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煤矿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阳煤矿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第一节矿井差不多情形
一、位置
东胜电力金阳煤矿,位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铜川镇(原潮脑梁乡)境内,行政区划隶属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铜川镇平梁村安家沟社管辖。
矿区位于东胜煤田铜匠川详查区的东北部,在原勘探线16线到19线之间。
详见图1-1。
原矿区范畴与现矿区范畴见图1-2。
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110☉10′30″~110☉11′41″
北纬 39☉47′11″~ 39☉48′18″
二、交通
矿井南2km(砂石路面)与109国道相接,到鄂尔多斯市东胜区15km,到包头市115km。
矿井经109国道到薛家湾138km。
包(头)~神(木)铁路从东胜煤田中部通过,是承担地点煤炭外运的专线。
上述其它区镇公路、铁路交通网络发达,运输便利。
详见交通位置图1-3。
三、自然地理
1、地势地貌
矿井位于鄂尔多斯黄土高原东北部,祥查区内一样标高为1200~1500m,最高点神山鄂博标高为1584.6m,总的地势地貌为东北高西南低的缓斜,因水流的向源腐蚀作用使地势地貌形成数条树枝状冲沟,沟谷纵横与丘陵相结合形成复杂的地势地貌,矿区地势地貌:西侧为北神山沟,东侧为神山沟,走向近南北的两条树枝状冲沟所夹一道梁复杂的地势地貌,矿区总体的地貌呈南高北低,矿区标高为1410~1537m,高差127m。
2、水文
矿区位于东胜煤田区域性地表分水岭“东胜梁”之北侧,西侧为北神山沟,东侧为神山沟,两条支流由南向北穿越矿区东西两界,北神山沟和神山沟为间歇性沟谷,平常干枯无水,只在丰雨季节形成短暂洪流,向北汇入亚麻图沟,经哈什拉川最终向北注入黄河,矿区内无地表水体,沟中第四系冲洪积层含水,对其下岩层有补给作用。
3、气象
矿区属半沙漠的高原大陆性气候,阳光辐射强烈,日照丰富,具有冬季冰冷,夏季炎热,秋季多雨,春季多风之特点。
平均风速3.2m/s,最大风速14 m/s。
每年九月至翌年四月为冻结期,最大冻土层深度为1.5m。
最高气温为35℃,最低温度为-29.8℃。
年降水量198.5~709.7mm,平均降水量396.0mm。
年蒸发量为2006.0~2314.0mm,降水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年降水量的60~70%。
4、地震
鄂尔多斯市地震原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0.10,对比烈度7度。
四、区域经济
矿区所在区域位于呼和浩特-包头-东胜金三角经济开发区,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煤炭用途广泛,且开发利用的外部环境已形成规模,因此煤炭资源的开采,再加上成为当地地点经济进展的支柱产业。
矿区内人口较为稀少,劳动资源相对馈乏,但由于矿区距离市区较近,可考虑从就近地区解决。
当地居民除了从事矿山开采外,还从事种植、养殖业,经济收入可观。
五、矿井现状
东胜电力金阳煤矿建设于1967年,原为无证小窑开采,回采率极低。
80年代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到现在开采37年,矿区面积
原先0.6974km2,属小型煤矿。
主井口坐标X=4408256,Y=37430750,H=1398.30m;副井口坐标为X=4408246, Y=37430782,H=1403.30m;风井口坐标X=4408202,Y=37430628,H=1428.50m。
