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分输血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当组织移植后,外来的淋巴细胞可使宿主组织受到打击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称为移植物抗宿主病。

2、血浆置换
用正常人血浆制品或晶胶体溶液置换患者异常血浆;或用选择性分离法清除患者血浆中的致病物质,把其余正常成分回输给患者,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3、血小板输注无效
由于反复输注血小板,患者血清中产生血小板同种抗体,当再输入血小板后,会产生抗原、抗体免疫反应。

患者出现畏寒、发热症状,输入的血小板会迅速破坏,使患者血小板计数不升高,反而下降。

4、输血后紫癜
血小板输注后产生严重同种免疫反应,可导致严重的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

5、血小板自身免疫性紫癜
血小板自身免疫作用,形成自身血小板抗体,破坏外周血小板,产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红细胞保存
红细胞保存一般指全血、浓缩红细胞和红细胞悬液的保存。

7、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至少必须去除70%的原白细胞,并必须保留70%的原红细胞。

8、血小板贮存损伤
贮存中的血小板形态球形变,伪足形成颗粒释放
等。

9、血小板粘着
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受损,暴露出血管内膜胶原组织粘着血小板。

10、输血小板难治性病人
输血、妊娠或器官移植后,病人对HLA或血小板抗原产生抗体,这些抗体缩短了输入血小板在血管内的存放时间及输血后1小时血小板计数不能如预期的那样增加。

11、新鲜冰冻血浆
抗凝全血于采血后6小时内将血浆分出,并迅速在-30℃以下冰冻保存,称为新鲜冰冻血浆。

12、血液高凝状态
当血液凝固成分活力增高或抗凝血成分的活性减低时,可引起血液凝固性增高,称为血液高凝状态。

13、冷沉淀
冷沉淀是指新鲜冰冻血浆在可控制的条件下融化后,遗留在血浆中的冷不溶解的部分。

14、自身输血
是受血者自己血液或血液成分还输给本人。

15、血液成分治疗(成分输血疗法)
一血多用,病人缺什么就补什么。

纯度和浓度高,见效快。

能避免由于输入不需要的成分造成副作用。

16、大量输血
大量输血是在12-24小时内快速输入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或更多血液的输血。

17、输血肺微栓塞
是大量输血时有保存血内的微聚物所引起。

微聚物是
由白细胞、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形成,10~164μm大小,数目随保存期的延长而增加。

18、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

19、R h新生儿溶血病
Rh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婴Rh血型不合所致的Rh免疫抗体作用于新生儿红细胞造成的高淡红素血症。

20、A BO新生儿溶血病
ABO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婴ABO血型不合,母体的IgG抗A或抗B经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破坏胎儿红细胞所引起。

21、转铁蛋白
转铁蛋白是血浆中主要的铁蛋白,负责运载由消化道吸收的铁和由红细胞降解释放的铁。

22、输血后紫癜
是患者在输血后约一周发生的严重全身性紫癜和血小板极度减少。

23、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主要属于血管外溶血,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开始产生抗体的时间是在输血后至少10天或者更长。

二、判断题
1、由过期全血制备的单个献血者的血浆与新鲜冰冻
血浆的不同在于前者的主要变化是长期同红细胞
接触后,在制备的血浆中葡萄糖和氨的水平高。

(×)
2、将枸橼酸盐作为贮血的抗凝剂,在输血过快时,
可引起钾离子浓度改变和肌肉麻痹。

(×)
3、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贫血的患者最好输注全
血。

(×)
4、快速输注高渗糖溶液的渗透压高可使心肌收缩力
减弱。

(√)
5、凡血容量正常的贫血,药疗无效而需输血者,原
则上都应输注红细胞。

(√)
6、ABO和HDN患儿输血不能输同型血,应选用O
型浓缩红细胞加AB型血浆或加5%的蛋白溶液。

(√)
7、通过输血,婴儿及儿童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较大,
潜伏期也较短(平均14个月)。

其原因可能是免
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和相应的病毒数量超过其身
体负荷。

(√)
8、HIV既存在于患者及感染者的血浆中,也存在与
其血细胞中。

所以,患者或HIV病毒携带者的全
血、血细胞成分、血浆及其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和
浓缩凝血因子等,都有可能传播艾滋病。

