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沪科初中物理九下《20.1 能源和能源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 存在能源危机吗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利用能源历史的大致过程,知道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了解世界能源消耗结构和我国一些能源消耗结构以及能源储存状况。
3.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4.经历“了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的阅读交流讨论过程,感悟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命脉的道理。
经历一些不可再生能源储藏量数据的测算过程,以及能源消耗结构的不合理性,认识能源的危机问题。
5.知道人们是怎样对能源进行分类的,认识分类方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提升学生对能源的价值认识,使他们产生能源的危机意识和开发新能源的欲念,同时感悟“开源约节流”的意义。
2、教材说明
教材首先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将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作出简单介绍,同时借助信息浏览栏目,利用分类方对一次能源、二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出说明。
接着用数据和扇形图的方式式说明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耗结构,以及我国的不可再生能源的储藏量,并让学生算一笔能源账,同时提出能源的危机问题,并为下节“开发新能源”打下伏笔。
3、教学建议
由于本节是本章的起始,建议用下面是“全章引言”来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情趣,调动他们学习本章内容的积极性。
所谓能源,指能产生能量供人类使用的那些物质资源,如煤碳、石油和天然气等,它们燃烧都能产生能量(热能)并供人们使用。
因此,煤碳、石油和天然气是能源,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可以说能源是人类生存的命脉,社会发展的动力。
能源如此重要,对我们初中生来说应当了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知道能源与环境的关系,了解能源是否存在危机,知道什么是新能源,人类
为什么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能量在转移和转化过程中遵循的规律是什么等问题。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你会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本节设了两个段标,即“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和“存在能源危机吗”。
本节课建议用“阅读与交流讨论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介绍分类方法”和“了解能源消耗结构,以及能源储藏量的人均测算”三个活动来完成。
三个活动既各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目的,又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建议教师在全章引言之后,开门见山地提出,我们要想知道能源跟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首先就要了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
这样,就顺理成章地进入该段标下的内容。
我们不希望教师照本宣科地讲,因为学生完全可以读懂该段标下的内容,因此,建议让学生用阅读与交流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因为“阅读与交流讨论“学习方法的应用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初中生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前面我们用过这种方式教学,后面还会应用到,只有反复地让学生体验这一应用过程,方法才能掌握,习惯才能养成。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与交流讨论的效率和质量,建议教师先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和开展交流讨论。
下面有几个问题供教师选用参考:
1.人们根据什么原则,将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的名称叫什么?
2.为什么说能源是人类生存的命脉,社会发展的动力?
3.从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中你感悟到了哪些东西?
教师可选用我们提供的问题,也可自行设计问题。
但在组织学生阅读与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必须作出小结,并对选用的问题或自行设计的问题给出相应的答案。
下面是上述3 个问题的答案参考:
1.人们是根据某个时期内,人类使用什么能源为主的原则来划分能源时期的。
通常划分为“柴薪时期”、“煤碳时期”、“石油时期”和“多元化时期”。
2.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必需要有能量,生命运动的能量更多的是源于食物,食物中除了有各种营养外,还向人体提供人类生存的必须热量,这种热量就源于食物的内能。
因此,我们说能源是人类生存的命脉。
此外,我们从人
类利用能源的历史中还可以看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进步,都与能源的更新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柴薪时期的刀耕火种,到煤碳和石油时期的大规模机器的应用,以及今天的能源多元化使社会步入高科技,信息化、智能化的进程。
我们无处不看到能源在发挥着重要的动力作用。
因此,我们说能源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
3.感悟到能源的确是人类生存的命脉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但同时又感觉到这些能源如煤碳、石油和天然气等,是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假设它们用完了怎么办?
