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1春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一章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合集下载

2021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1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1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第 二册(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
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06页 0008页 0010页 0012页 0014页 0016页 0055页 0092页 0094页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现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 第四节 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第三节 南海诸岛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 容量
2021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 册(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新教材中图地理必修第二册课后检测能力提升:第一章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含解析

新教材中图地理必修第二册课后检测能力提升:第一章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含解析

[学考合格练]下图为某省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木桶效应”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省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取决于()A.矿产资源B.水资源C.土地资源D.生物资源2.提高该省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A.大力开采地下水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C.提高植被覆盖率D.迅速扩大耕地面积解析:第1题,根据木桶理论,容量的大小由短板决定。

图示省区水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最少,相当于木桶的短板,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水资源。

其他资源较多,不是最主要制约因素。

第2题,提高该省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

大力开采地下水,会引发地面沉降等问题。

加快矿产资源开发、迅速扩大耕地面积不能促使水资源增加。

答案:1.B 2.C下表为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部分资料表。

据此回答3~4题。

项目地区年生物(万吨)可承载人口(万)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长江中下游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10 000 1 000 4①地势高、气候寒冷②生态环境脆弱③自然资源丰富④土地生产潜力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青海、西藏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主要影响因素有()①矿产资源②水资源③土地资源④气候资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第3题,结合表中内容和西藏、青海的自然环境,可知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潜力小。

第4题,青藏高原河谷地带地势平坦,河漫滩土壤肥沃,气温相对较高,适宜农业生产和居住。

答案:3.A 4.D下图是澳门围海造陆形成的新城区(A、B、C)人口数量规划图。

据此回答5~6题。

5.规划围海造陆新区人口数量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水资源B.交通便捷度C.新区面积D.科技水平6.为提高各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下列措施合理可行的是()A.大力增加住宅面积,缩小绿地比例B.增加居住建筑密度,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C.增加居住建筑高度,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D.建立便捷交通系统,促进内外交流解析:第5题,由图示可知,围海造陆形成的新区面积越大,人口越多,故影响新区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是新区的土地面积。

地理必修2中图版第1章第3节课件21张

地理必修2中图版第1章第3节课件21张
生态学、资源(zīyuán)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 口数量。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zīyuán)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 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其中淡水和土地是最重要的因素
Image
第二十二页,共22页。
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 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tóngshí)又不 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
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1. 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环境承载力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角度考虑,仅考虑
人口
;人口合理容量从人口发展的角度考虑;
2. 环境承载力是一个
米/人)
径流总量(亿立方米)
巴西
俄罗斯
加拿大
美国 印度尼西亚
中国
印度 世界
468700
120000 90000 60000 30000 0
0
20000 40000 60000
第九页,共22页。
为什么世界上许多(xǔduō)国家和地区正面临着淡水资源不足的危机?
地球(dìqiú)的流水“账” 70.8%:地球(dìqiú)上水覆盖的面积。 2.5%:全球水资源中可饮用的淡水比例。 0.26%:人类能利用的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占淡水总量的比例。 65%:约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而约占世界人口总数 40%的 80个国家和地区却严重缺水。 11亿:目前全球有11亿人生活缺水。 死亡数百万人:联合国调查显示,全世界有数百万人死于饮水不洁所引起的 疾病。
区 境承载力是有限的,是
,而人口合理容量则体现了人口在发展中的
别 变化,他强调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
3.
。人类如果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人

地理必修2中图版第1章第3节课件48张

地理必修2中图版第1章第3节课件48张
第六页,共49页。
思考(sīkǎo):
这幅漫画说 明(shuōmíng)了 什么?将来这种 现象会出现吗?
第七页,共49页。
人类的“空间”
人类本身所占据的空间 并不算大,但人类的生存
空间却要大得多。
有人曾计算出下列有 趣的结果:当前全世界所 有的人口都可以放在英国 (yīnɡ ɡuó)的一个小岛—— 怀特岛上,而且人人有 “立足”之地。当前世界 上所有的人,若按每人 1.70米高、0.40米宽、0.30
土地资源也是决定地球环境承载力的一个重要(zhòngyào)因素
第二十页,共49页。
活动(huódòng) 三:探索土地资源的生产力 下图是人口对增长环与境土承地(载tǔd力ì)资的源影减响少的动态关系图,
请按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在它们之间加上箭头。
第二十一页,共49页。
人口增长
人均(rén jūn) 耕地减少
第十七页,共49页。
为什么世界上许多(xǔduō)国家和地区正面临着淡水资源不足的危机?
地球的流水“账” 70.8%:地球上水覆盖的面积。 2.5%:全球水资源中可饮用的淡水比例。 0.26%:人类能利用的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占淡水总量的比例。 65%:约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而约占世界人口总数 40% 的80个国家和地区却严重缺水。 11亿:目前全球有11亿人生活缺水。 死亡数百万人:联合国调查显示,全世界有数百万人死于饮水(yǐnshuǐ)不 洁所引起的疾病。
第三十页,共49页。
第三十一页,共49页。
2005年3月29 日来自世界95个 国家的1360名科 学家联合发布了一 份报告,向所有地 球人发出警告:由 于人类的过度消费, 世界2/3的自然资 源已经(yǐ jing)被 破坏殆尽!人类正 在威胁着1 000万 其他物种的生存, 同时也威胁到人类 自身的生存。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_分层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解析版)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_分层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解析版)

