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精神心得体会5篇【佳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排精神心得体会5篇【佳作】
中国女子排球的团队精神,将让追梦路上的中国,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我们要继续弘扬学习女排精神,这就是女排精神的传承意义之处,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女排精神范文,欢迎借鉴!
篇一:个人学习女排精神心得体会
北京时间17日上午,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1/4决赛中迎战已蝉联北京、伦敦两届奥运冠军的巴西队。
在首局以15∶25告负的逆境下,中国女排最终以总比分3∶2获得胜利,时隔8年再次挺进奥运四强。
看女排比赛一直很放心,也很揪心。
放心是因为,女排姑娘从来不少拼搏精神,无论面对怎样的对手,都可以打出自己的风采。
揪心是因为,女排姑娘已然付出这么多,总希望她们可以获得更好的成绩,这样才符合国人心中天道酬勤的定律。
但比赛总有对抗、总有偶然,哪有什么常胜将军?
本届奥运会女排比赛,在未战胜巴西队之前,女排的状态让人揪心。
首场输给荷兰之后,中国女排的状态一直跌跌撞撞,2胜3负的成绩把中国队送到了卫冕冠军巴西队面前。
5战全胜的巴西队实力在中国队之上,如果比赛失利,中国女排将失去进入四强的机会。
所幸,在先失一局的不利局面下,女排姑娘最终凭借着坚强韧性和全力拼搏,赢下了比赛。
有人说,女排精神又回来了。
郎平则说,中国女排的精神一直都在,并不会因为输赢而改变,这就是女排精神的传承。
既然是一种精神,就不会时有时无,就不会在高峰时得以体现,在低谷时消失不见。
真正的精神,应该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意志,是一种传统。
之所以人们会感觉女排精神又回来了,是因为此前两届奥运会女排的成绩不佳:2019年奥运会,中国女排0∶3输给巴西队,无缘决赛;2019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2∶3负于日本队,未能进入四强。
这样的成绩让人难免有所失落,失落时多半会怀疑,是不是中国女排的精神丢失了?
事实上,中国女排一直在拼搏。
竞技体育本来就是实力的比拼,
遇见实力比自己更强者,可能爆冷获胜,但更大的概率是失败。
就像2019年奥运会,面对更优秀出色、临场发挥更好的巴西队,中国女排未能获胜,这也在所难免。
但在比赛中,女排姑娘不放弃、不松懈、不抱怨,而是努力去拼,与没有斗志的惨败相比,这未尝不是一个更好的结果。
所以说,中国女排的精神一直都在。
失败时,只要拼尽全力,就是女排精神的体现,因为女排精神并不必然意味着胜利和第一名。
成功时,感恩过去的自己和队友,品尝成功背后的辛酸和付出,并戒骄戒躁,再次踏上征途,这也是女排精神的表现。
任何昙花一现的精彩,都谈不上有真正的精神在其中。
同样,只为胜利者欢呼,却忽视失败者的坚韧与付出——这种与胜负捆绑在一起的感受,并不是真正的精神。
就竞技体育而言,胜负乃兵家常事。
须知,我们热爱的是中国女排,是中国女排的精神,或与最终胜负有关,但更多与女排比赛的态度有关。
我们更多是希望球员能够表现出应有的拼搏精神。
对于中国女排,人们自然要求更高,因为她们取得过辉煌的成绩,只是在感受、发扬这种精神时,请先忘记胜负,因为精神首先是一种态度。
篇二:中国女排精神心得体会学习女排精神心得体会
北京时间8月17日上午,2019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四分之一决赛,中国队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以3比2逆转战胜卫冕冠军巴西队,时隔8年,再度晋级奥运会四强。
电视镜头里,女排姑娘们簇拥欢呼;万里之外,经历了“过山车”的中国观众无不赞叹——又见女排精神!
