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沈阳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炫(xuàn)耀御(yù)聘骇(hài)人听闻
B . 爵(jué)士称(chēng)职钦(qīn)差大臣
C . 头衔(xián)更(ɡēng)衣分(fēn)外美观
D . 滑稽(jī)的(dí)确随声附和(hé)
2. (2分) (2017九上·巢湖月考)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剽悍弥漫憩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 . 摇曳殉职孤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 讥笑震摄许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D . 阑珊累赘停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代表作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

B .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羊脂球》《悲惨世界》等,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C . 《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小说集。

D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英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作,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诵。

他的著名诗作还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
4. (3分) (2019八上·阳江期中)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烈士暮年,________。

(曹操《龟虽寿》)
(2) 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记承天寺夜游》中的“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________。

”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4)昔人已乘黄鹤去,________,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5)请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补充完整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________ ,________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________ ,________。

三、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
5. (10分)(2012·陕西) 名著阅读。

(1)下面是笛福《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一段文字,其中“他”指的是________。

他愈走愈近,而且每走十到十二步就要跪倒在地,表示他对我的救命之恩的感情。

我对他微笑,显出一副和颜悦色的神情,招呼他走近些。

最后,他走到我跟前,然后又跪下,吻着地面,把他的脑袋贴在地上,抓住我一只脚,把我的脚放在他的脑袋上。

(2)请按照《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排列下面情节的先后顺序________(只填序号)。

①发现野人②抗争病魔③重返故乡④海上冒险。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7九上·枣庄月考) 阅读下面这段话,完成后面的问题。

我曾问过鲁迅先生,其(按:指《呐喊》)中,哪一篇最好。

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所以译了外国文。

我问他的好处,他说能于liáo liáo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lù,有大家风度。

(1)依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liáo liáo lù
________数页显________
(2)文中的“冷淡”可以替换成什么词?
(3)结合语境,说说你对文中词语的理解。

大家风度: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7. (20分)(2011·大庆) 阅读《牡丹的拒绝》,完成下列各题
牡丹的拒绝(有删改)
张抗抗
①牡丹绚丽娇艳,雍容华贵。

这是早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②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但仰慕者、好奇者,却偏偏要翻山涉水,从天南海北不约而同地涌进洛阳城。

这风习由来已久,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③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亲合,传奇的身世与最美的容颜使洛阳牡丹名躁天下。

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绝佳品种,独出此地。

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

④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节”。

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

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

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而至。

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
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

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

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⑤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末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

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⑥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⑦曾经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轻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

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

牡丹没有花谢话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

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⑧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

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

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我想,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牡丹的美。

牡丹之美,惊世骇俗。

⑨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

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

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

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1)“牡丹的拒绝”显示出牡丹具有怎样的个性?
(2)文章第⑨段中“富贵”和“高贵”分别写出了牡丹哪方面的特质?
①富贵:________
②高贵:________
(3)下面句子主要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作者写此句的意图是什么?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4)作者写牡丹之超凡脱俗意在写人的品性,请就“‘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这句话,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做人品位的理解。

(5)“牡丹”的个性被作者称颂,其实,不同的花被不同的人欣赏。

请从荷花、菊花和梅花三种花中选择你钟爱的一种,引用诗、词、文中的名句,用优美的语言揭示其内在的精神品格。

(40﹣50字)
8. (20分)阅读《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①二战期间,在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关着一个年轻的小提琴爱好者沙尼克,他被关进集中营已有两年了。

两年中,他从未停止“拉”小提琴,虽然没有琴,也没有琴弓。

在集中营枯燥乏味而又时刻被死亡窒息的漫长日子里,白天,沙尼克做苦工,到了晚上,等其他的囚犯都睡下了,他将腿从床边垂下来,抬起下巴,双手摆出拉琴的姿势,开始“演奏”舒曼、勃拉姆斯和莫扎特的乐曲。

②黑暗中,沙尼克可以“听见”欢快的音符在他周围的空气里跳动……
③这天深夜,沙尼克正在忘我地练琴,一群新来的囚犯被关进了他所在的囚室。

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一名叫马斯特的囚犯把目光投向沙尼克,从他的眼神里,沙尼克得到了这样的信息:你的小提琴拉得非常动听。

是的,沙尼克可以肯定,他从马斯特那里得来的就是这个信息,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却又真的发生了。

