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中物理总复习全部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中考知识点必备
测量力与运动
要点提纲
一、初中物理常用物理量
1.长度(l,s,h):测量工具:刻度尺;国际单位:米(m);
2.质量(m):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国际单位:千克(kg);
3.时间(t):测量工具:秒表、打点计时器、单摆(间接);国际单位:秒(s);
4.温度(t、T):测量工具:温度计(2种);国际单位:开(K);常用单位:摄氏度(℃)5.体积(V):测量工具:量筒;国际单位:米3(m3);
6.力(F、G、f、N):测量工具:弹簧秤、测力计;国际单位:牛(N);
7.电流(I):测量工具:电流表;国际单位:安(A);
8.电压(U):测量工具:电压表;国际单位:伏(V);
9.电阻(R):测量方法:万用表(直接),伏安法(间接);国际单位:欧(Ω);10.电能(W):测量工具:电能表;主单位:千瓦·时(kw·h)。

二、常用单位的换算
1小时(h)=60分(min)=3600秒(s)
1米(m)=10分米(dm)=102厘米(cm)=103毫米(mm)=106微米(μm)=109纳米(nm)1平方米(m2)=102平方分米(dm2)=104平方厘米(cm2)=106平方毫米(mm2)
1立方米(m3)=103立方分米(dm3)=106立方厘米(cm3)=109立方毫米(mm3)
注意:立方分米(dm3)和升(L)等价,立方厘米(cm3)和毫升(mL)等价。

1千克(kg)=103克(g)=106毫克(mg)=109微克(μg)
1安培(A)=103毫安(mA)=106微安(μA)
1伏特(V)=103毫伏(mV)=106微伏(μV)
1千瓦·时(kw·h)=3.6×106焦(J)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
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
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
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
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
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
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质量以及天平的使用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
毫克(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

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三、机械运动
1.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一个被选为作标准的物体。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3.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

4.速度: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仅限初中提法),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5.匀速直线运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的直线运动;运动规律:t
s =v 。

6.打点计时器实验:如果打在纸带上的点相邻间距都相等,说明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且对于同一打点计时器,点距越大,说明物体运动速度越快,实验室打点时间间隔0.02秒(50赫兹)。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7.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s -t 图像) s/m s/m t/s t /s 甲

O
O 乙甲v v v >=甲甲甲,t s 甲
s 甲t 静止图像匀速直线运动图像


乙甲v v <
思考:怎样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
四、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2.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形变;(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4.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5.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6.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7.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8.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9.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力(万有引力)而受到的力。

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0.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对于密度均匀,厚度也均匀的规则物体来说,物体的重心即为数学意义上的几何中心。

重力的大小G=mg,g=9.8牛顿/千克。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1.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2.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1)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a.两物体间的压力;b.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接触面材料的性质。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3)在相同压力的情况下,滚动摩擦要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14.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15.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简称“平衡力”,必须满足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16.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思想:用一个力来替代两个力的作用,这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

这是一种等效替代法的思想,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2)合成原则:同向相加,方向不变;反向相减,方向跟比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

F1F
2
F合=F1+F2
21
F合=F1–F2
同向二力合成反向二力合成
17.惯性: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先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的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18.摩擦力: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所受压力大小有关。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并且在这两个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省力。

密度压强和浮力
要点提纲
一、密度
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外界条件环境变化而变化。

2.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公式
V
m
=
ρ(定义式)。

3.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千克/米3(kg/m3);常用单位,克/厘米3(g/cm3);单位转
化,如=

ρ 1.0×103千克/米3=1克/厘米3。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质量
或体积大小无关,对于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成正
比。

改变物质密度的因素有:物质的状态、温度压强
等。

(可以和电阻的性质相类比)
5.同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图像(m-V图像)是一条过
原点的倾斜的直线,直线的斜率越大,表明该物质的
密度越大,如右图所示。

6.测物质的密度:实验室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质质量,使用量筒测量物质的体积(液
m
V


O


ρ
ρ
ρ>
=



,
V
m

m

V
体和固体不同)。

二、压力:由于两接触物体相互挤压而产生垂直于接触面的力。

注意:压力可以由重力引起,也可以是其他力引起的,如下图所示。

(F 压表示压力)
G
-G <
三、压强
1.物体单位受力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单位帕(Pa )。

2.公式:S
F p =,注意:这是原始公式,单位要统一使用国际单位,S 是受力面积,必须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有压力存在的那个面。

3.改变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一般方法:(1)在受力面积一定时,改变压力大小,改变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2)在压力一定时,改变受力面积大小,改变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

4.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同种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3)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5.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gh p ρ=
注意:这是S
F p =的推导式,gh p ρ=适用于任何形状的容器中液体的压强,h 为深度,为液面到液体内某点的竖直距离,同时也适用于密度均匀的柱状固体的压强。

中考选择题正方体压强题一般都会用到这个公式。

6.连通器:上端开口或连通,下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是相平的。

应用:液位计、茶壶、船闸等。

7.大气压强
(1)两个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大气压的存在且是很大的;托里拆利实验:第一
次测出大气压强的值为76厘米汞柱,合1.01×105Pa 。

(2)大气压的应用:真空吸盘、用吸管喝饮料、抽水机、吸尘器、钢笔吸墨水等等。

8.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9.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0.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1.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
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2.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3.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四、浮力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 浮 < G , 下沉;
(2) F 浮 > G , 上浮
(3)F 浮 = G ,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p 物>p 液, 下沉;
(2) p 物<p 液 , 上浮
(3) p 物=p 液,悬浮。