在4-1煤层露头处开井口,开采4-1煤层,顺煤层底板向南西掘进主副巷,梯形、净断面积10.5m2,两翼布置工作面,平硐生产。
开采方式:区段前进,工作面后退,中央并列式通风。
生产方式:炮采,小型拖拉机运输。
生产能力达11~12万吨,现共开采面积0.65km2,消耗资源储量509万吨。
第二节开发方案编制依据
一、项目建设性质
本矿井为改扩建矿井,属内蒙古满世煤炭运销有限责任公司的直属矿井,对其进行改造开采。
二、编制依据
1、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划定矿区范畴批复(内国土资采划字〔2003〕0174号文)。
2、内蒙古煤田地质局117勘探队1986年底提交的《内蒙古自治区东胜侏罗纪煤田铜匠川区(煤矿)详查报告》,〔内蒙古自治区矿产储量委员会于1988年9月以“内蒙古储决字[1988]53号”文审查批准〕。
3、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53勘探队2004年1月提交的《东胜电力金阳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第二章产品供需情形
第一节产品供需现状及推测
本矿井生产的煤炭煤质为低灰、低~中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不粘煤。
有害成分低,发热量高,煤质优良,是良好动力用煤及民
用燃料,适应各种工业锅炉、火力发电等,也可在建材工业、化学工业中作焙烧材料。
目前本区煤炭销售市场较为活跃,时有显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煤炭价格上扬。
依照“中国煤炭工业进展研究咨询中心”推测,今后十年全国煤炭消费量仍处于增长趋势,一是国民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将拉动国内煤炭消费的增长;二是煤炭出口大幅度增加;三是关井压产力度加大,减少煤炭生产能力。
总之,宏观煤炭市场稳中有升,形势看好。
就本地区煤炭市场看,随着达电三、四期工程建成投产,神华煤直截了当液化项目的开工建设,本地区新增电厂的批复开工,本区煤炭市场将有增无减,且增幅较大,加之本区部分煤矿由于开采范畴少,资源枯竭,后劲不足,因此本区煤炭市场前景看好。
第二节产品价格分析
当前,我国煤炭总体上由前几年的严峻供大于求转向供求差不多平稳,煤炭销售转旺,全国煤炭价格回升幅度较大。
今后十年或更长一个时期,总体上我国煤炭供需将保持差不多平稳或供应略有紧张,煤炭价格保持目前水平或略有上升的趋势。
由于本区煤质优良,随着煤炭供应趋于紧张,煤炭价格将逐步上扬。
本区煤炭历年价格见表2—1
本区煤炭历年价格表
单位:元/吨表2—1
第三章资源概况
第一节矿区总体概况
一、矿区总体规划情形
矿区位于东胜煤田铜匠川勘探区的东北部,是原伊克昭盟地点煤炭工业规划的动力煤基地。
内蒙古煤矿设计研究院与伊克昭煤矿设计院于1995年共同编制的《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地点煤炭工业进展规划》(此规划已由内蒙计委以内计能[1995]779号文件作了批复)中将本区规划为伊克昭盟地点煤炭的动力煤基地范畴。
二、矿区资源概况
本区属东胜侏罗纪煤田,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及中统直罗组(J2z),其含煤岩系要紧由陆缘碎屑岩组成的陆相沉积地层,沉积环境为冲洪积相、泥炭沼泽相、湖泊相为主的大陆盆地。
其中延安组(J1-2y)为要紧含煤地层,厚度120~230m,平均厚度203m,含煤系数9.3%,直罗组(J2z)底部含1煤组层位,划分对比为1-1、1-2煤层,一样均不可采,本次不作叙述。
