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页精品】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new)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1希望你喜爱物理
【三维目标】
1、通过看图、讨论等学习活动,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并认识到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了解物理学巨大的社会功用。

3、了解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现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欲望。

从对物理学巨大作用的了解入手,增强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喜欢物理。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习物理学的开端,一定要保护和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可从看似平常的现象中,追问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从而激发起探究物理的兴趣。

本节的主要活动是观察和讨论,要提供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去观察和体会。

除了教材涉及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的作用外,还可通过各种途径展现更加丰富和有趣的物理现象,进行广泛的讨论。

形成“喜欢物理”的情感态度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来引导学生对物理学产生兴趣,从回顾物理学对社会产生的巨大作用,来诱导学生喜欢物理。

课文中提及的一些物理现象和物理学的成就,并不是让学生知道这些现象的物理道理,而是通过这些内容让他们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对象。

列举物理学的一些成就,是让学生知道物理学为人类社会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学生明白为了更好地利用物理学,必须学习物理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身边的物理现象的有趣,从而喜欢物理。

2)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高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

2、难点:
1)成功地演示新奇而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根据教材内容收集阅读有关资料。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
火柴、烧杯、纸锅、漏斗、乒乓球、平面镜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生共同阅读“章首诗”。

板书: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第一节希望你喜爱物理
二、新课教学
1、多姿多彩的物理现象
1)自然界中有趣的物理现象
师:指导学生边观看图片,边阅读图片的“配文”。

然后直接提出问题:通过观看、阅读,你有什么感受?
生:(要抽几个学生,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对于以上这些有趣的物理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抽几个学生,看看他们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通过学习物理知识,以上的问题都可得到解释,有的同学知识面比较广,或事先已查找了有关资料,能回答以上的哪个问题?(教师简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

2)身边有趣的物理现象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以下几种情况:①用力向下吹乒乓球,乒乓球不会下落;②用纸锅可以烧开水;③利用两个平面镜,可得到物体的三个像。

问:你认为可能发生吗?猜猜看。

学生讨论、交流,做出猜想。

教师演示实验1: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不紧贴漏斗),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同时将手指移开,乒乓球不会下落。

教师演示实验2:用纸锅烧水,水开了,纸锅没有烧坏。

教师演示实验3:用两个平面镜互相垂直竖直放在桌子上,把一个物体放在中间,可看到三个像。

做完以上实验,同学们都找到了正确答案。

教师:你们在认识自然和生活中还遇到过什么新奇而又有趣的物理现象?比比看谁说得多?
学生积极回答。

教师:平时注意观察自然现象和身边的事物,是学好物理的前提。

归纳以上我们知道了物理现象是多姿多彩的,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1、多姿多彩的物理现象是有趣的。

它不但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下面我们来了解它对人类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

2、功勋卓著的物理学
教师:指导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阅读其配文。

综观历史,物理学许多重要的发现,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理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真可谓功勋卓著。

希望同学们学好物理,为我国的科学技术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板书:2、功勋卓著的物理学。

三、归纳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归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收获)
四、巩固练习
做本节的“基础训练”。

五、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学习,同学们对物理这门课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都非常喜欢物理基本上都知道物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在本节教学中,涉及到一些物理现象,对这些物理现象的解释,许多同学还弄不明白,存在着一些疑惑,对这些疑惑随着今后的学习,同学们自然就会明白,在此可不作太多的解释。

本节教学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没能向学生展示有关资料,比如,我国的“神舟”系列、国际空间站、电子计算机、物理学的发展史等,这些以后抽时间给学生展示,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六、板书设计: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第一节希望你喜爱物理
1、多姿多彩的物理现象是有趣的。

2、功勋卓著的物理学。

【课程资源】
雷鸣与闪电
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

雷电一般出现在积雨云里,积雨云常常是由于上下层空气发生强烈的对流运动而产生的。

夏天午后,近地面的空气被太阳烤得很热,热空气上升,在高空遇到冷空气就容易产生积雨云。

在积雨云中或云块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正、负电荷,空气对流得越厉害,云翻滚得愈猛烈,云的上下部聚集的电荷就愈多,在云块之间或云块与大地之间就会产生很强的电场和电位差,当电场强度很大时,就能把阻隔在云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空气击穿而产生放电现象,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闪电。