(√)9、任何时候都不要剧烈振荡浓缩血小板,因为可引
起血小板不可逆的聚集。

(√)
10、血小板贮存期间的pH值要维持在7.2-7.4。

(×)
11、血小板的HLA相配合的献血者,最可能的来源是
病人的近亲。

(√)
12、血小板输注后难治性病人中,再输任意献血者的
血小板,对控制出血是无效的。

(√)
13、冰冻红细胞能用于预防输血后肝炎的发生。

(×)
14、A ABB规定临床输用冰冻红细胞,制备后,在
1-6℃仅能贮存4天。

(×)
15、白细胞输血反应中,已证实二性霉素B能引起白
细胞聚集并累积于肺,是引起病人肺反应的原因
之一。

(√)
16、粒细胞输注治疗原则,每日给予相容的中性粒细
胞的剂量至少为1×109,直至感染消除,或者外
周血中性粒细胞高于0.5×109,方能停止使用。

(√)
17、随全血保存期的延长,红细胞膜上的脂质和蛋白
质丧失,细胞内K+升高,Na+、Ca++降低。

(×)18、常用的枸橼酸三钠抗凝剂不仅能抗凝血,而且因
其不能透过细胞膜而产生对抗细胞内渗透压的力
量,阻止了溶血的发生,故对红细胞有保护作用。

(√)
19、制备临床应用的冰冻红细胞步骤如下:⑴甘油化
前全血准备;⑵甘油化;⑶融化;⑷去甘油。

(×)
20、血液中CO2的运输形式有两种:⑴物理溶解形式;
⑵结合成HCO3-的形式,大部分存在于血浆中(×)
21、白细胞于红细胞不同,它具有完备的细胞器。

(√)
22、进入成熟红细胞的葡萄糖约90%-95%经磷酸戊糖
通路被利用。

(×)
23、成熟红细胞具有线粒体,靠糖的有氧氧化获得能
量。

(×)
24、贮存红细胞DPG水平下降,输入受血者循环后
DPG很快重新合成,输后24小时至少有50%重新
合成。

(√)
25、血小板外周区与血小板收缩,颗粒释放功能有关。

(×)
26、肾移植前输血可提高移植物存活率,而骨髓移植
前不能输血,以防受体被免疫。

(√)
27、一般认为HLA所致发热性输血反应是由白细胞被
抗体破坏后释放出热源物质所致。

(√)
28、在骨髓移植中,ABO血型相同比HLA相同更重
要。

(×)
29、血红蛋白分子全是由珠蛋白构成。

(×)
30、血液在运输中的耽搁不会引起血液中有治疗作用
的不稳定成分丢失。

(×)
31、血液的比重主要决定于红细胞的浓度,其次决定
于血浆蛋白的浓度。

(√)
32、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中,球蛋白的作用比白蛋
白更为重要。

(×)
33、血浆的理化特性是由血浆化学成分的质和量决定
的。

(√)
34、一瓶干燥型白蛋白融化后,上午输注一半。

另一
半下午使用也可。

(×)
35、干燥剂型的白蛋白溶解时,可用灭菌注射用水,
也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

(√)
36、每5克白蛋白溶解后,在维持机体内胶体渗透压
方面相当于100ml血浆或200ml全血的功能。

(√)
37、国际上统一数字命名的凝血因子都存在于血浆
中。

(×)
38、血友病甲(或称甲型血友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
色体遗传,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

