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辅导: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辅导: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经济政策的调整
的重点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二
战后美一定的成份。

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多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强调对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的考查。

【知识交汇】
一、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特征
阶段
20世纪
50-70年代初
20世纪
70年代
20世纪
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经济发展状况高速发展的黄金
时代
滞胀走出衰退新经济时代
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的发展、第三次
科技革命推动、大
力拓展世界市场石油危机(直接)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
本矛盾(根本)
西欧、日本同美国的
竞争
里根政府用大规模
削减政府开支和紧
缩货币来抑制通货
膨胀;用大规模关税
和加大国防开支来
医治生产停滞。

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
经济政策;把平衡预算、消
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重要
目标;扶持高新产业
经济思想凯恩斯主义、充分
就业政策
凯恩斯主义失灵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
反对过度的干预。

时任总统杜鲁门、艾森豪威
尔、肯尼迪(新边
疆)约翰逊(伟大
社会)
尼克松
福特
卡特
里根克林顿
(解决了长期困扰美国经
济的赤字问题。

二、罗斯福新政的含义、特点、实质、作用(影响)
1.含义: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2.特点:在保留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3.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局部调整生产关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缓解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危害程度,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4.影响:(1)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①它缓解了经济危机
引发的社会危机。

②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的道路。

(2)罗斯福新政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①联邦政府的影响渗透到美国的日常
生活中。

②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使社会弱势群体相当数量的成员首次享有法定的经济
保护。

(3)罗斯福新政的一个更为深远的影响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从此美国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5.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与认识:罗斯福新政在美国现代历史上基本上是一个进步现象,
起着积极的、值得肯定的作用。

它为垄断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为以后美国和其他许多西方的资产阶级政府所效法,它的实施是美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某些民
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罗斯福新政所起的作用只是暂时地、略微地缓和了一些经济危机在美国经济中所造成的
严重局面,它没有也不可能克服危机。

新政实施的结果只是巩固和加强了垄断资产阶级在国
家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它所包含的一部分对工人阶级让步的措施,不过是资产阶级对付工人运动的一种手段而已。

新政实行后美国工业生产指数逐年回升的现象,并不是新政药方的功效,而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自发规律作用的结果。

而它所包含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策,则对工人阶级和革命事业有巨大危害。

对罗斯福新政既不能过分赞誉,也不能过分贬低。

它将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地、大规模地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
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斗争,挽救和加强了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

但是,它的结果又加深了资本主义矛盾,造成新的、更深刻的危机。

然而,不能说新政的主要目的是阻止农民及
工人参加革命行动,因为当时美国并不具备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客观条件。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表现
(1)资本主义国家科技仍在进步,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提高。

战后以原子能和电子
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推动核能、半导体、合成化学、航空航天等行业的诞生和
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一产业即农业在国内经济总产值中
所占比重下降到不足3%;第二产业即制造业所占比重也有所下降,大多保持在30%—40%之间;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比重则迅速提高到60%以上,美国更是高达72%。

新科技革命在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更加现代化和“高级化”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2)资本组合方式在变化,资本社会化趋向进一步增强。

生产资料的资本家个人占
有,是传统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典型实现形式。

现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本
质虽然没有改变,但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私有制的实现形式却在不断变化。

这主要表现为如下三种所有制形式的发展和演化:
股份制企业的发展和变化。

早在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生活的年代,股份公司已经出现。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股份制得到了更为广泛更为深入的发展,大股份公司已经成为资本
主义国家国民经济的基干。

此外,股份企业的资本组合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也发生了重大
变化。

从资本组合来看,过去的股份制企业虽然突破了个体资本的局限,但企业的投资者
仍是少数几个大资本家。

随着股份制的发展,特别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筹资渠道越来
越多,股权越来越分散化和群众化。

结果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的股份制企业中,传统的资
本家个人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法人股或机构投资者的比重越来越大。

随着资本组合方
式和来源的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权力重心在转移。

个体资
本家和个人持股者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下降,而专业经营者或经理人员
的地位和作用则不断上升,“委托制”或“代理制”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现代企业制度的
基本内涵。