与巴西女排的比赛,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遭遇战”。
过往战绩上,中国女排对巴西女排曾有过18连败的尴尬,过去在奥运赛场上的四次交手也是悉数败阵;本届奥运会,与小组赛以5个3∶0轻松锁定A组头名的巴西队相比,B组的中国队首场苦战荷兰即告负,又接连输给塞尔维亚、美国,跌跌撞撞地小组出线后,马上面对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苦主”,艰难异常。
而昨天的比赛进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特别是决胜局,比分交替咬住,加上主场巴西球迷并不友好的嘘声,压
力之大可见一斑。
好在第一局大比分落败的姑娘们最终顶住压力,带来了惊喜。
她们有理由雀跃,观众有理由感动,因为这支年轻的队伍,在困难时没有放弃,在争议时没有迷失,于绝境中激发潜能。
这才是真正的体育精神,足以让那些认为“现在就这个水平”者汗颜。
作为我国三大球中唯一一个拿到冠军奖杯的队伍,女排从不缺少这种拼搏精神,也一次又一次带给国人感动。
翻开历史,中国女排自1981年夺得首个世界杯冠军到去年世界杯再度封王,从上世纪80年代的“五连冠”到本世纪初的再度中兴,期间虽然多次历经波折,但总能在陷入低谷后回归正途而崛起,用实力和汗水延续神话。
作为体育单项中参与度、普及度最高,也是影响力最大的项目,“三大球”始终是国人的“痛点”,尤其是近几届奥运会,男排男足缺席、男篮女篮连败,女足差强人意。
唯独女排,总能在逆境中迎难而上,在关键时刻屹立不倒。
从袁xx到陈忠和,再到二次出山的郎平,几乎女排每次崛起的背后,人们看到的都是那些了解女排、熟悉女排、扎根女排的团队在发挥着根本性作用。
尊重专业人才,才使得长期积累的女排精神不断闪光。
在精神的继承之外,我们还看到了创新。
正如xx所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进步之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发展体育运动同样如此。
接手女排后,郎平就针对中国和世界女排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大国家队”的概念,即每次集训总是有20多人,每个位置总是保持三到四个人在竞争。
队伍扩大后,针对不同的比赛安排不同的阵容,承担不同的任务,不过分强调成绩。
此外,新女排还扩大了教练队伍,引入了国际化的专业团队。
这些都是对运动规律的把握和尊重。
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见证女排精神的强大。
2019年女排世锦赛后,曾有过新时代还要不要重提女排精神的讨论,理由是当年以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为核心的女排精神是特殊年代的产物。
毋庸置疑,今天年轻一代的运动员,身处与上世纪80年代初截然不同的大环境;奔向体育强国目标的中国人,在“唯金牌论”逐渐
散去光环的今天已不会用一场比赛输赢来定义成败。
但正如郎平赛后所说:“中国的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不是说赢了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没有。
要看到这些队员努力的过程。
”因此,在强调要放松心态的同时,每个运动员同样不能忘记的是,作为一名国家队运动员,展现的是一种风貌。
“我们已无路可退,就是把技术水平、精神面貌打出来,不要后悔,什么结果都能接受。
”这是一种态度。
时代虽然不同,但女排精神没有褪色,反而愈加闪光。
35年来,女排精神总是与这个国家每个历史发展的节点相契合,女排的顽强拼搏是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
“无论比分怎么样,大家从来没有放弃过。