(不会漂浮)
3.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下表面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向下的压力,这个压力差就产生了浮力,即F 浮=F 下﹣F 上。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排液排浮gV G F ρ==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 浮= G — F ,(G 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所受到的重力,
(4)平衡法:F 浮=G 物 (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

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8.用弹簧秤测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a .弹簧秤竖直方向校零;
b .用细线将物体挂在弹簧秤下,读出弹簧秤在空气中的读数F 空,即物体重力G ;
c .让物体浸在液体中读出弹簧秤的读数T ;
d .浮力的大小等于弹簧秤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即F 浮=G ﹣T 。

注意:由公式看出,物体未浸没时,浮力的大小和深度有关,当物体全部浸没时,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

简单机械 机械功
要点提纲
一、杠杆
1.完整的杠杆结构
硬棒,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作用在杠杆在使它转动的力叫动力,阻碍杠杆
转动的力叫阻力,力臂必须垂直于力,即l ⊥
F 。

2.杠杆平衡状态: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
状态即为平衡状态。

注意:不一定是要在水平位置静止才是平衡状态,在任意位置静止都算是杠杆平衡,但是在
做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的实验前,需要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 1L 1=F 2L 2。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3.杠杆的种类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

(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
二、滑轮:杠杆的一种变形
1.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只能改变力的方向(各个方向),但不改变力的大小。

2.动滑轮是一个省力杠杆,能省一半力,但要费一倍距离,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思考:一般讨论的问题是轻滑轮,即滑轮质量(重力)不计,如果要考虑滑轮的质量呢? 定滑轮(轻)模型 动滑轮(轻)模型
三、功和功率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 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 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距离)条件:F 与s 必须是在同一条直线上。

3. 功的公式:W=Fs ;单位:W →焦;F →牛顿;s →米。

(1焦=1牛·米). 功是能量的一个单位,故单位是“焦耳”(J )。

思考:不做功的几种情况?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2
G
F G O 1F 2F 1
l 2l 动 力
阻 力 动力臂 阻力臂
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P 有/W=η
7.功率(P):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功率。

8 .公式表达:t
W P =
,单位:P →瓦特;W →焦;t →秒。

(1瓦=1焦/秒。

1千瓦=1000瓦)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v F P =。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常用单位是千瓦(kW ),1kW=1000W
四、动能和势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 重力势能;动能 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12.动能E k :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其动能就越大。

记忆公式:22
1v m E k =。

13.重力势能E p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物体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其重力势能就越大。

记忆公式:mgh E p =。

声和光
要点提纲
一、声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的特征
a .响度:声音强弱的程度,响度与声波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b .音调: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即发声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与声音的频率f 有关;
c .音色:随着发声体的不同而不同。

4.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
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5.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射现象。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6.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7.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

低于20赫兹的声波称为次声波,超过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10.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电灯,蜡烛等。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8米/秒,这是目前宇宙中的极限速度。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6.光线: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太阳光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地球上时近似认为是平行光,而蜡烛,电灯之类的点光源发出的光为放射状光线。

三、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应注意的问题:关于反射定律的中考题型,考作图题的
概率比较大。

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入射角和反射角是入射光
线和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写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因为先有入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的),反射定律适用于任
何反射面,包括曲面,但是初中阶段只讨论平镜面反射。


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注:光路是可逆
的)
四、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平面镜成像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注意:作图的时候物用实线表示,虚像用虚线表示,实像用实线表示。

还要注意表上字母。

4.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5.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五、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的时候,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特别的,当光垂直入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总是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线、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折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r )。

r <i r >i 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作用是不同的。

当光从光疏介质斜射到光密介质的时候,入射角要大于折射角;当光从光密介质斜射到光疏介质的时候,入射角要小于折射角。

记忆方法:对空气、水和玻璃,空气中的角>水中的角>玻璃中的角,这里的角可以指入射角或折射角。

六、光的色散
1.白光的色散:一束白光穿过棱镜后,白光会分散成许多不同颜
色的光的现象。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 复色光:可以分解成单色光。

5. 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

七、透镜(光的折射现象应用)
1.透镜的种类:
a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有2个焦点。

O F 1F 2 O F 1F 2
b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有2个虚焦点。

入射线
反射线
i i '
r 折射线
玻璃空气反射线i
i 'r 折射线玻璃空气入射线
2.凸透镜成像规律
如果用f表示凸透镜的焦距,u表示物距,v表示像距,则有如下重要关系:
a.u>2f,f<v<2f,像物异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
b.u=2f, v=2f,(u+v=4f)像物异侧,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c.f<u<2f, v >2f,像物异侧,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幻灯机;
d.u=f,不成像点;
e.u<f,像物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

f. u+v>4f 成倒立的实像,并且可以成两次清晰的像。

凸透镜成像的五种情况图示应注意的问题:
(1)二倍焦距处为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转折点;(2)焦点处是成实像与成虚像的转折点,但焦点处是不成像点;
(3)物离焦点越近,像越大,像距也越大。

(4)利用凸透镜成像特点解题时主要用“不等式法”。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是:带刻度的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和火柴,实验时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间,首先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实验时先在带刻度的光具座上固定凸透镜,然后调整蜡烛的位置,最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为止,并观察像的性质,同时在光具座刻度上读出此时的物距和像距,并和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作比较得出结论。

光路图:
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