(×)
39、冷沉淀可用于各种凝血因子缺乏所引起的出血的
治疗。

(×)
40、在血浆总胶体渗透压为3.3kPa时,1可白蛋白可
保留18ml水,1克血浆蛋白(包括白蛋白)可保
留15ml水。

据此计算100ml、25%白蛋白保留循
环内水分的张力相当于500ml。

(×)
41、冰冻血浆使用前,应置37℃水浴箱内,不断轻微
摇动,以加快解冻过程而防止纤维蛋白析出,融
化后,血浆应立即经过滤网输注。

(√)
42、因子Ⅷ半衰期约12小时,因此要及时补偿因子Ⅷ
的分解代谢量以维持必要的止血水平。

(√)
43、由于全血中存在血浆,故不良反应较多。

(√)
44、没有明确的输血适应证的就是禁忌证。

(√)
45、大出血时,患者对血容量不足的耐受力最大,一般可耐受总血量的20%以上。

(×)
46、人群中无症状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对输血无危
险。

(×)
47、想用新鲜全血来补充凝血因子缺乏是不现实的。

(√)
48、白细胞输血反应的发生次数和严重程度与输入的
白细胞数目无关。

(×)
49、输入冰冻红细胞可以防止严重免疫缺乏的病人中
的移植物抗宿主(GVH)反应。

(√)
50、大量快速输血超过每分钟50ml时,就应加温血
液。

(√)
51、血液贮存于4℃的冰箱数天,可降低输血后梅毒发
生率。

(√)
52、单采血浆的置换率对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较好。

其原因在于本病的IgM几乎全部在血管内。

(√)
53、单采血浆置换率对除去I gG的疾病效果好。

(×)
54、婴幼儿、老年人、慢性病虚弱、心力衰竭的贫血
患者适宜输全血。

(×)
55、血容量正常而需要输血的贫血患者禁忌输全血。

(√)
三、填空题
1、照射红细胞是用γ射线杀死免疫活性淋巴细胞,从而防止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险。

2、输血量超过受血者的循环能力时,可以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3、患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贫血的病人应输洗涤红细胞。

4、在多种情况下,输血只是为了纠正患者的运氧能力缺乏、故输注红细胞即可。

5、快速大量输血、换血或有强冷凝集素时,应考虑加温处理。

6、全血、血浆、血液成分及大多数血液制品,输入人体时须过滤。

标准滤网孔径约为170微米。

7、贮存血中的微聚物是由白细胞、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形成的。

8、大量输血中应当注意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血液成分,以防止出血现象发生。

9、血液成分中除去60%-80%的白细胞,减少了严重的由输血引起的发热反应发生率。

10、大量微聚物可导致血小板减少。

11、血液中的白细胞成分含有巨细胞病毒、EB病毒、麻疹病毒、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和啮齿动物毒浆原虫等。

12、大量输注4℃库血可使病人体温下降。

13、输血时混入乳酸盐林格氏液,此液含有钙离子,可使血液凝固。

14、大量输血的病人要做血小板计数,如果出现异常出血应输入浓缩浓缩血小板成分。

15、贮血中的大量微聚物输入患者体内易引起休克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6、对循环超负荷的病人应输红细胞血液制品,并注意输注速度要慢。

17、输血时混有5%葡萄糖溶液可使红细胞肿胀和溶解。

18、巨细包病毒(CMV)存在于白细胞中。

19、正常人体血小板在体内平均寿命为9.6天,血小板减少到2-5万时,人体将出现异常出血现象。

20、临床输注白细胞的指征为粒细胞计数少于0.5×109/L,伴有严重感染,经抗生素治疗24~48小时无效的患者。

21、从全血中制备出红细胞、血小板等成分后,分离出的血浆含有白蛋白、球蛋白、凝血因子。

22、红细胞中DPG的浓度是调节Hb 对O2 亲和力的主要因素。

24、在1~6℃温度下贮存的血液,若在室温下放30分钟,则温度可升到10℃以上。

所以血液或红细胞应在30 分钟内使用。

25、止血三因素是:血管壁、血小板、血浆。

26、凝血印自得剂量通常以单位计算的,一个单位是指1ml 新鲜血浆中凝血因子的平均活性。

27、凝血因子自输入人体内至弥散到其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叫弥散半衰期。

28、凝血因子在体内的代谢和破坏的时间称为生物半衰期。

29、人们将因子Ⅷ是一种复合物,具有凝血活性和血小板聚集活性。

30、正常人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其正常平均值一般不超过体重的10% ;如一次大量失血超过总血量的30% 就可能危及生命。

