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五实验与探究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可用于诱导多倍 体形成,获得植物新品种,D正确。
考点二 教材经典实验 【知识·方法】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 (2)萨克斯的实验:绿色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3)恩格尔曼的实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理论依据: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 (2)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3)实验过程及现象。 ①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上清液放射性强。 ②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沉淀物放射性强。 (4)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6.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的实验: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 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 光面生长快。 (2)鲍森·詹森的实验: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 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发现了伴性遗传规律。 4.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理论依据:遗传物质能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 (2)格里菲思的实验。 ①实验方法:体内转化法。 ②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含有转化因子。
(3)艾弗里的实验。 ①实验方法:体外转化法。 ②主要技术:细菌培养技术;物质分离技术。 ③实验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 物质。
【解题技法】——关键步骤突破法 1.点睛:明确选项中涉及的实验步骤及关键步骤。
2.答题分析: (1)分析题中涉及的实验步骤及意义: ①加酶。 ②加底物。 ③加入缓冲液——控制反应液的_p_H_。 ④保温——控制反应_温__度__。 ⑤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因变量的测定。
(2)根据实验目的找出关键步骤及其位置: ①实验目的:测定酶活力。 ②关键步骤及其位置:pH、温度均为无关变量,无关 变量在酶与底物混合前应控制好。而题干中酶已经经 过保温,因此关键步骤就是_加__入__缓__冲__液__,该步骤应在 酶与底物混合前进行。
专题15 实验与探究
答案速填: ①_观__察__ ③_对__照__ ⑤_随__机__ ⑦_无__关__
②_探__究__ ④_单__一__变__量__ ⑥_对__照__ ⑧_观__察__实__验__结__果__
考点一 考纲要求实验 【知识·方法】 1.高中生物中的观察类实验: (1)原色观察类:
3.(新题预测)下列关于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黑藻叶为实验材料就可达到实验目的 B.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的类囊体 C.视野中观察到的叶绿体环流方向与实际相反 D.细胞在实验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活性
【解析】选D。以黑藻叶为实验材料只能观察叶绿体而 不能观察线粒体,A项错误。叶绿体的类囊体为亚显微 结构,在高倍镜下观察不到,B项错误;由于显微镜下 观察的是倒像,因此视野中观察到的叶绿体环流方向 与实际相同,C项错误;观察线粒体用的健那绿染液是 活细胞染色剂,只有在活细胞中叶绿体才能保持正常 的形态,因此细胞在实验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活性,D 项正确。
0.1%
遇酚酞呈紫红色
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 的关系
试剂
体积分数 (或质量浓度)
作用原理
CuSO4
0.05 g/mL
斐林试剂的成分
0.01 g/mL
双缩脲试剂的成 分
相关实验 检测还原糖 检测蛋白质
(2)其他试剂(或材料)的种类及作用。 ①二氧化硅(石英砂):使研磨充分→叶绿体色素的提 取和分离。 ②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 离。 ③层析液:溶解分离色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2016·海南高考)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 生特定颜色的是( ) A.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 B.黑暗中生长24 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 C.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 D.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 粒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糖类、脂肪与DNA的检测 实验。A项,成熟香蕉匀浆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还原 糖,用斐林试剂检测可产生砖红色沉淀,故A不符合题 意。B项,黑暗中生长24 h的天竺葵叶片,淀粉已消耗 尽,用碘液检测,不会出现蓝色,故B符合题意。C 项,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 核被染成绿色,故C不符合题意。D项,花生子叶含有
(6)藓类(菠菜、黑藻)叶:观察叶绿体。 (7)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和复原。 (8)洋葱(大葱、大蒜)根尖分生区:观察细胞的有丝分 裂;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易错·警示】 1.原色观察类实验最好选择有色的生物组织细胞,以 利于实验结果的观察。 2.染色观察的实验最好选择无色的材料,排除材料本 身的颜色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检测类实验应选择富含被检测物质的生物材料。
实验名称 观察细胞的多样性
观察叶绿体 观察植物细胞的 质壁分离和复原
生物材料
多种生物细胞
菠菜叶肉细 胞或黑藻小叶
紫色洋葱鳞片 叶外表皮细胞
实验现象 细胞的形态、结构 叶绿体的形态、分布 质壁分离与复原
(2)染色观察类:
试剂 吡罗红染液 斐林试剂(水浴加热) 苏丹Ⅳ染液 醋酸洋红液 龙胆紫溶液 苏丹Ⅲ染液
4.斐林试剂、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需要现配现用。 5.健那绿是活细胞染色剂,只能对活细胞染色。 6.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必须先加NaOH染液,然后滴加 CuSO4溶液。
【典例1】(2016·全国卷Ⅰ·T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
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C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 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 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 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 检测产物的量
C.为获得10 mL提取液,研磨时一次性加入10 mL乙醇 研磨效果最好 D.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很 快随溶剂挥发消失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CaCO3可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素被酸破坏,应该 在研磨时加入CaCO3,A项错误。菜叶剪碎是否充分, 不影响菜叶中色素的总含量,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 分,也可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B项正确;由于研 磨时乙醇挥发,为了获得10 mL提取液,研磨时加入多 于10 mL的乙醇,C项错误;层析完毕后,取出来的滤
