 管理层——二维管理体系
根据国网公司目前管理现状,将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设置为由管理阶段维和管理要素维构成的二维管理体系,其中管理阶段维(X轴)分为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报废四个阶段,管理要素维(Y轴)分为管理策略、工作流程、评估考核、保障机制四个方面,从而划分出16个管理模块。

(1)管理阶段——X轴
根据电网公司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将资产全寿命周期划分为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报废四个阶段,如图3所示,每个阶段都包括不同特点的工作项目以及相应的具体工作内容,较为完整地覆盖了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全过程。

图3 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阶段划分
(2)管理要素——Y轴
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管理要素包括管理策略、工作流程、评估考核和保障机制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均是在资产战略的总体指导下进行梳理和不断完善。

其中,管理策略、工作流程和评估考核三个方面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完善的闭环管理,保障机制的作用是为管理策略、工作流程和评估考核提供有力支撑和良好的运转环境,保障信息畅通、工作流畅、管理到位。

表1中明确了管理四要素的内涵和定位。

表1 管理要素的内涵和定位
要素名称内涵和定位
管理策略是指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各个阶段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该目标而建立的决策机制和管理方法,为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各阶段的工作指明努力方向并提供方法和手段的支持。

工作流程是指将公司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紧密联系起来,形成闭环管理的总体工作流程,由多个具体业务流程组成,为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策略的执行载体。

评估考核是指建立全面、可行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估考核体系,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以形成对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持续改进,为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闭环工作机制的必要因素,根据评估考核的结果可以形成对工作流程和管理策略的不断优化和持续改进。

保障机制是指保证管理策略、工作流程和评估考核正常运转和发挥作用,从组织与管控、规章制度和标准建设、管理信息化三个方面建立起来的工作环境,为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2.3 执行层——任务指标
按照管理层(总部职能部门和网省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分解下发的工作任务和完成指标实施和落实,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完成指标可以因地制宜,允许有所差异,但需按照统一的原则和标准制定。

具体的主要工作任务和主要完成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主要工作任务和主要完成指标
执行层任务指标具体内容
工作任务项目执行包括基建、大修、技改、运维、调度、营销等项目的实施。

信息采集
包括设备资料、运行数据、试验数据、备品备件、工时、材
料、台班、设备状态、人员信息、资产管理需求等方面的信
息数据的采集和填报工作。

运行操作包括运行方式安排、调度指挥、倒闸操作、设备巡检、走廊
和站区维护、定期检测、状态评价等。

维护检修包括设备清扫、隐患排查、例行试验、诊断性试验、带电作业、元器件更换、设备翻新以及解体检修等现场作业。

环境协调包括拓展营销范围、电力科普、协调线路走廊和站址、防外力破坏等工作、争取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等。

完成指标安全指标不发生电网事故、设备事故和人身事故等。

效能指标
做好负荷预测、科学安排运行和检修方式、及时排除设备隐
患、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努力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成本指标
精细财务管理,现场标准化作业,规范现场作业成本管理,
严格投资和成本管理预核算制度等。

3 电网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评估改进体系
评估改进体系的设计原则是以资产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为出发点,以管理层次、管理阶段和工作流程为基础,以流程化、精益化控制为策略,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评估流程和评估模型,形成健全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机制。

3.1 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是进行评估考核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指标体系按照分层评价、综合考核的原则构建,指标从战略层、管理层到执行层逐层进行分解,从总体目标到管理目标,最后分解到每个员工的指标任务,构成树状的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指标的评估考核,可以找到与总体目标的差距;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使得执行层能够按照战略层的目标和要求,落实到位。

根据管理目标评价和工作质量评价两个方面,指标体系分为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两类,如表3所示。

表3 评估考核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指标类型具体内容
结果性任务安全指标
反映公司资产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指标,衡量资产在安全
方面的管理水平和成效。

效能指标
反映资产的利用率、可用率和服务质量的指标,衡量资产在
效能方面的管理水平和成效。

成本指标
反映资产在全寿命周期内资本和成本性支出方面的指标,衡
量资产在投资和成本方面的管理水平和成效。

过程性指标及时性指标评估各工作流程是否按规定时限执行。

规范性指标评估各工作流程是否按规范要求进行。

先进性指标评估各工作流程先进方法的应用程度。

3.2 评估流程
资产绩效评估的考核流程应遵循持续循环的闭环管理原则,包含完整连贯的实施步骤。

绩效评估考核机构将围绕以下步骤开展资产管理工作的评估、分析和反馈流程:首先,完成指标体系的设计;其次,根据指标的设计要求收集评估对象的指标数据,进行校核、计算后出具评估结果;在此基础上针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掌握公司资产管理工作现状和差异点;最后,评估考核机构应根据评估结果形成相应反馈意见,用于制定资产管理工作持续完善的提升计划或对既有指标体系进行更新修正,最终形成评估考核的闭环流程。

