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总被误解的《论语》名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些总被误解的《论语》名句
《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的名⾔警句为⼤家⼴泛引⽤,然⽽⼝⼝相传,难免有误,偏离了本意,下⾯这些⽿熟能详的《论语》名⾔,原来另有其意!
1⽗母在不远游
这句知名度很⾼的孔⼦语录,出⾃《论语·⾥仁》。

很多⼈会照字⾯意思理解成:⽗母在,不要出远门。

孔⼦可没这么迂腐,原⽂是“⽗母在,不远游,游必有⽅”,“⽅”就是“确定的去处”。

整句话孔⼦说的是:“⽗母在世,不离家远⾏,如果要外出,也必须有确定的去处。


⽗母健在时,⼦⼥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母,与⽗母共同⽣活。

如果⼦⼥出远门⽽⼜没有⼀定的去处,那么⽗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特别强调“游必有⽅”,重点是对⽗母尽责。

孔⼦从来不反对⼀个⼈在有了正当明确的⽬标时外出去奋⽃。

所以,年轻⼈不要慌,世界那么⼤,想去看⼀看的,和⽗母沟通好,就⼤胆去吧。

2以德报怨
这四个字出⾃《论语·宪问》,⼤家常常⽤这句话去劝⼈放下,殊不知“以德报怨”只是⼀句设问,并不是结论,孔⽼先⽣是极⼒反对打完左脸把右脸也伸过去的感化做法的。

原⽂是这样的:“或⽈:‘以德报怨,何如?’⼦⽈:‘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翻译成⽩话⽂,就是孔⼦的⼀个弟⼦问他说:“⽼师,别⼈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要对他好,⽤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可是现在别⼈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不卑不亢,事情该咋办咋办,以⼀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解决。


所以,“以德报怨”并不是孔⼦在提倡别⼈来欺负你,你反⽽应该对他更好。

孔⼦真正的价值观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的“直”,可以解释为“公正合理”。

3三思⽽后⾏
这句话出⾃《论语·公冶长》,“季⽂⼦三思⽽后⾏。

⼦闻之⽈:再,斯可矣。


看电视剧时,特别是古装⽚,经常会听到⼀句这样的台词:“主公,你要三思⽽后⾏啊。

”⾸先要声明,古⼈说“三”,⼀般并不指数字“三”,⽽是次数很多的意思。

但这句话后⾯还提到了“再”,所以仍可看做数字“三”。

这段《论语》翻译成⽩话⽂就是:季⽂⼦凡事要思考三次才⾏动。

孔⼦听到了,说:“思考两次,也就可以了。


季⽂⼦是鲁国的⼀名贵族。

显然孔⼦并不赞成季⽂⼦做事想太多,想两次也就够了。

如果第三次再考虑⼀下,很可能就犹豫不决,再也不会去做了。

4唯⼥⼦与⼩⼈为难养也
这句《论语·阳货》中的语录,简直是千古疑案!因为到现在,学者们还在争论它的真正含义。

不管怎样,从字⾯意思看,“唯⼥⼦与⼩⼈难养也”已经成了古往今来攻击⼥性的第⼀话术。

同样因为这句话,孔⼦⼀到现代社会就背上了“不尊重⼥性”的⿊锅。

别忘了它还有后半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直译下来就是,孔⼦说:“只有⼥⼦与⼩⼈是最难养的,与他们亲近了,他们就会不逊从;与他们疏远了,他们就会怨恨。

”⽽且孔⼦所⾔
的“⼩⼈”,多指平民百姓或者庶民,这是相对⼤⼈和⼠阶层的另外⼀个阶层。

⽽“养”字则指的是相处的意思。

所以,这句话实际讲的是⼈与⼈的相处之道: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仔细想想,也许孔⼦当时只想感叹:相爱容易相处难。

5愚不可及
语出《论语·公冶长》,“宁武⼦邦有道则知,邦⽆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是卫国⼤夫。