合作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众所周知,合作经济也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形成的。


后,这种与资本主义原则相背离、作为资本主义制度扬弃的合作经济又有了更大、更为广
泛的发展。

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农业、渔业、建筑、商业、服务、旅游、银行、保险、
教育、医疗、交通运输等部门,各种形式的合作制企业越来越多。

职工所有制形式有了很大发展。

所谓职工所有制大体包括两种基本形式:一是职工股
份所有制企业,即主要是由本企业职工集资开办的企业;二是企业吸收职工入股或有职工
资本参与的企业。

对于“职工股份所有制企业”,西方国家往往称之为职工合作工厂,也
有人称之为股份合作制企业。

这种企业大体是通过两种方式形成的:一是通过职工集资组
建的新企业;二是职工出资购买原有企业。

这两种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企业的财产
或产权全部或大部分由本企业职工占有或控股。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职工参股的增多,职
工参股和行使股权的方式也在变化,所谓职工集体信托持股方式得到广泛发展。

这种办法
增强了职工股权的分量,由小股票持有者变成了集体性的大股东,从而提高了其在企业的
地位和发言权,有利于维护职工的权益。

但也应看到,职工所有制在资本主义国家毕竟仍
居从属地位。

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资本为了本身的利益(或者是为了更加广泛的集资,
或者是为了把负担转嫁给职工,或者是为了缓和劳资矛盾、分化职工队伍,等等)而控制、操纵和特意安排的。

(3)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加剧,金融资本的统治进一步扩大和加深。

战后,随着生产
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各种垄断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大大加强了,垄断财团控制了从工
业生产、交通运输、金融到公用事业、饮食、旅游、娱乐等几乎所有行业。

目前,资本主
义国家虽然中小型企业仍大量存在,并与垄断组织展开激烈的竞争,但其资本特别是科技
实力难以与大资本和大垄断组织抗衡,在经济生活中起不了主导作用。

垄断资本的核心是金融资本。

战后,随着银行信用体系的发展,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本与各种工商服务业资本融合起来,形成了更为庞杂的金融
资本。

由于国际资本市场出现筹资证券化的趋势,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离不开投资银行或
证券公司的承销和商业银行的资信担保;企业发行股票要由商业银行充当托管人和上市股
票的过户代理人和登记人。

这样,垄断金融组织就通过信贷、租赁和中介性业务,加强对
经济的影响和控制。

此外,他们还通过向政府贷款、代销和持有公债、利用存款倍增效应
扩大或收缩流通中的货币量等方式,介入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国际垄断资本势力增强。

资本的国际运动
是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战后,资本国际运动的规模和总量急剧膨胀,产
业资本国际化作为资本国际运动的主要形式,带动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进一步国际化,
使资本的国际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国际垄断资本在世界经济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
位和作用。

作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全球化主要载体的跨国公司,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在
迅猛扩大,在国际贸易、金融、投资和生产领域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

为了适应生产和资本国际化、全球化的要求,资本主义国家还打破疆域界限,建立各
种国际经济组织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以协调其在国际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关系。

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全球性组织以及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都是适应这种形势和需要而形成和运作的。

(5)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新发展。

20世纪50—70年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能够赢得相对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除吸收和利用了新科技
革命的最新成果之外,还得益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巨大调节和改良功能。

这主要包括:
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的基础上,利用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社
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实行一定的经济发展计划,直接投资某些产业特别是公共产品,推
行国有化,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实施一定的税收政策和社会再分配政策,限制过
高的收入和过度的垄断,建立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产资
料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缓和了阶级矛盾和社会冲突,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
济增长。

80年代末9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

在这种情况下,
社会民主党力图在代表资产阶级右翼的自由主义和代表左翼的社会民主主义之间寻求“第
三条道路”,实行所谓的“新经济”、“新福利”、“新政治”和“新治理”。

通过80—90年代的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了巩固和完善。

这主要表现在:企业制度(包括企业所有制、企业组织形式和企业管理体制)更富有弹性,以适应信息化和全球竞争的要求。

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更加灵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