在闪电经过的通道上,空气温度猛烈陡增,空气受热和水滴汽化后会猛烈膨胀,发出巨响,这就是雷鸣。

这种自然现象曾长期使古人恐惧不安,他们以为触怒了哭神。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三维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做实验”,了解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2、通过“测量长度”和“测量时间”的活动,学会用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工具,学会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法,能够对长度和时间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以及科学记数方法。

了解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

3、知道物理单位的意义和重要性,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

4、提高参加实验的兴趣和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通过独立作业进一步掌握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教材分析】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节一开始就安排活动1中的几个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做,目的是为了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

同时,这样的实验也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就是要学会观察、学会实验。

关于测量,本节的重点是学会用一些常用的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这些工具的认识,并让他们学会使用,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单位。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

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并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知道测量长度的一些特殊方法。

3)会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2、难点:
1)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2)长度的估测,提高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的能力。

3)利用脉搏跳动估测时间。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交流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条形磁铁、铁钉、铜片、塑料片,两面小镜子,装有水的杯子、纸片,皮尺、卷尺、毫米刻度尺、三角板、螺旋测微器,一段棉线,两块三角板,乒乓球,地图,细铜丝、铅笔,秒表等。

分组实验器材:两面小镜子、小玩具,毫米刻度尺、一段棉线,两块三角板,乒乓球,地图,细铜丝、铅笔,秒表。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新课
1、隔掌吸钉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磁铁会吸引铁钉,现在让磁铁隔着手掌还会吸引铁钉吗?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演示实验1:如课本P7图1-14隔掌吸钉。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磁铁隔着手掌还会吸引铁钉,如果在磁铁和手掌之间放一块铜片、铁片或塑料片,它还会吸引铁钉吗?
让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演示实验2:磁铁吸引铁片、铁钉,但不吸引铜片、塑料片。

演示实验3:在磁铁和手掌之间依次放上铜片、塑料片,磁铁不吸引铁钉;放上铁片,还会吸引铁钉。

2、纹丝不动
教师:将杯子放在平整的纸片上,慢慢拉动纸片至桌沿,然后迅速抽出纸片,你猜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演示实验4:如课本P7图1-15。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迅速抽出纸片,杯子纹丝不动,这个现象的解释,有待以后学习惯性知识后,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3、成像奥秘
生活中同学们经常照镜子,镜子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有几个像?
让学生回答。

现在将两个小镜子互相垂直竖立在课桌上,中间放一个小玩具,那么在镜子中会看到几个像?
让学生提出猜想,然后分组做实验,得出结论。

当镜子间的夹角为60度时,看看像的个数又是多少?
让学生做实验,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有趣的物理实验,体会到了什么?(学习物理,要学会观察和实验)
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为了对物理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常常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

二、新课教学
长度的测量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教师:你们知道测量长度有哪些常用的工具?请抢答。

然后,教师出示带来的长度的测量工具,,让学生观察,并初步了解使用方法。

说明:测量长度最基本的工具叫刻度尺,通常我们使用的直尺又叫毫米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文,认识长度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请同学们用科学记数法表示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课堂巩固练习(让学生抢答)。

1μm = mm 18km = m 130nm = m
10dm = mm 2×102cm = μm 78mm = m
3、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活动1:你会用刻度尺吗?
教师:使用任何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之前,都要先观察工具:零刻度线在哪里?量程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
(根据情况可说明分度值的含义)
让学生观察、交流,说出所用工具的分度值和量程。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P9图1-18,并回答下列问题:
刻度尺应该怎样放置?眼睛应该怎样看?怎样记录测量结果?
教师: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教师可点拨,要让学生经历“正确使用刻度尺”的四个过程:认、量、读、记。

让学生说出图中铅笔的长度是多少?指出:为5.49cm或5.51cm都是正确的,这是为什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中间一段内容,弄懂什么叫测量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让学生阅读后回答。

