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版6六年级下册:《和田的维吾尔人》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六下
9.和田的维吾尔人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肃然起敬、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人的民俗特点。

3.感受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4.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地描写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

【教学素材】
搜集关于新疆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欣赏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说说对维吾尔的印象。

2.对维吾尔族除了我们所知道的这些,还有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

现在,我们就走进和田的维吾尔。

3.播放课件,了解和田。

(课件出示)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教师指出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

(课件出示)
2.教师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然后范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4.教师指导重点生字和词语。

(课件出示)
(1)指名读。

(2)教师正音,指导书写。

(3)出示文中的词“惊恐深邃扼杀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渺渺飘荡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

读词后(课件出示)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词的意思。

(课件出示)
(4)出示文中的近义词,反义词。

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课件出示)
近义词:风趣----幽默豁达-----开朗纵使-----即使
激昂-----高昂惊恐-----惊骇扼杀-----抹杀
单调-----单一摇曳-----摇荡深邃-----深奥
反义词:摇曳-----平稳深邃 -----浅显豁达-----狭隘
完整-----残缺激昂-----低沉单调-----丰富
沙哑-----清脆
三、粗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并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

(如,日常食品“馕”、“烤肉”和“库乃其”都是在沙土坑中烤制成的;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晒干;天生爱花;能歌善舞等。


2.快速浏览,划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

(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3.讨论: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
(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4.总结。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1):“我”亲身感受到了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和乐观。

第二部分(2--6):具体介绍和田的维吾尔人的性格特征。

第三部分(7):总结维吾尔人的豁达乐观的性格。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从来没有吃过见过的“馕”,一望无际的“沙漠”,豁达开朗的“维吾尔人”。

你对维吾尔人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一段话写一写吧!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字词,回顾大意。

1.检查读音,指名读。

(课件出示)
2.教师听写字词。

3.指名回答课文写的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感受风情。

1.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它的与众不同体现在哪里?
当你听到沙尘暴时,感觉害怕吗?而维吾尔人又是怎样?
学生回答:“迎风引吭”
(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席卷大地,而在这恶劣的环境里,竟传来像这样的激昂的歌声。

预设:维吾尔人对环境充满无畏、对生活充满乐观。

(3)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

瞧,我是惊恐的缩在被窝里竖耳倾听,而维吾尔人却是驾着马车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一面是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另一面确是维吾尔人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这样的对比,体现了和田维吾尔族人什么样的性格?(课件出示)用原文上的词语——豪气与乐观。

引导学生找到了描写维吾尔人性格的一个关键词,就是这样一个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人,即使碰到黑夜、沙尘暴这样恶劣的环境,他们的感觉也是甜的。

(4)学生将关键词放进句子,一起读读这句话。

感受维吾尔人的豪气与乐观。

(豪气与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过渡:维吾尔人除了豪气与乐观,还有其他的特点。

说说你有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维吾尔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①和田维吾尔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

(热爱土地)
“民以食为天”,人的吃食离不开土地,但维吾尔族人对土地的崇拜达到令人惊叹的地步。

老师引读(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气四溢的烤肉是从土馕坑里烤制而成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一年四季的大众食品--馕,无一不是从古堡似的土馕坑烧制而出的!)想看看从土馕里烤出来的这些美味吗?(课件出示)
②有些维吾尔老乡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

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横七竖八的衣服像一张巨幅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在寂静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

在作者眼中一片无垠的沙漠还是一片荒凉吗?此时,你对维吾尔人又多了一个怎样的印象呢?
(引导:热爱土地,对生活充满热爱。

)(课件出示)
③板书(热爱土地)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3.第四自然段
说说你有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维吾尔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预设:和田地处大漠边缘,哪里的环境很恶劣但是仍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

(爱美)
①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比喻句描绘了一番“美不胜收”的景象。

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并读一读。

(巴扎的闹市里……真是美不胜收。


②学生欣赏图片“巴扎”,绣花都帕,“艾嘚来斯”,让我们一起感受“巴扎”,绣花都帕,“艾嘚来斯”的美吧,全班齐读课文第四段。

(课件出示)
③(图片)维吾尔人爱花、种花、绣花、穿衣如花、姑娘似花。

维吾尔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的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贫瘠的地方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

(课件出示)
(爱美)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4.第五、六自然段
维吾尔人还有什么特点,学生读课文第五、六自然段,找一找。

(课件出示)
预设:维吾尔的姑娘小伙不单漂亮,能歌善舞也是出了名的。

(能歌善舞)
①他们会在什么情况下载歌载舞?
②维吾尔族的姑娘、小伙儿都能歌善舞。

从他们的舞蹈中感受到了什么?(热情、欢乐、美丽、优雅……)
③小结:热情好客的维吾尔人总是用舞蹈表达他们的情谊,流露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课件出示)
(能歌善舞)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课件出示)
5.小结拓展(课件出示)
(1)
预设①:维吾尔人的豁达乐观,与第一自然段相呼应。

(课件出示)
引读:(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预设②:和田的维吾尔人爱土地、爱大漠、爱美爱花、爱歌爱舞,表现了他们具有怎样的性格呢?
明确:豁达乐观
引读:(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谈谈你对“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的理解。

6.希望同学们能像和田的维吾尔人一样,豁达乐观的面对生活、面对未来
三、提升认识,体会写法(课件出示)
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
(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环境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善良友好的品质,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

所以无论生活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作业: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例如:各种重大节日、婚礼、葬礼、饮食、庙会等)
板书设计
9.和田的维吾尔人
豪气乐观
热爱土地
爱美
能歌善舞
无论生活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自己在这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好:
1.抓住本文的重点句段进行学习,是我教学这篇文章的一大特点。

如:划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围绕着“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还是甜的。

”这个中心句来展开学习,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感受和田维吾尔人的风俗习惯及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

最后又回归到课文最后一段:“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还是甜的。

”感受和田维吾尔人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整节课的教学比较有条理,容量也比较大。

学生对课文理解得也比较透彻。

2.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侧重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写法指导,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进行写法指导。

在课后让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中心句,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从重点词语入手来理解句子。

对一些词语的理解,指导学生运用了多种方法:联系课文注释,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

遗憾的是,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做得不够,有些前松后紧。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充分合理的安排时间与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