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两则》精选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两则》精选练习题
《庄子》故事两则
一、填空
《庄子》是______ _的著作集,为____家经典之一。
庄周,_____时期宋国蒙人,哲学家,______家代表人物。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鹓鶵()()醴.泉()濠.梁()鯈.鱼()惠子相.梁()鸱.()恐吓()
三、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1、惠子相.梁()
2、非梧桐不止.(.).3.、.于是
..鸱得腐鼠()4于是()惠子恐5、醴.泉()6、搜于()国.中()7发于()南海8、飞
于()北海9、安.知鱼之乐()10、鱼出游从容
..()11、是.鱼之乐也()
12、鱼之乐全矣()13、云者()14、请循其本()
四、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2.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
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4.子故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5.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6.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7.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五、回答下列问题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20《庄子》故事两则
邱孔龙
5分钟训练(预习类练习,可用于课前)
1. 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
⑵.非醴()泉不饮
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⑷.鯈()鱼出游从容
答案:⑴yuān chú ⑵ lí⑶ háo liáng ⑷tiáo
2. 解释下列加点字
⑴.惠子相梁⑵.非梧桐不止
⑶.是鱼之乐也⑷.安知鱼之乐
答案:⑴.做宰相⑵.栖息⑶.这⑷.怎么。
3.《〈庄子〉故事两则》节选自《庄子》是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家经典之一,庄子即,
国时期宋国蒙人,家。
答案:《庄子?秋水》庄周道庄周战哲学
课中10分钟(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家)
B.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于:在)
C.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
D.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完全,确定是)
解析:本题A项中“国”应理解为“国都”,B项“于”是“向、到”之意,C项“吓”应解释为“吓唬”。
D项解释正确。
答案:D
3. 一词多义
4. ⑴于发于南海()
于是鸱得腐鼠()
⑵固子固非鱼也()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解析:一词多义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平时要注意积累辨析。
解答本题时,根据该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及其作用来理解,该词的
含义应能将其前后的词语连接起来。
答案:⑴于:介词,引出动作处所,从。
于:介词,在
⑵固:副词,本来。
固:副词,固然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于是鸱得腐鼠
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C.请循其本
D. 鹓鶵过之
解析:本题中A项中“于是”在句中并非一个词,而是一个介宾短语,这个短语是由介词“于”加上代词“是”构成,可译为“在这时”,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作为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答案:A
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人恒过然后能改
B.惠子相梁
C.庄子来,欲代子相
D.我知之濠上也
解析:本题中有三项属于词类活用,A、B、C三项中加点词语都是名词用作动词,A项中“过”由名词“过错”变为动词“犯过错”,B、 C选项“相”由名词“辅助君主的人”变为动词“当宰相”,只有D项是一般用法。
答案:D
5. 庄子见了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施,用讲故事的方法奚落他,这与直言痛斥惠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6. 解析:当惠子在城里进行了大搜捕后,庄子大大方方地来到惠子的面前,他并没有对惠子破口大骂,而是从鸟的故事讲起,直到最后勾连一句,才让惠子意识到原来这个故事是在骂他,这种绕弯子奚落对方的方式,既含蓄又尖锐。
答案: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奚落惠子,既尖锐痛快又余味无穷。
6.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解析:文中体现出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他俨然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因而庄子说鱼乐,其实是他自己的愉悦心境的体现。
答案: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肥沃,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字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 鯈鱼出游从容
⑵. 请循其本
⑶.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本文理解,根据上下句的意思,准确地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答案:⑴.悠闲自得⑵.最初⑶.既然
1. 判断文中划线句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修辞方法。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答案:反问
3.翻译句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解析:翻译本句,关键区别句中两个“固”的含义,前者为“固
然”,后者为“本来”,然后将每个词语的含义逐一对译即可。
答案: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4.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解析:惠子在文中体现其好辩、重分析的性格,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带有逻辑家的个性,对此,允许有不同看法,但要言之有理。
参考答案:略。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置杯焉则胶着地 B. 去以六月息者也。
离开
C. 而后乃今培风。
陪同
D. 而后乃今将图南。
计划
10.下列句子中的“之”与“鹏之徙于南冥也”的“之”意义相同的是()
A.临帝子之长洲 B.之二虫又何知
C.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D.汤之问棘也是已
11.下列句子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是()
A.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2.下列句子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极娱游于暇日 B.而彼且奚适也?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复驾言兮焉求?
9、C
10、D
11、D
12、A
巩固练习: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
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
说明庄子想像力丰富。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3.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
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天色深青,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吗?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
通假字:北冥有鱼“冥”通“溟”海
其正色邪“邪”通“耶”语气词呢、吗
词类活用
志怪者也。
怪:形作名,怪异的事情
水击三千里,水:名作形,在水面上
南冥者,天池也。
天:名作形,天然的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其翼若垂天之云
2、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①志怪者也()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3、蜩和学鸠为什么讥笑鲲鹏呢?(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对蜩和学鸠的态度是怎样的?哪句话表现最为明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更敬佩鲲鹏还是更敬佩蜩和学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答案(找作业答案--->>上魔方格)
1、其翼/若垂天之云
2、①记载;②离开,这里指离开北海
3、因为鲲鹏胸有大志,入深海,翔九天,而蜩和学鸠却只能遇树而止,他们不理解鲲鹏所为,更不理解鲲鹏的志向,所以会讥笑鲲鹏。
(意对即可)
4、庄子讽刺蜩和学鸠的目光短浅,“之二虫又何知”这句表现最为明显。
5、示例一:我更敬佩鲲鹏,因为鲲鹏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范仲淹、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的向前发展。
示例二:我更敬佩蜩和学鸠,因为蜩和学鸠知足常乐,淡泊名利,高洁伟岸,就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隐居山野,采菊东篱,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言之有理即可)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
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 鯈鱼出游从容⑵. 请循其本
⑶.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4)游于濠梁之上----------------
(5)鱼之乐也--------- (6)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7)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8)汝安知鱼乐’云者-------------------
2、判断文中划线句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修辞方法。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3.翻译句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4、下列句子中“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呼尔而与之
C、吾谁与归
D、吾与徐公孰美
5、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
境?
1、答案:⑴. 悠闲自得⑵.最初⑶.既然2反问3、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4、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