本矿区范畴内煤层有2-2上、2-2中、3-1、4-1、5-1上、5-1、6-1下、6-2中8层煤,其它煤层在本矿区有的未沉积、有的被剥蚀、有的零星分布,将本矿区赋存煤层由上到下叙述如下:
㈠2-2上煤层:位于延安组上部三岩段上部,在矿区及周边钻孔煤层厚度为2.00m~4.17m,平均3.11m,含矸1〜2层,夹矸总厚度0.2m左右,顶底板为砂泥岩。
在矿区东部被剥蚀,西南部赋存可采。
㈡2-2中煤层:位于延安组上部三岩段中上部,在矿区及周边钻孔煤层厚度为0.35m~2.16m,平均0.86m,结构单一,顶底板为砂质泥岩。
在矿区西部边缘赋存可采,其它区域被剥蚀,距2-2上煤层2m左右。
㈢3-1煤层:位于延安组中部二岩段上部。
在矿区周边邻近的5个钻孔中煤层厚度为01-2.57m平均1.53m,结构单一简单,顶底板为粉砂岩。
浅部露头易自燃。
在矿区北部、东南部被剥蚀,矿区内大部分赋存可采。
为较稳固~不稳固煤层。
本矿区要紧可采煤层。
距离2-2中煤层间距1.50~29.68m,平均20.59m。
㈣4-1煤层:位于延安组中部二岩段下部,在矿区周边及钻孔见煤层厚度1.18m~8.24m,平均6.15m。
含夹矸1-3层,夹矸总厚度为0.68m,夹矸岩性为砂泥岩及泥岩。
含黄铁矿结核和黄铁矿薄膜。
顶板岩性为细砂岩~砂泥岩,底板岩性为砂质泥岩。
除矿区东北角煤层露头线外全区均可采,在矿区内属较稳固煤层。
为本矿区要紧可采煤层。
距3-1煤层间距4.54~68.12m,平均36.33m。
本次储量利用厚度1.18~7.06m,平均5.77m。
煤矿正在开采该煤层,也是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唯独的一层煤。
㈤5-1上煤层:位于延安组下部一岩段上部,在矿区周边钻孔见煤层厚度0~2.48m,平均1.63m。
含1-2层夹矸,夹矸总厚度0.24m,夹矸岩性为砂泥岩及泥岩顶板为砂泥岩及泥岩,底板为砂岩。
在矿区南部未沉积,中、北部分布可采,可采面积约为2/3。
属较稳固~不稳固煤层。
距离4-1煤层间距2.75~20.50m平均11.63m。
㈥:5-1煤层:位于延安组下部一岩段上部,在矿区及周边钻孔煤层厚度1.97~6.49m,平均3.64m。
含1-3层夹矸,夹矸总厚度0.54m,夹矸岩性为泥岩。
顶板岩性为中细砂岩,局部地段相变为砂泥岩,底板岩性为砂质泥岩。
全区可采,本矿区要紧可采煤层,为较稳固煤层。
距离5-1上煤层间距14~30.50m,平均22.25m。
㈦6-1下煤层:位于延安组下部一岩段中下部,在矿区及周边钻孔煤层厚度0~0.96m,平均0.64m,全区不可采。
㈧6-2中煤层:位于延安组下部一岩段下部,在矿区及周边钻孔煤层厚度1.60~4.84m,平均2.96m。
含夹矸1-3层,夹矸总厚度0.68m,
夹矸岩性为泥岩。
顶板岩性为细砂岩、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为砂质泥岩、粉砂岩。
全区可采,为本矿区要紧可采煤层。
属较稳固煤层。
距离6-1下煤层间距15~28.35m。
详见矿区周边钻孔煤层自然厚度与利用厚度一览表。
表4-2 矿井及周边钻孔煤层自然厚度、利用厚度一览表表4-2
第二节矿井资源概况
一、地质特点
㈠地层
矿区位于详查区浅部露头一带,因此矿区地层叙述中、下侏罗系延安组一、二、三岩段(J1-2y1、J1-2y2、J1-2y3)及底部地层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和上覆地层中侏罗系直罗组(J2z)第四系(Q)。
1.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
该地层为详查区的终孔层位,在矿区及周边钻孔揭露最多为顶部20m,其顶部岩性为紫红色泥岩,厚度5~10m,有时相变为灰色粗砂岩,其下为灰绿及灰色粗砂岩,本组地层在区域厚度130m,与下伏地层二马营组(T2e)假整合接触。
⒉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