巩固练习: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各分别测量三次算出平均值。

学生分组活动,并进行交流。

活动2:知道自己身上的“尺”
教师:现在请跟同学合作,测出你的身高是多少?手臂长是多少?手一拃是多长?走一步路的距离是多少?大拇指指甲宽是多少?
学生分组活动,并进行交流。

教师:请先用眼睛估测课桌的长度,再用你身上的“尺”粗测,最后用刻度尺测定,看看这三个结果之间相差多少? 学生分组活动,并进行交流。

4、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做物理实验时,除了观察与实验操作,还要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我们可用传统的方式来处理,还可借助计算机软件来处理。

学生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低于 150
153 ~155
159 ~161
165 ~167
171 ~173
177 ~179
学生数
活动3:认识直方图
指导学生先观察传统的表格形式,然后观察利用数据处理软件依据表格数据绘制的直方图。

(上图是利用Excel绘制的)。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班的学生身高较多集中在cm至 cm范围内。

2)身高在159~170cm之间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百分率为。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进行自我归纳。

四、巩固练习
1、课本P11自我评价与作业。

2、做本节的“基础训练”。

提出一个思考题:你能否根据记录来判断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
五、反思
在本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气氛活跃,热情很高,但在具体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我看效果不是很理想,这恐怕是由于本节所学的刻度尺的使用,是同学们日常所用,司空见惯的,有些粗心大意,在具体细节上认识不够所致。

在直方图的学习上,发现一小部分同学的识图能力、模仿能力较弱,在作作业时,应予以强调,进一步加强认识,要学会画、识别直方图。

六、板书设计
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三维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长度”和“测量时间”的活动,学会用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工具,学会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法,能够对长度和时间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以及科学记数方法。

了解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

2、提高参加实验的兴趣和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通过独立作业进一步掌握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并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知道测量长度的一些特殊方法。

2)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3)长度的估测,提高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测量活动,提高学生的估测长度能力。

活动1:请同学们估测教室里黑板的长和宽是多少?再请两位同学用身上不同的“尺”粗测教室里黑板的长和宽是多少?最后请一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黑板的长和宽是多少?你估测得准吗?请互相交流。

活动2:请同学们估测教室的长、宽各是多少?再请两位同学用身上的“尺”粗测教室里黑板的长和宽是多少?最后请一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黑板的长和宽是多少?你估测的准确度有提高吗?请互相交流。

二、新课教学
教师提出问题:能否利用刻度尺直接测出一张纸有多厚?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办法。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板书:第二课时动手做实验(二)
1、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1)测纸张的厚度:可测出一叠纸的厚度,再纸的张数,就得到一张纸的厚度了,即:h = h
/n。


注意:n是纸张的张数,而不是页数,页数为张数的2倍。

活动3:测量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交流测量结果。

2)测量铁路线的长度。

教师提出问题:怎样在地图上测量上海到南京的铁路线的长度?
学生思考。

教师点拨:可将一根细棉线贴在地图上的上海到南京的铁路线上,作出记号再拉紧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记号之间的长度,再根据地图比例尺进行计算,就可知道上海到南京铁路线的长度了。

活动4:测量地图上北京到福州的铁路线的长度,交流测量结果。

3)测量乒乓球的直径。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测出乒乓球的直径?
学生思考,讨论。

活动5:分组测量乒乓球的直径,交流测量结果。

4)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学生思考,讨论。

活动6:分组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交流测量结果。

归纳:化曲为直法,化少为多法,工具结合法,替代法等。

2、时间的测量
1)测量时间的工具。

教师:你常用什么工具测量时间?让学生抢答。

提问:你们使用过停表测量时间吗?
教师向学生介绍停表的用法及读数方法,并让学生练习使用。

2)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提问:你们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这P11的内容,自学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活动7:用停表,测量你脉搏跳动10次、80次所用的时间,以及1分钟你心脏跳动的次数。

把结果填在课本P11表中。

活动8:对班上同学的心率做一次统计,列表表示,依照身高的直方图,画出心率
直方图。

三、归纳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四、巩固练习
1、课本P11-12的No.2,3,4.
2、做本节的“同步练习”。

五、反思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学习的效果较好,这包括上节的直方图的学习,本节已基本克服掉上节的不足。

