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1
《时间简史》是许多孩子听说却不曾读过的书,霍金是孩子们听说却并不了解的人。

那张“龇牙咧嘴”的照片是孩子们对于霍金的全部认识。

《轮椅上的霍金》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__,这篇__本课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地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

品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

从大处说,有:命运残酷与生命顽强的对比;身体禁锢与思维飞翔的对比;命运无情与成就杰出的对比;生活不幸与乐观感恩的对比。

从小处讲,有顶礼膜拜与静静思考的对比;成绩卓越与做人低调的对比;女记者的唐突尖锐与霍金的坦然、平静的对比等。

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第8自然段展开教学。

合作探究两个主要问题:1.霍金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2.霍金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这一思考,打破了我原来的以“非凡”入手的教学思路。

我觉得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应是层层深入、心领神会、水到渠成的。

所以,在课堂建构方面,我充分挖掘了第8
自然段过渡段的独特作用展开教学,并及时的回扣这一自然段,不断升华对霍金精神与人格的感悟。

语文教学的写话训练,不能仅仅关注情意目标,更要关注学生的言语表达形式。

本课的写话设计,我力求凸显言意互转,既能让学生从精神层面对霍金产生深深的景仰,更能从写作层面进行有效的写法指导。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2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地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给人以强烈震撼,感人肺腑。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分成三个部分来叙述,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叙述具体。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讲撰写《时间简史》的史蒂芬霍金被称为“宇宙之王”。

第二部分(第三至七自然段),具体叙述瘫痪40年的霍金在受到病魔残酷折磨下依然顽强地进行科学探索的事迹。

第三部分(第八至十二自然段),讲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
了大众。

二、学情分析
为什么医生诊断身患绝症的霍金只能活两年,他却一直顽强地活了下来?霍金为什么能在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科学巨人?要反复诵读“虽然……但是……飞出了……飞出了……飞出了……飞到了……飞向了……”一句,体会尽管霍金被禁锢在轮椅上,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

三、教学要求:
四、教学重难点: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知道霍金是个怎样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板书课题:轮椅上的霍金
2.请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霍金是个怎样的人?
二、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语言文字中去认识霍金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请学生正确朗读书本后面的生字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理解词语的意思
卢伽雷氏症:一种能够导致全身肌肉萎缩的可怕疾病
顶礼膜拜:形容对人十分的景仰、崇拜、尊敬。

震颤:颤动
唐突;很突然的意思
4.通过朗读课文,你感到霍金是个怎样的人?请学生自由交流发言
四、分清课文的层次
第一部分(1、2节)简单介绍霍金
第二部分(3-7节)霍金在科学上不断求索,成为一个伟大的物理天才
第三部分(8-12节)霍金以他坚强勇敢的人格力量,成为生活的强者。

五、朗读课文
六、生字教学
撰:注意右边部分,上下结构要紧凑。

摊:每一部分都要写得细长,结构紧凑。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
教学后记
坐在轮椅上,还能有什么作为?霍金坐在轮椅上学习、工作、研究,成为科学巨人,这就使他不同于一般的人,而成为特定的一个!这一点应该让每一个学生明白。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3
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这一个月来整个人感觉太累。

对于已经有8年教龄的“老教师”来说还是第一次。

直到今天才有时间坐在电脑上写写反思,一来是对这堂课做一个总结,二来是完成本月的教育随笔。

10月9日,太仓市教培研中心对我校进行了调研。

原本与语文教研员薛老师不认识的我,由于电大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是薛老师,使得她对我有一点印象。

这次被她点中。

晕啊!
原本只想比较顺利的上完,不要太差劲就可以了!没有想到居然给她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下面我就谈谈对这堂课的准备和反思。

《轮椅上的霍金》是一篇振奋人心、感人至深的__。

主人公霍金在全身瘫痪,失去说话能力,全身只有大脑能够思考的情况下,完成了常人都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并且在物理科学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令世人称颂。

此文与去年的《海伦·凯勒》有异曲同工之妙。

由于知道要来调研,我做了如下准备:
一、熟悉教案
我把这篇课文的教案作了详细的分析。

借助语文参考书、备课手册,对事先备好的课作了整理。

为了使整堂课更加流畅,更有把握,我增加了许多过渡,并且用红笔来写。

这样上课时才更加游刃有余,不至于紧张。

二、多媒体辅助
多媒体是使一堂课更加精彩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我通过络进行了课件的下载。

