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温州市龙湾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温州市龙湾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现代文阅读(16分)
春天的第一朵鲜花
谢云
①当我在沉闷的钟声里醒来,漫不经心地推开那扇因经年的岁月而变得滞重喑哑的房门,看见天井里那株矮小的迎春,在寒凉的淡雾中绽出一星浅黄的花朵时,心里仿佛被什么细小的东西猛叮了一下。
在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和颤栗中,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冷冽透骨的空气。
②我知道,春天来了。
春天真正地来了,这来到我天井中的第一朵鲜花,以其淡雅的馨香和宁静的妩媚,默默地告诉了我这一消息。
春天来了,天空将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和鸟鸣;春天来了,大地将因此又一次盛满绿草和歌声。
③而我知道,每一年的春天,是必得要穿过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世界,抵达生命的内心,就像我们的青春,是必得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
那么,这朵尚未完全乍开的拘谨的小花,这束在清晨的凉风中闪烁摇曳的微光,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坎坷,怎样的风霜雨雪,才抵达我这简朴的天井里的呢?
④记得前些天,在火炉边计算着春来的日子时,窗外还涌动着阴森的寒流。
记得昨夜的梦中,还有不断的风雪将我一次次喊醒。
而更远的一些时候,当我看到这些在漫天风雪中瑟瑟颤抖的纤细枝条时,还曾情不自禁地为它们那美好而脆弱的生命担心不已。
然而现在,春天却如此真实地到来了。
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
⑤这是怎样一种令人感动的变更啊!
⑥面对着那带露浅笑的小巧面孔,我不禁想起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中,经历的一次次艰辛和喜悦——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的援助之手,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愿再起来行走时燃旺的耀眼明灯……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些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朵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
对于我们平凡而卑微的生命来说,这,该是多么令人欣悦、感恩的幸福啊!
⑦又想起去年夏天,在涪江边散步时的情形,流经我身边的这条著名河流,其实还算不上什么壮阔,也许,只有在它历尽千辛万苦,抵达遥远的嘉陵江,并汇入长江后,才会令人想起诸如伟大、雄浑之类的赞美言辞。
但我知道,我清楚地知道,在更为遥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它的源头,那叫雪宝顶的冰峰间,它
又是怎样一点一滴地聚敛着微弱的生命。
就像我知道,这来到春天的第一朵鲜花,在开放出令人侧目的绚丽光彩前,它所经历的痛苦挣扎和血泪艰辛。
⑧其实,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
也许正因为那苦痛和艰辛,那博大,那辉煌,才更令人敬慕、向往、尊崇。
就像我们的生命,是必得要经历漫长的跋涉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
而那峰顶,也只有经过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1. “春天的第一朵鲜花”为什么使作者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和颤栗”?
2. “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的含意是什么?
3. 文章的题目是“春天的第一朵鲜花”,作者在第六、七两段却不惜用大量笔墨来写记忆中的另一些事情,请分析这样写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4. 本文作者借“春天的第一朵鲜花”要告诉我们的哲理是什么?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打不败的英雄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他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活着还有什么用呢?在今天,在凄凉的明天,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生活得有价值呢?……就这样成为战斗队伍的累赘吗?他的手摸到了口袋里光滑的勃朗宁手枪,手指习惯地抓住了枪柄。
他慢慢掏出手枪。
枪口轻蔑地直视着他的眼睛。
他把手枪放到膝上,恶狠狠地骂了起来:“这算什么英雄,纯粹是冒牌货!这样摆脱困境,是最怯懦、最省事的办法。
你试过去战胜这种生活吗?你尽一切努力冲破这铁环了吗?你忘了以前是怎样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枪藏起来吧。
就是到了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
他站起来,朝大道走去。
一个过路的山里人赶着四轮马车,顺路把他拉进城里。
保尔回到住处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
达雅还没有睡。
保尔出去这么久没有回来,她很担心。
她发觉保尔那双一向活泼的眼睛,今天显得严峻而冷漠。
他很少讲到自己,但是达雅感觉到,他正在遭受某种不幸。
母亲房里的钟敲了两下,外面传来了叩门声。
她立即披上外套,跑去开门。
“我都担心你出了什么事呢。
”达雅小声对他说。
她很高兴他终于回来了。
“我是到死也不会出什么事的,达尤莎。
你知道,我一点也不想睡。
我要把今天的事跟你谈一谈。
到你屋里去吧。
”他也小声对她说。
达雅犹豫了一下。
她怎么好深更半夜还同他在一起谈话呢?母亲知道了,会怎么想呢?再说,他想告
诉她什么呢?她一边想,一边已经走进自己的房间。
他们在黑暗的房间里面对面地坐下之后,保尔压低了声音。
他俩离得很近,达雅连他的呼吸都可以感觉到。
保尔把近几个月的全部心情和今天在郊区公园的许多想法都告诉了她。
“现在谈谈主要的吧。
你得冲出去,呼吸新鲜空气,离开这个窝越远越好。
应该从新开始生活。
我决心放一把火,让它烧起来。
你明白什么意思吗?你愿意做我的朋友,做我的妻子吗?”