”赛场上的中国女排,将为他们的梦想继续拼搏;而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中国人,同样需要一代代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女排精神,既是一种体育精神,也是一种前行力量,能够激励我们朝着目标砥砺前进。
篇三:践行女排精神心得体会
“很开心也很艰难的一场球。
”落座发布会,一脸疲惫的惠若琪的嗓子已经都喊哑了。
获胜的瞬间,她紧抱着队友,嘶吼着霸气望着隔网的对手们。
小组赛中,荷兰曾以3-2战胜中国队,也将中国队逼入绝境,不得不在淘汰赛中面对东道主、卫冕冠军巴西队,让中国队九死一生。
然而再次面对荷兰,这场被郎平视为“身后是万丈深渊”的比赛,中国姑娘们却展现出顽强的意志,3-1战胜对手,特别是第三局,中国队在落后的情况下29-27顽强翻盘。
“我们打得比对手更坚定一些,之前荷兰队比赛都是打5局体能消耗太多,我们全打出了团队精神。
”赛后,惠若琪认为球队胜在坚定的意志和团队精神。
姑娘们已经顾不得自己的矜持,她们笑的欢畅,激情相拥,任由心中的情感发泄出来。
而场边的郎平指导,也是双手握拳,长出一口气。
艰难,比赛打的太艰难了。
首局,女排一度落后,但最终反败为胜;第三局,相似的剧本,同样的结局。
当29-27的比分呈现在比分牌上时,意味着女排已经占据整场比赛的绝对主动。
狭路相逢,勇者胜,
只有战意更盎然的一方,才能在厮杀中压倒对手。
惠若琪强攻打手出界!将最终的大比分定格为3-1,我们赢了,中国女排时隔2019年,再度打入奥运会的决赛。
人们或许还依稀记得,总是笑的像个弥勒佛似的陈忠和,在2019年前带领女排杀入决赛,并最终摘取金牌时的盛况;或许还依稀记得,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
杨昊、王丽娜、周苏红、刘亚男、赵蕊蕊,以及目前坐在央视前,担任解说的冯坤。
当年的主力二传,如今坐在屏幕前,看着后辈们征战沙场,眼里满满都是当年自己的倒影。
这是整整一代人的传承。
1994年出生的朱婷,雅典那一年理应小学尚未毕业;老大姐魏秋月,当年也不过只是花季少女;至于年龄最小的龚翔宇,更是只有17岁。
或许她们,也曾随着自己的父母家人,坐在电视机前,为当年的冠军之队拍红了小手。
时至如今,她们纷纷长大,终于轮到自己站到前台,延续女排的荣光。
许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感慨,单枪匹马的中国人是龙;聚合在一起的中国人,就不是那回事了。
而在体育赛场上,这一点似乎也在绝大多数的场合都能得到验证。
君不见奥运夺金的项目,大多都依靠中国运动员的个人奋斗,相反依靠集体协作的项目,往往无法取得优异的战绩,尤其是象征团队协作精华的三大球项目,总是习惯性的给国人添堵。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比如女排。
某种程度上来说,女排承载着中国体育集体项目的灵魂,象征着团队协作的至高结晶。
与荷兰队一战,全队12人人人登场,个个拼命。
其实论实力,中国女排并不比荷兰队强出太多。
因为每一局比分,中国队都只以2分的优势胜出。
然而就是这样惊心动魄的较量,方能显现女排精神,方能彰显英雄本色。
坚忍,顽强,拼搏。
胜利没有捷径,从小组赛的磕磕绊绊,仅排名小组第四;从鏖战东道主巴西,最终在两万人的嘘声中以3-2淘汰东道主,到今日力擒欧洲豪强荷兰,复仇成功。
中国女排在不经意间,挑选了一条最艰难的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巅峰,近在眼前,已经触手可及。
姑娘们高昂着头颅,带着一身骄傲,不断前行。
篇四:中国女排精神心得体会【优秀篇】
女排时隔2019年再夺金,3比1上演王者归来。
据报道北京时间8月21号,2019里约奥运女排迎来决赛,中国队对阵塞尔维亚队,经过激烈角逐,中国队以3:1战胜塞尔维亚夺冠,2019年后中国女排再次登顶。
她们克服了太多的困难登顶,配得上所有的赞美!