为详查区要紧含煤地层,广泛出露于矿区及周边的沟谷,其岩性为一套粗、中、细、粉砂岩及泥岩,砂质粘土岩和煤层组成。
依照岩性组合分为三段,分别为一岩段、二岩段、三岩段,分述如下:
⑴一岩段(J1-2y1)
①底部砂岩~6-2中煤层亚段:厚度13~41m,底部为灰色粗砂岩,其上部为砂质泥岩,中夹不稳固的7煤层厚度0~0.75m,6-2中煤层厚度1.60~4.84m,为本矿区要紧可采煤层。
②6-2中煤层顶6-1下煤层亚段:厚度15~28m。
岩性以浅黄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局部相变为粗砂岩,有时显现6-1中煤层厚度0.50m左右,其上6-1下煤层厚度为0~0.96 m。
③6-1下煤层顶~5-1煤层亚段:厚度9~25m,岩性为浅黄色中砂岩及浅黄色砂泥岩,中夹不稳固的5-2煤层。
5-1煤层厚度
1.97~6.49m,在本矿区为要紧开采煤层,全区可采。
④5-1煤层顶~5―1上煤层亚段:厚度4.5~25,岩性为浅黄色粗砂岩,局部薄煤1~2层,5-1层煤层厚度0~2.481m,在矿区局部可采。
在本矿区一岩段厚度41.5~119m,平均80m,出露于矿区各沟谷中,与下伏地层延长组(T3y)假整合接触。
⑵二岩段(J1-2y2)分两个亚段进行由下到上叙述
①5-1上煤层顶~4-1煤层亚段:厚度1.5~30m左右。
岩性以灰黄色砂泥岩及粉砂岩为主,局部中夹薄煤1~2层,4-1煤层厚度1.18~8.24m,除本矿区东北角露头线外全区可采。
②4-1煤层顶~3-1煤层亚段:在矿区部分被剥蚀,厚度0~40m。
岩性为浅红色中细砂岩,砂质泥岩,局部夹3-1下薄煤层, 3-1煤层厚度0~2.57m,在矿区部分可采。
本地段厚度1.5~70m,平均厚度为37m。
⑶三岩段(J1-2y3):
由3煤组顶板粗砂岩至侏罗系中统直罗组,含1-2两个煤组,其下部为灰黄色厚层状粗至中砂岩,含铁质结核,局部地段含钙质。
在两煤组顶板一样含一层灰白、白色高岭土质胶结的细至粉砂岩,局部相变为砂质粘土岩和粘土岩(为该岩段直截了当接触的上部地层),亦为确定2煤组层位的顶部标志层。
局部含2-2上、中、下煤层,最厚处达5m,不稳固。
该岩段地层在矿区东部被剥蚀,要紧出露在矿区中西部,地层厚度0~40m,平均为15m。
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地层总厚度为43~229m,平均为136m,与下伏地层延长组呈假整合接触。
⒊侏罗纪中统直罗组(J2z)
岩性为杏黄、浅黄、青灰色中~粗砂岩。
含炭屑、局部夹薄煤层及煤线。
煤组编号为1煤组。
地层厚度11~102.8m,平均35.94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⒋第四系(Q)
要紧成分为黄土、其次为粉砂岩、亚岩、含硕砂和砂土,厚度0~41.04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㈡构造
矿井构造和煤田构造的整体形状大同小异,矿区构造为向西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基础上有宽缓的北东向的向斜,地层倾角在1º左右,差不多上保持了煤田东北高西南底的单斜构造整体趋势。
矿区无断层及岩浆岩侵入,对煤层开采无阻碍。
二、煤层
本矿区煤层有2-2上、2-2中、3-1、4-1、5-1上、5-1、6-1下、6-2中8层煤,其它煤层在本矿区有的未沉积、有的被剥蚀、有的零星分布,将本矿区赋存煤层由上到下详细叙述如下:
㈠2-2上煤层:位于延安组上部三岩段上部,在矿区及周边钻孔煤层厚度2.00~4.17m,平均3.11m,含矸1~2层,夹矸总厚度0.2m左右,顶底板为砂泥岩。
在矿区东部被剥蚀,西南部赋存可采。
鄂尔多斯台向斜在我国大地构造分区上为一典型地台构造。
内部构造特点是前震旦系为基底的鄂尔多斯台向斜,它在每次造山运动中差不多表现了一定程度的稳固性。
台向斜内部地层多呈假整合接触,个别地层中是不整合接触。