孔⼦对他有个评价:“宁武⼦这个⼈,国家政治清明时,就表现得很有才能;国家政治混乱时,就表现得很愚笨。

他在该聪明的时候聪明,这个别⼈也能做到;他在该愚笨的时候愚笨,却是别⼈很难做到的。


“愚不可及”这个贬义词,最早其实是孔圣⼈⽤来赞美宁武⼦的!变化这么⼤,估计连孔⼦⾃⼰都想不到。

6⽼⽽不死是为贼
语出《论语·宪问》,“原壤夷俟。

⼦⽈:‘幼⽽不孙弟,长⽽⽆述焉,⽼⽽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翻译⼀下,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

孔⼦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了⼜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不死,真是害⼈⾍。

”说着,⽤⼿杖敲他的⼩腿。

这⾥的原壤是孔⼦的⽼友,好友相见,⼩打⼩骂,其实是⼀种亲热表现。

就像“⽼不死”这个称谓,也经常被⼀些⽼夫⽼妻⽤来秀恩爱。

不过,“⽼⽽不死是为贼”到了元明时期,已经普遍作为不敬语了。

7⾔必信,⾏必果
出⾃《论语·⼦路》,很多⼈将这句话作为君⼦之道,挂在嘴上。

但其实和孔⼦的想法相左。

原⽂是孔⼦的弟⼦⼦贡向孔⼦请教何谓君⼦。

于是,孔⼦谈了君⼦的最⾼境界。

⼦贡⼜问:其次呢?孔⼦⼜说了⼀番话。

⼦贡再问:再次⼀等呢?孔⼦这才说:“⾔必⾏,⾏必果,硁硁然⼩⼈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翻译过来就是,孔⼦说,“说话必定有信⽤,⾏为必定果决,这是不管是⾮曲直的固执⼩⼈!不过也可以算再次⼀等的君⼦吧。


此处的“硁(keng)硁然”形容浅薄⽽固执的庸⼈。

8三⼗⽽⽴
“三⼗⽽⽴”这个词,现在⼤概可以被列为逼婚常⽤语。

这句话原本出⾃《论语·为政》,“吾⼗有五,⽽志于学。

三⼗⽽⽴。

四⼗⽽不惑。

五⼗⽽知天命。

六⼗⽽⽿顺。

七⼗⽽从⼼所欲,不逾矩。


现在很多⼈会把“⽴”理解为成家⽴业。

但孔⼦在《论语·泰伯》中说过“兴于诗,⽴于礼,成于乐”,⼜在《论语·尧⽈》中说“不知礼,⽆以⽴也”,所以他说的“三⼗⽽⽴”,其实是指这个时候,他已经懂得礼,⾔⾏都很得当,可以⽴⾜社会。

孔⼦的“⽴”,⽴的是⼈格。

这是⼀种⾃我的觉醒。

9学⽽优则仕
出⾃《论语·⼦张》,原话是“⼦夏⽈:仕⽽优则学,学⽽优则仕”。

多少中国⽗母将这句话作为家训啊!
然⽽这⾥的“仕”并不是指做官,⽽是说具体做⼀件事,也就是实践。

“优”指的是悠闲,学有余⼒。

所以这句话讲的是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到⽇常做事中。

“学⽽优则仕”并不是说“读书好就能当官”。

10知者乐⽔,仁者乐⼭
出⾃《论语·雍也》,“⼦⽈:‘知者乐⽔,仁者乐⼭。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
有⼈会把智者和仁者对⽴起来,变成“智慧的⼈喜欢⽔,仁义的⼈喜欢⼭;智慧的⼈好动,仁义的⼈好静;智慧的⼈快乐,仁义的⼈长寿”,这样理解就错了。

孔⼦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仁智者乐⼭⽔,仁智者动静相融,仁智者乐⽽寿。


内容来源:⼤风号
⼈民⽂化 | rmrbwh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