王者归来,举国振奋。
以3:2逆袭卫冕冠军、东道主巴西后,中国女排18日在半决赛中面对“苦主”荷兰队释放“洪荒之力”,最终以3:1艰难实现“复仇”,时隔2019年后再进奥运决赛。
21日在与塞尔维亚队的巅峰对决中,在先失一局的不利情况下,中国女排更是以3-1完成惊天逆转,站在了里约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
黄灿灿的金牌见证着女排姑娘们的顽强拼搏,也诠释出中国的大国自信。
“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而是奋斗;但最本质的事情并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
”击败卫冕冠军巴西队后,中国女排姑娘们在场上高声大喊:“我们是最棒的!”;战胜强劲对手荷兰队后,洪钢和前奥运冠军冯坤盛赞中国女排赢下史诗般战役,无愧为王者之师;巅峰对决中,中国姑娘们再次用汗水和拼搏向全世界诠释了什么是“女排精神”。
一回回倒地,一次次奋起,正是这种敢打敢拼的精神,屡屡让中国女排无论落后多少分、无论形势多么恶劣,都足以完成荡气回肠的绝地反击。
淘汰卫冕冠军巴西队后,看台上亲临现场的80岁高龄前国际排联主席魏纪中就曾激动不已,“这才是我们想看到的中国女排!”;打败强敌荷兰队,中国女排已经越来越接近夺冠梦想;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奥运冠军,中国女排更是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中国骄傲。
岁月轮回,精神不老。
噙着热泪看完整场比赛,耳边依稀萦绕着女排姑娘们的阵阵呐喊杀声。
不管是比分落后,还是稍稍领先,或者不相上下,我们的女排姑娘们都体现出每球必争的决心,诠释出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
“拼搏精神永远是中国竞技体育之魂”,这种不放弃、不抛弃的拼搏精神,不仅能够唤醒大国梦想,也足以振奋13亿多中国人民。
里约奥运已经接近尾声,中国女排奋力拼搏站在最高领奖台,既激励着中国体育健儿放手一搏,也鼓舞着亿万国人砥砺前行。
这种敢胜利、能胜利,顽强拼搏决不放弃的精神,更是已经成为了13亿中华儿女昂首前行的底气所在。
嘹亮的国歌声中,我们向女排队员和教练们致敬,因为她们创造了奇迹;我们更向中国女排这种拼搏精神致以礼赞,因为其必能凝聚中华民族洪荒之力,共筑复兴梦想。
篇五:学习中国女排精神心得体会
“很开心也很艰难的一场球。
”落座发布会,一脸疲惫的惠若琪的嗓子已经都喊哑了。
获胜的瞬间,她紧抱着队友,嘶吼着霸气望着隔网的对手们。
小组赛中,荷兰曾以3-2战胜中国队,也将中国队逼入绝境,不得不在淘汰赛中面对东道主、卫冕冠军巴西队,让中国队九死一生。
然而再次面对荷兰,这场被郎平视为“身后是万丈深渊”的比赛,中国姑娘们却展现出顽强的意志,3-1战胜对手,特别是第三局,中国队在落后的情况下29-27顽强翻盘。
“我们打得比对手更坚定一些,之前荷兰队比赛都是打5局体能消耗太多,我们全打出了团队精神。
”赛后,惠若琪认为球队胜在坚定的意志和团队精神。
姑娘们已经顾不得自己的矜持,她们笑的欢畅,激情相拥,任由心中的情感发泄出来。
而场边的郎平指导,也是双手握拳,长出一口气。
艰难,比赛打的太艰难了。
首局,女排一度落后,但最终反败为胜;第三局,相似的剧本,同样的结局。
当29-27的比分呈现在比分牌上时,意味着女排已经占据整场比赛的绝对主动。
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战意更盎然的一方,才能在厮杀中压倒对手。
惠若琪强攻打手出界!将最终的大比分定格为3-1,我们赢了,中国女排时隔2019年,再度打入奥运会的决赛。
人们或许还依稀记得,总是笑的像个弥勒佛似的陈忠和,在2019年前带领女排杀入决赛,并最终摘取金牌时的盛况;或许还依稀记得,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
杨昊、王丽娜、周苏红、刘亚男、赵蕊蕊,以及目前坐在央视前,担任解说的冯坤。
当年的主力二传,如今坐在屏幕前,看着后辈们征战沙场,眼里满满都是当年自己的倒影。
这是整整一代人的传承。
1994年出生的朱婷,雅典那一年理应小学尚未毕业;老大姐魏秋月,当年也不过只是花季少女;至于年龄最小的龚翔宇,更是只有17岁。
或许她们,也曾随着自己的父母家人,坐在电视机前,为当年的冠军之队拍红了小手。
时至如今,她们纷纷长大,终于轮到自己站到前台,延续女排的荣光。
许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感慨,单枪匹马的中国人是龙;聚合在一起的中国人,就不是那回事了。
而在体育赛场上,这一点似乎也在绝大多数的场合都能得到验证。
君不见奥运夺金的项目,大多都依靠中国运动员的个人奋斗,相反依靠集体协作的项目,往往无法取得优异的战绩,尤其是象征团队协作精华的三大球项目,总是习惯性的给国人添堵。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比如女排。