地层倾角平缓,差不多上为一阔的台向斜构造,除台向斜北部基岩隆起地带有较大断层外,其它地区偶然显现一些10~20m落差断的正断层。
煤田位于鄂尔多斯台向斜东胜隆起之东部。
走向大致为NW30~50°,倾向SW,倾角1~5°,有宽缓波状起伏的单斜构造。
本井田和煤田构造的整体形状大同小异,矿区构造为向西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基础上有宽缓的北东向的向斜,地层倾角在1°左右,差不多上保持了煤田东北高西南低的单斜构造。
二、煤层
铜匠川详查区延安组含煤情形分述如下:
1. 2-1中号煤层:位于延安组上部,厚度0~3.25m,平均0.56m。
为极不稳固煤层,不可采。
2. 2-1下号煤层:位于延安组中部,厚度0~5.83m,平均1.30m。
属2-2上煤层分叉层。
为不稳固煤层。
局部可采煤层,在本井田范畴内为极不稳固煤层,不可采。
3. 2-2上号煤层:位于延安组上部,厚度0~10.01m,平均1.8m,为较稳固到不稳固煤层。
煤层结构复杂,煤层夹矸一样2~3层。
为
次要可采煤层,在本井田范畴内局部零星可采。
4. 2-2中号煤层:位于延安组上部,厚度0~10.03m,平均1.35m,为较稳固到不稳固煤层。
属2-2上煤层分叉层。
全区次要可采煤层,在本井田范畴内为不可采煤层。
5. 2-2下号煤层:位于延安组中部,厚度0~4.70m,平均0.83m,为不稳固煤层,煤层结构简单,属2-2上煤层分叉层。
全区局部可采,煤层在本井田范畴属不可采煤层。
6. 3-1号煤层:位于延安组中部,厚度0~13.01m,平均4.00m,全区要紧可采煤层,为较稳固煤层,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地段煤层夹矸1~2层,一样不含夹矸。
本矿区要紧可采煤层。
7. 3-1下号煤层:位于延安组中部,厚度0~5.20m,平均0.80m,为不稳固煤层,属原3-1号煤层分叉层。
局部可采煤层,本井田为不可采煤层。
8. 3-2上号煤层:位于延安组中部,厚度0~3.08m,平均0.31m,为极不稳固煤层,煤层层位断续显现,不可采煤层。
9. 3-2下号煤层:位于延安组中部,厚度0~3.51m,平均0.37m,为极不稳固煤层,可采点少,零星分布,为不可采煤层。
10. 4-1号煤层:位于延安组中部,厚度 1.18~8.24m,平均 6.15m,全区要紧可采煤层。
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地段煤层夹矸1~3层,一样不含夹矸。
煤层发育北部较好,南部较差。
在本井田属主采煤层。
11. 4-1下号煤层:位于延安组中部,厚度0~4.62m,平均0.80m,为不稳固煤层,属4-1煤层的分叉层。
为局部可采煤层。
12. 4-2上号煤层:位于延安组中部,厚度0~0.48m,平均0.20m,为极不稳固煤层,全区不可采煤层。
13. 4-2中号煤层:位于延安组中部,厚度0~7.83m,平均1.73m,为较稳固到不稳固煤层。
属次要可采煤层,南部发育较好,北部较差。
本井田为次要可采煤层。
14. 5-1上号煤层:位于延安组下部,厚度0~11m,平均1.35m,为较稳固到不稳固煤层,属5-1煤层的分叉层。
全区次要可采煤层,在本井田范畴内属局部可采煤层。
15. 5-1号煤层:位于延安组下部,厚度0~8.36m,平均3.60m,为较稳固煤层,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地段煤层夹矸1~2层,一样均无夹矸。
为本井田要紧可采煤层。
16. 5-2号煤层:位于延安组下部,厚度0~4.75m,平均0.28m,为极不稳固煤层。
不可采煤层。
17. 6-1上号煤层:位于延安组下部,厚度0~4.38m,平均0.58m,煤层结构简单,见煤点分布零星。
为极不稳固煤层,属不可采煤层。
18. 6-1中号煤层:位于延安组下部,厚度0~5.66m,平均0.80m,为较稳固到不稳固煤层,煤层结构简单,该煤层北部发育较好。