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3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一、选择题(2019·山东高一月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6,常住人口为21 813 334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人口密度约为全国的1/10。

据此完成1-2题。

1.制约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短板是( )A.耕地资源B.水资源C.矿产资源D.草场资源2.为提高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目前下列措施较合理的是( )A.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B.发挥光照优势,扩大水稻种植C.出台优惠政策,促进人口的迁入D.降低区内人们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答案】1.B 2.A【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影响新疆人口容量的因素。

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是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限制性因素,故选B正确。

2.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提高环境人口容量的措施。

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有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缓解新疆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也就提高了环境人口容量,A正确;新疆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B错误;目前,新疆人民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还需要提高,C错误;人口的迁移对提高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小;D错误。

故选A。

(2018·山西大附中高二期中)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人口密度仅为15人/平方公里(2016年)。

下图为“沙特阿拉伯简图”。

据此完成3-4题。

3.控制沙特阿拉伯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B.石油C.地形D.绿洲4.限制沙特阿拉伯环境承载力的资源“短板”是()A.光热资源B.水资源C.矿产资源D.土地资源【答案】3.D 4.B【解析】3.沙特阿拉伯为热带沙漠气候,故水源成为区域发展的必备条件,城镇作为人口聚集地,更应满足水源需求才能发展,据此,沙特阿拉伯城镇分布在绿洲部位,选D。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经典PPT课件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经典PPT课件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经典PPT 课件目录
0002页 0051页 0093页 0222页 0268页 0385页 0552页 0585页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第三节 地域联系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 理容量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经典PPT课 件
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 分布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经典PPT课 件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经典PPT课 件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 容量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经典PPT课 件

【新教材】2021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目录

【新教材】2021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目录

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
第一节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三节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
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
第三节服务业区位因素
第四节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第四章国土开发与保护
第一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第二节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
第三节南海诸岛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五章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壤环境承载力等。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4.影响因素:不仅受区域 资源 、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 经济水平 、科学 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5.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措施 (1)人类可以通过发展生产力和 科学技术 ,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资源,改 善环境使其更加适合人类生存,从而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2) 区域开放 程度的提高会带来更多的外界资源,也在客观上提高了资源环 境承载力。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新课程标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够区别区域资源环 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学会评价一个地 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大小。 运用资料,并结合实例, 2.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解释 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口合理容量。 3.人地协调观:能够结合实例,说出人口、 资源、环境三者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下图为某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1.图示省区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 )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生物资源
2.提高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大力开采地下水
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
C.提高植被覆盖率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问题探究] 问题1 乾隆年间,中国人口猛增到3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开发边陲,加大了资源开发力度;农业技术进步,推广种植高产粮食 作物;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习惯等。 问题2 上述材料说明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

1[1].3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中图版必修2)

1[1].3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中图版必修2)

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而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资源紧张,
因此,节约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是保证我国环境承载力的重 要措施。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活动指导
教材P19思考 提示: 环境承载力是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 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而人口合理容量是按照健康合理的生
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
最大人口数量 (又称环境人口容量)。
2.影响因素:主要有 自然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和 人类文化 水平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活动指导
3.估算
(1)单个要素考察估算,如 土地 资源、淡水资源、 粮食 等。一
般方法:
(2)多要素综合考察估算,如 资源、科技、 社会文化 等要素的
综合。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活动指导
国人口承载力最高值为 16亿。主要是基于土地承载力而估计出
来的,并不完全等同于我国的环境承载力。还须指出的是,在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应渗透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思想。 本题是一个开放性题目,需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论述, 以证明哪种观点是合理的。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活动指导
教材P21复习题
提示: 1.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不可替
(3)抓点:即抓住曲线上的特殊点,如极值点、交点、起止点等,
这些特殊点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要先领会其含义,做到“抓点 求突破”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活动指导
2.教材P18“图1-3-2 城市的出现扩充了人口容量”
提示:(1)本图展示了人类的文化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从图中
可以看出,灌溉农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可以获得的 资源较少,环境承载力较小,人口少;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创 新,人类获得的资源增多,环境承载力增大;随着劳动分工的 出现,集市演变为城市,环境承载力进一步增大。

