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13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同步练习同步练习(含解析) 岳麓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1-3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同步练习同步练习(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一、选择题
1.(2012·福州)某历史读物写道:“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
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
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
”该观点是( )
A.正确的,因为符合全球史观
B.正确的,因为符合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C.错误的,因为否认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D.错误的,因为夸大了历史偶然性的作用
【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材料认为如果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早引进20年,就能够解决明末的粮食问题,也许明朝就不至于灭亡了。
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政治统治腐朽引发了一系列的统治危机,饥民造反只是危机加剧的结果。
材料中的观点显然是夸大了偶然性因素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2.(2012·台州)唐朝长安崇仁坊,大约造乐器在此坊,故多修造乐器的商店,“昼夜喧哗,灯火不绝”;延寿坊有造玉器和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卖蒸饼的“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及“会饮”的饮所。
这种状况说明( )
①商业活动空间有突破
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商业活动时间有突破
④出现沿街而市的现象
A.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商业发展的特点。
由材料“昼夜喧哗,灯火不绝”可知③正确。
由“坊有……店”,可知①正确。
这些都是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②正确。
④出现于宋以后,所以排除④选C项。
3.(2012·黄冈)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兴起。
据《管子》载:“(临淄)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材料表明临淄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是( ) A.按人与自然亲近的理念设立居住区
B.严格区分官营和私营手工业作坊区
C.按居住地接近工作地设立居住区
D.严格区分贵族与平民的居住区
【答案】C
【解析】有官职在身的就住在宫廷附近,没有官职在身的(指士)和农民就住在城门附近,工匠与商人就住在市场附近,这体现了C项所述。
4.(2012·武汉)儒家《春秋公羊传》对四民的解释是:“德能居位曰士;辟土植谷曰农;巧心劳手成器曰工;通财货曰商。
”材料对“士农工商”的划分依据是( ) A.社会地位B.职业分工
C.道德品质D.知识水平
【答案】B
【解析】“士农工商”的划分主要是按照其从事的职业,与道德品质、社会地位和知识水平无关。
5.(2012·莱州)19世纪中期,福州一带很难买到马铃薯,35年后,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并销往香港、新加坡及地。
材料反映了( )
A.马铃薯栽培技术日益提高
B.西方饮食习惯对中国影响加深
C.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D.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答案】D
【解析】材料中越来越多的产品出现在市场上,究其主要原因是农产品的商品化。
B项材料未体现,C项不符合史实,所以选D项。
6.(2012·宁波)下图是某校学生在开展以“明清商业发展”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中收集到的图片资料。
对图中事物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它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B.它是行业性活动加强的产物
C.它的出现与明清商帮密切相关
D.它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答案】A
【解析】图片是明清时期的商业会馆,它的兴建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地区商人或行业性商人在某地兴建的商人聚会的地方,代表了商帮的兴盛,体现了行业性的加强,并非是政府管理商业贸易的机构。
所以选A项。
7.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
问之,则近郊农家。
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
’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
”材料体现的政策从本质上是为了( )
A.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了古代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该政策实行的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
8.读《清代中期农业税和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可得到的信息有( )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
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存在雇佣关系,而材料体现不出雇佣关系,故不能得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结论,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确定A项正确。
9.(2012·山西大学附中)据道光《苏州府志》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
该史料用来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①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
②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增多
③市民阶层已经有相当数量
④雇佣劳动的出现具备可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材料说明农村人口减少而市镇城郭人口增多,即市民阶层壮大,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由于农民离开农村聚集在城镇,离开了生产资料,进而为雇佣劳动的出现提供可能,所以①②③④全选。
10.(2013·淮北)“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答案】C
【解析】材料认为封建政策的制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据此结合所学可知C项符合题意。
“重农抑商”在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后期阻碍了社会发展,排除A、B两项;“重农抑商”政策确立于战国时期,D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
11.(2013·贵州六校联盟)明朝法律规定了严酷的处罚办法:“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携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
”此政策( ) A.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
B.绝对禁止任何人进行对外贸易活动
C.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D.是相对宽松的商业政策的体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海禁政策。
所谓的海禁政策并非是禁绝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目的是维护自然经济。
由此可以排除A、B、D三项,选C项。
12.(2012·浙江四校联考)《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
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
……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
文化的辉煌时代”。
对18~19世纪上半期十三行贸易兴盛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B.当时中国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C.十三行是清代官方特许的外贸机构
D.广州历来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港
【答案】B
【解析】18~19世纪上半期正逢清朝统治,此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广州十三行既是其产物,并非是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的结果,所以选B项。
A、C、D各项分别从世界环境、机构性质、选择广州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正确表述。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白圭,用人也。
……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
……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
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昊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蓝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吕不韦者,阳翟人也。
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
——(西汉)司马迁《史记》材料二在唐前期一百多年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呈现全面繁荣。
……元稹《贾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
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
——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材料三(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
……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
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
……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袜、花朵、珠翠、头面、帽子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四“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
”“(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
新安大贾,鱼盐为业。
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
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特点》
和[明]谢肇潮《五杂俎》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
据材料一、四,分别概括战国时期和明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与材料三中的商品种类有何变化?
(3)据材料四,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
(4)据材料二、四,概括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条件。
【答案】(1)理念: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掌握经商时机,当机立断;讲究经商计谋策略。
特点:战国出现大商人;明代出现“商帮”(或出现徽商和晋商)。
(2)变化:由奢侈品到日用品。
(3)不同:经营的商品有所不同;徽商奢侈,晋商节俭。
(4)条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农业发展(或经济发展)。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置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之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
”
——《新唐书·百官志》材料二下图为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
材料三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曰“唤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苏州府风俗考》材料四清政府规定“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
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
——《光绪续纂江宁府志》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代商业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中的图及所学知识,回答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主要有哪些表现。
(3)据材料三,回答这一时期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4)材料四所述的情况有何影响?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什么?
【答案】(1)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员;有了专门的手工业管理机构;城市商业活动有较为严格的时间限制;都城长安商业活动繁荣。
(2)城市商业网点的分布已经打破“坊”和“市”的界限;商业对生活消费的影响增强,大城市出现了“通宵不绝”的夜市;对外贸易空前扩大,泉州、广州和明州成为著名的外贸港口;在货币流通方面,出现了纸币“交子”。
(3)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4)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成长。
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解析】第(1)问要根据材料归纳唐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第(2)问应从图片中得出有效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第(3)问由“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等有效信息可知这一时期出现了雇佣关系,即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第(4)问应注意归纳出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