由于和所备的课不一样,我有根据教案进行了修改。

增加了霍金的图片、课文中霍金取得的荣誉的补充、霍金科学著作《时间简史》的资料以及霍金的名言。

使得课件更加与教案一致,内容更加饱满。

三、资料搜集
第一课时预习时,我让学生收集了许多霍金的资料。

大家对霍金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由于比较充分的准备,使得整堂课比较顺利地上完了。

但还是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下面我就结合薛老师的意见和我自己的感受来谈谈课的不足:
一、学生朗读准备不够
这一不足是我个人感觉,薛老师没有提到。

由于平时时间紧张,学生作业很多。

因此现在学生的读书时间越来越少了。

除了第一课时读了几遍,再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朗读。

导致一些平时朗读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朗读时存在读错字,语句不连贯的现象。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在第二课时时,过多的让学生齐读,使得读书的形式单一缺少个性化的朗读。

这一点薛老师是提到的。

二、提问太多
薛老师给我粗略数了一下,我的问题大约有五、六十个,甚至更多。

这样还是体现了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薛老师建议可以把老师的提问减少20个左右,把这些问题改成学生自己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学生的自主性更容易体现。

三、自学时间太少
我在教学时,有两个环节是布置学生自己读片段,自己在文中做批注。

出发点是好的,但两个环节的时间大约在一分半的时间,这显然是不够的。

至少要有3-5分钟的时间,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互动性不强
现在的课更加注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我的课有互动,但不够有效。

这与我越少教育的智慧有关。

五、有效性不高
下课后,薛老师居然给全班学生进行了一次小测验。

让学生默写出我的板书,这样的测试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

测试结果不佳,课堂有效性大大降低。

在大力提倡课堂有效性的今天,通过这次调研,使我深深感受到这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教师实实在在地贯彻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这次听课,使我感受颇深,收益颇丰。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4
今天教完了《轮椅上的霍金》。

这是一篇极其感人的人物介绍,写的是世界著名科学家霍金的生平事迹,赞扬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魅力。

也是一篇励志课文。

“真正的有效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和理解”。

情感体
验就是一种心智活动。

只有引领学生用心去感受、关注和欣赏故事与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思想了,他们才能将一个陌生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朋友,教学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怀着对霍金的崇敬,也非常想让学生从中汲取到更多的力量,改变部分同学懒散的学习态度,我一直是谨慎地教着。

教学时,我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带领学生们进行情感体验。

一、对比导入
在导入课文时,我先让同学回顾以前学过的介绍外国科学家的课文,这下同学们劲头来了,纷纷举手抢答,真没想到,他们的记忆力是如此的好,达尔文、富兰克林、诺贝尔……孩子们很快就连珠炮似的说出了一大串名字。

“刚才,你们说到的这些科学家都很了不起,都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据我所知,他们都是身体健康的人。

那么,我们今天即将结识的是一位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科学家,请读课题——《轮椅上的霍金》”,我趁势导入了课题。

解题时,我先让学生找出中心词“霍金”,再找出修饰语“轮椅上的”,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明白了这一课题的特定性,明白了课题的中心意思是讲“无法用双腿、双脚行走,只能坐在轮椅上的霍金”。

“坐在轮椅上的人还能有什么作为?你的身边有这样的人吗?请说
说他的生活与工作状况吧。

”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对霍金首先产生敬佩、景仰之情。

二、读悟体会
在理解霍金“标志性形象”的含义时,我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一组霍金在工作和学习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抓住这些图片的共同特征,描述人物形象。

一开始看到霍金“龇牙咧嘴”的样子,有的学生在偷笑,一点儿也不严肃。

我知道问题出在了哪儿——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哪里会那么快入情入境呢?于是,我马上决定让学生对照课文找出描写人物形象的有关语句,用心地进行反复的朗读、体味,加深学生对霍金战胜顽疾的英雄形象的感受。

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了命运对霍金的残酷无情,从而对他产生由衷的景仰,笑声没有了,大家都被霍金那没有抱怨,为自己现在所能拥有的一切而感恩,正视命运、乐观向上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住了。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有很多反思,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
1、在第二课时教学时,我对第三自然段的教学设计较为细致,学生自读后都能谈出自己的理解,条理清晰。

