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提取材料信息,千万不要擅自扩大材料信息的外延和X围,不要变换概念,如BC选项,就是典型的扩大材料信息的外延和X围、偷换概念,学生容易在解题时不自觉地犯以上错误,因此,对相关学科能力和技巧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6.在兵制方面,宋朝基本不再采用征兵制,而采用雇佣性质的募兵制度;在征调徭役方面,北宋中期采用雇募法,不再单纯使用无偿征调农民等服役的办法;在官府征调工匠服役方面,由单纯的轮差制度改为差雇制度,国家给服役的工匠一定报酬。这反映出宋代
【详解】题干提到的是某某、某某和某某等地茶叶种植面积大大增加,使得我国产茶区扩大,这发生在19世纪中期,是因为我国在鸦片战争之后被迫开埠通商,外商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量增加所导致的,故选D;A不符合史实,因为国内自然经济为主导,对茶叶的需求量短期内不可能大量增加,故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通商口岸的农业逐渐破产,故B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题干没有提到贸易逆差问题,故C也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
A. 要求袁世凯赞同某某
B. 制定《临时约法》
C. 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
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责任内阁
【答案】C
【解析】
孙某某辞去临时大总统的条件之一是要求袁世凯赞同某某,A错误;中华民国建立后不久制定了《临时约法》,袁世凯还不是临时大总统,并非用合法的方式控制住袁世凯的称帝,排除B;1912年8月,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希望通过合法的方式控制住袁世凯的称帝,C正确;中华民国建立后不久制定了《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袁世凯还不是临时大总统,还谈不上“控制住袁世凯的称帝”,排除D。
某某省某某市某某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
1.《诗经·小雅·北山》中的诗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两种制度。以下对这两种制度表述正确的有
①前者是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后者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的政治制度
③统治者实行这两种制度的目的相同
④导致两者瓦解的根本原因相同
【解析】
据材料“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故A选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磁法选矿的作用,不是古代制瓷业非常的兴盛,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故C选项错误;仅仅凭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故D选项错误。故选A。
4.隋代及唐代前期,最为广大的富庶地区首推黄河下游及其南北一些州郡。到唐代后期,长江下游太湖地区成了全国少有的富庶地区,也是当时皇朝财赋主要取给的地方。这一变化说明
A. 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B. 政局动荡不利于经济发展
C. 对外贸易的重心发生变化
D. 耕作技术发生根本性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威胁中央政权,导致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不安,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南方和平的环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世纪初南宋时期我国,故A项错误;唐朝对外贸易中心依然是某某,并没有发生变化,故C项错误;耕作技术的变革不是导致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
5.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这表明
A. 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
B. 中国古代制瓷业非常的兴盛
C. 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 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答案】A
D. 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答案】A
【解析】
材料“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说明了国民党同意全民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A正确;抗战期间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B错误;C不符合材料“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排除;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D错误。
8.明朝建立后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仅主管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为防止布政使司长官专权,每一布政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明朝以上举措体现了
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意图
B.三权分立的某某化的特点
C.宰相权力下放地方的趋势
D.制约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答案】D
【点睛】时代特征是我们做好选择题的一个关键。考生根据题干中的材料确定出时间和空间,然后据此就可以知道这一时代某一地区或者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阶段特征,所有的试题和选项设计都应该符合该时代的特征,所以选项要符合它才可以是正确的说法,不符合的就错误。然后考生就可以根据题意进行准确判断了。这一题就需要考生明确19世纪中期中国开始面临列强对我国的商品输出这一时代特征,然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4.下表为中美贸易的相关资料。对于资料解读正确的是
A. 中美直接对抗造成1972年以前两国几乎没有贸易往来
B. 中美建交促成了1975年中美贸易额有了大幅度的攀升
C. 中国产品在美国的畅销造成了1980年中美的贸易逆差
3.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
A.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
B.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
C.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
D.规X了儒学的学术研究
【解析】
