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的问题与改进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教学的问题与改进3篇
第一篇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1.重考试结果,轻实验探究
客观上讲,初中化学教学时间仅仅一年,教学的任务重、时间紧,在中考中取得高分比较困难,很多教师想急于求成,获取高分,自己随意删减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侧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错误任务学生实验室浪费时间,有时候实验教学演变成讲实验、背实验的教育现状。

不提供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养成了死记硬背实验现象和结论的不良学习方法,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2.探究性实验演变成验证性实验
对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很多教师往往演示实验时,也是“点到为止”,根本不给学生操作的时间,对观察到的现象也是一句带过,从不质疑解疑,很多实验都是没有做就已经了解实验现象,对于实验意外,教师不给解答。

这样的实验目的也是停留在对教材结论的验证上、对学生操作规范性训练上。

缺少让学生亲自探索的过程,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影响学生的创新激情。

3.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被多媒体演示所取代
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法,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但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化学实验探究带来了阻碍。

通过调研发现,如今的化学课堂教师很少带化学仪器进班级,往往都是运用便捷的多媒体取代,学
生的分组实验基本不做。

学生缺乏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对实验教学的认识
学生实验探究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探究的重要性,不仅要求按照课标要求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而且应该提高实验探究的质量。

切不可以按照实验台上的实验用品和教材上的实验步骤进行“照方抓药”式的实验操作,这样的实验没有体现做实验的真正价值。

教师应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着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如,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课前设计好几组实验:(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2)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3)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4)石灰石与浓盐酸反应;(5)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

让每一组的学生将自己实验后的现象写出来,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哪组实验最合适?为什么?学生通过各自的实验现象,说出实验的时候存在的问题,然后会非常容易的得出结论。

这样既可以理解哪个方案更好,又找到了其他制取方案的缺点,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开放学校化学实验室,让化学实验做到“微型化”
根据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自己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这使学生实验面临新的课题。

学校可以开放实验室,实验指导老师将学生分组并对实验过程有效引导,采取整个实验过程“仪器微型化,实验药品微量化”,既可以获取良好实验效果,又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提高实验的效能。

3.合理改进实验,灵活运用多媒体
教材的实验设计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教师也需要灵活处理,不该局限于教材上的化学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要勇于对教材中实验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同时许多化学实验受到条件的限制,比如,原料的毒性会危害健康。

这些实验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也是解决这种矛盾最好的办法。

4.让化学实验知识走向生活实际
“学以致用”也是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让获取的化学知识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比如,“空气的成分”“酸雨的形成”等实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强的学科,化学知识的形成需要以实验为载体,同时通过化学实验揭示奥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一些不合理的传统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摸索出一套新的、可行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受益。

本文
第二篇
一、积极课堂在教育学方面的理论基础
作为我校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积极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对先进教育理论的学习探索及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积极课堂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由马斯洛(A.Maslow)、罗杰斯(C.R.Rogers)、凯利等心理学家提出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其理论主要包含人的生长与发展是人的本能;人具有主动地、创造性地做出选择的权利及人本性中的情感体验是非常重
要的内容等方面的观点。

在进行教育的时候,人本主义教育者认为人自身的行为不取决于外部因素,而是个人基于情感及意愿做出的综合性及自主性选择。

人的学习是人的潜能充分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学习的本质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强调学习者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本主义者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及优化学习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保证学生学习的满足感及成功感,使得学生能够发现学习内容的价值意义,自主积极地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建立学习内容与学习者个人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激发学生从自我的倾向性中产生学习倾向,培养学生自发、自觉的学习习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意义学习。

二、积极课堂的组织原则及操作方案
在积极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都能充分理解并遵循教学模式的原则及实际操作。

积极课堂的组织实施原则主要是贯彻“四少四多”的原则。

即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要减少对于教学内容的直接讲解,而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学习;多对学生进行任务明确下的指导,减少对于知识的直接讲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减少单一的直接讲授,最后要求少对知识进行直接教学,而要多倡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学生能够在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主学习。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要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及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知识的自主探究,学习体验及合作学习,积极课堂的教学模式同时还要求学生独立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并通过最
后的实践练习达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

经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校的积极课堂教学已经形成了明确任务,个人学习—同伴互助,小组学习—班级交流,知识构建—总结提升,检测反馈的基本结构,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