中图版中华地图社高中地理第二册全册优质课件【完整版】

中图版中华地图社高中地理第二册全册优质课件【完整版】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人口密度表示, 单位:人/平方千米。
2006年: 全国人口的平均密度约为:135人/平方千米
(世界平均约为:43人/平方千米)
上海:2930人/平方千米(2008年)
一、世界人口分布
1、各大洲人口分布情况
阅读课本中的表格“世界各洲人口密度”:
找出人口密度最大和最小的洲, 增长最快和最慢的大洲,原因是什么?
人口金字塔类型 主要人口问题
形成原因 引发的社会问题
采取的措施 人口发展情况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稳定型、缩减型
人口老龄化
生活、医疗水平高; 社会保障福利好
劳动力短缺,青壮年 负担过重;需求不旺, 影响经济增长
鼓励生育 推迟退休 接纳移民
人口规模减小
3、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压力
(1)人口金字塔类型? (2)人口特点? (3)未来人口发展趋势? (4)产生怎样的影响? (5)应采取什么政策?
控制人口增长 (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发展情况
人口规模减小
人口快速增长
四、我国的人口国情和人口政策
1、人口国情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人口众多,资源 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
2、人口政策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增长型
稳定型
3、人口问题
(1)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2)人口素质有待提高,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3)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4)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问题
人口发展模式
增长阶段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增长速度 规模
工业化 之前
低增长



缓慢 很小
工业化 初期

地理必修2中图版第1章第3节课件35张

地理必修2中图版第1章第3节课件35张

举例
家庭 婚姻
因与外国人结婚(jié
hūn),迁居到国
其 重 投亲
他 要 靠友
因 素
(z h
性别
青年比少年和老年迁移的比 重更大
ò n
(gxbìnié)男性比女性更富有迁移动力
g 年龄
第二十五页,共36页。
材料 (cáiliào )一:
政治 (zhèngzhì) 新因华素社报道:叙利亚上月宣布允许因躲避
特点 国家有组织移民 自发迁移
作用
促进国内经济发 展
促进西部、南部经济发展
第十二页,共36页。
第十三页,共36页。
阶段 特点
流向
原因
建国 前
频繁 (pínfán )、
•黄河(huánɡ hé)中 下游-长江流域、 •珠闯江关流东域、走西口
移民支边、自 然灾害、战争
建国~ 改革
规规模模大小 频率低
斯林建立的伊斯兰共和国。为了躲避(duǒbì)宗教
歧视或迫害,当时南亚次大陆出现了规模空前的
人口迁移。印度境内有1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
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万的印度教徒迁
入印度。
第二十七页,共36页。
材料 (cáiliào )三
生态环境 (shēnɡ tài 二战后东北五大湖地区环h境u恶án化j(èìnhɡu)à因), 于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素初,大量脱离
入国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移民支边、自然灾害、战争。有计划有组织。内地、乡村 人口到沿海务工、经商。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jùdà)的压力
Image
第三十六页,共36页。
内乱(nèiluàn)而逃离伊拉克的巴勒斯坦人进 入叙利亚境内避难。在约旦于今年3月关闭约 伊边境之后,许多滞留边境的伊拉克难民终于 有了容身之地。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 第7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贵阳市实际人口数量呈增加趋势,对资源的 消耗增加,导致生态适度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A项正确。 第8题,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可减少资源的消耗,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 生态适度人口,B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新疆
B.西藏
C.山西
D.河北
2.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B )
A.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强
B.人口密度小
C.自然灾害少
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第1题,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省级行政区不存在生态 赤字,由图可知,西藏没有生态赤字。 第2题,衡量生态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人口数量,西藏人口密度小是其人均 生态承载力较大的主要原因。
8.87 13.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3.导致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快速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
A.经济
B.政策
C.交通
D.家庭
14.与2010年相比,2020年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C )
A.资源总量增加 B.消费水平提高
C.科技水平进步 D.经济增速放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第13题,影响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城市发 展快,经济规模大,对人口的吸引力大,是城市人口数量快速增加的主要因 素,A项正确;政策、交通、家庭对城市人口数量快速增加影响相对较小。 第14题,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等,与 2010年相比,2020年环境人口容量上升主要是因为科技水平进步促进了资 源的开发、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C项正确。