明朝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同时每一布政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是通过分割地方政府权力,从而实现制约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故答案为D项。这一举措是针对地方采取的措施,与削弱相权无关,排除A项;这一目的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最终巩固君主专制,与某某化无关,排除B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点睛:明朝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是废行省、设三司,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以这种方式将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描述的是西周时期井田制和分封制。井田制是西周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①正确;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政治制度,②正确;井田制和分封制都是为了维护西周统治,③正确;由于铁犁牛耕出现,促使生产力发展导致井田制和分封制崩溃,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监察制度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的特点是在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造新的问题情景,结合材料设计选项。考查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由于受“一标多本”的影响,选择题偏重于提供新情景、新材料,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的以“能力立意”为主,强调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关注社会,以史为鉴。
10.甲午战后,梁启超写道:“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在梁看来,中国之“大患”在于
A. 专制政治导致人民缺乏公利
B. 国民素质状况阻碍某某化发展
C. 社会矛盾激化致使统治危机加剧
D. 公民意识与民族意识严重缺失
【点睛】分封制的基础是宗法制还是井田制
内容
点
政治
分封制、宗法制
井田制是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宗法制建立在井田制的基础之上,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破坏,分封制、宗法制也随之崩溃
经济
井田制、青铜时代集体耕作
文化
礼乐制度
2.《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B.设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设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百官
D.设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荀子认为,君主要知道大臣的行为,仅在王宫里面是不知道的,故他主X国王要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注意提取材料信息“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意思是对官吏无论是远近都要加强控制。因此选C。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白虎观会议统一今文经义,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消除”;从西汉武帝时期,儒学就占据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强化思想控制,故D项错误。
【点睛】“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在梁看来,中国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公民意识,所以民众对国家沦亡漠不关心,民族意识缺乏,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没有看到思想意识的因素,表述不全面,排除;阻碍某某化发展的是专制统治,不是国民素质,B选项错误;C选项材料并未涉及,排除。故选D。
11.制约袁世凯的专政,是辛亥革命维护某某和某某的重要目标。合法防止袁世凯专权是南北谈判前后革命党人重要的考量。因此他们希望用合法的方式控制住袁世凯的称帝。宋教仁因此
A. 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某某发展方向
B. 某某政治得到了逐步改进和完善
C. 政治体制改革注重完善某某程序
D. 人民代表大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某某政治的发展。依据材料可知,举手表决的方式渐渐被摒弃,无记名投票和电子表决器开始占据主导性地位,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变化可以增强表决的真实性、准确性,减少某些干扰和从众心理的影响,更好地保障代表们行使自己的权利,说明我国某某政治得到了逐步改进和完善,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某某发展方向由国家性质所决定,技术发展不能影响某某发展方向;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表决方式的变化,不是政治体制的改革;D选项错误,表决方式与群众基础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名师点睛】
本题易误选B,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走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13.我国历届全国人大会议的表决方式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从举手表决到无记名投票,再到电子表决器;从记名按电子表决器到无记名按电子表决器.其中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无记名投票和电子表决器开始占据主导性地位,举手表决的方式渐渐被摒弃。这表明我国
9.19世纪中期,中国产茶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扩X,某某武夷山开荒栽茶“漫山遍野,愈种愈多”,某某於潜“仰食于茶者十之七”,某某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这表明
A. 国内需求扩大使茶叶生产增加
B. 通商口岸附近的农业逐渐破产
C. 出口数量增加扭转了贸易逆差
D. 开埠通商加速农业生产商品化
【答案】D
【解析】
12.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已的办法……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有利于动员全民抗日
B. 全面抗战路线的确定
C. 妥协退让的对日态度
A. 取消了制度层面的强制措施
B. 更多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国家治理
C. 法律制度已经相当健全成熟
D. 劳役地租完成向货币地租的过渡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强调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征发徭役、兵役等,这反映出宋代更多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国家治理,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宋代也是等级制度,制度层面的强制措施仍然很多,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宋代不是法治国家,法律制度并未健全成熟,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在中国古代劳役地租一直未完成向货币地租的过渡,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7.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据此可知,南宋时期
A.理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B.政府注重提高民众素养
C.理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
D.理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南宋时期出现了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受理学思想影响的生活理念,反映了理学思想的世俗化,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理学的思想体系,排除A;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理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排除D。