31、一次少量失血不超过10 %时,血浆的水分和电解质浓度可在1~2小时内从组织液中得到补充;蛋白质在1~2天内、红细胞在1~2 月内得到完全恢复。

32、输注白蛋白可能出现发热反应、血亚暂时性下降和过敏反应。

33、一旦发现输入细菌污染血后,应立即停止输血,并给大剂量广谱抗菌素。

34、在肾移植前,输血可增加肾移植存活率。

35、大量输入贮存血时,应有一定量的新鲜红细胞。

四、多选题
1、成人慢性贫血,欲使血红蛋白浓度提高应输用那种
血液成分或制品。

(C)
A.白蛋白
B.全血
C.浓缩红细胞
D.血浆
2、血量主要指什么:(C)
A.血浆容量
B.细胞容量
C.血浆容量和红细胞容量之和
D.血清容量
E.红细胞容量
3、因失血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常伴有那些变化:(B)
A.血细胞比容升高
B.心率加快
C.血压升高
D.桡动脉脉搏增强
E.心率减慢
4、网织红细胞减少多见于那种贫血:(E)
A.溶血性贫血
B.出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幼红细胞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5、血液制品能在-20℃下保存一年的是那种制品:(D)
A.富血小板血浆
B.浓缩血小板
C.保存的液体血浆
D.新鲜冰冻血浆
E.半浆血
6、如果失血量在血容量的20%以内可输用下列的那
一种:(D)
A.浓缩红细胞
B.悬浮红细胞
C.全血
D.洗涤红细胞
E.晶体液和胶体液(代血浆或血浆)
7、新鲜冰冻血浆应在采血后多少小时内得到:(A)
A.6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E.72小时
8、输血在最初15分钟内速度要慢,每分钟应输注多
少滴:(B)
A.5-10滴
B.25-30滴
C.40滴
D.50滴
E.60滴
9、能通过胎盘,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免疫球蛋白是
下列那种:(A)
A. IgG
B. I gM
C. IgD
D. IgE
E. IgA
10、浓缩血小板中混入大量红、白细胞会造成什么影
响:(B)
A.血小板浓度下降
B.血小板保存期pH下降,使病人产生白细胞凝集
素或HLA抗体
C.血小板难以解聚
D.影响血小板的释放功能
E.影响血小板保存期间气体交换
11、抗凝剂(保存液)中枸橼酸的作用是什么:(A)
A.调节pH为6.4~5.86
B.抑制红细胞糖酵解
C.提高钙离子转变率
D.降低保存液的pH
E.将pH调节为4.64-5.86,防止葡萄糖的变化,延
缓溶血和ATP的消耗,从而延长了血液的保存期
12、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防办法是下
列那种方法:(C)
A.对患儿进行换血治疗
B.输与母体同型的血小板
C.对母亲作血浆置换
D.输Ⅷ因子(冷沉淀)
E.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
13、冰冻保存红细胞主要用于什么方面:(E)
A.常规红细胞保存
B.电解质代谢紊乱的病人
C.自体红细胞的保存
D.对甘油过敏的病人
E.稀有血型血液或自身输血的细胞
14、那种病人需要输贮存不超过一周的血液:(C)
A.糖尿病人
B.新生儿
C.长时间休克、新生儿、严重肾或肺疾患者
D.心衰、骨髓衰竭病人
E.长期昏迷、代谢紊乱病人
15、贮存血小板的适宜条件:(D)
A.20-24℃静置
B.连续振荡48小时
C.72小时1-6℃
D.22℃±2℃振荡保存
E.1-6℃不需振荡
16、新鲜冰冻血浆贮存温度是多少度:(B)
A.-18℃以上
B.-30℃最适
C.4℃冰箱
D.22℃恒温室
E.30-37℃水浴中
17、影响血小板输后回升率低的同种免疫性抗体主要
是以下那种抗体:(A)
A.HLA抗体
B.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C.粒细胞特异性抗体
D.ABO血型抗体
E.血清型抗体
18、血细胞包括那几种细胞:(B)
A.红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
B.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C.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
D.红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
E.红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
19、运输中血小板制品温度不许保持在以下那些温度
范围内:(C)
A.4~6℃
B. 0~4℃
C.10~12℃
D.0~10℃
E.2~10℃
20、因子Ⅷ半衰期是多少小时:(C)
A.72小时
B.4~6小时
C.6~14小时
D.18~30小时
E.24小时
21、冷沉淀中含有那几种凝血因子:(A)
A.Ⅱ,Ⅷ,ⅫI
B.Ⅰ,Ⅱ,Ⅶ
C.Ⅶ,Ⅸ, ⅫI
D.Ⅱ, Ⅶ,Ⅸ
E. Ⅰ,Ⅸ, ⅫI
22、粒细胞输血后的评价依据是什么:(D)
A.计数增加
B.贫血纠正
C.出血制止
D.感染控制
E.血相正常
23、输血小板时应采用下列那种方法为宜:(B)
A.加热
B.快速
C.慢速
D.大量
E.少量
24、可以与血液混合的液体是以下那种溶液:(E)
A.5%葡萄糖液
B.10%葡萄糖盐水
C.50%葡萄糖溶液
D.林格氏液
E.5%血浆蛋白溶液
25、下列那些提法前妥当:(C)
A.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
B.全血输入越多病人的代谢负担越重;
C.全血除红细胞和血浆蛋白外,其余成分浓度低;
D.全血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
E.全血含有各种血液成分,主要有效成分是红细胞。