【新教材】2021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一章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新教材】2021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一章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读“木桶效应”示意图,完成2~3题。 2.根据“木桶效应”原理,如果各块木板代 表不同的资源种类,则图中决定资源环境 承载力大小的是( ) A.土地资源 B.森林资源 C.矿产资源 D.水资源 3.下列能增加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措施有 () ①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提高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对外开放力度 ④实行计划生育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地域的开放 程度
在一个开放地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 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而在一个封闭地域中,某种资源的 匮乏会使这一地区人口合理容量降低
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小;反之越大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
项 目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区 别
体现 意义
生存
发展
人口 数量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项 目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根据现有消费水平,参照可以
估算标 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把 预见的社会、经济、文化的
准 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 发展水平与生活水平、自然
资源储量和消费量变动情况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制约因素不确定,人口容量具有不
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 C.8亿~9亿
15亿~16亿 15.1亿或 16.6亿
D.14亿~15亿
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8亿~9亿
(2)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有( )
①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 ②地域的开放程度 ③科技水平和消
费水平 ④国家人口政策

最新-2021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课件:第1章 第3节

最新-2021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课件:第1章 第3节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阶 段 二
业 分 层 测

1.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重点) 3.理解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环境承载力 阅读教材P17—P19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 最大人口数量 (又称环境人口容量)。 2.影响因素:主要有 自然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和 人类文化水平 。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
因素
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资源丰 富程度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承载力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承载 力越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根据材料二,推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 理容量的大小关系。
答案: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1.影响区域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区域资源、
环境因素、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
程度以及人均消费水平等,这些因素与区域资源环境承
载力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答案:1.B 2.D
读图,完成 3~4 题。
3.图中 a、b 分别表示( ) A.a 人口合理容量,b 资源环境承载力 B.a 资源环境承载力,b 人口合理容量 C.a 资源环境承载力,b 资源环境承载力 D.a 人口合理容量,b 人口合理容量
因素
区域 资源
环境 因素
相关性
影响
区域资源越丰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 正相关 力越大;反之,区域资源越贫乏,区
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正相关
环境质量越高,越适合人类生存,区 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续上表
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
正相关
社会经济越发达,区域资源环境承 载力越大
科学技术 水平
正相关
科学技术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 源越多,资源的利用率越高,区域 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1.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区域资源。 2.中国人若以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为主,乾隆年间 的 3 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人口可能会减少。说明了人均消费水平对区域 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重要影响。 3.日本的资源较少,但日本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 为什么?
答案: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不仅包括区域 资源,还有其他因素,如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化 和地域开放程度等;日本虽然资源短缺,但是其经济水平、 科学技术水平、地域开放程度都较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较 高。
共同点
由于制约因素不确定,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 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 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
口密度表。读表,完成 1~2 题。
地区
年生物量/ 可承载人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万吨
口/万 /(人·平方千米-1)
3.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措施。 (1)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 新资源,改善环境使其更加适合人类生存。 (2)区域开放程度的提高会带来更多的外界资源,也 在客观上提高了资源环境承载力。
二、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 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 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 (1)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 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环境的优劣和自然资源的数量 与质量对人口合理容量具有重要影响。
项目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强调点
强调的是一个区域的 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 最大人口数量,即一 个区域最多能养活多 少人,是“极大值”
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 的生活水平条件下和能 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 的适度人口,即一个地 区适合养活多少人,是 一个“适宜值”
大小关系 某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人类提供了更多 的物质财富,可以使人口的合理容量大幅提高。 (3)科学技术水平。 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会扩大资源的开发领域,不断发现 新的资源,并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从而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4)地域的开放程度。 在一个开放地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 的人口合理容量。 由此可见,人口合理容量具有相对性。
探究点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材料一 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 1 亿之内, 到乾隆年间,人口增加到 3 亿。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 作物、中国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 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材料二 步入 21 世纪,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 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对我国耕地、草地和水资 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 8 亿~ 9 亿,而目前我国总人口已超过 14 亿。
社会文化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 境承载力越大
地域开放 程度
正相关
地域开放程度越高,能够利用的外 界资源越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越大
人均消 费水平
负相关
人均消费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 承载力越小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
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表解如下:
⊙判断正误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固定不变的。 ( ) 2.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一定很 小。( ) 3.水资源承载力决定着干旱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 大小。( ) 4.一个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 大。( )
5.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所以其人口合理容量小。 ()
答案:1.× 2.× 3.√ 4.√ 5.×
东北地区 105 100 23 000
229
长江中下游 地区
88 600
22 000
395
台湾岛、海 南岛
22 400
5 600
486
西北地区 85 600 8 500
32
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
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导
因素是 ( )
A.科学技术水平 B.区域资源
C.地域开放程度 D.人均消费水平
2.青海、西藏资源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
地区的主要原因有 ( )
①地势高,气候寒冷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自然资源
丰富 ④土地生产潜力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第 1 题,读表可知,地区可承载人口与年生物 量呈正相关,说明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 区域资源,B 正确。第 2 题,青海、西藏位于我国青藏高 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潜 力小,是其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主要原因,①②④正确。 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高,③错误。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 力。2.结合实例,解释人口合理容量。
一、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 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 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2.影响因素:区域资源、环境因素、经济水平、科 学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程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