6.在兵制方面,宋朝基本不再采用征兵制,而采用雇佣性质的募兵制度;在征调徭役方面,北宋中期采用雇募法,不再单纯使用无偿征调农民等服役的办法;在官府征调工匠服役方面,由单纯的轮差制度改为差雇制度,国家给服役的工匠一定报酬。这反映出宋代
【详解】题干提到的是某某、某某和某某等地茶叶种植面积大大增加,使得我国产茶区扩大,这发生在19世纪中期,是因为我国在鸦片战争之后被迫开埠通商,外商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量增加所导致的,故选D;A不符合史实,因为国内自然经济为主导,对茶叶的需求量短期内不可能大量增加,故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通商口岸的农业逐渐破产,故B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题干没有提到贸易逆差问题,故C也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
A. 要求袁世凯赞同某某
B. 制定《临时约法》
C. 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
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责任内阁
【答案】C
【解析】
孙某某辞去临时大总统的条件之一是要求袁世凯赞同某某,A错误;中华民国建立后不久制定了《临时约法》,袁世凯还不是临时大总统,并非用合法的方式控制住袁世凯的称帝,排除B;1912年8月,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希望通过合法的方式控制住袁世凯的称帝,C正确;中华民国建立后不久制定了《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袁世凯还不是临时大总统,还谈不上“控制住袁世凯的称帝”,排除D。
某某省某某市某某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
1.《诗经·小雅·北山》中的诗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两种制度。以下对这两种制度表述正确的有
①前者是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后者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的政治制度
③统治者实行这两种制度的目的相同
④导致两者瓦解的根本原因相同
【解析】
据材料“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故A选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磁法选矿的作用,不是古代制瓷业非常的兴盛,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故C选项错误;仅仅凭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故D选项错误。故选A。
4.隋代及唐代前期,最为广大的富庶地区首推黄河下游及其南北一些州郡。到唐代后期,长江下游太湖地区成了全国少有的富庶地区,也是当时皇朝财赋主要取给的地方。这一变化说明
A. 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B. 政局动荡不利于经济发展
C. 对外贸易的重心发生变化
D. 耕作技术发生根本性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威胁中央政权,导致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不安,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南方和平的环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世纪初南宋时期我国,故A项错误;唐朝对外贸易中心依然是某某,并没有发生变化,故C项错误;耕作技术的变革不是导致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
5.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这表明
A. 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
B. 中国古代制瓷业非常的兴盛
C. 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 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答案】A
D. 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答案】A
【解析】
材料“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说明了国民党同意全民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A正确;抗战期间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B错误;C不符合材料“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排除;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D错误。
8.明朝建立后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仅主管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为防止布政使司长官专权,每一布政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明朝以上举措体现了
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意图
B.三权分立的某某化的特点
C.宰相权力下放地方的趋势
D.制约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答案】D
【点睛】时代特征是我们做好选择题的一个关键。考生根据题干中的材料确定出时间和空间,然后据此就可以知道这一时代某一地区或者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阶段特征,所有的试题和选项设计都应该符合该时代的特征,所以选项要符合它才可以是正确的说法,不符合的就错误。然后考生就可以根据题意进行准确判断了。这一题就需要考生明确19世纪中期中国开始面临列强对我国的商品输出这一时代特征,然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4.下表为中美贸易的相关资料。对于资料解读正确的是
A. 中美直接对抗造成1972年以前两国几乎没有贸易往来
B. 中美建交促成了1975年中美贸易额有了大幅度的攀升
C. 中国产品在美国的畅销造成了1980年中美的贸易逆差
3.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
A.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
B.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
C.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
D.规X了儒学的学术研究
【解析】
明朝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同时每一布政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是通过分割地方政府权力,从而实现制约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故答案为D项。这一举措是针对地方采取的措施,与削弱相权无关,排除A项;这一目的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最终巩固君主专制,与某某化无关,排除B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点睛:明朝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是废行省、设三司,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以这种方式将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描述的是西周时期井田制和分封制。井田制是西周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①正确;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政治制度,②正确;井田制和分封制都是为了维护西周统治,③正确;由于铁犁牛耕出现,促使生产力发展导致井田制和分封制崩溃,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监察制度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的特点是在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造新的问题情景,结合材料设计选项。考查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由于受“一标多本”的影响,选择题偏重于提供新情景、新材料,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的以“能力立意”为主,强调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关注社会,以史为鉴。