26、某产妇在妊娠后期并发严重贫血需要输血时
应选择下列那种制品:(E)
A.新鲜全血
B.库存全血
C.洗涤红细胞
D.冷沉淀物
E.少白细胞红细胞
27、下列那种情况可暂不考虑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E)
A.放化疗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伴有明显
出血者;
B.血小板计数虽然不低,但血小板功能异常引起严
重出血者;
C.大量输血所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者;
D.心肺旁路手术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且有伤
口渗血不止者;
E.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有月经过多者。

28、下列那种情况不需要预防性血小板输注:(A.C)
A.血小板减少需要作骨髓穿刺者;
B.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虽无出血,但有发热
和感染,或存在潜在出血部位者;
C.血小板生成慢性衰竭的病人,虽然有血小板显著
减少,但无明显出血者
D.血小板计数低于5×109/L,很易发生颅内出血者;
E.眼睛、脑等关键部位手术的患者。

29、那些病人需要加大血小板输注剂量:(B)
A.贫血伴血小板减少者;
B.病人有发热、感染、DIC和活动性出血者;
C.心功能不全伴血小板减少者;
D.肝功能不全伴血小板减少者;
E.尿毒症患者。

30、下列那种疾病用冷沉淀治疗无效:(B)
A.儿童甲型血友病
B.儿童乙型血友病
C.县委蛋白原缺乏症
D.血管性甲血友病
E.第ⅩⅢ因子缺乏症
F.五、问答题
1、大量输血容易发生高钾血症,如何预防高钾血症
的发生?
⑴选用比较新鲜的血,如保存1周左右的血。

⑵选择输注前移出血浆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

⑶加温血液,因低体温可刺激红细胞释放钾。

2、离心挤白膜法制备粒细胞的缺点是什么?
⑴总数偏低,不易达到一个治疗量,及大于1×1010个粒细胞。

⑵为了满足临床需要,每次需输注多个(多达10个)供血者的粒细胞,而且连续输注4~7天,容易使病人产生白细胞凝集素及HLA抗体,影响输注效果或出现输血不良反应。

⑶本制品含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可能导致移植物抗宿主病。

3、悬浮红细胞的优点是什么?
⑴悬浮红细胞的容量仅约为全血的一半,因而减少了输血后循环超负荷的危险。

⑵移出大部分血浆后,避免或减少了由血浆引起的发热、过敏等反应。

⑶减少了血浆中钾、钠、氨、乳酸和枸橼酸盐的含量。

适用于有心脏、肝脏和肾脏疾病患者的输用。

4、制备和输注浓缩白细胞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浓缩白细胞中粒细胞至少有1×1010个,在采集24小时内输注,供受体间ABO及Rh血型相配合。

5、简述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⑴红细胞膜的通透性。

⑵红细胞的可塑性变形。

⑶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⑷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6、简述新鲜冰冻血浆的临床用途。

