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练习题 2022-2023学年福建省三明市五县联合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IP&校本题库)2022-2023学年福建省三明市五县联合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A.突出的文学成就
B.完备的礼仪制度
C.平等的教育制度
D.是夏商王朝的正统继承者
1.(4分)《论语》中记载:“子曰:‘周监(借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表达此观点是基于周( )
A.千耦其耘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集约经营
2.(4分)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

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B.反对追求功名利禄
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D.格物以致义理真谛
3.(4分)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材料反映了朱熹的教育观念是( )
A.人民赋税负担较重
B.经济结构趋于合理C.农业生产破坏严重D.商业地位日渐突出
4.(4分)《文献通考》记载北宋部分年份的赋税收入,如表,表中数据说明当时( )
年份
农业两税茶、盐、酒、商等总税收收入太宗至道末年(公元997
年)
2321万贯1238万贯约3559万贯真宗天禧末年(公元1021
年)
2762万贯2936万贯约5723万贯神宗熙宁年间2162万贯4911万贯约7070万贯
A.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B.揭示了鸦片战争是英国对华侵略扩张的实质
C.阐释了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战争结果
D.支持了“鸦片战争是一场商业战争”的观点
5.(4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在此,费正清( )
6.(4分)1949 年 10 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 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

“时间开始了”是指( )
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来
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7.(4分)如图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时期的一幅宣传画。

宣传画反映了(

A.农村粮食大丰收
B.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左”倾思想严重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4分)“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荃于习俗。

”,这主要体现于罗马法( )
A.完全摒弃了习惯法B.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主张消灭阶级压迫D.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9.(4分)“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理。

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

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

”文中“其说”是指( )
A.牛顿运动三定律B.爱因斯坦相对论
C.普朗克的量子论D.达尔文的进化论
10.(4分)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异化”。

这种“异化”在二十世纪中期以后表现为( )
A.资本主义经济实现自由竞争
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
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D.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福利政策
11.(4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

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 )
A.都主张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B.都注重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
C.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都注重从实际出发调整生产关系
12.(4分)《全球通史》称:“当美国在撤离欧洲时,苏联却正在使自己在其东欧保护区外处于稳固地位。

…由于苏联努力追求这些目标,便与西方列强发生了直接的愈来愈尖锐的冲突。

”这种“冲突”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欧共体的出现B.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C.第二次世界大战D.世界多极化趋势形成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97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

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大学、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学院……
--摘自《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 材料二
1911年的革命推翻了清朝,但是多种意义上看,对于中国文明的更为重要的转折发生在1905年。

那一年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即使是慈禧太后最为顽固的谋臣们也不能不看出,中国的困境已经不能再科举所考察的儒家学术中找到解决的办法了。

事实上,科举考试的废除标志着中国维持了近2500年的一个文明模式的废气。

--[美]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生纱厂等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社会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废除科举制度对中国近代文明所起的推动作用。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49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由此诞生。

然而此时英镑还不能被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从而取代黄金的作用,作为英镑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金本位”制度的出现,才使得英镑真正走向世界。

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从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

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

……逐渐通过战争和殖民扩张确立的海上霸权和自由贸易政策,奠定了英镑的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时代。

到20世纪初叶,英镑一直是资本主义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

--《大国货币史》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镑成为世界货币的主要原因。

15.(15分)材料 唐初在军事上实行与均田制相适应的府兵制。

府兵皆须自备粮饷器械等物品,“三时农耕,一时教战”。

“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则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

高宗、武则天时期,土地兼并迅速发展,均田制逐渐瓦解,自耕农、半自耕农或丧失土地,或流亡他乡。

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的“府兵之法寝坏”,卫士逃亡,兵源枯竭。

开元初年,府兵“逃死者不补,三辅渐寡弱,宿卫之数不给”。

--引自徐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革新与变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初府兵制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概括唐朝中期府兵制崩溃的原因。

1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围绕着应否批准宪法(指1787年宪法),美国社会中形成了联邦党人和反联邦党人两个庞杂的阵营。

这两个阵营的领导力量分别是国家主义者和州权主义者。

在批准宪法的过程中,各州都不同程度的惊醒了斗争。

在弗吉尼亚制宪会议中,双方的领袖人荟萃一堂,短兵相接,最后在补充《人权法案》的条件下,联邦党人才取得微弱多数于1788年6月25日批准宪法。

1789
年国会将麦迪逊起草的12条宪法修正案提交各州批准。

1791年12月15日,宪法修正案的钱10条经3/4的州批准正式生效,统称为《权利法案》,这10条修正案中的第一条规定人民享有宗教、言论、出版、机会和请愿的自由。

第四条规定不得无理搜查和逮捕人民。

第五条规定,不经合法的程序,不得剥夺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第十条规定,初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全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

这条修正案是日后州权主义者用以反对中央政府的主要宪法武器。

《权利法案》是美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以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宪产生了重大影响。

--引自张友伦《美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权利法案》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出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权利法案》颁布的影响。

17.(15分)材料《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英国、美国、苏联等59个国家于1968年7月1日分别在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

共有11条规定,主要内容是:有核国家不得向任何无核国家直接或间接转让核武器或核爆炸装置,不帮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无核国保证不研制、不接受和不谋求获取核武器;停止核军备竞赛,推动核裁军;把和平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保障之下,并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术合作。

本条约所称有核武器国家系指在1967年1月1日前制造并爆炸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的国家。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生效以来,在遏制核扩散、降低核危险、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近几年,国际核裁军、防止核扩散和平利用核能的进程受挫。

--引自新华网《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及附加议定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署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存在的不足之处。

1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之洞认为,“兵学之精,至今西国而极”,建设海防海军必取西方之长,方为“强国之由”。

1887年他创办了广东水陆师学堂时提出“兼采各国之所长,而不染习气,讲求武备之实用,而不尚虚文”。

规定;‘每逢洋教习歇课之日,即另讲习书史试以策论,俾其通知中国史事兵事,以适于用。

”他认为抗御西方国家的海上入侵,加强中国的海上防卫力量,不仅要“亟练陆军”,还要早铁路、广开学堂,追讲商务,讲求工政,大力发展制器、冶炼、造船、造械、开矿、修路、化学乃至种植、纺织力量,利用原广东机器局船坞,开设黄埔船局,并相继建造炮艇、炮艇数艘,同时,张之洞还委托福建船政局协造1000吨以上炮舰。

1903年,他在两江总督任内,又以所节存的经费向外洋订造新式快船数艘。

这批炮舰直到抗日战争时期,还是中国海军的主要作战军舰。

--引自刘申民《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史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之洞海防思想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之洞海防思想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