达雅一直十分激动地听着他的倾诉,听到最后一句话,她感到很意外。
保尔接着说:“达雅,我并不要求你今天就答复我。
你好好地全面想一想。
我已经想好了:咱们的结合一直延续到你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为我们的同志,我一定能帮助你做到这一点,不然,我就一点价值也没有了。
”他握住她的手不放,心情很平静,好像她已经答应了他似的。
“我今天什么都不能对你说,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
”她回答说。
“睡吧,达雅,天快亮了。
”他回到自己房间,和衣躺在床上,头刚挨着枕头,就睡着了。
保尔房间里,靠窗有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从党委图书馆借来的几摞书,一沓报纸和几本写得满满的笔记。
八年来,保尔第一次有这么多的空闲时间。
他像一个刚刚入门的学生,如饥似渴地读着书,每天读十八个小时。
有一天,达雅像是随便告诉他:“我把柜子搬开了,通你房间的门已经可以打开。
你有什么事要找我谈,可以走这个门,不用再穿过妹妹的房间了。
”
保尔的脸上露出了光彩。
达雅高兴地浅浅一笑——他们的结合成功了。
从此,母亲开始发现达雅眼神里有掩饰不住的欢乐。
她的两只眼睛被内心的火烧得亮晶晶的。
这座不大的住宅里,经常可以听到吉他的琴声和达雅的歌声了。
生活还是和从前一样。
达雅做工,保尔学习。
他刚要着手党小组工作,一个新的不幸又偷偷地向他袭来:他双腿瘫痪了。
现在只有右手还能活动。
他做了许多努力,都没有效果,他把嘴唇都咬出了血。
达雅勇敢地掩饰着她的绝望和由于无力帮助他而产生的痛苦。
他抱歉地微笑着说:“咱们俩离婚吧。
反正也没约定,碰到这种倒霉事还要一起过下去,我亲爱的小姑娘。
”
达雅不让他说下去。
她忍不住放声痛哭起来,把保尔的头紧紧搂在怀里。
在一个阴湿的冬天的晚上,达雅带回来她获得第一个胜利的好消息——她当选为市苏维埃委员了。
从那时起,达雅经常径直到妇女部或苏维埃去,深夜才回到家里。
她虽然很疲劳,脑子里却装满了新鲜事物。
可是,偏偏在这个时候,一个新的不幸又突然袭来。
保尔的右眼发炎,火烧火燎的,疼得难以忍受,接着左眼也感染了。
——保尔失明了,周围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层黑纱。
就在他最痛苦的日子里,达雅激动而又高兴地告诉他:“我现在是预备党员了!”
“柯察金娜同志,这么说,咱们俩可以组成一个党小组了。
”说着,他紧紧地握住了她的手。
早晨,有几个人爬上屋顶,架起了天线。
新派来的别尔谢涅夫同志在房里给保尔安装收音机。
天黑时,三只小灯亮了,别尔谢涅夫庄重地把耳机递给保尔。
小小的收音机,通过天线,可以收听到世界上六十个电台的播音。
疾病割断了保尔同生活的联系,现在生活穿过耳机的膜片,又冲了进来,他又重新摸到了生活强有力的脉搏。
疲劳的别尔谢涅夫看见保尔两眼闪烁着光芒,微微地笑了。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删改)【故事背景】由于种种伤病及忘我的工作和劳动,保尔的体质越来越坏,丧失了工作能力,党组织不得不解除他的工作,让他长期住院治疗。
在海滨疗养时,他认识了达雅。
达雅的家庭是混乱的,她的爸爸和兄弟乔治被称为家庭的两大魔头,天天欺负她妈妈和她两姊妹。
保尔租住到达雅家里,下决心要帮助她们母女走出困境,走向新生活。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保尔因患严重疾病被党组织解除工作后一度痛苦而绝望,为了不给党组织增添麻烦,他险些开枪自杀。
B. “我决心放一把火,让它烧起来。
”保尔想放火烧掉达雅那混乱的家,帮助她摆脱“两大魔头”的束缚。
C. “脸上露出了光彩”“两眼闪烁着光芒”,这些神态描写生动表现了保尔赢得爱情和开启新生活的愉悦。
D. 小说运用心理、言行描写和间接描写等方法,塑造了战胜绝望、走向新生的“打不败的英雄”保尔形象。
6. 因为保尔,达雅心理发生很大变化。
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达雅的心理变化过程。
7.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
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
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
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
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
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
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
国文成绩与毕业无关。
所以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
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
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
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总是很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
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
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
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
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
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
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
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后来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如今想来,当初的“凶”何尝不是一种负责。
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
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
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
还有他的朗诵也非常有意思。
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
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
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
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
普通的批语“精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
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
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
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
”我仔细一揣摩,果然。
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
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功夫。
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
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有删改)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描写徐老师既突出其优点,也不回避其丑陋,如从文章的第二小节开始,不惜笔墨交代了其可怕的绰号、怪异的相貌、狰狞的凶笑、不良的习惯等。
这反映了作者写人叙事力求客观公正的写作态度。
B. 徐先生追求简洁、硬朗的文风,批改作文时常常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
他的这种文风追求对作者今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C. 作者好像漫画高手一般,截取了徐先生生活的几个片段,抓住其特征,寥寥几笔,便把徐先生刻画得形神兼备。
D. 与《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言极其庄重严肃不同,本文在描写徐老时极尽戏谑调侃之能事,语言轻松幽默,体现了梁实秋散文的另一种风格。
9. 文中的徐先生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刻画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10. 文章最后写道: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作者为何会怅惘敬慕。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1.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河东凶亦然凶:荒年
B. 鸡豚狗彘之畜畜:畜养
C.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约束
D. 王无罪岁罪:罪恶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移其粟于河内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 弃甲曳兵而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C. 民之多于邻国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斧斤以时入山林以致天下之士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认为梁惠王虽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在实质上没有区别,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关系。
B. 孟子的“王道”理想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生有保障,能够解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等问题。
C. 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意在突出梁惠王把“涂有饿莩”的现状归罪于荒年,如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
D. 《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注重排比的运用,如在论述“使民加多”的道理时,通过排比的运用,使文章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14. 翻译下列句子。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2)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岳忠武王祠①
于谦
匹马南来渡浙河②,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青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③,不见将军奏凯歌?