为全区次要可采煤层,本井田中为不可采煤层。
19. 6-1下号煤层:位于延安组下部,厚度0~5.25m,平均1.20m,为较稳固到不稳固煤层,全区次要可采煤层。
20. 6-2上号煤层:位于延安组下部,厚度0~3.73m,平均0.62m,为极不稳固煤层,局部地段与6-2中煤层合并,不可采煤层。
21. 6-2中号煤层:位于延安组下部,为较稳固煤层,厚度0~10.98m,平均0.81m。
煤层结构较复杂,灰分含量区南低、区北高,要紧可采煤层。
22. 6-2下号煤层:位于延安组底部,为较稳固煤层,厚度0~11.10m,平均0.81m。
属6-2中分叉煤层。
次要可采煤层,本井田中为不可采煤层。
23. 7号煤层:位于延安组底部,厚度0~4.63m,平均2.14m,为较稳固到不稳固煤层。
次要可采煤层,本井田中为不可采煤层。
三、煤质
㈠物理性质
各要紧可采煤层的物理性质:颜色一样为黑色至褐黑色,条痕黑褐色。
暗淡光泽,部分无光泽或土状光泽,并见有沥青光泽的镜煤和亮煤条带,在煤层层面上多见丝绢光泽的丝炭。
比重小,性脆,硬度2左右。
在煤层的节理和裂隙中含方解石和黄铁矿薄膜,煤层中含黄铁矿结核。
煤层的裂隙一样内生裂隙比外生裂隙发育,断口一样呈参差状,其中镜煤和宽煤呈贝壳状断口。
条带状结构,块状或层状构造。
具水平和微斜层理,易风化。
火焰不大,残灰为粉末状,为灰白、黄灰色。
㈡煤岩特点
1.宏观煤岩成份含有少量的丝炭和镜煤、亮煤,大部分为暗煤组成。
煤岩类型以暗淡型夹有少量光亮型,总体为半暗淡型煤。
2.显微煤岩特点
依照详查区现有254个钻孔煤岩资料分析,认为全区煤岩组分百分含量中的镜质组和丝质组最高或较高,半镜质组次之,稳固组分大多数为零。
镜质组和丝质组的百分含量有时前者占优势,有时后者占优势。
说明当时的成煤环境,还原环境与氧化环境不断变化结果。
3.镜煤最大反射率
从详查区254个钻孔资料说明详查区煤层属褐煤和低煤化烟煤时期(即属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变质时期,以不粘煤为主)。
镜煤反射率以详查区几层要紧煤层和厚度较大的2-2上煤层由上至下镜煤最大反射率(光电)略有增加,说明深成变质作用略有增强。
㈢化学性质
1.水分(Mad%):各可采煤层原煤水分在3.90~18.15之间,其中4-1煤层原煤水分在6.07~17.69之间,平均11.48。
2.灰分(Ad%):各可采煤层原煤水分在6.51~26.62之间,其中4-1煤层原煤灰分8.93~1
3.41之间,平均11.03,属低灰煤。
3.挥发分(Vdaf%):各可采煤层洗煤挥发分在3
4.67~4
5.32之间,其中4-1煤层洗煤挥发分3
6.21~39.46,平均3
7.44。
4.全硫(St,d%):各可采煤层原煤硫分0.14~2.99之间,其中4-1煤层硫分0.75~2.99之间,平均1.47,属低~中硫煤。
5.发热量(Qnet,dMJ/kg):各可采煤层原煤干燥基低位发热量在19.29~27.13之间,其中4-1煤层原煤干燥基低位发热量在24.30~2
6.25之间,平均25.35,属中等发热量煤。
本区煤质情形见4-1煤层煤质特点表
㈣煤的可选性
依照酸刺沟煤矿新井采4-1煤层大样筛分及浮沉试验结果,用±0.1含量法评判煤层的可选性,灰分(Ad%)6.5%~7%,其±0.1含量小于10%,可选性等级为极易选,见可选性评判表。
表3-3。
可选性评判表表3-3
㈤煤种
详查区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依照资料分析洗煤挥发份在32.30~39.04%,胶质层为0mm,透光率为79%,粘结指数为0,因此确定详查区煤为不粘结煤。
个别煤层点为长焰煤。
㈥煤质及工业用途评述
4-1煤层低中灰、中硫、中等发热煤,煤种为不粘结煤。
详查区煤为良好的动力用煤及民用煤,也可作气化用煤。
四、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
㈠瓦斯
