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姑娘 第二课时教案和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蚕姑娘第二课时教案和教学反思
蚕姑娘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1、检查词语瘦小蚕卵茧子蛾子蚕姑娘旧衣裳暖洋洋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谁还能再说几个像“又黑又小”这样的词语?(指名说,师板书) 2、指名分段读课文。

问:文章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了蚕睡了四回的情况?二、精读课文1、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是在什么时候?(春天) 春天的天气怎样?(练读“暖洋洋”)▲春天天气暖了,春蚕迫不及待的要从蚕卵里出来,句中用了一个什么动词(字)?【钻】▲从“钻”这个字你能感受到什么?▲看,这就是蚕卵,什么时候才能从里面钻出蚕姑娘呢?让我们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读:春天天气—— 2、刚钻出来的蚕姑娘又黑又小,长长变得又黄又瘦,再长长就变得又白又嫩,再长就变得又白又胖。

这说明蚕姑娘在一天天的长大,那它们是怎样逐渐长大的呢?我们小朋友自己先读一读第2到第5小节。

▲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又黑又小)【板书:又黑又小】读第二小节,告诉老师蚕姑娘出来以后做了些什么?(根据学生答复出示第二段第一句)圈出这一句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指名学生说师板书;吃睡脱)看到蚕姑娘有着这些变化并醒来,孩子们特别冲动,他们情不自禁的喊道(出示第一段中第二句并引读——醒了,醒了。

变成黄姑娘。

)师板书:醒变▲师指着板书讲:蚕姑娘像这样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最后醒来变成黄姑娘,这样的一个过程蚕就蜕一次皮。

蚕蜕皮用书上的话说就叫换——衣裳。

▲多有趣的变化呀!谁能读出蚕的变化和其中的惊喜呢?(指名读)齐读。

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说说蚕第一次蚕眠的过程呢?出示:()的蚕姑娘,
()了几天桑叶,就()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下()衣裳。

醒了,醒了,变成()姑娘。

(指名两位同学说后全班齐说) 3、第一次蚕眠,黑姑娘变成了黄姑娘,那蚕的一生要蚕眠几次呢?下面请大家读一读第二次蚕眠的情景。

我们再来和第一次比拟一下,看有了哪些变化?▲出示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进行比拟。

这两次蚕眠有什么不同处呢?指名学生答复师板书:又黄又瘦脱(黄)白出示填空,指名同学补充完整。

()的蚕姑娘,()了几天桑叶,又()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下()衣裳。

醒了,醒了,变成()姑娘。

▲师:第一和第二次的蚕眠蚕姑娘做的事情根本相同,但身体的颜色却发生了变化。

那第三次和第四次蚕眠,又和前两次有什么不同呢?下面小组间先来讨论学习这两个问题:①找出第三次蚕眠和前两次不同的地方。

②比拟第三次和第四次蚕眠,找出这两次的不同处。

指名同学答复,师板书:又白又嫩脱旧换新发胖又白又胖脱旧换新发亮▲根据板书,指导学生背诵第三第四自然段。

师小结:这几个自然段虽然较长,但是要背诵还是非常容易的,因为很多地方说的都是一样的,只有几处有点改动,只有记住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就可。

下面让我们捧起书一起来读一读描写蚕眠的四个自然段。

(齐读2到5自然段) 4、经历过四次蚕眠的蚕姑娘,又要做什么了呢?下面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六小节。

指名答复,师相机板书:蚕上山——吐丝——结茧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蚕山”和“要盖新的房” “新的房”指的是茧子,此处把茧子比作新房。

▲结了茧以后的蚕姑娘就躲在茧里面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怎么样?(茧子开了窗)“茧子开了窗”是什么意思呢?(茧子上面的小洞,蛾姑娘就是从这小洞里飞出来的)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

让我们通
过朗读一起来感受一下蚕姑娘变成蛾姑娘的过程。

蛾姑娘飞出来后,产下蚕卵,几天之后便会死去。

虽然蚕姑娘一生吃的只是桑叶,但它吐出的丝却可以织成美丽的绸缎(出示美丽的绸缎),所以古人早就用这样一句话来称赞它——春蚕到死丝方尽▲下面我们小朋友一起通过朗读来赞美一下蚕姑娘吧(齐读课文)三、练习 1填空。

从()钻出来又()又()的蚕姑娘,一共睡了()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又();第二次变得又()又();第三次变得又()又();第四次身体一天天()。

它吐()结(),最后()开了窗,飞出了()姑娘。

2、课后第四小题。

教后记:本节课上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此外,还要引导孩子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对蚕的生长过程有了清楚的认识和较为透彻的了解,课文也能够根本上背诵出来,这些都得益于对第一次蚕眠情况扎实的教学。

但对于激发孩子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只能是潜移默化的了,因为这节课中没有作出较多的拓展。

对于这节课,总体来说上得比拟扎实,但过渡语还有待更加精炼和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