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内功之站功,也叫桩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意拳内功之站功,也叫桩功
一般人常练的有“三体式”(又名三才式)和“浑元桩” (又名乾坤桩)两种;前者适用於青少年,后者适用於老年人。

练三体式,姿势如同定步劈拳。

开始时,两足跟相并,两足尖外开45度一60度左右,两腿微屈,膝盖与足尖上下相对,两手握拳,紧靠大腿外侧,拳眼向内。

然后右拳上提,边提小臂边外旋,紧贴著右肋由前向上钻出,吸气随之上升。

吸气尽时,拳高与鼻平,拳心向面部.呼气时,左拳上提,小臂外旋,由左肋旁擦身向前自右拳上劈出,右拳同时变阳掌下按置於右日月穴旁(右软肋下高与脐平)。

与此同时,左足向前迈出一步,与右足相距约两脚半之远。

前腿斜直,膝微弯,膝盖在足跟上与足尖对准。

后腿微屈,膝盖在足尖正上方。

尾骨与后足跟上下相对。

形式上要作到外三合。

全身重量分在两腿之上,前三后七。

随即自大椎开始,将脊椎骨逐节向下依次鬆开,尾骨向前向上兜翻,内中意,气,力三合,思想高度集中,将神凝聚於“天心”,目视前方,定若钟鼎。

拳经云:“目视鼎,弃视脐,处处行迟不可移,彻开二六连环锁,一点灵光吊在眉。

”即指此也。

(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共24节,道家叫24楼,也叫12对连环锁。

) 站桩虽系静功,且不可呆滞。

要气势腾挪,伏如横弩,动若发机。

以意领气随自己的意志活动,吸上呼下。

欲上则上,欲下则下,呼吸阴阳,纯任自然,毫无阻滞不通之处。

吸气时犹如一人张弓,万夫拔河,浑身上下毛髮皆开,气上升而内臟紧缩,呼气时气下降,内臟亦随之鬆弛。

这是初学者站立不动的练法,既可为形意拳筑基,又可祛病延年。

浑元桩是一种老幼咸宜的练法,形意拳家年老时多练此功。

拳谚“少练三体式,老来浑元桩”即指此而言。

浑元桩的练法是:两足平行开立,宽与肩齐,脚趾抓地,足心空涵。

两臂向前抬起,如抱球状,高与胸齐,不要用力。

两腿微屈,仍是顶头竖项身正肌松,意诚而正,气下少腹。

站好后,头脑清空‘麈不染,天君稳坐,万念俱消。

四肢轻鬆,腹空空如久饥之状,听气血自然流行。

待性定之后,即以意领
气,自天心而华盖,盘旋膻中,下中庭,走巨闕,过石门而入于丹田。

气通之后,两臂即可自然下落,左手内劳宫复于丹田之上,右手掌心加盖于左手背上,内外劳宫相对。

松肩,坠肘,心空,腹实。

呼吸逐渐深长,匀细,若有若无。

久之自觉有一股热流由上而下,入于丹田。

这是调息行气的初步过程。

每天要坚持半小时以上,切勿间断,至少练半月之久。

待调息行气之功收到明显效果时,气注丹田之内,要守而不失,达到中庸上所说的:“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的境地。