依照详查区对要紧可采煤层采集了瓦斯样进行测试,本矿开采的4-1煤层在三个孔中采集瓦斯样进行测试分析,祥见4-1煤层瓦斯测试分析成果表3-4。
4-1煤层瓦斯测试分析成果表3-4
故本矿属低瓦斯矿井。
㈡煤尘
本次煤尘爆炸试验由内蒙古煤田地质局煤研所做的结果如下:
从煤尘爆炸试验结果看,矿区煤层煤尘具有爆炸的可能性。
㈢煤的自燃
区内煤层倾向于易自燃,由于煤中挥发分含量较高,燃点低,煤炭产出后应注意堆积方式及堆积时刻。
五、水文地质条件
㈠区域水文地质特点
东胜煤田属鄂尔多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北部是库布其沙漠,南部是毛乌素沙漠,属半洪涝半沙漠高原气候。
大部分地区被黄土覆盖,地表植被稀少,覆盖率极低。
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大气降水大部分以地表迳流形式排泄于黄河,地表受后期流水冲蚀作用形成树枝状冲沟,沟谷纵横,变为复杂的地势地貌特点。
黄河距煤田百余公里,在外西、北、东三面迳流,是区域唯独长年地表迳流。
详查区沟谷一样呈NNE和SSW向延伸,沟谷端部坡角一样50~60º,向下游坡角逐步变缓。
南部黄土状亚砂土较发育,坡角较陡。
区内海拔标高1200~1500m,均比黄河海拔标高高250~550m,黄河是地表水向外排泄的唯独渠道。
半洪涝区地下水的补给要紧来自大气降水,由于降水贫乏,使地下水的补给受到限制。
第四系黄土为亚粘土亚沙土,不整合于各地层之上,由于沟谷的切割不连续分布于地表,含水柔弱。
第四系冲洪积层要紧分布于较大的沟谷中,岩性为砂砾~粉砂~泥质,由于沟谷水的补给含水丰富,形成潜水或潜流,潜水埋藏深度0.09~2m,单位涌水量q=0.09~1.2升/秒.米。
在沟川两侧阶地上有民井可满足人畜饮用,
也可抽水灌溉少量农田。
第三系在详查区断续分布,要紧分布在详查区的中部和西北部、东胜邻近,岩性要紧以红色中、细粉砂岩、泥岩,底部砂砾岩含水。
据抽水资料q=0.171升/秒.米。
白垩系下统地层覆盖面积较大,有同意降水补给的条件,因此,向斜中部有自流井显现,流量虽小,水头压力较大,如13号孔水头>9.28m(区外),侏罗系地层倾角极缓,出露面积大,对同意降水补给形成有利因素。
降水补给的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遇到的沟谷一部分以泉的形式排泄于地表。
依照地下水补给来源有限直截了当充水含水带含水柔弱,构造简单,以裂隙水为主,孔隙水次之的特点定为第一类第一型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类型。
㈡矿区水文地质特点
矿区水文地质特点和区域差不多相同,面积又没有形成单独的水文地质单元,只把矿区所关联到的水文地质条件加以叙述。
1.地表水体:矿区位于神山沟的上游,矿区地势地貌西侧为北神山沟,东侧为神山沟,走向近南北的两条树枝状冲沟所夹一道梁复杂的地势地貌。
矿区总的地貌南高北低,中部为一呈南北向发育的小山梁。
北神山沟、神山沟平常为干沟,或季节性地表迳流。
雨季流量大,暴雨形成洪流,历时短,专门快排泄,甚至干涸,区内无水体及地表长年迳流。
沟中第四系冲洪积含水对其下岩层有补给作用,但由于所开采的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起到专门好的隔水作用,对煤层的开采差不多无阻碍。
2.煤层及顶板的富水性:矿区位于东胜煤田的浅部,所开采煤层在矿区东北部已出露,地下水埋藏较深;又由于地表坡度大排泄好,地表水补给条件差,在煤矿的开采中无水。
4-1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厚度2-3m,起到了良好的隔水作用。
其上为老顶粗砂岩,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本层含水,严禁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