10.甲午战后,梁启超写道:“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在梁看来,中国之“大患”在于
A. 专制政治导致人民缺乏公利
B. 国民素质状况阻碍某某化发展
C. 社会矛盾激化致使统治危机加剧
D. 公民意识与民族意识严重缺失
【点睛】分封制的基础是宗法制还是井田制
内容
点
政治
分封制、宗法制
井田制是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宗法制建立在井田制的基础之上,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破坏,分封制、宗法制也随之崩溃
经济
井田制、青铜时代集体耕作
文化
礼乐制度
2.《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B.设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设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百官
D.设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荀子认为,君主要知道大臣的行为,仅在王宫里面是不知道的,故他主X国王要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注意提取材料信息“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意思是对官吏无论是远近都要加强控制。因此选C。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白虎观会议统一今文经义,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消除”;从西汉武帝时期,儒学就占据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强化思想控制,故D项错误。
【点睛】“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在梁看来,中国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公民意识,所以民众对国家沦亡漠不关心,民族意识缺乏,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没有看到思想意识的因素,表述不全面,排除;阻碍某某化发展的是专制统治,不是国民素质,B选项错误;C选项材料并未涉及,排除。故选D。
11.制约袁世凯的专政,是辛亥革命维护某某和某某的重要目标。合法防止袁世凯专权是南北谈判前后革命党人重要的考量。因此他们希望用合法的方式控制住袁世凯的称帝。宋教仁因此
A. 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某某发展方向
B. 某某政治得到了逐步改进和完善
C. 政治体制改革注重完善某某程序
D. 人民代表大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某某政治的发展。依据材料可知,举手表决的方式渐渐被摒弃,无记名投票和电子表决器开始占据主导性地位,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变化可以增强表决的真实性、准确性,减少某些干扰和从众心理的影响,更好地保障代表们行使自己的权利,说明我国某某政治得到了逐步改进和完善,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某某发展方向由国家性质所决定,技术发展不能影响某某发展方向;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表决方式的变化,不是政治体制的改革;D选项错误,表决方式与群众基础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名师点睛】
本题易误选B,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走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13.我国历届全国人大会议的表决方式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从举手表决到无记名投票,再到电子表决器;从记名按电子表决器到无记名按电子表决器.其中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无记名投票和电子表决器开始占据主导性地位,举手表决的方式渐渐被摒弃。这表明我国
9.19世纪中期,中国产茶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扩X,某某武夷山开荒栽茶“漫山遍野,愈种愈多”,某某於潜“仰食于茶者十之七”,某某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这表明
A. 国内需求扩大使茶叶生产增加
B. 通商口岸附近的农业逐渐破产
C. 出口数量增加扭转了贸易逆差
D. 开埠通商加速农业生产商品化
【答案】D
【解析】
12.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已的办法……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有利于动员全民抗日
B. 全面抗战路线的确定
C. 妥协退让的对日态度
A. 取消了制度层面的强制措施
B. 更多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国家治理
C. 法律制度已经相当健全成熟
D. 劳役地租完成向货币地租的过渡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强调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征发徭役、兵役等,这反映出宋代更多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国家治理,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宋代也是等级制度,制度层面的强制措施仍然很多,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宋代不是法治国家,法律制度并未健全成熟,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在中国古代劳役地租一直未完成向货币地租的过渡,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7.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据此可知,南宋时期
A.理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B.政府注重提高民众素养
C.理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
D.理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南宋时期出现了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受理学思想影响的生活理念,反映了理学思想的世俗化,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理学的思想体系,排除A;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理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排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