图4 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阶段内部评估流程
根据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需要,评估考核环节,不仅要优化阶段内部自评估流程和策略,更为重要的是要强化其他相关阶段的信息反馈与评估,实现闭环管理。

3.3 评估模型
建立科学的评估模型是保证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实现总体目标的关键,按照电网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总体要求,充分考虑不同电压等级、不同设备、不同重要程度等影响因素,进行量化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建立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分析、评估、决策的数学模型,明确系数整定原则和依据,并在实践中进行模型校验和敏感性分析,修正完善模型。

综合评估模型是根据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总体目标研究确定的,是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各阶段、全过程工作都要遵循的基本方法。

模型函数的确定需根据指标和指数的设置,对采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预处理,根据设备类型等因素对数据进行标准化,不同量纲的指标要对照标杆值(或目标值)进行折算,通过历史数据的验证,使计算结果能够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并可以收敛。

综合评估模型如下:
T= F(αS,βE,γC)
其中:T——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综合指数;F(x)——函数关系;S——安全指数;E——效能指数;C——周期成本指数;α、β、γ——权重系数
1)对于每个资产项目(新增资产),α、β和γ系数不同阶段的数值不同,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和特点确定,评价结果作为资产项目管理不同阶段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以实现资产管理各阶段目标的统一;同时通过前期预测和后期实践结果的对比,实现阶段前后管理策略的闭环优化;
2)对于每个地区资产(在运资产),α、β和γ系数的数值根据不同地区的电网发展战略和资产状况、经济环境、发展能力等影响因素确定。

客观评价不同地区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工作成效和工作质量,科学引导不同地区的资产管理策略。

3.4 改进机制
通过对各个阶段、全过程的工作成效和工作质量的量化评估,目的是不断优化资产战略和各阶段的管理策略,优化工作流程、指标体系和保障机制,形成阶段之间有效衔接、相辅相成,层次之间高效有序、信息畅通的横向、纵向闭环管理机制,实现资产管理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1)横向闭环管理机制
如图5所示,利用阶段前后或跨阶段的信息反馈和评估,建立管理阶段之间的横向闭环管理机制,以实现资产战略、全过程资产策略、各阶段工作策略的持续优化。

一是可以对工作成效进行全过程评估,优化工作策略;二是可以对比预定目标和执行结果,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三是可以利用其他阶段的信息作为本阶段工作的参考依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四是通过全寿命期间的分析评价,可以进一步优化资产战略。

图5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横向闭环管理机制
(2)纵向闭环管理机制
如图6所示,通过战略层下达资产战略,管理层根据资产战略制定相应的资产策略,通过二维管理体系下达分解任务和指标,执行层执行情况再反馈到管理层进行评估,管理层将评估结果上报到战略层,战略层再根据评估情况下达考核结果,同时依据考核结果调整优化资产战略,从而建立了管理层次之间的纵向闭环管理机制。

通过这种闭环管理机制,可以将战略层的决策落实到执行层的每一个员工身上,同时执行情况能够及时地反馈到战略层,从而实现层次上下的协调和统一。

图6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纵向闭环管理机制
(3)持续改进机制
如图7所示,根据预定目标,制定工作策略,工作策略执行后,将实际完成的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对比分析,查找差距,消除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完善预测标准和模型,优化制定策略的方法和流程,从而建立螺旋上升的持续改进机制。

这种持续改进机制可以应用于规章制度、管理策略、管理流程、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持续优化,是一种易于掌握,并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是建立常态工作机制和实现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图7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持续改进机制
4 结语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按照电网公司发展战略和不同时期发展要求,统筹兼顾资产安全、效能和周期成本三者的关系,从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覆盖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维、财务、绩效等多个专业领域,借助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基于系统工程基本理论,运用模块化、标准化、精益化多项设计集成的方法,经过深入研究和总结提炼出的理念和方法,将对系统规划、科学部署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相关工作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撑,对于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高效率、低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Ahmed N U.A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model for life cycle cost management
system[J].Information & Management,1995,28(4).
[2] Joachim Schneider.Asset management techniques[J].Electrical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2006(28).
[3] Effect of Different Limit States on Life Cycle Cost of RC Structures in Corrosive
Environment[J].Journal of Infrastructure Systems,2005,11(4):231-240.
[4] 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系统规章制度汇编[Z].
[5] 李云峰,张勇.国家电网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框架体系研究[S].北京:国网能源研究院,
2010.
[6] 张勇,魏玢.电网企业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思考[J].电力技术经济,2008,20(4):62-65,
69.
[7] 张勇.电网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流程优化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专辑),2009,17:554-559.
[8] 曾慧娥,刘成俊,周庆忠等.设备全寿命费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5(5):
67-70.
[9] 徐晖,何薇,陈君.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在电力企业的应用[J].广东电力,2006,19(10):48-49.
[10] 靳希,陆哲敏.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在电网黑启动设计规划中的应用[J].电力科学与技术
学报,2007,22(1):67-71.
[11] 采峰,曾凤章.业务流程管理(BPM)的集成性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3):238-239,2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