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经济整合中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投资自由化问题
台湾当局对台商上市上柜公司投资大陆限制在资本额或资产净值40%以下,禁止高科技以及石化上游、金融等产业的大陆投资,严格对大陆投资的审批。
台湾在原则上禁止大陆企业来台进行投资,外资内含陆资20%以下得经认许设分公司,至今并未开放陆资直接或间接来台投资。
台湾拒绝大陆资金,自绝于国际发展潮流之外,给自身带来的困扰今后也将一一浮现。例如,中国大陆中投公司入股全球最大的私募基金——黑石集团,以后黑石是否因为具有“陆资”资金,无法投资台湾的上市柜公司?另外,外资若要投资台股,必须先出具声明书说没有陆资在内。现在大陆资金不断流向国外的资产管理公司,假如台湾主管机关要严格规范、监察,这些外资是不是全部都要退出?这又与金管会积极吸引外资的政策背道而驰。还有,随着大陆经济体崛起,愈来愈多境外基金提高投资港股、陆股的比重,一旦超过证期局规定的上限,是否要一一下架?
两岸经济整合中的问题
两岸经济整合的程度虽然很高,但是面临的问题却很突出和严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及贸易平衡问题
根据台湾“经济部国贸局”的统计,2007年两岸贸易增长迅速,对大陆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金额为742.8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7.3%,创下近三年以来新高点;全年贸易总值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02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1%;自大陆进口金额则为280.2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3.1%,却是近三年来新低,进出口增长出现两极化的现象。台湾对大陆享有顺差金额也创下历史新高,狂飙至462.6亿美元,台湾对大陆出口依存度也在2007年首度突破三成,比重达30.1%。大陆已经稳居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以及最大顺差来源。而大陆商务部发布的2007年两岸贸易统计数字比台湾方面的更高,两岸间接贸易额全年达到1244.8美元,比上年增长15%;大陆对台出口为234.6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大陆自台进口为1010.2亿美元,同比增长16%,大陆对台湾的贸易逆差高达775.6亿美元。
在贸易形式上,虽然2001年台湾宣布将两岸贸易由“间接贸易”改为“直接贸易”,但产品运输仍须经由第三地或“境外航运中心”,显而易见,这种所谓的“直接贸易”和原有的“间接贸易”、“转口贸易”没有本质的区别,这种“直接贸易”浪费时间、浪费能源,增加两地企业的成本。
此外,两岸海关的检验标准,有待协商统一,特别是对动物源产品的检验标准上,以避免类似大闸蟹检验争端事件的发生。
目前台湾外来投资不振,而外来投资多以进入股市炒作股票的流动资本为主,祖国大陆经济崛起,对外投资能力大增,来自大陆的投资不仅可以增加台湾外来投资的数量,还可以改善外来投资的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水平。而当局对大陆投资的限制,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导致台湾资本长期滞留在外以避开当局对大陆投资的审核。以前台商把在大陆等地的赢利调度到维尔京群岛等“避税天堂”,现在由于大陆打击跨国公司转移定价和逃税,大陆和香港经济的一体化安排,如今大陆台商把香港变成了财务调度中心。
两岸加入WTO后,论者认为的大陆对台贸易逆差将趋缓和改善的情况没有出现,…反而是贸易不平衡状况更加剧了。两岸贸易不平衡主要是由于台湾对大陆产品进口还有很多项目没有开放造成的,特别是大陆相对台湾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多年来台湾一直实行“宽出严进”的大陆贸易政策。