最后一个问题(3)的答案,即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没有出来,教师也可以点拨说明。
因为这一点拨说明,便是下一个段标下的内容。
在这一段标下,教材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了三个内容,一是能源的分类,二是世界能源消耗的结构,三是测算我国的能源人均拥有量,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能源危机问题。
因此,建议教师在这里首先要说明分类方法的意义。
它是根据事物的相同或相似的特点,将事物一一归类的做法。
这样做,可以更好地对同类事物的性质,特点和运动规律进行探究。
接着将教材中的“信息浏览”与课文结合起来,讲解人们是怎样将能源分类的。
教师讲解的要点建议如下:
1.能源若按照“物质的形态”原则来划分,有固体能源、气体能源和液体能源三种;若按照“是直接使用,还是加工转换再使用”的原则来划分,有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两类;若按照“是可再生,还是不可再生”的原则来划分,又有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说法。
可见,分类的原则不同,被分类出来的能源概念(名称)是不同的。
例如煤碳可以说是一次能源,也可以说是不可再生能源,同时还可以说是固体能源。
又例如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但它又是一次能源,由于它是太阳内部释放出来的能量,自然可以说它是固体能源,不过,人们通常又说它是新型能源。
建议教师在这里稍作拓展,即概念是人的主观性产物,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尽力做到知道它是怎样来的,又会正确的使用它,只有这样,才能说明我们真正认识了它,或理解和掌握了它。
指出人们作这样的分类,目的是便于一
一研究各种能源的性质、特点,开发前景,以及使用它们的利和弊等,以实现合理开发,科学利用的目标。
关于了解世界能源的消耗结构,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看用百分比的方式进行描述的扇形图。
告诉学生,这是人们直观、定量描述事物结构的一种方法。
由此,我们可以分析人类目前能耗结构比是否合理。
接着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图20-5中的数据,测算我国能源人均拥有量。
在完成上述两个活动之后,再让学生阅读本节最后的课文,并要求他们思考:
1.能耗结构比的不合理性,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
2.你从测算我国能源人均拥有量中感悟到了什么?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从认识能源分类方法的意义,到了解人类目前能耗结构比,再到我国能源人均拥有量的测算,以及最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这四个活动相继进行”的做法,目的是分层推进学生合乎逻辑思考,进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例如,当学生知道对能源进行分类,是为了更好地研究某种能源的性质,特点,开发前景,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利弊时,再去了解世界能耗结构中煤的比例非常高,接着又通过测算我国煤的人均拥有量,通过这些事实和数据的层层铺垫,激发学生在头脑中产生“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两个方面的问题。
这样,开发新能源,节约能源,以及保护环境等问题,就可能在学生心中打下伏笔。
这一连续的过程,实质就是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并引发问题。
请老师们注意,不论怎样去改革我们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永远是我们教学所不可忽视的重要目标之一。
可见,本节课重点在提升学生对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同时感悟科学分类方法的意义,形成能源危机的意识,产生开发新能源的欲念。
4、教学评价
课堂测评
1.了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后,你的感悟是什么?
2.将能源划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依据是什么?
3.从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耗结构,以及我国能源人均拥有量两个方面,你感悟
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1.能源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必须,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物质动力。
可以说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命脉。
2.一次和二次能源是根据能源本身能否直接使用,还是加工转换使用的原则来划分的。
不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是根据能源随着开发利用是否日益减少的原则来划分的。
这种划分是人的主观性产物,有些能源它们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3.能源的确存在危机,因此开源节流是非常必要的。
本节“自我评价与作业“指导
1.石油、煤碳、天然气是一次能源,汽油、柴油、电能是二次能源。
2.煤碳、石油、核能、植物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是可再生能源。
因为不可再生和可再生能源划分的依据是看能源是否随着开发利用而日益减少。
3和4两题是让学生在调查的基础上作出回答的。
20.1 存在能源危机吗
一、课型、课时
新授课、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来认识人类文明的进步历程。
(2)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3)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及使用情况,知道存在的能源危机问题,知道解决能源问题、节能的重要性和主要出路。
2.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具体事例,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能通过社会活动和英特网,收集信息,了解当地的能源使用状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能源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并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未来。
(2)通过对能源危机的认识,知道能源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发学生具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能源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及存在的能源危机。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责任感。
四、教材分析
能量概念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能量”是内容标准的主题之一,“能量”作为主线之一,也贯穿在整套教材当中。
本章在前面学过的各种能的知识的基础上,对能源知识作了常识性的介绍,对能量概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总结。
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
随着能源问题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突出,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第一点属于“了解”水平层次,要求能通过具体事例,了解自然界有哪些能源,能说出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历程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
的关系。
体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紧密联系。
本节教材从“柴薪——煤炭——石油——新能源”入手,介绍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常用的各种能源,并简要介绍了人类历史不断进行着的“能源革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技给人类带来的便利。
第二点属于“理解”水平层次,要求通过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理解,了解人类所面临的能源危机。
本节教材通过学生活动,联系我国能源状况,在学生亲自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未来。
五、教学思路
本节教学,首先通过提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揭示能源的供求矛盾,引入课题,接着让学生从“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做小组讨论,结合当地生活和生产上能源使用情况,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对能源进行分类。