某种程度上来说,女排承载着中国体育集体项目的灵魂,象征着团队协作的至高结晶。
与荷兰队一战,全队12人人人登场,个个拼命。
其实论实力,中国女排并不比荷兰队强出太多。
因为每一局比分,中国队都只以2分的优势胜出。
然而就是这样惊心动魄的较量,方能显现女排精神,方能彰显英雄本色。
坚忍,顽强,拼搏。
胜利没有捷径,从小组赛的磕磕绊绊,仅排名小组第四;从鏖战东道主巴西,最终在两万人的嘘声中以3-2淘汰东道主,到今日力擒欧洲豪强荷兰,复仇成功。
中国女排在不经意间,挑选了一条最艰难的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巅峰,近在眼前,已经触手可及。
姑娘们高昂着头颅,带着一身骄傲,不断前行。
北京时间8月17日,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1/4决赛结束最后一场比赛,中国苦战五局,终于在“别人家的主场”击败了卫冕冠军巴西女排。
其实,当第一场中国队以15-25的大比分落败给巴西队的时候,相信已经有很多体育评论员、记者打好了“里约奥运,中国三大球全军覆没”的腹稿。
但是,中国女排没有放弃,1980年代就成为国人偶
像的郎平也没有放弃——战斗到最后一刻。
那一扣球的风情,那漂亮的绝地反击,一分分地咬,一分分把对手逼向死角,最终拼出胜利,这让每个观战的国人热血沸腾。
在这届中国队表现略显平淡的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进入半决赛,甚至比一些项目的夺金更能引爆国人的情绪。
不管结局如何,我们一直都坚信:女排是打不倒的。
这种信念,基于女排的传统,也基于“”的激励。
跌倒了,女排会爬起来;赢了,还会争取下一次胜利。
但,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只要女排赢了,大家想到“女排精神”;而一旦输了,似乎就忘了“女排精神”,甚至责怪姑娘们没“女排精神”。
到底,今天,我们该如何理解“女排精神”呢?
说到底,“女排精神”不是一两次胜利,也不是一两个冠军就能证明的,它并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
我们先从被广泛定义的“女排精神”看看: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
这些内涵,每一个都指向平时环节的训练,一点一滴做起,它是一种动态的、持续性的状态,而非唯结果论。
进一步看,“女排精神”缘起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
上个世纪80年代,百废待兴,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一种精神支撑,女排的崛起,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缺。
在经历了五连冠的同时,“女排精神”慢慢被确定、推广,被全民接受,这个过程,是从1981年到1986年的跨度。
可以说,它和国家一起慢慢地走向世界,用自己的实力让别人知道、认识、了解我们;它也和民众生活的改善同步同轨,并非一蹴而就。
然而,五连冠之后,中国女排的表现几起几落,当年的巅峰表现却难以再续。
自此之后,“女排精神”似乎成了女排的精神枷锁。
这是哪儿出了问题?
并非是女排变弱了,而是对手变得更强了,比赛有了更大的变数。
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对手的变化。
当我们察觉的时候,差距可能就出现了。
竞技体育的魅力也在于此,更快、更高、更强,赛场上充满变化。
同样尴尬的是,虽然作为三大球唯一达到世界巅峰的项目,但中
国排球联赛水平、排球普及、商业化等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而中国的篮球和足球,虽然没有站在世界之巅,它却很好地拥抱了商业,走到了普通民众身边。
这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与其他人的竞争,不只是在赛场上,更多的竞争是在场下;不是单个项目、几场比赛的竞争,而是一个赛事、系统性的竞争。
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空喊“女排精神”只能是“唯金牌”论的变种。
今天,不论是体育还是整个国家其他层面,我们已经告别了“从零到一”的窘境;作为竞技体育强国,不必急于用中国女排的一两块奖牌来证明什么。
然而,我们也应有居安思危、奋起直追的拼搏精神,不仅在体育,还有经济、科技等方面,我们都有需要追赶的对象。
所以,我们依旧需要“女排精神”的鼓舞,只是这种鼓舞,不应该是结果论、唯金牌论的,而应该是过程、系统性的。
第一未必重要,重要的是任何时候都不放弃争取第一的毅力。
说到底,“女排精神”并不仅仅是一种体育精神,也是一种社会的精神面貌,只是我们需要换一种思维方式看待“女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