根据台湾“经济部国贸局”资料,截至2008年5月5日,在2245项农产品中,有830项,也就是占农产品总数的3697%未开放;在8690项工业产品中,也有1380项,也就是占工业产品总数的15.88%未开放。大陆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如猪牛羊肉、家禽肉,蛋奶、蜂蜜、蔬菜、水果、谷物、食用油、茶叶、酒等大宗农产品,纤维、织物、陶瓷、玻璃、钢铁、家电、汽车等限制开放进口。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当局开放赴大陆探亲以来,两岸人员往来、贸易、投资联系越来越密切。两岸的国际分工从20世纪80年代产业间互补垂直型产业分工,90年代转化为产业内分工、产品内分工。从产业内的垂直分工发展到产业内的水平分工,并由产品内的垂直分工向产品内的水平分工转变。两岸从一般技术合作到标准合作。2005年来海峡两岸信息产业技术标准论坛讨论了音视频编解码技术(AVS)、第三代行动通信(TD-SCDMA)、移动储存、面板显示技术、绿色电源、半导体照明等领域的合作,以及如何建立两岸长期合作机制、推动两岸更多元及深层次交流与合作等。但是,两岸经济整合还面临多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两岸经济整合 贸易投资自由化
中图分类号:D60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8)3-0103-05
海峡两岸经济整合就是使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两岸之间自由流动,实现最优配置,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其终极目标是实现货物、资本、人员、服务的自由流动,成为一个经济共同体。
3.人员往来限制问题
据大陆国台办统计,2007年台湾居民来大陆超过462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近23万人次。大陆不仅开放台胞来台观光和商务活动,还开放台胞来大陆居住、台生大陆入学、台干来大陆台资企业工作,甚至开放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来大陆开业等。在大陆长期居留的台商、台干及其家属、台生等据说总数有50万人,甚至有100万的。一些企业的台干多达数百甚至上千人,如富士康在大陆拥有45万名员工,从台湾来的干部有2500人,统一、宝成等企业也有台干300多人。
海峡两岸经济整合中的问题及前景展望[两岸关系]
张远鹏 约6895字
内容提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两岸经济整合不断加深,但是还存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解除人员交流限制,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的签订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台湾当局在“台独”的路上越走越远,使两岸失去互信。问题的解决有待于台湾当局认同两岸终极统一,从“九二共识”开始进行商谈。在WTO的规范下,自修订后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经发会”共识出发。而两岸经济整合前景因马英九大陆政策基石的变化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台湾当局对台商上市上柜公司投资大陆限制在资本额或资产净值40%以下,禁止高科技以及石化上游、金融等产业的大陆投资,严格对大陆投资的审批。
台湾在原则上禁止大陆企业来台进行投资,外资内含陆资20%以下得经认许设分公司,至今并未开放陆资直接或间接来台投资。
台湾拒绝大陆资金,自绝于国际发展潮流之外,给自身带来的困扰今后也将一一浮现。例如,中国大陆中投公司入股全球最大的私募基金——黑石集团,以后黑石是否因为具有“陆资”资金,无法投资台湾的上市柜公司?另外,外资若要投资台股,必须先出具声明书说没有陆资在内。现在大陆资金不断流向国外的资产管理公司,假如台湾主管机关要严格规范、监察,这些外资是不是全部都要退出?这又与金管会积极吸引外资的政策背道而驰。还有,随着大陆经济体崛起,愈来愈多境外基金提高投资港股、陆股的比重,一旦超过证期局规定的上限,是否要一一下架?