三、积极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人教版初中化学的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对于不可见的分子及分子构成物质的基本原理这样的抽象知识理解难度较大。

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积极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能够充分理解本部分教学内容的素质教育目标,也就是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分子的基本概念,掌握混合物及纯净物的判别方案,在能力训练目标上通过对物质及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最后在德育目标方面要能够通过对分子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在此基础上教师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分子的概念进行探究,教师提出:我们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晾晒会干燥;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等问题,引导学生对于分子的基本特征之一:分子是永恒运动的,进行初步的认识及理解,通过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的体积变化,引导学生对分子的基本特征之二: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进行自主研究,让学生阅读图和对比一组数据,小组内谈感悟感知分子的体积和质量之小。

这样不断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并得出初步结论。

教师要能够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对情境内容进行小结,使得学生能够获得学习的快乐及自主进行知识探析的成功感。

最后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分子改变,化学性质改
变,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分子不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也不变。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形成新的分子,也就形成了新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也就没有新物质生成。

可以通过动画演示某个反应过程,或借助拆分并组合分子模型诠释反应实质突破这一难点。

为了使学习效果得到充分的巩固,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达成度,教师要精心设计适量适度的习题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错误诊断,知识消化,方法提炼。

初中化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自然科学知识,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思维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式要能够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足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校推行的积极教学模式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对于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进行问题研究的习惯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研究方法及增强初中化学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
第三篇
(一)分组合作教学的作用及其分组模式
1.1分组合作教学的作用
初中化学实施分组课堂合作教学的教学方法,对于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合作中要互相帮助,大胆讨论,积极作出假设,并在集中集体智慧的情况下把问题解决。

[1]教师在面对五、六十人讲课时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这种不足之处就要在学生的协调合作下弥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另一方面来说,分组教学可以让学生从“教师教,学生学”的呆板模式中解脱出来,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从
而优化课堂教学气氛,在充满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完成教学大纲,并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1.2分组合作教学的分组模式
分组课堂合作教学有三种分组模式:第一按人数平均分配,比如一个班级56人,便可以按照学号,8人为一组,依次分成7小组,每个小组中推选学习成绩较好或者组织能力较高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可以根据各组表现定期更换小组长,择优选择为标准,提高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

第二采用合理分配制度,就是根据班级的学习成绩结合男女比例进行合理分配,在分配时,要尽量保证每小组的基础水平一致,采用“木桶效应”,这样的分配方式可以优化小组之间的竞争。

第三不定期更换组员的分配方式,如果一个学期就分一次组,那么组员之间可能会形成一种习惯,会使学习好的同学什么都做了,其他组员坐享其成,这样达不到合作的效果。

所以为了增强组员之间的合作效果,教师要进行不定期更换分组。

在不同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初中化学课堂分组合作教学的具体实施
2.1进行分组竞赛,分析理论问题
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化学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竞赛。

[2]比如: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将学生按照合理分配的分组制度,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将能够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试验分给六个小组,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方法有三种,让每两个小组做同样的实验,设置对照组,让学生进行竞赛,看看哪组学生做的又快又好。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自己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2.2进行辩论赛,讨论社会性知识
辩论赛,就是让学生展开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对“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中,教师可以拟定“空气污染如此严重,我国是否应该发展工业”的辩论题目进行辩论赛。

分组可以按照随机分组的形式,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探讨,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评论。

通过这种方法,鼓励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想法,集思广益,让学生全部融入激烈的讨论中去。

锻炼学生口才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习知识。

[3]
2.3讲解习题,进行合理分组
在讲解习题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进行分组,分别对出错最多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正视自己的错误,在别人犯错的过程中,反省自身的不足之处。

[4]比如在每一次的测试之后,可以不把卷子直接发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领取别人的卷子,对手中卷子进行问题讨论,每个学生选取卷子中任何一道错题,对全班同学生说出自己是否答错了,如果答错,就请别的同学为自己讲解,如果自己答对了所抽选题目,可以进行课堂讲解。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掉自己的缺点。

2.4分组合作教学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来说,实验占了教学的很大篇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要求有所提高,在进行实验时,就要进行分组,学生进行合作。

如测算大气中CO2的含量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题目。

在此实验中,让学生选定自己的测试方法,此处选用利用澄清石灰水测量的方法,去不同的地点进行资料采集,小组分工合作,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实验中去,培养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增进团队合作精神。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采用分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