后来,沙尼克向新来的囚犯打听到,马斯特是一位造诣颇深的犹太籍小提琴演奏家。

④沙尼克兴奋不已,多少个日子以来,没有人能够听到他演奏的乐曲,没有人能够与他产生共鸣。

如今,马斯特来了,他的知音来了,这是上帝连给他的礼物,第二天晚上熄灯后,沙尼克坐在床边轻声呼唤:马斯特……
⑤没有回音。

⑥沙尼克只好放弃了找马斯特交谈的念头。

他坐在床边,伸手抬臂,又开始如痴如醉地“演奏”小提琴。

他用想象中的琴弓拉了舒曼的一段悠长而跌宕的慢板,接着又突然变成勃拉姆斯的一段快速的回旋曲。

他闭上眼睛欣赏着,感受着……当沙尼克睁开眼睛,他已经演奏完了莫扎特的一个短而急促的乐章。

突然,沙尼克的手臂停下来了,他发现马斯特正侧卧在床铺上,面向他,闭着双眼,手指随着冥冥之中沙尼克的音乐在床板上轻轻叩着节拍。

发觉沙尼克的“演奏”突然停止,马斯特睁开了眼睛,对正看着自己的沙尼克竖起了大拇指。

⑦第三天晚上,马斯特和沙尼克坐在各自的床沿边,两手悬空,一起拉起了科莱利的乐章。

他们拉出的音符如同交错在一起的两根玫瑰藤蔓,在结尾的一个音符上盛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他们一直拉着这个音符,可能比科莱利期望的要长一些;沙尼克和小提琴家都不愿意结束今晚的二重奏。

⑧以后的每天晚上,马斯特和沙尼克都会一齐演奏科莱利的这段乐章,他们陶醉于美妙的音乐中,闭起眼睛享受着他们的二重奏;音乐让他们忘记了这是在纳粹集中营里。

⑨一天晚上.一群纳粹士兵冲进了沙尼克的囚室。

凡是被他们念到号码的囚犯,生命都将走到尽头。

房间里静悄悄的,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充斥着整间囚室。

⑩当最后一个号码念完,坐在床沿的沙尼克突然紧张起来。

他记得,最后一个念出的号码正是马斯特的号码!果然,马斯特正慢慢地爬下床。

天啊!沙尼克的喉头里发出一丝呻吟,这难得的知音,这上帝赐给我的礼物今晚就要消失了吗?
⑪突然,沙尼克飞快地滑下床铺,站到了还未下床的马斯特身边,伸出双手做了一个拉小捉琴的动作。

“留下吧,”沙尼克轻声对马斯特说,“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
⑫马斯特睁大眼睛,摇摇头,正要说什么,沙尼克已经走到了纳粹士兵的面前,缓缓地走出了囚室,走进了黑夜……
⑬不久,苏联军队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小提琴家马斯特幸存了下来。

⑭和平的日子里,马斯特在世界各地举办了无数场音乐会,场场爆满。

他的琴声震撼着人们的灵魂,他用琴弦上跳荡的音符讲述着希望、爱和春天,讲述着孩子,讲述着和睦的家庭,讲述着这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

⑭马斯特的每一场音乐会都保留着一个特殊的节目:在骤然昏暗下来的舞台灯光里,他轻轻放下手里的小提琴,慢慢闭上双眼,两臂悬空,激情地“演奏”那段早已渗入他灵魂的科莱利的乐章。

那个声音又在他的耳边回响:“为
了音乐,请你留下来。


(1)阅读选文后,在下面方框中补全故事情节。

(2)请结合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题。

①第⑦段中的划线句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他们拉出的音符如同交错在一起的两根玫瑰藤蔓,在结尾的一个音符上盛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②联系上下文,说说(15)段中“特殊的节目”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沙尼克的形象。

(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他(韩麦尔先生)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都德《最后一课》)
本文最后一段与链接材料都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并分别说说两位作者用这样的方法刻画人物的意图。

六、对比阅读 (共1题;共13分)
9. (13分) (2016七上·陇西期末)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用“/”划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其一犬坐于前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
②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_
③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④一狼洞其中___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 . 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 . “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 .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读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七、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0. (10分)(2017·河北)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各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代)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 . 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23年来的人生经历。

C . 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若隔世的感慨。

D . 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八、作文 (共2题;共10分)
11. (5分) (2017八下·三原月考) 一句话、一个眼神可能改变一个人,一本书、一幅画甚至是一片树叶也能改变一个人。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事、物,因为他们(它们)的影响,我们获得成长。

请以“是你改变了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12. (5分) (2017九·平邑期中) 守望一树花开,守望亲情,守望梦想,守望成功,守望团圆,守望幸福……
守望是一种渴求,守望更是一种期待。

一路走来,我们自己有太多的守望,也承载了太多亲人与师长对我们的守望,正是有了这每一份守望,才使得我们的成长精彩纷呈……
请以“守望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曲除外);③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
答案:4-1、
答案:4-2、
答案:4-3、
答案:4-4、
答案:4-5、
考点:
解析:
三、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答案:5-1、
答案:5-2、
考点:
解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7分)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考点:
解析: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答案:7-1、
答案:7-2、
答案:7-3、
答案:7-4、
答案:7-5、
考点:
解析:
答案:8-1、答案:8-2、
答案:8-3、
答案:8-4、
考点:
解析:
六、对比阅读 (共1题;共13分)答案:9-1、
答案:9-2、
答案:9-3、
答案:9-4、
答案:9-5、
考点:
解析:
七、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答案:10-1、
答案:10-2、
考点:
解析:
八、作文 (共2题;共10分)
答案:11-1、
考点:
解析:
答案:12-1、
考点: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