两岸经济整合中的问题
两岸经济整合的程度虽然很高,但是面临的问题却很突出和严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及贸易平衡问题
根据台湾“经济部国贸局”的统计,2007年两岸贸易增长迅速,对大陆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金额为742.8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7.3%,创下近三年以来新高点;全年贸易总值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02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1%;自大陆进口金额则为280.2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3.1%,却是近三年来新低,进出口增长出现两极化的现象。台湾对大陆享有顺差金额也创下历史新高,狂飙至462.6亿美元,台湾对大陆出口依存度也在2007年首度突破三成,比重达30.1%。大陆已经稳居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以及最大顺差来源。而大陆商务部发布的2007年两岸贸易统计数字比台湾方面的更高,两岸间接贸易额全年达到1244.8美元,比上年增长15%;大陆对台出口为234.6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大陆自台进口为1010.2亿美元,同比增长16%,大陆对台湾的贸易逆差高达775.6亿美元。
在贸易形式上,虽然2001年台湾宣布将两岸贸易由“间接贸易”改为“直接贸易”,但产品运输仍须经由第三地或“境外航运中心”,显而易见,这种所谓的“直接贸易”和原有的“间接贸易”、“转口贸易”没有本质的区别,这种“直接贸易”浪费时间、浪费能源,增加两地企业的成本。
此外,两岸海关的检验标准,有待协商统一,特别是对动物源产品的检验标准上,以避免类似大闸蟹检验争端事件的发生。
目前台湾外来投资不振,而外来投资多以进入股市炒作股票的流动资本为主,祖国大陆经济崛起,对外投资能力大增,来自大陆的投资不仅可以增加台湾外来投资的数量,还可以改善外来投资的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水平。而当局对大陆投资的限制,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导致台湾资本长期滞留在外以避开当局对大陆投资的审核。以前台商把在大陆等地的赢利调度到维尔京群岛等“避税天堂”,现在由于大陆打击跨国公司转移定价和逃税,大陆和香港经济的一体化安排,如今大陆台商把香港变成了财务调度中心。
两岸加入WTO后,论者认为的大陆对台贸易逆差将趋缓和改善的情况没有出现,…反而是贸易不平衡状况更加剧了。两岸贸易不平衡主要是由于台湾对大陆产品进口还有很多项目没有开放造成的,特别是大陆相对台湾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多年来台湾一直实行“宽出严进”的大陆贸易政策。
根据台湾“经济部国贸局”资料,截至2008年5月5日,在2245项农产品中,有830项,也就是占农产品总数的3697%未开放;在8690项工业产品中,也有1380项,也就是占工业产品总数的15.88%未开放。大陆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如猪牛羊肉、家禽肉,蛋奶、蜂蜜、蔬菜、水果、谷物、食用油、茶叶、酒等大宗农产品,纤维、织物、陶瓷、玻璃、钢铁、家电、汽车等限制开放进口。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当局开放赴大陆探亲以来,两岸人员往来、贸易、投资联系越来越密切。两岸的国际分工从20世纪80年代产业间互补垂直型产业分工,90年代转化为产业内分工、产品内分工。从产业内的垂直分工发展到产业内的水平分工,并由产品内的垂直分工向产品内的水平分工转变。两岸从一般技术合作到标准合作。2005年来海峡两岸信息产业技术标准论坛讨论了音视频编解码技术(AVS)、第三代行动通信(TD-SCDMA)、移动储存、面板显示技术、绿色电源、半导体照明等领域的合作,以及如何建立两岸长期合作机制、推动两岸更多元及深层次交流与合作等。但是,两岸经济整合还面临多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两岸经济整合 贸易投资自由化
中图分类号:D60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8)3-0103-05
海峡两岸经济整合就是使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两岸之间自由流动,实现最优配置,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其终极目标是实现货物、资本、人员、服务的自由流动,成为一个经济共同体。
3.人员往来限制问题
据大陆国台办统计,2007年台湾居民来大陆超过462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近23万人次。大陆不仅开放台胞来台观光和商务活动,还开放台胞来大陆居住、台生大陆入学、台干来大陆台资企业工作,甚至开放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来大陆开业等。在大陆长期居留的台商、台干及其家属、台生等据说总数有50万人,甚至有100万的。一些企业的台干多达数百甚至上千人,如富士康在大陆拥有45万名员工,从台湾来的干部有2500人,统一、宝成等企业也有台干300多人。
海峡两岸经济整合中的问题及前景展望[两岸关系]
张远鹏 约6895字
内容提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两岸经济整合不断加深,但是还存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解除人员交流限制,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的签订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台湾当局在“台独”的路上越走越远,使两岸失去互信。问题的解决有待于台湾当局认同两岸终极统一,从“九二共识”开始进行商谈。在WTO的规范下,自修订后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经发会”共识出发。而两岸经济整合前景因马英九大陆政策基石的变化具有很大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