对估测能力的训练,这是长远的事情,本节同学们的表现还不错。

1.4尝试科学探究
【三维目标】
1、通过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

2、经历摆的奥秘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猜想与假设、简化研究对象、控制变量等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养成对科学的热爱,增强探究科学的欲望,乐于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与他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愿望。

【教材分析】
这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

可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操作、讨论。

实验中,不要过分要求严密(例如,规定怎样测量线长、规定摆动次数、规定实验顺序和总结报告格式等)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难点: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铁架台、细绳、砝码、秒表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常用的手表、闹钟等有没有不准的情况发生?
虽然现在有各种钟表,但是人类最早的钟表是利用机械装置做成的。

最典型的时钟就是文中所说的摆钟。

板书:尝试科学探究
二、新课教学
教师: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要学会探究。

下面结合文中所说的“摆钟”的课例,我们来探究“摆”的奥秘。

1、提出问题
教师:对这个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摆钟的快慢与摆的摆动快慢有关,摆动快慢由什么因素决定呢?
板书:摆动快慢由什么因素决定
让学生猜想、假设。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和讨论,归纳出可能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

板书:一、可能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
1、摆锤的轻重。

2、摆的长度。

3、摆动的角度。

……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为了检查同学们提出的猜想与假设是否正确,我们必须设计一个探究方案。

为此,我们首先是要对摆钟进行简化,用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悬挂一个砝码代替钟摆,根据同学们提出的几个可能的假设进行实验探究。

由于细线、砝码的轻重、摆动的角度都可能与摆动快慢有关,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采用变量控制法,即:控制一个量或几个量不变,研究两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再使两个量中的一个不变,研究剩余的两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请同学们讨论实验方案。

板书:二、实验方案和步骤。

1、用同样长的细线,分别挂上大小砝码,让它们摆动相同的角度,比较摆动一次的时间。

2、用不同长度的细线,挂同一个砝码,让它们摆动相同的角度,比较摆动一次的时间。

3、把同一个摆拉开不同的角度,比较摆动一次的时间。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在实验过程中涉及到时间测量问题。

我们可有两种方法:一是测量单摆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然后进行比较(直接测量);另一个是测量单摆在摆动同样多的次数所用的时间,然后进行比较(间接测量)。

如果采用直接测量的误差比较大,而间接测量的误差较小,一般采用间接测量。

请同学们利用器材进行实验,并将测量的数据填入书中或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讨论分析与论证:
对所测量的数据要进行分析和论证,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请同学们讨论分析,把自己得到的结论写在书上。

看看各自的结论是否一致。

如果不一致,请大家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

板书:三、探究结论
1、摆动快慢与摆的轻重无关。

2、摆线越长,摆动越慢。

3、在摆动的角度不大时,摆动快慢与摆动的角度无关。

进行评估:
探究结论是否可靠,要进行反思。

反思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方案是否得当,过程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正确,结论是否能得到实验数据的支持,有没有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请阅读“信息浏览”内容,看看伽利略的探究过程、探究结论与我们的方案、结论有没有一致性。

讨论归纳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流程: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探究过程,归纳出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要素,并用图示的方法呈现出来。

然后阅读教科书,分析为什么书上把科学探究过程的七个要素中的“交流与合作”放在图的中央。

通过这个科学探究过程,你对物理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板书: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要学会科学探究。

三、课标落实情况反馈
要求学生完成探究活动的报告,报告自己科学探究的过程,简要说明探究结论,总结出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和一般流程。

要求学生完成“自我评价与作业”。

有兴趣的同学还可完成“课外活动”的探究。

四、巩固练习
完成本节的“基础训练”。

五、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的训练,是现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已认识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认识到科学探究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

但在实际独立进行探究时,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实验方案的设计,语言的表达等,这些在平日的教学中,作业练习中,都要加强,也可进行一次专题教学。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三维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在空气中声波的速度是340m/s;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2、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和活动,证明物体振动发声;通过对水波、弹簧上疏密波和声音引起空气振动形成的疏密波的观察、类比等活动过程认识声波;通过比较知道声波可在空气等不同介质中传播效果是不同的;通过看图和讨论,回忆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