而对第四自然段的教学要求不太明确,部分学生思考缺少方向,如要求学生通过对比,体会文中语句的写法,未能指名通过每句话去比较。

2、对重点问题的指导缺少必要坡度和适合学生思考的指导途径。

在理解霍金说的那一段话,由于对第八自然段缺乏深入地理解,因此当出示霍金的这一段话时,学生都是很木然,不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在教学时,我自己对一些理解性的题目都未能独立思考,而是借助教参,所以缺少思考的过程,那么在指导学生时也未能找出适合的方法。

因此,以后在教学时,凡是让学生思考的,自己必须要独立思考一遍,先要自己下水,才知问题的深浅。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5
回顾这一课的学习,有几点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
1.怎样让学生领会霍金热爱生活的态度,顽强的科学求索精神和人格魅力,是本节课的难点。

全文篇幅较长,把握全文的脉络有困难。

于是,我让学生找到总述霍金魅力的课文的第八自然段作为教学的线索,从而将课文分成了“物理天才”和“生活强者”两个部分,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困难。

2.命运让霍金失去了什么?课文第3自然段的文字表述抽象、概括。

学生透过文本的语言得到的也是冷冰冰的抽象结论:双腿瘫痪、说话功能被剥夺、身体彻底变形。

这文字背后包含的丰富的震撼人心的内容被省去了。

由于学生受到年龄、生活经历的限制,他们难以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

很难体会出“残酷”的
内涵,从而也就不能较好地体会霍金作为生活强者的一面。

为了丰富学生的体验,我采用了填补文本空白的方式,抓住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命运让霍金双腿瘫痪,他不能怎样?让他失去说话的功能,他不能怎样?(句式一:命运让霍金双腿瘫痪,他不能________,不能_________……句式二:命运让霍金失去说话的功能,他不能__________,不能_________……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组句子来说一说)。

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表述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也受到深深的震撼:命运对霍金如此的残酷,而霍金却说: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学生较好地体会到了这段话语背后所包含的满足、乐观、顽强、执著……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6
《轮椅上的霍金》这是一篇人物介绍,写的是世界著名科学家霍金的生平事迹,赞扬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魅力。

面对这样的课文,我知道,文中涉及到的科学术语和相关的物理知识会让学生觉得陌生,遥不可及。

因此,阅读时往往会一目十行,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每每遇到这类课文,我都会尝试采用情感体验式教学法,这次也不例外。

“真正的有效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和理解”。

情感体验就是一种心智活动。

只有引领学生用心去感受、关注和欣赏故事与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思想了,他们才能将一个
陌生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朋友,教学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教学《轮椅上的霍金》时,我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带领学生们进行情感体验的。

一、对比导入
在导入课文时,我先让同学回顾以前学过的介绍外国科学家的课文,这下同学们劲头来了,纷纷举手抢答,真没想到,他们的记忆力是如此的好,达尔文、富兰克林、诺贝尔……孩子们很快就连珠炮似的说出了一大串名字。

“刚才,你们说到的这些科学家都很了不起,都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据我所知,他们都是身体健康的人。

那么,我们即将结识的这一位科学家身体是否也很健康呢?请读课题——《轮椅上的霍金》”,我趁势导入了课题。

破题时,我先让学生找出中心词“霍金”,再找出修饰语“轮椅上的”,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明白了这一课题的特定性,明白了课题的中心意思是讲“无法用双腿、双脚行走,只能坐在轮椅上的霍金”。

“坐在轮椅上的人还能有什么作为?你的身边有这样的人吗?请说说他的生活与工作状况吧。

”紧接着我提出这样一个设问,设下一个“埋伏”,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之后,对霍金首先产生敬佩、景仰之情。

刘昊伟等几个孩子纷纷讲述了自己熟悉的残疾人的情况。

“听了刚才几位同学对几位残疾人的介绍,同学们有什么见解要发表吗?”我问。

“有,我认为他们生活艰难,工作不便,特别需要我们健康人去关爱和帮助。

”学生们回答的基本都是这个意思。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霍金是如何生活与工作的吧!”就这样,我把孩子们带入了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霍金的生活世界,让他们在走近霍金之前就带上了自己对“残疾人”的同情与理解之情。

二、读悟体会
在理解霍金“标志性形象”的含义时,我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一组霍金在工作和学习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抓住这些图片的共同特征,描述人物形象。

一开始看到霍金“龇牙咧嘴”的样子,有的学生在偷笑,一点儿也不严肃。

我知道问题出在了哪儿——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哪里会那么快入情入境呢?于是,我马上决定让学生对照课文找出描写人物形象的有关语句,用心地进行反复的朗读、体味,加深学生对霍金战胜顽疾的英雄形象的感受。