【解析】选D。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 验中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 精等比例混合,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A错 误;甲基绿用于DNA的染色,而染色体应该用龙胆紫 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B错误;漂洗应该在染色之前 进行,目的是洗去多余的解离液,C错误;观察细胞有 丝分裂实验的解离环节已经将细胞杀死并固定下来, 所以观察不到着丝点的分裂过程,D正确。
C.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使DNA和RNA染色,观察DNA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D.秋水仙素,多倍体形成,获得植物新品种
【解析】选B。龙胆紫染液为碱性染料,可以将染色体 染成深色,便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A正确;95%乙醇 和无水碳酸钠混合,得到无水乙醇,可以作为提取叶绿体 色素的提取剂,不能分离色素,B项错误;甲基绿 可以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可以将RNA染成红色,因 此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将DNA和RNA染色,观察DNA 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正确;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
④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⑤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诱导染色体加倍。 ⑥生长素类似物(NAA、2,4-D、IPA、IBA、生根粉等): 促进枝条生根→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 的作用。
3.高中生物实验常用生物材料: (1)口腔上皮细胞: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 察线粒体。 (2)苹果或梨匀浆:检测还原糖。 (3)花生种子:检测脂肪。 (4)豆浆:检测蛋白质。 (5)马铃薯匀浆:检测淀粉。
(3)比较选项选出正确答案:四个选项只有C项加入缓 冲液是在酶与底物混合前进行的,故C项正确。
【题组过关】 1.(2016·江苏高考)下列用鲜菠菜进行色素提取、分 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应该在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CaCO3,防止酸破坏叶绿 素 B.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也可以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 色素
【解析】选A。叶绿体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研磨 绿叶时应加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A正确;低温诱导 染色体加倍实验中,低温处理应在剪取洋葱根尖前进 行,B错误;质壁分离复原后的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 不能进行分裂,无染色体形态变化,C错误;酵母菌细 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CO2,因此不能根据是 否产生CO2判断呼吸方式,D错误。
(4)鲁宾和卡门的实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 水。 (5)卡尔文的实验: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 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卡尔文循环。
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1)选材。 ①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②生长周期短。 ③子代数量多,便于统计分析。 ④豌豆自然条件下都是纯种。
(2)主要杂交实验及结果。 ①亲本之一为显性纯合子→不发生性状分离。 ②杂合子自交→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③测交→性状分离(分离比:1∶1)。 (3)科学的实验方法:①假说—演绎法;②统计分析法。 (4)成就: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50%
70%
作用原理
洗去浮色(溶剂) 消毒
相关实验
脂肪的鉴定 微生物的培养
试剂
体积分数 (或质量浓度)
作用原理
相关实验
酒精
95% 100%
解离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溶解、提取色素
叶绿体色素的 提取和分离
试剂
体积分数 (或质量浓度)
作用原理
5%
营造酸性环境
相关实验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脂肪,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脂肪颗粒 被染成橘黄色,故D不符合题意。
【加固训练】 (2016·中山三模)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有机溶 剂,如无水乙醇 B.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剪取洋葱根尖后进行 低温处理
C.将质壁分离复原后的细胞用龙胆紫染色,可以观察 到染色体的形态变化 D.根据是否产生CO2可以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方法技巧】实验材料的选择技巧 (1)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如检测某化合物的实验应 选择富含该化合物的材料。 (2)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如利用颜色反应观察实验 现象时应选择浅色或无色的材料。
【加固训练】 (2016·平顶山二模)下列各项中前项是实验试剂,中 项是其作用,后项是实验应用,其中错误的是( ) A.龙胆紫染液,染色体染色,观察染色体 B.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和无水碳酸钠,溶解叶绿体色 素,分离色素
对象 RNA 还原糖 脂肪 染色体(质) 染色体(质) 脂肪
颜色 红色 砖红色沉淀 红色 红色 紫色 橘黄色
试剂 甲基绿染液 健那绿染液
碘液 双缩脲试剂
对象 DNA 线粒体 淀粉 蛋白质
颜色 绿色 蓝绿色 蓝色 紫色
2.试剂的种类及主要作用: (1)常用试剂的种类及作用:
试剂 酒精
体积分数 (或质量浓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纸条上的叶绿素条带会随层析液挥发而颜色变浅,但 是不会很快消失,D项错误。
【加固训练】 (2016·南昌二模)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 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50%的酒精能够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B.用甲基绿能够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染色体的行 为和数目变化
C.用清水进行漂洗,可把多余的染液洗掉 D.用高倍镜也观察不到后期着丝点的分裂
盐酸
8%
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使染色质中DNA与蛋 白质分离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 的分布
15%
解离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低 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试剂 NaOH
体积分数 (或质量浓度)
作用原理
相关实验
0.1 g/mL
斐林试剂、双缩脲 试剂的成分
检测还原糖、蛋白质
5%
营造碱性环境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 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