[注]①这首诗作于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夕。
很多人劝新皇放弃北京,迁都南京,于谦力排众议,坚守北京。
岳忠武王即岳飞。
②匹马南来渡浙河:民间有宋高宗赵构泥马渡江的传说。
③朱
仙镇:指岳家军朱仙镇大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追忆历史写起,“匹马”写出宋高宗南逃时的狼狈之状。
B.颔联以南宋的“中兴诸将”与“负国奸臣”作对比,爱憎分明。
C.颈联营造了岳王庙古朴清幽的意境,意在烘托岳飞的品行高洁。
D.尾联以问作结,表面上为岳飞不平,实则寄意遥深,发人深省。
16.这首诗借古抒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按照提示在横线上填写相关古诗文名句。
古往今来,人们因水而思,临水而歌,借水言志,以水传情,留下了大量引人深思的生命感悟。
(1)杜甫登髙远望,只见万木萧疏大江奔流,发出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亡国之君李后主面对“春花秋月”却发出千古悲叹: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面对滔滔江水,遥想赤壁当年,不由得无限遐思: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志向和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下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邮票,请指出它的主要构图要素及寓意。
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草场上几只黑色瘦胫的羊,正慢慢地啮着草,远远地有一个孩子跷脚躺着,悠然地嚼着一根长长的青草。
难得这么静的下午,我的脚步声和羊群的啮草声都清晰可闻。
回头再看看那曲臂为枕的孩子,不觉有点羡慕他那种“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风度了。
几只羊依旧低头择草,恍惚间只让我觉得它们嚼的不止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偶抬头,只见微云掠空,斜斜地排着,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
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发出许多奇想。
记得元曲中有一段述说一个人不能写信的理由:“不是无情思,绕青江,买不得天样纸。
”而现在,天空的蓝笺已平铺在我头上,_____①_____。
其实即使有笔如云,也不过随写随抹,何尝能尽情描绘造物之奇。
至于和风劲草,大概本来也想低吟几句云的作品。
只是云彩总爱反复地更改着,叫风声无从传布。
如果有人学会云的速记,把天上的文章流传几篇到人间,却又该多么好呢。
正在痴想之间,发现不但云朵的形状变幻着,_____②_____。
半天朱霞,粲然如焚,映着草地也有三分红意了,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
牧羊的孩子不知何时已把他的羊聚拢了,村落里炊烟袅升,他也就隐向一片暮霭中去了。
19. 下列各句中,全都使用了比喻修辞格的一组是()
①富贵于我如浮云。
②它们嚼的不止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③微云掠空,斜斜地排着,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
④不是无情思,绕青江,买不得天样纸。
⑤只是云彩总爱反复地更改着,叫风声无从传布。
⑥半天朱霞,粲然如焚,……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
A. ①②④⑤
B. 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⑤
D. ①③④⑥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简化为:“牧羊的孩子已赶着他的羊回家去了。
”但不如原文更有表现力,为什么?
四、写作(60分)
22.根据材料,完成作文。
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
学习讨论中、书报阅读中、与人交流中、课外生活中……一个看似随意的话题、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可能造就了你未来的样子。
材料中“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整体阅读语言材料,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点,即明确文中透露的信息点,再根据题干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源,辩别真伪,筛选所需信息。
在阅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将文章前后进行比照、勾连,归纳出文章大意。
这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操作过程,整体感知的直接体现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准确是整体感知正确的表现,是深入解读的基础。
由原文“我知道,春天来了。
春天真正地来了,这来到我天井中的第一朵鲜花,以其淡雅的馨香和宁静的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