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了命运对霍金的残酷无情,从而对他产生由衷的景仰,笑声没有了,大家都被霍金那没有抱怨,为自己
现在所能拥有的一切而感恩,正视命运、乐观向上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住了。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7
《轮椅上的霍金》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__。

课文里介绍了非凡的科学家霍金以坚强的毅力不断的挑战命运,挑战科学。

他那种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令所有世人
啧啧称赞和折服。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他的坚强毅力和人格魅力,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在当今人才济济的竞争社会里,人要具有这种坚强的毅力简直是太重要了,作为教师,我们的使命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为了教育现代的独生子们能更好地走入社会,融入社会,这篇教材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让学生充分预习。

说实在的,课前,我心里很没底。

首先,学生没有对残疾人生活的深刻体验,对霍金这样一位外国的著名科学家更是陌生,再加上那些难懂的物理术语。

其次,课文篇幅较长,语言凝练,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课还是要上。

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如何让霍金的人格魅力深深震撼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是我在备课时一直思考的问题。

为此,我首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搜集资料,了解霍金的生平事迹,为学习本篇课文进行大量的铺垫。

在上第一课时时,师生进行充分交流,并让学生模仿霍金身体彻底变形后的样子,
保持一分钟,再让他们谈谈感受。

然后顺势进入课文的学习,这是,霍金的形象已初步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

第二: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年级的课文一般都比较长,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做到了长文短教,长文精教,以读促讲,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本课教学,我抓住女记者的提问来切入本课的教学,合理选择并调整了教学内容,重点引导学生研读命运对霍金究竟怎样残酷及从哪些方面看出他是一个充
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和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体会霍金不断探索,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坚强、乐观的人格魅力。

第三:创设情境,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对话的过程。

因此,教学中,我引领学生用心灵与文本对话,与强者对话,与自己对话,以这三大板块来组织本课时的教学。

课堂的一开始,我采用身份置换的方式让学生以一个记者的身份走近霍金,向霍金提问,质疑心中的困惑。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进文本,开始了和霍金的对话。

课堂中,我又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不断地让学生诵读课文,品读课文,充分感受霍金面对困难不屈服,坦然面对残酷命运的乐观而又豁达的精神。

其间又不断抛出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心灵和人物对话,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如,在教学命运对霍金实在是残酷时,提出“同学们,一般人如果遭遇
如此的命运,可能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再如,假如这样一位不幸的人此刻就在我们教室里,你的心情怎样?又如在引导学生体会霍金对名利的淡泊、忘我工作的崇高品质时。

以一句“生活中的一些明星出名后会干什么”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去触摸语言、感悟文本。

学生的体验丰富了,才透过文本的语言文字领悟到霍金的淡泊名利以及对事业的执著
追求。

这不仅带给了学生曼妙丰盈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教会他们学会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纵观本课教学,我觉得有几个地方的教学还很不到位:
1、由于课文比较长,因此虽然在设计的时候想方设法抓住重点展开教学,但还是觉得时间很紧,为了赶进度,所以对几个重点的品读感悟还不到位,感觉浮于表面,不能品到点子上,深感遗憾。

例如对一组排比句的教学,对霍金这段话的理解等。

2、课的结尾有匆匆收场之感。

本来还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但临近下课,便匆匆结束,未能将课堂推向高潮,甚为遗憾!
3、让学生潜心阅读感悟的时间太少,交流时导得过多,总是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而匆匆收场,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4、虽然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的好教材,但这首先是一堂语文课,而我在教学中,过多地注重了语文学习的人文性,没有更好地挖掘本课教学的语文味,这是我本课教学的又一
不足之处。

如何在本课教学中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敬请各位朋友给我提出宝贵建议。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8
《轮椅上的霍金》记叙了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人肺腑。

教学中,我觉得以下两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表达力。

教学中,我通过创设多个语言情境,促使学生进行语言与想象力的训练,如:当他40年被禁锢在轮椅上,他会想些什么?如:他完全瘫痪,这就意味着他不能怎样?如果你是女记者,当你听完他的回答,你会怎样想?等等。

这样学生就有了角色定位和想象的环境,再现当时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了想象能力,同时也训练了表达能力。

二、有目的品词析句
教学中,紧紧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引导,比如“21岁、40年、彻底”等词,让学生明白霍金病得很严重,病得很久,年纪轻轻就饱受病痛的折磨。

再如“标志性形象、龇牙咧嘴、蚕吃桑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