接着教师再设疑:既然有的能源能循环再生,不会随开发利用而日益减少,那么是否存在能源危机呢?然后通过学生“算一算能源账”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各种能源的维持年限,判断是否存在“能源危机”,再结合“信息浏览”计算我国人均对能源的拥有量,以及课前查阅的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到能源危机问题,知道能源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节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具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师课前准备:
为学生提供搜索引擎:。
关键词:我国能源状况、世界能源状况、能源科学、能源危机、中国新能源网,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制成简单的幻灯片,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们集体交流。
学生课前准备:
(1)调查当地人们在生活、生产中使用能源的情况,记录下来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2)利用互联网或其他有关的资料,查阅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及政策、能源危机等问题,把你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制成简单的幻灯片,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们集体交流。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有时在炎热的夏季或是寒冷的冬季,同学们可能听到过“拉闸限电”这个词,
当你正在享受空调带来的舒适时,听到要“拉闸限电”,你有何感受?你知道为什么要“拉闸限电”吗?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目的说明:使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产生一种紧迫感、责任感。
(二)、新课讲解
19.1 存在能源危机吗
一、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
教师: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能源。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日益美好的生活是以大量的能源消耗为代价的。
请学生交流和讨论:课前调查的当地人们在生活、生产中使用能源的情况。
(讨论完后让学生在黑板上每人写出一个例子,写在黑板的一角)
目的说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为后面的能源分类提供资料。
师生共同归纳:当前当地人们在生活、生产中所使用的能源有:木柴、煤炭、煤气、天然气、蜡烛、汽油、柴油、酒精、电、石油液化气、太阳能等。
教师:请学生根据以上调查的情况,结合政治和地理课上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的认识及看法。
(学生讨论并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
1、柴薪生火------人类文明的萌芽
2、煤炭------工业社会的粮食
3、石油------现代社会的“血液”
4、新能源------未来社会的理想能源
学生:阅读课本“信息链接”以下部分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以上同学们所调查的能源中哪些属于一次能源?哪些属于二次能源?
(2)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举例说明。
(3)根据你对能源的了解,你可否将能源进行其他分类?试试看。
目的说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归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的能源分类,只要合理,都应给予肯定。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二、能源的分类:
1、根据产生的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可以直接使用的能源。
如:木柴、石油、天然气……
二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
如:电能、汽油、酒精……
2、根据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不随开发利用而日益减少,能再生的能源。
如:太阳能、水能……不可再生能源:随开发利用而日益减少,不能再生的能源。
如:煤、石油……
3、根据能源消耗后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可分为污染型能源和清洁型能源
污染型能源:消耗后会造成环境污染的能源。
如:煤炭、石油……
清洁型能源:消耗后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能源。
如:水力、电力、太阳能……
4、根据使用的类型又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型能源
常规能源:已被广泛使用的能源。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
新型能源:正待开发利用的能源。
如: 太阳能、海洋能、生物能以及用于核能发电的核燃料……
教师:既然有的能源能循环再生,不会随开发和利用而日益减少,那么是否存在能源危机呢?
目的说明:设疑,激发学生求知欲。
三、存在能源危机吗
学生活动:算一笔能源账
(1)从课本给出的数据,算一算世界上石油、天然气可维持的年限?
(2)根据“信息浏览”中的数据,计算一下,我国人均拥有量分别是多少。
谈谈你的感想。
教师:组织学生根据以上计算和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讨论。
谈谈自己对能源危机的认识和如何应对能源危机?(播放学生事先准备好的幻灯片。
)
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归纳总结:
1、能源危机的存在
2、如何应对能源危机
教师:面对能源危机,我们中学生现在可以做点什么?
学生:可以从节约能源做起。
学生:人们可以寻找新的能源,但必须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因此我们中学生现在必须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更好地解决能源危机问题。
目的说明:通过以上问题的交流与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能源危机的存在,知道能源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发学生具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加发奋学习。
(三)、本课小结
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课知识。
目的说明:使学生自己形成知识结构
(四)、板书设计
19.1 存在能源危机吗
一、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
1、柴薪生火------人类文明的萌芽
2、煤炭------工业社会的粮食
3、石油------现代社会的“血液”
4、新能源------未来社会的理想能源
二、能源的分类
1、根据产生的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2、根据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3、根据能源消耗后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可分为污染型能源和清洁型能源
4、根据使用的类型又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型能源
三、存在能源危机吗
1、能源危机的存在
2、如何应对能源危机
(五)、布置作业
(1)实际调查一下,一辆轿车或一辆摩托车的年平均耗油量。
(2)从互联网上或资料中了解我国的能源状况,以及我国每年进口原油量的情况,并作出评价。
七、教学体会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从生活出发,引入课题。
采
用了以学生交流、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气氛活跃。
由于课前的任务设置,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通过整节课的教学,不仅达到了《课程标准》中关于知识与技能的目标的实现,而且更好地完成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目标。
由于本节课采用的是以学生交流、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因此对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是个考验,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对学生课前自制的幻灯片应做好指导和筛选,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于能源的分类,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要对学生提过高的要求,以免加重学生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