⑴主要用于补充体内多种凝血因子缺乏症,如Ⅰ、Ⅱ、Ⅶ、Ⅷ、Ⅸ、Ⅹ、及XIII等。

如大出血时造成的多种
凝血因子减少。

⑵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变应性疾病、去除因子
ⅩIII抗体和抗D等换血浆疗法的替代液。

⑶在缺乏其他更好的血液制剂时,也可用于纠正血容量缺乏和某个单一凝血因子的缺乏。

7、简述机采血小板的优越性。

⑴机采血小板产品浓度高、纯度好、临床输注的疗效好;⑵机采血小板减少了外来的白细胞抗原,从而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⑶为单一供者故降低感染疾病的危险;⑷机采血小板适用于特殊血小板制剂的临床应用。

当血小板输注无效时,由一个特定献血员捐献HLA相符的血小板和血小板配型相符的血小板。

8、那些临床情况需要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⑴由疾病、化疗或放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或衰竭病人,凡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伴自发性出血者应输血小板。

⑵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严重肝病、某些药物中毒等引起的血小板功能异常伴有出血者。

⑶大量输血所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低于50×109/L者。

⑷心肺旁路手术,血小板数低于50×109/L且有伤口渗血者。

⑸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数低于20×109/L以下,伴有无法控制的出血危及生命者;脾切除治疗术前或术中有严重出血者。

⑹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俄友皮肤粘膜出
血者可输血小板。

9、成分输血有那些特点。

①根据病情需要有选择性地输注血液成分。

②综合利用,节约用血,节省开支;③制品容量小,浓度和纯度高,疗效好;④最大限度地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及疾病的传播。

⑤便于保存,使用方便。

10、简述冷沉淀中所含的各种有效成分极其各自的临
床用途。

冷沉淀含有的有效治疗成分及临床用途如下:⑴Ⅷ:C (因子Ⅷ凝血活性)用于治疗甲型血友病。

⑵vWF用于血管性血友病的治疗。

⑶纤维蛋白原用于临床各种原因引起的低纤维蛋白血症。

⑷因子XIII可用于先天或获得性因子XIII缺乏症。

11、受血者有哪些因素可影响血小板输注的疗效
⑴病人产生了同种免疫,使输入的血小板迅速破坏;
⑵病人有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使输入的血小板破坏增多;
⑶病人由发热、感染、DIC和活动性出血等,使血小板损耗过多;
⑷在血小板输注前3天,病人服用了阿斯匹林类药物,损害了血小板功能。

12、血小板输注无效应如何处理
⑴免疫因素:选择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阴性的血小板输注(包括HLA和血小板配合);使用少白细胞血小板制剂;血浆置换及大剂量静注免疫球蛋白。

⑵非免疫因素(感染、脾肿大、DIC等):加大血小板输注剂量有止血效果。

13、为何目前不主张用血浆来补充血容量和营养
因为血浆不能灭活病毒,能够传播肝炎和艾滋病,加上现在已有同样安全有效的晶体液、胶体液和白蛋白用于补充血容量和抗休克,还有更为科学的肠胃外营养疗法,所以目前不主张将血浆用于上述两个目的。

14、自身输血有那些优点。

⑴可避免经血液传播疾病
⑵可避免同种免疫发生的危险
⑶无免疫作用而致的溶血、发热、过敏或移植物抗诉主病反应的危险;
⑷多次采血可刺激红细胞再生,增加造血速度;
⑸减少同种血的用量,节约血源;
⑹为稀有血型及边远地区外科手术提供血源。

15、为何不能将静脉药物直接加入血液内输注
除生理盐水外,不可向血液内加入任何药物,原因是:①药物加入血液后,可能因改变血液中的PH、离子浓度或渗透压,使血液中药物成分变性,甚至发生溶血,而且药物本身也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失效;②某些药物加入血液滴注时会掩盖输血不良反应早期发现,特别是严重的溶血反应;③将药物加入血液的过程,增加了血液被污染的机会;④由于药物输注速度慢,药物进入人体的速度也慢,故不易迅速达到有效地血药浓度,而及时发挥疗效。

16、冷沉淀有哪些临床适应症?
适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因子ⅩⅢ缺乏症病人。

有时冷沉淀也用于手术后出血、严重外伤及DIC 等病人的替代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