此后,呼气时不要再用意往下送,要微微听其静止,以免发热太过,壮火食气。

练之日久功深,有时会出现真气衝动现象,不自觉地神经兴奋,开始某一局部跳动,继而手舞足蹈,转身摇头,或自动打出各种拳式。

十几分鐘以后,自己便会慢慢停止,恢復正常。

这是练功中的正常现象。

对此种真气衝动现象既不可强求,也不能横加制止,要听其自然。

这种情况每每发生于精神旺盛,兴高采烈,俗尘清扫的境界之中。

当静功(桩功)练有一定基础之后,即可加练动功。

“动功”也叫“行动”或“练功”。

是动中求静,内外合一,行气与走劲并重的练法,是内功比较高级的阶段。

既要走劲儿,便不可不先明“劲路”或“劲功”。

拳经云:“足既动,膝用力,前阴缩,两胁张。

气调而匀,劲松而紧。


“曰通,劲之顺;曰透,骨之速。

通透、往来无阻隔也。


“曰穿,劲之连,曰贴,劲之络。

穿贴,横竖连络无间也。


“曰松,劲之渔’曰悍,劲之苹。

松如绳之系,悍如水之清。


“曰合,劲之一’曰竖,劲之转。

周身如一,横竖斜缠也。


“按肩以练步,逼臀以竖膝,圆档以竖胯,提胸以下腰,提頦以正项,贴背以转斗,松肩以出劲。

曰横劲曰竖劲,变之分明。

横以济竖,竖以横用。

五气朝元,周而復始,四肢元首,收纳甚妙。


以上便是拳经所载的行气与走劲结合的练法要领,甚费理解。

现依个人体会稍加解释:
练动功时,形式不拘一格。

一般採用五行拳与八字劲功相结合,
以内气带动外形,以暗劲运化周身的练法。

通,透,穿,贴,松,悍,合,坚,是形意拳的八个劲。

一出手要八劲俱全,要哪个有哪个。

拳式之衔接变化,随意而为。

凡一举手,眼看虎口穴,下頦往前用力,脊背塌下,则气自涌泉直上泥丸,下明堂,灌两目。

其气走鼻孔,泄出时便纳入丹田(放力时气沉丹田)。

凡一举步,两外虎眼极力向内,两内虎眼极力向外,膝要屈,尾中大筋极力要伸直,四面相交,周身三力相合(成平衡力系)用力一扭,则涌泉之气可腾然而从中透出矣。

按肩是两肩井穴之劲向下塌,沉至涌泉:
逼臀是两臀极力贴住,向内卷劲,襠要极力向外横挣,但有其劲而无其形,谓之圆襠。

前胸提起,腰自塌下,下頦内收,项自竖起。

两斗背骨用力贴住,劲自脐下而出,经六腑转过斗背骨而回。

将两个肩井穴软意鬆开,劲自然可以放出去。

足一动,膝用力,前阴向回缩,即所谓缩肾也,两胁外张,小腹内收,足落气沉(小腹外凸),肩松,劲发。

劲路则横竖斜缠,互为补充,周身连络如一而变化分明。

运动中,肩背要圆活松静,襠胯要靠紧,用力要以意出之,以气腾之,以神足之。

行气要‘五气朝元”,才能以气催力。

所谓五气朝元,也就是大周天功。

行气时,分五路进行:一运真气自。

丹田沿大腿内侧下於足底,复自外侧上升于丹田。

二运真气自背骨膊里出於手,复自六腑转回于丹田。

一升一降,结合沿任督的小周天运行,并行不悖,周流不息。

鼻有呼吸,气有升伏,劲有吞吐,三者紧密结合。

息息相通,随心所欲。

无入而不自得也。

拳经在“内功”部分最后总结性地说:“炼神炼气,返本还元,天地交泰,水升火降,头足上下,交接如神。

静生光芒,动则飞腾。

气腾形随,意,劲,神同。

神帅气,气帅形,形随气腾。


这一段讲的既是气功即内功的本质,也是内功的效应。

炼神炼气,即“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意。

也就是郭云深先生所说的形意拳三层功夫的第二、三层。

是高级阶段。

其锻炼的结果乃是“返本还元”,“百病皆除如童子”。

练动功的始终,总是胸要虚涵,腰腹要松而实,这叫做“心肾相交,水升火降”。

道家叫做“阴阳易位”。

塌肩井,提胸下腰,龟尾上翻,下气,聚劲,练步……都是为了使胸虚而空,腹
松而实的措施。

亦即“肾水上潮,以济心火”之意。

练功要注意开,合,鼻之呼吸为开合,手之出入为开合,身之纵横为开合,劲之蓄发为开合。

无论採取的式子多少,练习的时间长短,动作往来的快慢,总要内外合一,顺乎自然。

势有动转变化,鼻有吸入呼出,气有吞吐升伏,劲有鬆紧蓄发,这一切都要适合个人情况,而后才能自然。

神运经说“纵横者,胁中开合之式,飞腾者,丹田呼吸之间,进退随手之出入,来去任气之自然。

”这便是对练动功很好的写照。

所谓“飞腾’并不是飞翔,而是指气之深微,即行气如九曲珠,如涓涓流水,无隙而不入,无微而不到,气贯全身之谓。

功夫进入深妙阶段,练静功时,气可自天心出来下行再入于丹田,在额前产生一片光明。

气功家巨赞对此最有切身体会,曾有专门论述。

练动功时,则气在身内任意飞腾,周流无间,意气力自然结合,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这即是内功的高级阶段。

——武——术——归——宗——
昔日少年武为尊,而今邻里少传人。

冷落多见练武场,人少并非学子贫。

有人甘学跆拳道,喜将韩装着于身。

我辈武友勤奋起,弘传国粹万年春。

谢谢各位师兄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